一种碱金属插层制备石墨烯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35849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碱金属插层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惰性环境中,将石墨类材料和碱金属进行混合,获得混合均匀的石墨类碳材料‑碱金属复合材料,并在惰性环境中静置,使发生金属插层反应,(2)将所得的复合材料放入能与其发生反应的液态介质中进行反应,去除插层物,经过震荡、清洗、分离,获得石墨烯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出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石墨烯。本发明专利技术高质量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中,采用了锂或其他高活性碱金属和石墨类碳材料混合发生插层反应后的金黄色复合材料为前驱体,后期石墨烯的制备过程中可以在室温、空气等条件下进行,适合大规模制备石墨烯。

Preparation of graphene by alkaline metal interca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碱金属插层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材料性质,包括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较高的杨氏模量,电子迁移率以及超高的热导率等。石墨烯由单层sp2杂化碳原子排列组成,是目前已知的最薄且最坚硬的纳米碳材料,而且它几乎完全透明,质轻,具有优异的柔韧性和超强的导热导电性能,在储能、催化、复合材料等领域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目前石墨烯的生产制备方法主要有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自下而上生长法,比如传统的化学气相沉积方法,但是化学气相沉积方法生长石墨烯需要严苛的生长环境,比如较高的温度以及高的真空度,而且在沉积过程中还需要加入催化剂催化生长,在生长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能量,另外该方法生长速度缓慢,生产成本大大提高,这极大地限制了这类生长的石墨烯的应用领域。自上而下法,例如液相剥离法,从天然石墨出发,采用剥离的方法制备氧化石墨烯,进一步还原制备石墨烯,这类方法在制备过程中一般需要较高的能量或者强氧化物的前期处理,后经过还原的方法制备石墨烯,这种方法制备出的石墨烯会在氧化还原过程中造成很多的缺陷,制备周期也较长。为了实现石墨烯的大规模制备、商业化应用,以及符合当前的环保要求,如何在低能耗、大规模、环保、高效地制备出高质量石墨烯,目前仍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同时也是石墨烯发展的机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本领域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高效的碱金属插层制备石墨烯的方法,以石墨类碳材料为原材料,以金属锂或其他高活性碱金属为插层材料,基于金属插层石墨膨胀并快速反应去除插层金属获得单层或寡层石墨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出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石墨烯。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碱金属插层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惰性环境中,将石墨类材料和碱金属进行混合,获得混合均匀的石墨类碳材料-碱金属复合材料,并在惰性环境中静置,使发生金属插层反应,直至复合材料由黑色变成金黄色;(2)将所得的复合材料放入能与其发生反应的液态介质中进行反应,去除插层物,经过震荡、清洗、分离,获得石墨烯材料。其中,所述碱金属为锂、钠、钾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石墨类材料可以为天然石墨或人造石墨,具体为石墨纸、石墨粉、鳞片石墨、膨胀石墨、球形石墨、高定向热解石墨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地,步骤(1)所述的石墨类材料和碱金属的质量比为1~10:1;石墨类材料和碱金属混合后反复折叠辊压至混合均匀;或加热将碱金属融化后加入石墨类材料搅拌混合均匀。其中,步骤(1)中,所述惰性环境为氩气气氛和/或氦气气氛,在惰性环境中静置至石墨变成金黄色,一般为10h以上,可一直放置在惰性环境中不会进一步发生变化。其中,步骤(2)中,所述的液态介质为水、甲醇、乙醇、丙醇、正丁醇、乙二醇、甲酸、乙酸、丙酸、盐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步骤(2)中所述震荡可以是超声震荡。对于液态介质为盐酸溶液的操作,盐酸的浓度可以但不限于0.05~0.5mol/L。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为,步骤(1)后,进行操作:将所获得的金黄色复合材料转移至非惰性环境中处理一段时间,上述复合材料的金黄色完全褪去;所述的非惰性环境为空气,氮气,二氧化碳,氨气,水蒸气,氩气-有机酸混合气,氩气-有机醇混合气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步骤(1)后,进行操作:将所获得的复合材料放在容器中,向所述容器缓慢通入水蒸气、氩气-乙酸混合气、氩气-乙醇混合气中的一种,待所述复合材料的金黄色完全褪去,取出复合材料,进行步骤(2)。实施混合气中乙酸或乙醇的质量比例可以为1-20%。所得的石墨烯具有如下特征:石墨烯层厚为1-10层,横向尺寸为0.2-100微米。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石墨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高质量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中,采用了锂或其他高活性碱金属和石墨类碳材料混合发生插层反应后的金黄色复合材料为前驱体,后期石墨烯的制备过程中可以在室温、空气等条件下进行,适合大规模制备石墨烯。且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摈弃了传统的氧化还原剂高污染的制备方法,以及机械剪切、电弧放电等高能耗的制备方法,采用锂和石墨类碳材料插层反应后处理插层金属的方法得到高质量的石墨烯,该方法制石墨烯产率高、所获得的石墨烯产品单层率高,且制备方法快捷高效、低能耗、污染小,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所制备的石墨粉-锂复合材料在惰性环境中静置24小时后的光学照片。图2为实施例1所制备的石墨粉-锂复合材料在惰性环境中静置24小时后的XRD衍射花样。图3为实施例1获得的石墨烯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图4为实施例4获得的石墨烯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图5为实施例1获得的石墨烯的原子力显微镜照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应该理解,本专利技术提到的一个或者多个步骤不排斥在所述组合步骤前后还存在其他方法和步骤,或者这些明确提及的步骤间还可以插入其他方法和步骤。还应理解,这些实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除非另有说明,各方法步骤的编号仅为鉴别各方法步骤的目的,而非限制每个方法的排列次序或限定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
技术实现思路
变更的条件下,亦可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原料和仪器,对其来源没有特定限制,在市场购买或者按照本领域内技术人员熟知的常规方法制备的即可。实施例1:(1)将石墨粉和金属锂在惰性环境氩气中以质量比6:1的比例进行混合,先通过加热将锂融化后加入石墨粉搅拌混合,至石墨粉和金属锂均匀混合后置于惰性气氛中放置24小时后待上述混合物变成金黄色(附图1);(2)将上述金黄色复合材料从惰性环境中取出,放入乙醇(分析纯)中,插层金属快速和乙醇反应生成气体,复合材料迅速膨胀,分散在乙醇中。反应完成后将溶液超声处理一小时后对溶液进行反复清洗,抽滤分离得到石墨烯材料。材料的XRD衍射花样见附图2,分析可得金黄色材料为碱金属插层石墨。经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石墨烯为10层,横向尺寸为10微米(见附图3)。在原子力显微镜检测所获得的石墨烯材料,得到石墨烯材料的厚度为3.5纳米(见附图5)。实施例2:(1)将鳞片石墨和金属锂在惰性环境氩气中以质量比5:1的比例进行混合,反复折叠辊压,至鳞片石墨和金属锂均匀混合后置于惰性气氛中放置48小时后待上述混合物变成金黄色;(2)将上述金黄色复合材料从惰性环境中取出,放入0.1mol/L的盐酸水溶液中,插层金属快速和溶液反应生成气体,复合材料迅速膨胀,分散在盐酸水溶液中。反应完成后将溶液超声处理一小时后对溶液进行反复清洗,抽滤分离得到石墨烯材料。实施例3:(1)将膨胀石墨和金属锂在惰性环境氩气中以质量比3:1的比例进行混合,反复折叠辊压,至鳞片石墨和金属锂均匀混合后置于惰性气氛中放置48小时后待上述混合物变成金黄色;(2)将上述金黄色复合材料从惰性环境中取出,放入乙酸(分析纯)中,插层金属快速和乙酸反应生成气体,复合材料迅速膨胀,分散在乙酸中。反应完成后将溶液超声处理一小时后对溶液进行反复清洗,抽滤分离得到石墨烯材料。实施例4:(1)将鳞片石墨和金属锂在惰性环境氩气中以质量比5:1的比例进行混合,用辊压机反复折叠辊压,至鳞片石墨和金属锂均匀混合后置于惰性气氛中放置48小时后待上述混合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碱金属插层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惰性环境中,将石墨类原材料和碱金属进行混合,获得石墨‑碱金属混合材料,并在惰性环境中静置,使石墨发生金属插层反应,直至复合材料由黑色变成金黄色;(2)将所得的复合材料放入能与其发生反应的液态介质中进行反应,去除插层物,经过震荡、清洗、分离,获得石墨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碱金属插层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惰性环境中,将石墨类原材料和碱金属进行混合,获得石墨-碱金属混合材料,并在惰性环境中静置,使石墨发生金属插层反应,直至复合材料由黑色变成金黄色;(2)将所得的复合材料放入能与其发生反应的液态介质中进行反应,去除插层物,经过震荡、清洗、分离,获得石墨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碱金属插层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金属为锂,钠,钾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述的石墨类材料为天然石墨或人造石墨,具体为石墨纸、石墨粉、鳞片石墨、膨胀石墨、球形石墨、高定向热解石墨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碱金属插层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石墨类材料和碱金属的质量比为1~10: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碱金属插层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石墨类材料和碱金属混合后反复折叠辊压至混合均匀;或加热将碱金属融化后加入石墨类材料搅拌混合均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碱金属插层制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彬杨树斌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