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5769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2:37
本公开涉及燃料电池车辆。燃料电池车辆(10)的排气装置(74)具有在燃料电池车辆(10)的挡泥板的一部分(100R)设置的排气口部(80R)、以及将堆壳体(14)与排气口部(80R)相互连结的排气管(76R)。排气口部(80R)具备:中空的排气口主体(104),其具有外侧开口部(110);以及板状的异物流入抑制部(106),其以将外侧开口部(110)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方式设置于排气口主体(104)的内孔(105)。

Fuel cell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料电池车辆
本公开涉及具备用于从收容燃料电池堆的堆壳体排出包括燃料气体的废气的排气装置的燃料电池车辆。
技术介绍
例如,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具备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MEA),该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在由高分子离子交换膜形成的电解质膜的一方配设阳极电极并且在另一方配设阴极电极。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以被隔板夹持的方式构成发电单电池。关于该燃料电池,通常层叠规定个数的发电单电池,由此例如作为车载用燃料电池堆被搭载于燃料电池车辆。在燃料电池车辆中,特别是存在作为燃料气体的氢气从搭载燃料电池堆的空间内漏出的风险。因此,为了在从燃料电池堆漏出氢气的情况下有效率地将氢气向外部排出,例如提出了日本特开2015-193370号公报所公开的燃料电池车辆。日本特开2015-193370号公报采用了如下结构:将排气管与收容燃料电池堆的堆壳体连接,将氢气从堆壳体内经由该排气管向车外排出。
技术实现思路
堆壳体内与车外经由排气管来在空间上连通。因此,存在外部的水滴、小石、金属片等异物进入堆壳体内的担忧。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的现有技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果地防止水滴、异物向堆壳体内的混入的燃料电池车辆。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燃料电池车辆,具备用于从收容燃料电池堆的堆壳体排出废气的排气装置,该燃料电池车辆的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装置具有:排气口部,其设置于所述燃料电池车辆的挡泥板部;以及排气管,其将所述堆壳体与所述排气口部相互连结,其中,所述排气口部具备:中空的排气口主体,其具有向所述燃料电池车辆的外侧开口的外侧开口部;以及板状的异物流入抑制部,其以将所述外侧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排气口主体的内孔。在上述的燃料电池车辆中,优选为,所述排气口主体沿一个方向延伸,所述异物流入抑制部具有:第一板,其设置于所述排气口主体的长方向的一端部;以及第二板,其设置于所述排气口主体的长方向的另一端部,其中,以在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形成用于使废气流通的间隙的方式,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在所述外侧开口部指向的方向彼此错开。在上述的燃料电池车辆中,优选为,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配置为在所述外侧开口部指向的方向彼此重叠。在上述的燃料电池车辆中,优选为,在所述排气口主体的底部形成有泄放孔。在上述的燃料电池车辆中,优选为,所述排气装置具备一端与所述泄放孔连接的泄放配管,所述泄放配管的另一端位于比所述燃料电池车辆的前轮靠车辆后方的位置。在上述的燃料电池车辆中,优选为,在所述排气口主体的一端部形成所述泄放孔,在所述排气口主体的另一端部连接有所述排气管。在上述的燃料电池车辆中,优选为,在所述排气管设有收容了过滤器的过滤器盒。在上述的燃料电池车辆中,优选为,在所述过滤器盒的底部形成有中间泄放孔。在上述的燃料电池车辆中,优选为,所述排气装置具备一端与所述中间泄放孔连接的中间泄放配管,所述中间泄放配管的另一端位于比所述燃料电池车辆的前轮靠车辆前方的位置。在上述的燃料电池车辆中,优选为,所述排气管具有将所述过滤器盒与所述排气口部相互连结的配管,所述过滤器盒中的连接所述配管的一端的导出接口位于比所述排气口部中的连接所述配管的另一端的导入接口靠铅垂下方的位置,所述配管以从所述导入接口朝向所述导出接口来向铅垂下方倾斜的方式延伸。在上述的燃料电池车辆中,优选为,所述排气口部具备盖部,该盖部以从外侧将所述外侧开口部覆盖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排气口主体并且形成有能够流通废气的多个贯通孔。根据本专利技术,将板状的异物流入抑制部设置于排气口主体的内孔,因此能够抑制水滴、小石、金属片等异物从排气口主体的外侧开口部向排气管内流入。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水滴、异物混入堆壳体内。根据参照附图所作的对以下的实施方式进行的说明,容易理解所述目的、特征以及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车辆的立体图。图2是燃料电池堆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发电单电池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燃料电池车辆的省略了一部分的右侧视图。图5A是右侧的排气口部的立体图,图5B是沿着图5A的VB-VB线的横剖视图。图6A是左侧的排气口部的立体图,图6B是将沿着图6A的VIB-VIB线的横截面在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反转180°而成的图。图7A是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右侧的排气口部的横剖视图,图7B是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左侧的排气口部的横剖视图。图8A是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右侧的排气口部的横剖视图,图8B是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左侧的排气口部的横剖视图。图9A是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右侧的排气口部的横剖视图,图9B是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左侧的排气口部的横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举出适合的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燃料电池车辆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车辆10例如是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在燃料电池车辆10中,将收容有燃料电池堆12的堆壳体14配设于在仪表板16的前方形成的前室(电机室)18内。如图2所示,燃料电池堆12是多个发电单电池20在车宽方向(箭头符号B方向)层叠而成的。在发电单电池20的层叠方向的一端(箭头符号L方向的端),朝向外方依次配设第一端子板22a、第一绝缘板24a以及第一端板26a。在发电单电池20的层叠方向的另一端(箭头符号R方向的端),朝向外方依次配设第二端子板22b、第二绝缘板24b以及第二端板26b。在燃料电池堆12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两端,配置第一端板26a和第二端板26b。第一端板26a以及第二端板26b设定为比发电单电池20、第一绝缘板24a以及第二绝缘板24b的外形尺寸大的外形尺寸。也可以是,第一端子板22a收容于第一绝缘板24a的内部的凹部,另一方面,第二端子板22b收容于第二绝缘板24b的内部的凹部。与第一端子板22a连接的第一电力输出端子28a从横长形状的第一端板26a的中央部朝向外方延伸。与第二端子板22b连接的第二电力输出端子28b从横长形状的第二端板26b的中央部朝向外方延伸。第一端板26a和第二端板26b的各角部被沿层叠方向延伸的联杆30固定,并沿层叠方向被施加紧固载荷。如图3所示,发电单电池20具有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32以及从两侧夹持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32的第一隔板34和第二隔板36。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32具备电解质膜40、以及夹持电解质膜40的阴极电极42和阳极电极44。在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32的外周部,遍及整周地设置膜状的树脂框构件33。第一隔板34和第二隔板36是由金属隔板或者碳隔板构成的。在发电单电池20的箭头符号A方向的一端缘部,沿着箭头符号C方向(铅垂方向)排列设置氧化剂气体入口连通孔46a、冷却介质入口连通孔60a以及燃料气体出口连通孔48b。各发电单电池20的氧化剂气体入口连通孔46a沿发电单电池20的层叠方向(箭头符号B方向)彼此连通,供给氧化剂气体、例如含氧气体。各发电单电池20的冷却介质入口连通孔60a沿箭头符号B方向彼此连通,供给冷却介质。各发电单电池20的燃料气体出口连通孔48b沿箭头符号B方向彼此连通,排出燃料气体、例如含氢气体。在发电单电池20的箭头符号A方向的另一端缘部,沿着箭头符号C方向排列设置燃料气体入口连通孔48a、冷却介质出口连通孔60b以及氧化剂气体出口连通孔46b。各发电单电池2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料电池车辆,具备用于从收容燃料电池堆的堆壳体排出废气的排气装置,该燃料电池车辆的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装置具有:排气口部,其设置于所述燃料电池车辆的挡泥板的一部分;以及排气管,其将所述堆壳体与所述排气口部相互连结,其中,所述排气口部具备:中空的排气口主体,其具有向所述燃料电池车辆的外侧开口的外侧开口部;以及板状的异物流入抑制部,其以将所述外侧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排气口主体的内孔。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3.26 JP 2018-0583991.一种燃料电池车辆,具备用于从收容燃料电池堆的堆壳体排出废气的排气装置,该燃料电池车辆的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装置具有:排气口部,其设置于所述燃料电池车辆的挡泥板的一部分;以及排气管,其将所述堆壳体与所述排气口部相互连结,其中,所述排气口部具备:中空的排气口主体,其具有向所述燃料电池车辆的外侧开口的外侧开口部;以及板状的异物流入抑制部,其以将所述外侧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排气口主体的内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主体沿一个方向延伸,所述异物流入抑制部具有:第一板,其设置于所述排气口主体的长方向的一端部;以及第二板,其设置于所述排气口主体的长方向的另一端部,其中,以在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形成用于使废气流通的间隙的方式,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在所述外侧开口部所指向的方向彼此错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配置为在所述外侧开口部所指向的方向彼此重叠。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气口主体的底部形成有泄放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电池车辆,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村悠树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