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温度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5762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辆的温度控制装置,在存在对电池120进行预热的要求时从内燃机通路11Pe流出的热交换液的温度为容许上限温度Tw_max以下的情况下,在使热泵40停止的状态下从内燃机通路向电池通路21Pbat供给热交换液。另一方面,本装置在存在对电池进行预热的要求时从内燃机通路流出的热交换液的温度比容许上限温度高的情况下,使热泵工作而冷却热交换液同时从内燃机通路向电池通路供给热交换液。

Vehicle temperature contr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温度控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的温度控制装置,尤其涉及控制车辆的内燃机的温度的温度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已知有由内燃机和马达驱动的混合动力车辆。混合动力车辆具备蓄积向马达供给的电力的电池。而且,混合动力车辆具备包括冷却水循环回路的温度控制装置,该冷却水循环回路使用于冷却内燃机及电池的冷却水循环,以免内燃机及电池的温度过度变高。一般,电池温度(即,电池的温度)需要维持为比内燃机温度(即,内燃机的温度)低的温度。因而,也已知有具备分别包括使用于冷却电池的冷却水循环的冷却水循环回路(以下,称作“电池冷却水回路”)和使用于冷却内燃机的冷却水循环的冷却水循环回路(以下,称作“内燃机冷却水回路”)的温度控制装置的混合动力车辆。另一方面,当电池温度过低时,从电池向马达的电力供给效率变小,因此优选在从电池向马达的电力供给开始前使电池温度上升,或者在开始了从电池向马达的电力供给时电池温度过低的情况下使电池温度早上升。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备第1冷却水回路和第2冷却水回路的车辆用热管理系统(以下,称作“现有系统”)。在该现有系统中,在第1冷却水回路中循环的冷却水(以下,称作“第1冷却水回路的冷却水”)的温度比预定温度低时,在第2冷却水回路中循环的冷却水(以下,称作“第2冷却水回路的冷却水”)的温度比第1冷却水回路的冷却水的温度高。因此,在第1冷却水回路的冷却水的温度过低时,若将第2冷却水回路连结于第1冷却水回路而使第2冷却水回路的冷却水向第1冷却水回路循环,则能够使第1冷却水回路的冷却水的温度上升。于是,现有系统在第1冷却水回路的冷却水的温度比预定温度低的情况下,通过将第2冷却水回路连结于第1冷却水回路来防止第1冷却水回路的冷却水的温度过度变低。这样,专利文献1对如下的技术思想给出了启示:在具备2个冷却水回路的系统中,通过连结2个冷却水回路而在冷却水回路之间进行热交换,来使在一方的冷却水回路中循环的冷却水的温度上升。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3409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若将专利文献1启示的上述技术思想应用于先前所述的包括内燃机冷却水回路和电池冷却水回路的温度控制装置,则能够想到如下结构:在要求了电池的预热的情况下,通过将内燃机冷却水回路连结于电池冷却水回路,而在从电池向马达的电力供给开始前使电池温度上升,或者在从电池向马达的电力供给开始后使电池温度早上升。但是,在电力正在从电池向马达供给时,电池也被其自身发出的热加热。因此,在内燃机冷却水回路中流动的冷却水的温度高到会引起电池的热劣化的程度时将内燃机冷却水回路连结于电池冷却水回路的情况下,在判断为电池的预热完成而解除内燃机冷却水回路与电池冷却水回路的连结之前,有可能因从内燃机冷却水回路向电池冷却水回路供给的冷却水而产生电池的热劣化。本专利技术为了应对上述的课题而完成。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在要求了电池的预热时能够防止电池的热劣化同时对电池进行预热的车辆的温度控制装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温度控制装置具备:内燃机通路(11Pe),为了使热交换液流动而形成于车辆(100)的内燃机(110);电池通路(21Pbat),为了使热交换液流动而形成于所述车辆的电池(120);第1通路(11Pa、31Pa、23Pa、21Pa),将从所述内燃机通路流出的热交换液向所述电池通路供给;第2通路(21Pb、23Pb、31Pb、11Pb),使从所述电池通路流出的热交换液向所述内燃机通路返回;热泵(40),以能够冷却在所述第1通路中流动的热交换液的方式配设;及控制单元(90),控制热交换液的流动及所述热泵的工作。所述控制单元(90)构成为,在至少包括存在对所述电池进行预热的要求这一条件和从所述内燃机通路流出的热交换液的温度(Tw_eng)为容许上限温度(Tw_max)以下这一条件的第1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在图6的步骤610中判定为“是”且在步骤640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在使所述热泵停止的状态下经由所述第1通路从所述内燃机通路向所述电池通路供给热交换液(参照图3及图6的步骤650的处理)。而且,所述控制单元(90)构成为,在至少包括存在对所述电池进行预热的要求这一条件和从所述内燃机通路流出的热交换液的温度(Tw_eng)比所述容许上限温度(Tw_max)高这一条件的第2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在图6的步骤610中判定为“是”且在步骤640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使所述热泵工作来冷却在所述第1通路中流动的热交换液,同时经由所述第1通路从所述内燃机通路向所述电池通路供给热交换液(参照图5及图6的步骤660的处理)。一般,当从内燃机通路向电池通路供给热交换液时,能够使电池的温度以高的上升率上升。然而,当向电池通路供给的热交换液的温度过高时,电池会热劣化。本专利技术装置在从内燃机通路流出的热交换液的温度为容许上限温度以下的情况下,将从内燃机通路流出后的热交换液直接向电池通路供给,在从内燃机通路流出的热交换液的温度比容许上限温度高的情况下,将从内燃机通路流出后的热交换液冷却后向电池通路供给。因而,能够抑制电池的热劣化,同时使电池的温度以高的上升率上升。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温度控制装置可以构成为,还具备:加热器芯通路(12Ph),为了使热交换液流动而形成于所述车辆的制热用加热器芯(12H);冷凝器通路(12Pc),为了使热交换液流动而形成于所述热泵的冷凝器(41C);第5通路(12Pb、13Pb、11Pb、11Pe、11Pa、13Pa、12Pa),将从所述冷凝器通路流出后的热交换液向所述加热器芯通路供给;及第6通路(12Pb、13Pb、11Pb、11Pe、11Pa、13Pa、12Pa),使从所述加热器芯通路流出后的热交换液向所述冷凝器通路返回。在该情况下,所述第2条件可以还包括存在对所述加热器芯进行加热的要求这一条件。并且,所述控制单元(90)可以构成为,在所述第2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在图6的步骤610中判定为“是”且在步骤640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下),经由所述第5通路从所述冷凝器通路向所述加热器芯通路供给热交换液(参照图5及图6的步骤660的处理)。当使热泵工作而冷却在第1通路中流动的热交换液时,在热泵的热介质与在第1通路中流动的热交换液之间进行热交换,在第1通路中流动的热交换液的热向热泵的热介质提供。因此,若不将提供给热介质的热用于加热,则会使从在第1通路中流动的热交换液提供的热浪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温度控制装置,在第2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即,在存在对电池进行预热的要求且从内燃机通路流出的热交换液的温度比容许上限温度高且存在对加热器芯进行加热的要求的情况下,使热泵工作而冷却在第1通路中流动的热交换液,同时经由第1通路从内燃机通路向电池通路供给热交换液,并且经由第5通路从冷凝器通路向加热器芯通路供给热交换液。由此,在冷凝器通路中流动而由热泵的冷凝器加热后的热交换液的热用于加热器芯的加热。因此,能够防止从在第1通路中流动的热交换液提供的热浪费。而且,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温度控制装置中,所述第1条件可以还包括从所述内燃机通路流出的热交换液的温度(Tw_eng)为比所述容许上限温度(Tw_max)低的最低要求温度(Tw_min)以上这一条件(参照图6的步骤610的处理)。而且,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温度控制装置,具备:内燃机通路,为了使热交换液流动而形成于车辆的内燃机;电池通路,为了使热交换液流动而形成于所述车辆的电池;第1通路,将从所述内燃机通路流出的热交换液向所述电池通路供给;第2通路,使从所述电池通路流出的热交换液向所述内燃机通路返回;热泵,以能够冷却在所述第1通路中流动的热交换液的方式配设;及控制单元,控制热交换液的流动及所述热泵的工作,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构成为,在第1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在使所述热泵停止的状态下经由所述第1通路从所述内燃机通路向所述电池通路供给热交换液,该第1条件至少包括存在对所述电池进行预热的要求这一条件和从所述内燃机通路流出的热交换液的温度为容许上限温度以下这一条件,在第2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使所述热泵工作而冷却在所述第1通路中流动的热交换液,同时经由所述第1通路从所述内燃机通路向所述电池通路供给热交换液,该第2条件至少包括存在对所述电池进行预热的要求这一条件和从所述内燃机通路流出的热交换液的温度比所述容许上限温度高这一条件。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3.26 JP 2018-0582751.一种车辆的温度控制装置,具备:内燃机通路,为了使热交换液流动而形成于车辆的内燃机;电池通路,为了使热交换液流动而形成于所述车辆的电池;第1通路,将从所述内燃机通路流出的热交换液向所述电池通路供给;第2通路,使从所述电池通路流出的热交换液向所述内燃机通路返回;热泵,以能够冷却在所述第1通路中流动的热交换液的方式配设;及控制单元,控制热交换液的流动及所述热泵的工作,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构成为,在第1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在使所述热泵停止的状态下经由所述第1通路从所述内燃机通路向所述电池通路供给热交换液,该第1条件至少包括存在对所述电池进行预热的要求这一条件和从所述内燃机通路流出的热交换液的温度为容许上限温度以下这一条件,在第2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使所述热泵工作而冷却在所述第1通路中流动的热交换液,同时经由所述第1通路从所述内燃机通路向所述电池通路供给热交换液,该第2条件至少包括存在对所述电池进行预热的要求这一条件和从所述内燃机通路流出的热交换液的温度比所述容许上限温度高这一条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温度控制装置,所述第1条件还包括从所述内燃机通路流出的热交换液的温度为比所述容许上限温度低的最低要求温度以上这一条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温度控制装置,所述第2条件还包括从所述内燃机通路流出的热交换液的温度为比所述容许上限温度低的最低要求温度以上这一条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温度控制装置,所述控制单元构成为,在第3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停止热交换液经由所述第1通路从所述内燃机通路向所述电池通路的供给,该第3条件至少包括从所述内燃机通路流出的热交换液的温度比低于所述容许上限温度的最低要求温度低这一条件。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温度控制装置,所述第1条件还包括从所述电池通路流出的热交换液的温度为预定的切换温度以上这一条件。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温度控制装置,所述第2条件还包括从所述电池通路流出的热交换液的温度为预定的切换温度以上这一条件。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温度控制装置,所述控制单元构成为,在第4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停止热交换液经由所述第1通路从所述内燃机通路向所述电池通路的供给,该第4条件至少包括存在对所述电池进行预热的要求这一条件和从所述电池通路流出的热交换液的温度比预定的切换温度低这一条件。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温度控制装置,还具备:设备通路,为了使热交换液流动而形成于所述车辆的包括马达的设备;第3通路,将从所述设备通路流出后的热交换液向所述电池通路供给;及第4通路,使从所述电池通路流出后的热交换液向所述设备通路返回,所述控制单元构成为,在所述第4条件成立的情况下,经由所述第3通路从所述设备通路向所述电池通路供给热交换液。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温度控制装置,所述控制单元构成为,在第5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停止热交换液经由所述第1通路从所述内燃机通路向所述电池通路的供给,该第5条件至少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仓阳一林邦彦三好悠司矢野雅俊大船悠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