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喆专利>正文

车载新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357614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载新风系统,包括新风系统外壳、离心筒、喷淋筒、水处理箱、湿出风腔和干燥出风腔。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在车辆前进过程中即完成空气的净化,完全不需要风机的设置,大大降低了噪音和车内对新风系统的电力供应。通过设置特定结构的离心筒和喷淋筒,实现了对气体的高效净化处理,并且实现了对清洁气体进行加湿的操作,从而可以适时迎合车内对于气体的具体需求。

On board fresh air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新风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气净化领域和汽车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新风系统。
技术介绍
车内空气污染实质上比室内污染程度要高很多,车内座椅等材料会长期释放出甲醛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虽然绝大多数的释放量并没有超过标准,但是长期在这种环境下,这些物质会在人体内富集从而对人体造成不可恢复的害处。现有的车载空气净化系统是将车内气体吸入后,将气体经过过滤膜后排出,这种处理仅仅能够将车内微尘过滤吸附,并不能将有害气体除去,同时这种车内内部循环的方式净化并不能改变车内气体组成,长期内部循环会造成车内人员缺氧。目前也有一些汽车设置有车载新风系统,但是这些新风系统也仅仅是在空调系统的入口处设置过滤膜,将外部进入的气体进行过滤操作,其净化效果也值得商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车载新风系统。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一种车载新风系统,一般设置在车体顶部,包括新风系统外壳、离心筒、喷淋筒、水处理箱、湿出风腔和干燥出风腔。所述新风系统外壳的前端为前低后高的坡形结构,后端为扁平空腔结构,在前端的坡形结构的斜坡处设置有所述入风栅栏,所述离心筒、喷淋筒、水处理箱、湿出风腔和干燥出风腔设置在新风系统外壳内部。所述离心筒包括离心筒入口、离心轴支撑轴承、轴承支架、储水腔、浸水棉层、浸水通道、离心轴、离心螺旋片和离心筒出口;所述离心筒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所述离心轴支撑轴承竖直设置在入风栅栏的后部,离心轴支撑轴承外部固接所述轴承支架,所述轴承支架为多根不锈钢筋,轴承支架的另一端与新风系统外壳的内壁固接,所述离心轴支承轴承内部与横置的所述离心轴连接,在离心轴的外表面以单螺旋形式设置有所述离心螺旋片,在离心轴的外部从内到外套设有圆筒壁状的浸水棉层和储水腔,所述储水腔内侧设置有多个所述浸水通道将浸水棉层与储水腔内部连通,储水腔前端设置有离心室入口壁,所述离心室入口壁向前向外弧形延伸到入风栅栏上形成所述离心筒入口,离心筒的后端开放形成所述离心筒出口。所述喷淋筒包括喷淋筒入口、连接支撑轴承、棉线轴、棉线层、喷淋头、喷淋腔、喷淋筒出水口、和喷淋筒出口;所述喷淋筒入口与所述离心筒出口连通且在连通处竖直设置有所述连接支撑轴承,所述连接支撑轴承外部通过不锈钢筋与离心筒和/或喷淋筒外壳固接,内部与所述离心轴和所述棉线轴连接,所述棉线轴与所述离心轴固接,在棉线轴外部设置有厚层的棉线层,在棉线层的外部套设有圆筒壁状的所述喷淋腔,在喷淋腔的内壁上连通有多个所述喷淋头,在喷淋腔的底部向下设置有贯通开口形成所述喷淋筒出水口,喷淋筒的后端开放形成所述喷淋筒出口。所述湿出风腔设置在喷淋筒的后部,包括湿出风腔入口、电阻加热棒、侧部出口和湿气出口;所述湿出风腔入口设置在湿出风腔的侧壁上且与所述喷淋筒出口连通,在湿出风腔内部设置有多个电阻加热棒,在与湿出风腔入口相对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所述侧部出口,在湿出风腔的底部设置有所述湿气出口。所述干燥出风腔设置在湿出风腔的后部,包括干燥出风腔入口、干燥剂囊包和干燥气出口;所述干燥出风腔入口设置在干燥出风腔的侧壁上且与所述湿出风腔的侧部出口连通,所述干燥剂囊包竖直设置在干燥出风腔内部,在干燥出风腔的底部设置有所述干燥气出口;在湿气出口和干燥气出口上均设置有用于开闭出口的电磁阀。所述水处理箱设置在喷淋筒和离心筒的侧部,包括回水口、补充水入口、过滤吸附层、处理水出口、喷淋支管、水泵和浸水支管;所述回水口和补充水入口均设置在水处理箱的顶部,所述回水口与所述喷淋筒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过滤吸附层横置在整个水处理箱的内部,所述过滤吸附层为上下两层不锈钢过滤板中间夹持有石英砂颗粒、活性炭颗粒和非晶合金颗粒的混合物,其中按照体积比例石英砂颗粒:活性炭颗粒:非晶合金颗粒为(3~5):(2~3):(0.5~1.2),在水处理箱的底壁上设置有所述处理水出口,所述喷淋支管和浸水支管均与所述处理水出口连通,所述浸水支管的另一端与离心筒的所述储水腔连通,所述喷淋支管的另一端与喷淋筒的所述喷淋腔连通,在喷淋支管上设置有水泵。作为优选,所述离心筒设置有2个,且2个离心筒横向并排设置;所述喷淋筒也设置有2个,与离心筒同心设置;所述水处理箱也设置有2个,分别设置在2个离心筒和喷淋筒的外侧。作为优选,所述棉线层的厚度为30~50mm。作为优选,圆筒壁状的所述喷淋腔即为内壁和外壁都是圆筒壁形式,在内壁和外壁之间是空腔,且在边部内壁和外壁封闭。作为优选,所述棉线轴一端与所述离心轴固接,另一端悬空。作为优选,所述棉线轴一端与所述离心轴固接,另一端通过轴承以及轴承支撑架与新风系统外壳的内壁连接。作为优选,所述贯通开口为贯通喷淋筒内部和喷淋筒外部。作为优选,所述干燥剂囊包在竖直方向上充满所述干燥出风腔内部。作为优选,在所述水处理箱的所述回水口与所述喷淋筒出水口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水泵,在所述浸水支管上也设置有水泵。作为优选,所述湿气出口通过管道与车厢内顶部和内底部的出口连通,所述干燥气出口也通过管道与车厢内顶部和内底部的出口连通,同时干燥气出口还与车厢的空调系统连通(在干燥气出口与空调系统连通的支管上也设置有电磁阀)。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前”为车辆行进的方向,“后”为相反方向,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左、右”均为相对方向不是绝对方向。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1,通过在入风栅栏后部即设置横置的离心轴并且在离心轴外表面设置单螺旋形式的螺旋片,使得从入风栅栏进入的高速风(相对汽车行进方向的相对高速)与单螺旋的螺旋片发生碰撞后带动离心轴转动,而转动的单螺旋的螺旋片进一步的使得气体形成涡流向外离心发散,在这期间气体中的微尘由于其比重大于气体,会更加的向边部富集,而通过在边部设置潮湿的浸水棉层将离心到外部的微尘吸附,从而高效的净化了进入的气体。2,通过将喷淋筒内的棉线轴与离心轴固接,使得离心轴在转动的同时会带动棉线轴转动,而喷淋腔从外向内喷淋水雾,这些水雾与进入的空气接触后会对空气中的微尘产生沉降作用,由于设置了棉线层,转动的棉线层会将空气中沉淀的微尘粘附从而将其与空气分离。另外,如果不设置棉线层和棉线轴,由于进入的空气流速相对较快,常规的喷淋并不能使水雾与空气实现高效的接触,而设置了转动的棉线层,不仅将空气由直线流动转变为旋转的涡流,同时也阻挡了气体的直线流动,整体上减慢了空气的流速,强化了其与水雾的接触面积,从而实现了不仅仅是粘附微尘的效果,还从整体上强化了喷淋的效果。3,通过设置湿出风腔和干燥出风腔,实现了对车内不同气体湿度和温度的需求可以进行实时调整,从而大大提高了车内人员对于空气使用的舒适度。同时由于设置了特定的喷淋装置,在喷淋除尘的过程中不仅仅实现了将PM10、PM2.5等微尘除去之外还实现了对气体进行加湿的操作,强化了整个系统的整体协调性。通过设置水处理装置,将喷淋后从下部流出的水体通过过滤和石英砂、活性炭、非晶合金的吸附过滤(石英砂、活性炭和非晶合金颗粒均为现有的进行水处理的吸附颗粒),将其中的微尘和有害物质进行了吸附,使得水体得到重生,不仅使得水体得到重复循环使用,还避免了对喷淋等部件的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车载新风系统内部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离心筒外壁横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车载新风系统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水处理箱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新风系统外壳、离心筒、喷淋筒、水处理箱、湿出风腔和干燥出风腔;所述新风系统外壳的前端为前低后高的坡形结构,后端为扁平空腔结构,在前端的坡形结构的斜坡处设置有所述入风栅栏,所述离心筒、喷淋筒、水处理箱、湿出风腔和干燥出风腔设置在新风系统外壳内部;所述离心筒包括离心筒入口、离心轴支撑轴承、轴承支架、储水腔、浸水棉层、浸水通道、离心轴、离心螺旋片和离心筒出口;所述离心筒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所述离心轴支撑轴承竖直设置在入风栅栏的后部,离心轴支撑轴承外部固接所述轴承支架,所述轴承支架为多根不锈钢筋,轴承支架的另一端与新风系统外壳的内壁固接,所述离心轴支承轴承内部与横置的所述离心轴连接,在离心轴的外表面以单螺旋形式设置有所述离心螺旋片,在离心轴的外部从内到外套设有圆筒壁状的浸水棉层和储水腔,所述储水腔内侧设置有多个所述浸水通道将浸水棉层与储水腔内部连通,储水腔前端设置有离心室入口壁,所述离心室入口壁向前向外弧形延伸到入风栅栏上形成所述离心筒入口,离心筒的后端开放形成所述离心筒出口;所述喷淋筒包括喷淋筒入口、连接支撑轴承、棉线轴、棉线层、喷淋头、喷淋腔、喷淋筒出水口、和喷淋筒出口;所述喷淋筒入口与所述离心筒出口连通且在连通处竖直设置有所述连接支撑轴承,所述连接支撑轴承外部通过不锈钢筋与离心筒和/或喷淋筒外壳固接,内部与所述离心轴和所述棉线轴连接,所述棉线轴与所述离心轴固接,在棉线轴外部设置有厚层的棉线层,在棉线层的外部套设有圆筒壁状的所述喷淋腔,在喷淋腔的内壁上连通有多个所述喷淋头,在喷淋腔的底部向下设置有贯通开口形成所述喷淋筒出水口,喷淋筒的后端开放形成所述喷淋筒出口;所述湿出风腔设置在喷淋筒的后部,包括湿出风腔入口、电阻加热棒、侧部出口和湿气出口;所述湿出风腔入口设置在湿出风腔的侧壁上且与所述喷淋筒出口连通,在湿出风腔内部设置有多个电阻加热棒,在与湿出风腔入口相对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所述侧部出口,在湿出风腔的底部设置有所述湿气出口;所述干燥出风腔设置在湿出风腔的后部,包括干燥出风腔入口、干燥剂囊包和干燥气出口;所述干燥出风腔入口设置在干燥出风腔的侧壁上且与所述湿出风腔的侧部出口连通,所述干燥剂囊包竖直设置在干燥出风腔内部,在干燥出风腔的底部设置有所述干燥气出口;在湿气出口和干燥气出口上均设置有用于开闭出口的电磁阀;所述水处理箱设置在喷淋筒和离心筒的侧部,包括回水口、补充水入口、过滤吸附层、处理水出口、喷淋支管、水泵和浸水支管;所述回水口和补充水入口均设置在水处理箱的顶部,所述回水口与所述喷淋筒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过滤吸附层横置在整个水处理箱的内部,所述过滤吸附层为上下两层不锈钢过滤板中间夹持有石英砂颗粒、活性炭颗粒和非晶合金颗粒的混合物,其中按照体积比例石英砂颗粒:活性炭颗粒:非晶合金颗粒为(3~5):(2~3):(0.5~1.2),在水处理箱的底壁上设置有所述处理水出口,所述喷淋支管和浸水支管均与所述处理水出口连通,所述浸水支管的另一端与离心筒的所述储水腔连通,所述喷淋支管的另一端与喷淋筒的所述喷淋腔连通,在喷淋支管上设置有水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新风系统外壳、离心筒、喷淋筒、水处理箱、湿出风腔和干燥出风腔;所述新风系统外壳的前端为前低后高的坡形结构,后端为扁平空腔结构,在前端的坡形结构的斜坡处设置有所述入风栅栏,所述离心筒、喷淋筒、水处理箱、湿出风腔和干燥出风腔设置在新风系统外壳内部;所述离心筒包括离心筒入口、离心轴支撑轴承、轴承支架、储水腔、浸水棉层、浸水通道、离心轴、离心螺旋片和离心筒出口;所述离心筒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所述离心轴支撑轴承竖直设置在入风栅栏的后部,离心轴支撑轴承外部固接所述轴承支架,所述轴承支架为多根不锈钢筋,轴承支架的另一端与新风系统外壳的内壁固接,所述离心轴支承轴承内部与横置的所述离心轴连接,在离心轴的外表面以单螺旋形式设置有所述离心螺旋片,在离心轴的外部从内到外套设有圆筒壁状的浸水棉层和储水腔,所述储水腔内侧设置有多个所述浸水通道将浸水棉层与储水腔内部连通,储水腔前端设置有离心室入口壁,所述离心室入口壁向前向外弧形延伸到入风栅栏上形成所述离心筒入口,离心筒的后端开放形成所述离心筒出口;所述喷淋筒包括喷淋筒入口、连接支撑轴承、棉线轴、棉线层、喷淋头、喷淋腔、喷淋筒出水口、和喷淋筒出口;所述喷淋筒入口与所述离心筒出口连通且在连通处竖直设置有所述连接支撑轴承,所述连接支撑轴承外部通过不锈钢筋与离心筒和/或喷淋筒外壳固接,内部与所述离心轴和所述棉线轴连接,所述棉线轴与所述离心轴固接,在棉线轴外部设置有厚层的棉线层,在棉线层的外部套设有圆筒壁状的所述喷淋腔,在喷淋腔的内壁上连通有多个所述喷淋头,在喷淋腔的底部向下设置有贯通开口形成所述喷淋筒出水口,喷淋筒的后端开放形成所述喷淋筒出口;所述湿出风腔设置在喷淋筒的后部,包括湿出风腔入口、电阻加热棒、侧部出口和湿气出口;所述湿出风腔入口设置在湿出风腔的侧壁上且与所述喷淋筒出口连通,在湿出风腔内部设置有多个电阻加热棒,在与湿出风腔入口相对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所述侧部出口,在湿出风腔的底部设置有所述湿气出口;所述干燥出风腔设置在湿出风腔的后部,包括干燥出风腔入口、干燥剂囊包和干燥气出口;所述干燥出风腔入口设置在干燥出风腔的侧壁上且与所述湿出风腔的侧部出口连通,所述干燥剂囊包竖直设置在干燥出风腔内部,在干燥出风腔的底部设置有所述干燥气出口;在湿气出口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喆
申请(专利权)人:王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