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植物调和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54468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食用植物调和油,其成品中各种脂肪酸占总脂肪酸质量百分比为:饱和脂肪酸5%‑25.00%、单不饱和脂肪酸20.00%‑70.00%、多不饱和脂肪酸15.00%‑65.00%,其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0.70%‑50.00%,n‑6多不饱和脂肪酸15.00%‑60.00%;所述食用植物调和油中含有维生素E及一种或多种非外源添加的脂溶性维生素;所述食用植物调和油中含有角鲨烯、植物甾醇、植物多酚、谷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植物活性物,且非外源添加。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食用植物调和油中的各类脂肪酸含量符合2013版DRIs中的规定,且含有多种微量营养成分,含有植物活性物质及脂溶性维生素,营养更全面,可满足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

A kind of edible vegetable blended 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植物调和油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食用植物调和油,尤其是一种在脂肪酸组成与含量上符合2013版DRIs,且含有植物活性物质及脂溶性维生素的一种食用植物调和油。
技术介绍
脂肪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也是人体最重要的体成分和能量的储存形式。随着消费者安全、营养、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对营养健康的食用植物调和油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植物调和油逐渐倾向于以下两个特征:相对合理的脂肪酸组成和甘油三酯结构,丰富的有益油脂伴随物。然而,仅凭单一油种很难同时满足脂肪酸和丰富有益油脂伴随物的要求,而食用调和油则可以通过科学调配达到这一目标。目前市场上的食用调和油产品主要为基于风味简单调配的第一代食用调和油和基于脂肪酸比例的第二代调和油。前者仅仅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口味需要,将不同油脂进行简单调配,使产品具有特定的风味或风味概念,产品调配的概念仅处于调香阶段。相对于前者,第二代调和油依据2000版DRIs,倡导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达到1:1:1的配比,但是2013版DRIs不再强调脂肪酸配比,即:放弃了1:1:1的说法,提出了SFA和PUFA的各自摄入量范围,并建议在满足SFA、PUFA摄入要求下,其它由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补充。因此,迫切需要根据2013版DRIs开发真正符合目前中国居民营养需求的食用调和油产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调和油的消费提示》中指出:“调和油不仅脂肪酸组成的平衡性要好于单一植物油,而且含有更丰富多样的微量营养成分,同时改善了食用油的营养和风味,比单一植物油更具优势。”2013版DRIs对脂肪酸营养提出了新的认识,对各类脂肪酸的功能进行了细分,其要点是:①明确了各类脂肪酸适宜摄入量之间并无严格或固定的比例关系,即:放弃了2000版DRIs关于SFA、MUFA、PUFA比例要达到1:1:1的说法,提出上述三类脂肪酸的摄入要均衡,并给出了SFA、PUFA的各自摄入量范围,分别占总能量的8%-10%、3%-11%,在PUFA中,n-6族、n-3族分别占总能量的2.5%-9%、0.5%-2.0%;②明确了EPA、DHA的摄入量范围和孕妇乳母等特殊人群的摄入量(见表1)。表1中国居民膳食脂肪、脂肪酸适宜摄入量(AI)和可接受范围(AMDR)脂溶性维生素通过其自身或者进一步的体内代谢产物,参与机体众多代谢或细胞调节过程。2013版DRIs中建议的中国居民膳食脂溶性维生素参考摄入量见表2。表2中国居民膳食脂溶性维生素参考摄入量(RNI)和适宜摄入量(AI)植物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能清除体内过量的自由基,调节机体免疫能力,降低血脂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而且对于植物油的储藏稳定也起到重要作用。2013版DRIs中关于酚类的相关介绍情况汇总见表3。表3酚类物质及其推荐摄入量描述2013版DRIs中介绍到的萜类物质有番茄红素、叶黄素和植物甾醇。植物甾醇能够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促进胆固醇降解代谢,抑制胆固醇的生化合成,对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溃疡、皮肤鳞癌、宫颈癌等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此外,植物甾醇还可阻止胆结石形成,也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促进皮肤新陈代谢、抑制皮肤炎症等作用。三种萜类物质的相关DRIs情况见表4。表4萜类物质及其推荐摄入量描述从以上的分析可知,植物油可以提供脂肪、脂肪酸、维生素E、甾醇等营养素。此外,还有一部分DRIs中并未提及但对人体有益的植物营养物质——角鲨烯和谷维素。植物甾醇、角鲨烯和谷维素同属于烯萜类物质。其中角鲨烯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在血液中输送活性氧的能力很强;可增强机体生理功能,提高免疫力,还可帮助抵抗紫外线伤害,是性能优良的血液输氧剂和生物抗氧化剂。谷维素具有降低血脂、调节植物神经、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改善睡眠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食用植物调和油,该调和油中的各类脂肪酸含量符合2013版DRIs中的规定,且含有多种微量营养成分,含有植物活性物质及脂溶性维生素,营养更全面,可满足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食用植物调和油,其成品中各种脂肪酸占总脂肪酸质量百分比为:饱和脂肪酸5%-25.00%、单不饱和脂肪酸20.00%-70.00%、多不饱和脂肪酸15.00%-65.00%,其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0.70%-50.00%,n-6多不饱和脂肪酸15.00%-60.00%;其中:所述食用植物调和油中含有维生素E及一种或多种非外源添加的脂溶性维生素;所述食用植物调和油中含有角鲨烯、植物甾醇、植物多酚、谷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植物活性物,且非外源添加。所述的食用植物调和油,其中,包含菜籽油,还包括大豆油、花生油、稻米油、玉米油、亚麻籽油、橄榄油、葵花籽油、红花籽油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食用植物调和油,其中,以所述食用植物调和油的总质量来计算:菜籽油20.00%-80.00%、大豆油0.00-20.00%、花生油0.00%-15.00%、稻米油0.00%-15.00%、玉米油0.00%-40.00%、亚麻籽油0.00%-10.00%、橄榄油0.00-30.00%、葵花籽油0.00%-70.00%、红花籽油0.00%-40.00%。所述的食用植物调和油,其中,所述角鲨烯2-6000mg/kg、植物甾醇100-20000mg/kg、植物多酚0-500mg/kg、谷维素100-20000mg/kg;维生素E以α-生育酚当量计50-800ppm。所述的食用植物调和油,其成品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来自于亚麻酸、DHA、EPA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食用植物调和油,以质量计,其成品中亚麻酸1.00%-15.00%、EPA0%-5%、DHA0%-6%。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食用植物调和油,该调和油中的各类脂肪酸含量符合2013版DRIs中的规定,且含有多种微量营养成分,含有植物活性物质及脂溶性维生素,营养更全面,可满足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这些实施例仅仅是说明性的,而不应该理解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的限制。凡是基于本专利技术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方案及其变形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总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选用优质的精炼植物油,各组分按比例加入配料罐内,维持温度在20℃-40℃,缓慢匀速搅拌20min-30min,过滤,罐装,即得到成品植物调和油。调查发现,中国居民膳食中最主要的脂肪来源是植物油,占42.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开发一款食用植物调和油,该调和油中的各类脂肪酸含量符合2013版DRIs中的规定,且含有多种微量营养成分,含有植物活性物质及脂溶性维生素,营养更全面,可满足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实施例一选用精炼玉米油380kg、精炼菜籽油340kg、精炼稻米油140kg、精炼亚麻籽油40kg和精炼花生油100kg,加入配料罐中,维持温度在20℃-40℃,缓慢匀速搅拌20min-30min,过滤,罐装,得到1000kg成品植物调和油。实施例所得成品植物调和油脂肪酸和营养素组成如下表:实施例二选用精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用植物调和油,其中,成品中各种脂肪酸占总脂肪酸质量百分比为:饱和脂肪酸5%‑25.00%、单不饱和脂肪酸20.00%‑70.00%、多不饱和脂肪酸15.00%‑65.00%、n‑3多不饱和脂肪酸0.70%‑50.00%、n‑6多不饱和脂肪酸15.00%‑60.00%;所述食用植物调和油中含有维生素E及一种或多种非外源添加的脂溶性维生素;所述食用植物调和油中含有角鲨烯、植物甾醇、植物多酚、谷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植物活性物,且非外源添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植物调和油,其中,成品中各种脂肪酸占总脂肪酸质量百分比为:饱和脂肪酸5%-25.00%、单不饱和脂肪酸20.00%-70.00%、多不饱和脂肪酸15.00%-65.00%、n-3多不饱和脂肪酸0.70%-50.00%、n-6多不饱和脂肪酸15.00%-60.00%;所述食用植物调和油中含有维生素E及一种或多种非外源添加的脂溶性维生素;所述食用植物调和油中含有角鲨烯、植物甾醇、植物多酚、谷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植物活性物,且非外源添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植物调和油,其中,包含菜籽油,还包括大豆油、花生油、稻米油、玉米油、亚麻籽油、橄榄油、葵花籽油、红花籽油中的一种或多种。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食用植物调和油,其中,以所述食用植物调和油的总质量来计算:菜籽油20.00%-80.00%、大豆油0.00-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满意王翔宇惠菊王风艳初柏君李世磊尚嘉毅孟祥永王庆荣周胜利刘孟涛杨潇程倩曹斌辉李秋玫郭一斐
申请(专利权)人: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粮佳悦天津有限公司中粮福临门食品营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