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控罗非鱼链球菌病的罗非鱼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354291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罗非鱼养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控罗非鱼链球菌病的罗非鱼养殖方法,包括越冬鱼种培育、第一造养殖和第二造养殖。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一年两造的养殖模式进行养殖,可有效防止“三高”条件同时具备,从而达到对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有效防控;同时间接的减少了罗非鱼链球菌病防治药物的使用量,降低了药物的使用对环境的污染,促进了罗非鱼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并且提高了罗非鱼的产量,提高了养殖户的利润,提高了养殖的罗非鱼的质量和商业价值。

A culture method of tilapia to prevent and control Streptococco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控罗非鱼链球菌病的罗非鱼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罗非鱼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防控罗非鱼链球菌病的罗非鱼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罗非鱼养殖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世界罗非鱼生产第一大国。近年来,随着集约化养殖的不断发展,罗非鱼链球菌病频发、养殖环境不断恶化,每年高温季节(夏季)广东、海南、广西等省份的罗非鱼链球菌病大面积爆发,罗非鱼池塘一旦出现暴发性链球菌病,七天内池塘中就会出现40%以上的罗非鱼死亡,最终死亡率最高可达90%以上,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罗非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防治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方法主要是在养殖过程中大量使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这不但没有彻底解决罗非鱼链球菌病的防治问题,还使罗非鱼产生抗药性,也使罗非鱼肉内残留大量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不仅危害人类健康,还使商品鱼的品质大为下降,降低了罗非鱼的商业价值;同时,抗生素等药物的大量使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严重影响了水质环境和罗非鱼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专利技术人经多年的试验,发现罗非鱼链球菌病是条件致病的,一般爆发条件为:一是29℃-32℃的高水温,二是高规格鱼种,一般是600g/尾以上,三是高密度养殖,一般为750㎏/亩以上。当上述“三高”条件同时具备时,罗非鱼链球菌病的发病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控罗非鱼链球菌病的罗非鱼养殖方法,本方法采用一年两造的养殖模式,可减少罗非鱼链球菌病防治药物的使用量,可有效规避“三高”条件同时具备,对罗非鱼链球菌病的防控效果好,可提高罗非鱼的产量和商业价值。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控罗非鱼链球菌病的罗非鱼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越冬鱼种培育在当年的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时,当水温低于20℃时,进行罗非鱼鱼种越冬培育,越冬鱼种规格为10-15g/尾,投放密度为30000尾/亩,越冬水温保持在15-25℃;S2:第一造养殖将步骤S1中的鱼种培育至翌年3月底至4月初,使鱼种规格达到25-30g/尾,将25-30g/尾的鱼种作为第一造罗非鱼鱼种投放至池塘中,使池塘的水温维持在20℃以上,鱼种投放密度为1500-1800尾/亩;养殖至当年的7月中旬至8月初时,当鱼的规格达到650-750g/尾,密度达750㎏/亩以上,池塘水温达到30℃时,起捕出售;S3:第二造养殖完成步骤S2之后,将规格为150-200g/尾的规格的鱼种投放至池塘中,投放密度为1000-1200尾/亩;养殖至当年的11月底,当池塘的水温下降至20℃时,鱼的规格达到650-750g/尾时,起捕出售。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的第一造养殖期间的4月底至5月初,从步骤S2中的池塘中选捕体长为1.8-2.2cm的罗非鱼苗种投放至另一个池塘中进行大规格鱼种培育,投放密度为10000-15000尾/亩。进一步的,从步骤S2中的池塘中选捕的罗非鱼苗种的体长为2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一年两造的养殖模式进行养殖,可有效防止“三高”条件同时具备,从而达到对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有效防控;同时间接的减少了罗非鱼链球菌病防治药物的使用量,降低了药物的使用对环境的污染,促进了罗非鱼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并且提高了罗非鱼的产量,提高了养殖户的利润,提高了养殖的罗非鱼的质量和商业价值。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控罗非鱼链球菌病的罗非鱼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越冬鱼种培育在当年的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时,本实施例选择11月份,当水温低于20℃时,进行罗非鱼鱼种越冬培育,越冬鱼种规格为10-15g/尾,投放密度为30000尾/亩左右,越冬水温保持在15-25℃;S2:第一造养殖将步骤S1中的鱼种培育至翌年3月底至4月初,本实施例中选择4月份,此时池塘水温可稳定维持在20℃以上,鱼种规格也达到了25-30g/尾,将25-30g/尾的鱼种作为第一造罗非鱼鱼种投放至池塘中,鱼种投放密度为1500-1800尾/亩;养殖至当年的7月中旬至8月初时,本实施例养殖至8月份时,当鱼的规格达到650-750g/尾,密度达750㎏/亩以上,池塘水温达到30℃左右时,起捕出售,达到上述条件时便很有可能爆发罗非鱼链球菌病,但此时鱼的规格已经达到了商品鱼的上市规格,所以此时立即起步销售,既可有效防止罗非鱼链球菌病的爆发,又能高产量出售,提高养殖户的利润;S3:在步骤S2中的第一造养殖期间的4月底至5月初,本实施例选择5月份,从步骤S2中的池塘中选捕体长为1.8-2.2cm的罗非鱼苗种投放至另一个池塘中进行大规格鱼种培育,本实施例中选捕的罗非鱼苗种的体长为2cm,投放密度为10000-15000尾/亩,培育至当年的8月份左右,鱼种规格可达到150-200g/尾,虽然7-8月份时水温可达到30℃左右,但由于鱼的规格小,池塘载鱼密度不大,因此罗非鱼链球菌病一般不会爆发;S4:第二造养殖:完成步骤S2之后,将规格为150-200g/尾的规格的鱼种投放至池塘中,投放密度为1000-1200尾/亩,虽然8-9月份的池塘的水温一般达到30℃左右,但此时鱼的规格不大,池塘载鱼密度也不高,因此罗非鱼链球菌病一般不会爆发;养殖至当年的11月底,当池塘的水温下降至20℃时,鱼的规格达到650-750g/尾时,起捕出售。本实施例的池塘养殖年平均亩产达1800㎏左右,年平均亩利润达3000元左右,比传统养殖模式分别提高50%左右,并且可有效防控罗非鱼链球菌病的发生,养殖死亡率减少了80%以上。如上即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专利技术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控罗非鱼链球菌病的罗非鱼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越冬鱼种培育在当年的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时,当水温低于20℃时,进行罗非鱼鱼种越冬培育,越冬鱼种规格为10‑15g/尾,投放密度为30000尾/亩,越冬水温保持在15‑25℃;S2:第一造养殖将步骤S1中的鱼种培育至翌年3月底至4月初,使鱼种规格达到25‑30g/尾,将25‑30g/尾的鱼种作为第一造罗非鱼鱼种投放至池塘中,使池塘的水温维持在20℃以上,鱼种投放密度为1500‑1800尾/亩;养殖至当年的7月中旬至8月初时,当鱼的规格达到650‑750g/尾,密度达750㎏/亩以上,池塘水温达到30℃时,起捕出售;S3:第二造养殖完成步骤S2之后,将规格为150‑200g/尾的规格的鱼种投放至池塘中,投放密度为1000‑1200尾/亩;养殖至当年的11月底,当池塘的水温下降至20℃时,鱼的规格达到650‑750g/尾时,起捕出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控罗非鱼链球菌病的罗非鱼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越冬鱼种培育在当年的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时,当水温低于20℃时,进行罗非鱼鱼种越冬培育,越冬鱼种规格为10-15g/尾,投放密度为30000尾/亩,越冬水温保持在15-25℃;S2:第一造养殖将步骤S1中的鱼种培育至翌年3月底至4月初,使鱼种规格达到25-30g/尾,将25-30g/尾的鱼种作为第一造罗非鱼鱼种投放至池塘中,使池塘的水温维持在20℃以上,鱼种投放密度为1500-1800尾/亩;养殖至当年的7月中旬至8月初时,当鱼的规格达到650-750g/尾,密度达750㎏/亩以上,池塘水温达到30℃时,起捕出售;S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永巨严欣肖俊杨弘曹谨玲周毅钟欢郭忠宝王志芳唐瞻扬陈明朱佳杰黄婷梁军能周宇谭芸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