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转发声型按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5182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拨转发声型按键,包括:底座、上盖、支撑结构、转动件、发声件以及拨转件;支撑结构支撑于上盖与底座之间,拨转件设置于上盖,转动件和发声件设置于底座,发声件的弹臂搭接于转动件的凸齿;当拨转件跟随上盖下移而拨转转动件时,转动件的凸齿将沿横向推动弹臂位移并于位移后反向敲击另一凸齿而发出声响;借此,以让弹臂的蓄力位移量不再受限于按键的按压行程,从而达成提升弹臂敲击时带给使用者的敲击感受和敲击音量的效果。

Dial and forward sound type butt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拨转发声型按键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发声按键,特别是指一种拨转发声型按键。
技术介绍
关于能在按压时发出按压声响的发声按键,由于能让用户在按压时得到良好的操作感受,因此广为使用者喜欢。现有发声按键包括:外壳、能经由按压而相对于外壳移动的按压罩、弹性支撑于按压罩与外壳之间的支撑弹簧、一对导通端子以及发声弹簧。外壳包含彼此盖合的底座和上盖,上盖与底座之间形成收容空间,上盖还开设有开口;按压罩可活动地收容于收容空间内并自开口凸出,按压罩凸出于上盖的上端部则连接有键帽,且按压罩的一侧边还凸设有按压块;底座内部的一侧边形成有斜坡;发声弹簧固定于底座。当使用者经由键帽按压按压罩,按压块将跟随移动而沿纵向下压发声弹簧,使发声弹簧受到斜坡的作用而位移,发声弹簧于位移终点回弹敲击底座而发出声响,同时也让该对导通端子彼此接触导通。然而,现有发声按键却由于先天上的不良设计而导致以下缺失:按压罩的纵向按压行程原本就受限于按键本身的设计而较短,导致发声弹簧用以蓄积弹性复位力量的蓄力位移量也相应偏短,进而影响发声弹簧利用弹性复位力量进行敲击时带给使用者的敲击感受和敲击音量皆有不佳的问题。且此问题在已成为设计趋势的薄型化按键上更为明显。再者,现有发声按键的发声原理皆大同小异,都是利用纵向按压迫使发声弹簧位移再回弹,因此所能产生的敲击声音也都大同小异,无法产生个别特色。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拨转发声型按键,借由拨转发声式设计,以让现有的纵向蓄力位移,转换成横向的蓄力位移,进而使蓄力位移量不再受限于按压行程。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拨转发声型按键,其包括:一底座;一上盖,对应配置于该底座上方;一支撑结构,设置并支撑于该上盖与该底座之间;一转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该底座且具有至少一凸齿;一发声件,固定于该底座且具有搭接于该凸齿的一弹臂;以及一拨转件,固定于该上盖且对应该转动件配置;其中,该拨转件跟随该上盖相对于该底座移动而拨转该转动件,该转动件以该凸齿推动该弹臂偏移而产生弹性复位力量,该弹臂利用该弹性复位力量敲击该转动件而发出声响。相较于先前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功效:能从现有确实偏短的纵向蓄力位移,转换为较长的横向蓄力位移,使弹臂的蓄力位移量不再受限于按键的按压行程,进而提升弹臂敲击时带给使用者的敲击感受和敲击音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拨转发声型按键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依据图1中的上盖及其相关构件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依据图1中的底座及其相关构件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拨转发声型按键于俯视时的立体组合图。图5为本技术拨转发声型按键于仰视时的立体组合图。图6为本技术依据图4于按压前沿8-8剖视线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依据图4于按压前沿7-7剖视线的剖视图。图8A-8C为本技术拨转发声型按键中的拨转件、转动件和发声件三者之间的动作示意图。附图中的符号说明:100…拨转发声型按键;1…底座;11…下支撑部位;12…支架组件;121…扣爪对;1211…扣持空间;122…间隔通道;13…上凸块;131…倒扣嵌槽;14…定位凸环;15…顶面;16…底面;2…上盖;21…上支撑部位;22…下凸块;221…倒扣嵌槽;23…定位凸环;24…定位凸块;25…遮挡件;251…套接空间;26…底面;3…支撑结构;31…剪刀脚;311…收容空间;32…弹性件;4…转动件;41…转轴;42、43、44…凸齿;5…发声件;51…固定段;52…弹臂;53…弯折段;6…拨转件;61…固定段;62…拨转段;621…避让空间;63…弧形弯折段;7…金属板;71…沉板开口;8…电路板;81……沉板开口;82…底面;83…非接触式导通组件;831…遮挡位置;84…发光组件;841…光线;9…键帽。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和
技术实现思路
,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拨转发声型按键,能利用拨转方式在按压时发出敲击声响,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缺失。拨转发声型按键100包括一底座1、一上盖2、一支撑结构3、一转动件4、一发声件5以及一拨转件6,较佳还包括一金属板7、一电路板8和一键帽9。上盖2对应配置于底座1上方,支撑结构3则设置并支撑于上盖2与底座1之间,并使上盖2能相对于底座1来回移动。转动件4可转动地设置于底座1且具有至少一凸齿42,凸齿的数量不限,可为一个、两个或多个皆可。于本实施例中,转动件4可为一齿轮,所以转动件4包含一转轴41和设置于转轴41的数个凸齿42、43、44。发声件5固定于底座1且具有搭接于凸齿(本实施例中例示搭接于凸齿42)的一弹臂52。本技术不限定发声件5的结构,只要具有能搭接于凸齿42的弹臂52即可。于本实施例中,发声件5可为一发声弹片且包含如图3所示的一固定段51、一弯折段53和前述弹臂52,弯折段53弯折连接于固定段51与弹臂52之间。固定段51可用以固定于底座1,使弹臂52在受力后能经由弯折段53而相对于固定段51弹性偏移。拨转件6固定于上盖2且对应转动件4配置。本技术不限定拨转件6结构,只要能跟随上盖2移动并能顺势拨转转动件4旋转即可。于本实施例中,拨转件6可为一拨转弹片且包含如图2所示的一固定段61、一拨转段62和一弧形弯折段63,拨转段62对应于转动件4的凸齿(本实施例中例示对应于凸齿44)(见图8A所示),弧形弯折段63则弯折连接于固定段61与拨转段62之间。固定段61可用以固定于上盖2,使拨转段62在接触并拨转转动件4时,能经由弧形弯折段63而相对于固定段61产生一定的弹性支撑力。较佳而言,拨转段62还可借由另一弧形弯折而产生如图8A所示的一避让空间621,借由这另一弧形弯折除了能产生用以避让凸齿44的避让空间621,还能产生更佳的弹性支撑力而更有利于抵接并拨转转动件4。借此,如图6和图8A至8C所示,当上盖2受力而相对于底座1沿纵向下移时,拨转件6将跟随上盖2下移(见图8A至图8B所示),并使拨转件6的拨转段62下移至抵接于转动件4的一凸齿(本实施例中例示抵接于凸齿44)(见图8B所示);当拨转段62进一步跟随下移时,将经由凸齿44而顺势拨转转动件4旋转,使原本受到弹臂52搭接的凸齿42(如图8A所示)也跟着转动而由前述纵向下移转换成沿横向推动弹臂52偏移(见图8B所示),以产生弹性复位力量;当转动件4继续旋转至弹臂52搭接于凸齿42的凸伸顶点时,弹臂52将脱离原本搭接的凸齿42并利用弹性复位力量敲击下一个凸齿43(见图8C所示),以借由敲击发出所需的按压声响。前述转动件4、发声件5和拨转件6可设置于底座1和上盖2的任意处。于本实施例中,为了产生更多空间以利于设置转动件4、发声件5和拨转件6,前述支撑结构3可为一剪刀脚支撑结构而包含有彼此对应配置的一剪刀脚31和一弹性件32。剪刀脚3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枢接于上盖2和底座1,且剪刀脚31如图1所示,形成有一收容空间311,弹性件32则收容于收容空间311内且如图6和图7所示弹性支撑于上盖2与底座1之间。前述底座1的顶面15较佳还可如图3所示定义有一下支撑部位11,前述上盖2的底面26较佳还可如图6所示定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拨转发声型按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一上盖,对应配置于该底座上方;一支撑结构,设置并支撑于该上盖与该底座之间;一转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该底座且具有至少一凸齿;一发声件,固定于该底座且具有搭接于该凸齿的一弹臂;以及一拨转件,固定于该上盖且对应该转动件配置;其中,该拨转件跟随该上盖相对于该底座移动而拨转该转动件,该转动件以该凸齿推动该弹臂偏移而产生弹性复位力量,该弹臂利用该弹性复位力量敲击该转动件而发出声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拨转发声型按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一上盖,对应配置于该底座上方;一支撑结构,设置并支撑于该上盖与该底座之间;一转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该底座且具有至少一凸齿;一发声件,固定于该底座且具有搭接于该凸齿的一弹臂;以及一拨转件,固定于该上盖且对应该转动件配置;其中,该拨转件跟随该上盖相对于该底座移动而拨转该转动件,该转动件以该凸齿推动该弹臂偏移而产生弹性复位力量,该弹臂利用该弹性复位力量敲击该转动件而发出声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拨转发声型按键,其特征在于,该转动件为一齿轮且具有数个凸齿,且被该弹臂所搭接的该凸齿和被该弹臂所敲击的该凸齿彼此相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拨转发声型按键,其特征在于,该上盖定义有一上支撑部位且具有位于该上支撑部位内的一下凸块,该拨转件为一拨转弹片且包含一固定段、一弧形弯折段和一拨转段,该固定段固定于该下凸块,该拨转段对应于该转动件,该弧形弯折段弯折连接于该固定段与该拨转段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拨转发声型按键,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定义有一下支撑部位且具有位于该下支撑部位内的一上凸块,该发声件为一发声弹片且包含一固定段、一弯折段和该弹臂,该固定段固定于该上凸块,该弯折段弯折连接于该固定段与该弹臂之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拨转发声型按键,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定义有一下支撑部位且具有位于该下支撑部位内的一支架组件,该转动件可转动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风海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高特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