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智能采集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5116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物联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解析多种传感器私有协议的远程采集设备;具体技术方案为:物联网智能采集单元,包括主板,主板上设有通信模块、MCU、电源模块和多个传感器模块,通信模块上连有通信接口,通信接口上设有电源接口、地线接口、UART通信接口、SPI通信接口、GPI通信接口和复位接口,多个传感器模块上连有传感器接口,在一台设备中集成标准通信模块接口,可供多种通信模块任意插拔连接,主板上还布置有与电源模块连接的太阳能蓄电池、外部直流供电设备和锂电池,根据现场环境,灵活切换供电方式,而不必更换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物联网智能采集单元
本技术属于物联网
,具体涉及物联网智能采集单元。
技术介绍
当今,通信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伴随着芯片技术调高与价格降低,智能终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入社会各领域。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在各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在物联网技术推动下,万物互联、大数据时代正在逐渐靠近。作为物联网采集端、通信网、数据平台之一的采集端是物联网的基础,低成本高效率获得数据是物联网能否普及的前提。现有采集端设备存在以下不足:1、通信模式单一,常用通信方式有以太网、GPRS、LoRa、NBiot、WIFI等,现有设备只集成了其中一种或两种,根据不同环境需求需要采用对应的设备,造成设备种类多,生产成本高,采购方需要提前确定准确的通信环境;部分厂家试图在一个设备中集成多种通信,但由于一台设备通常只使用一种通信方式,造成其他通信模块闲置浪费,为避免这种情况,部分厂家只焊接需要的通信模块,但是,不同的通信模块需要烧写不同的程序,造成生产环节复杂化,导致混淆出错。2、可采集传感器种类单一,市场上常见传感器硬件接口有RS485、RS422、RS232、UARTTTL、4~20mA、0~5V、高低电平数字口、SPI、I2C等,不同厂家不同类型有各自的私有软件通信协议,由于硬件接口不通用,私有协议需要专用的解析程序处理,导致每一类传感器都需要专用的采集设备才能识别,对研发生产厂家成本和用户采购造成障碍;部分厂家试图在一个设备中集成多种硬件接口和软件程序,但由于一台设备通常只采集一种传感器,造成其他硬件接口闲置浪费,大量的解析程序增加了软件开发难度,运行时出错率更高。3、供电方式单一,市场上常见设备供电方式包括220V交流供电、直流电源供电、内部一次性锂电池、内部可充电电池和太阳能板加可充电电池供电等方式。4、现有设备程序大多无操作系统,使用裸机运行的方式,内部程序依靠程序员建立的逻辑框架调度,各模块间通信主要由全局变量完成,导致各功能程序间耦合度高,每次添加删除功能程序模块都需对全局的相关部分做修改,这种裸机程序虽然程序简单,降低硬件要求和成本,但不便于修改扩展。随着芯片生产技术的提高,电路硬件成本的差异几乎可以忽略,时间成本愈发重要,能否快速开发、快速扩展成为企业的首要目标,显然,现有程序结构不具备这一特征。5、软件平台功能单一,现有采集设备一部分采用单机版电脑软件对设备进行配置采集,一部分采用单机版手机app,大部分采用串行通信类接口直接与电脑版串口调试类软件交互,配置过程及内容不利于保存共享,且需要专业人员才能操作,导致普通用户使用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数据采集端,本采集端具有以太网、GPRS、LoRa、NBiot、WIFI等五种通信模式,具有RS485、RS422、RS232、UARTTTL、4~20mA、0~5V、高低电平数字口、SPI、I2C等传感器硬件接口,具有解析不同厂家传感器私有协议的远程采集设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物联网智能采集单元,包括主板,主板上分为设备区、电源区和供电区,设备区置于主板的上部,电源区置于主板的中部,供电区置于主板的下部,合理布置各个区域。设备区内布置有通信模块、MCU和多个传感器模块,MCU置于通信模块与多个传感器模块之间,通信模块上连有通信接口,通信接口上设备电源接口、地线接口、UART通信接口、SPI通信接口、GPI通信接口和复位接口,多个传感器模块上连有传感器接口。在一台设备中集成标准通信模块接口,可供多种通信模块任意插拔连接,单片机内存储所有通信模块程序,根据配置参数,启动对应的通信程序,在不集成所有传感器硬件接口及私有通信协议的前提下,实现各厂家各类传感器的正常采集。电源区内布置有电源模块,供电区内布置有与电源模块连接的太阳能蓄电池、外部直流供电设备和锂电池,根据现场环境,灵活切换供电方式,而不必更换设备。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体有益效果体现在:一、本技术可根据现场通信环境与用户需求插接启用相应的通信模块,增加了设备基板的通用性,降低了设备生产成本,各通信模块采用相同的硬件接口,增加了切换的通用性;实现了以太网、GPRS、LoRa、NBiot和WIFI通信功能,硬件采用2.00mm双排20针标准接口方便插接,接触可靠。各通信模块程序以独立的文件存储,有唯一的2字节长度编码,用户根据实际需要,将模块的编码配置进设备eeprom,设备每次启动后根据所配置的模块编码启动对应的通信程序,以线程的形式运行,降低了各模块耦合度。二、传感器采集硬件接口标准化、模块化,几乎覆盖了所有常见传感器,极大地增强了设备的适应性,降低了硬件复杂度。对于新类型传感器,硬件只需开发传感器接口模块,便于扩展,加快开发速度。传感器接口上可接流量计、压力计、液位计、水质、温湿度、光照、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天然气、煤气、GPS/北斗、陀螺仪、霍尔、干簧管、雨量等传感器。三、本技术内设可切换的电源选项,极大地方便了用户使用,可根据现场环境选择,传感器的使用范围极广,从高空至地面,从陆地至江河湖海,从室内到室外,从设备内部到外围现场,从低功耗到常供电,从大型机械到微信机器人,由于各场景对传感器功能性能需求不同,对应的电源也不同,太阳能、电池和外部直流5V可满足绝大部分场景。四、本技术将程序功能任务化,启动过程标准化,便于新通信模块和传感器模块程序开发,开发人员只需将相应程序开发完保存为独立的.c好.h文件,给模块编号,通过配置界面将模块配置为相应的任务或槽,设备在上电启动后会自动启动该程序。该功能程序模块几乎不与其他模块和系统框架程序产生任何耦合,大大降低了程序复杂度,使得开发新通信或传感器模块的时间缩短至几天甚至几小时内,省去大量的重复劳动,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研发效率,降低了研发成本,适应了物联网行业快速研发、快速部署的要求,提高了企业竞争力。五、本技术利用云平台远程存储、异地访问的优势,可使用电脑或手机通过web登录,以页面的方式进行配置,简单易操作,且系统保存操作记录。软件平台部署在云端,有专业的软硬件维护工程师,故障率大大降低,同时便于维护升级,无论在何处,互联网覆盖的任何地方都可使用平台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图。图3为通信接口的硬件接口图。图4为通信接口的电路原理图。图5为传感器接口的硬件接口图。图6为三路电源电路的原理简化图。图7为本技术通信任务启动顺序图。图8为本技术的通信任务配置图。图9为本技术的传感器任务配置图。图中,1为主板,2为设备区,21为通信模块,22为MCU,23为传感器模块,24为通信接口,25为传感器接口,3为电源模块,4为供电区,41为太阳能蓄电池,42为外部直流供电设备,43为锂电池。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2所示,物联网智能采集单元,包括主板1,主板1上分为设备区2、电源区和供电区4,设备区2置于主板1的上部,电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物联网智能采集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板(1),所述主板(1)上分为设备区(2)、电源区和供电区(4),所述设备区(2)置于主板(1)的上部,所述电源区置于主板(1)的中部,所述供电区(4)置于主板(1)的下部;所述设备区(2)内布置有通信模块(21)、MCU(22)和多个传感器模块(23),所述MCU(22)置于通信模块(21)与多个传感器模块(23)之间,所述通信模块(21)上连有通信接口(24),所述通信接口(24)上设备电源接口、地线接口、UART通信接口、SPI通信接口、GPI通信接口和复位接口,多个传感器模块(23)上连有传感器接口(25);所述电源区内布置有电源模块(3);所述供电区(4)内布置有与电源模块(3)连接的太阳能蓄电池(41)、外部直流供电设备(42)和锂电池(43)。

【技术特征摘要】
1.物联网智能采集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板(1),所述主板(1)上分为设备区(2)、电源区和供电区(4),所述设备区(2)置于主板(1)的上部,所述电源区置于主板(1)的中部,所述供电区(4)置于主板(1)的下部;所述设备区(2)内布置有通信模块(21)、MCU(22)和多个传感器模块(23),所述MCU(22)置于通信模块(21)与多个传感器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义仁李雷路跃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三凡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