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装置及其成像模块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5059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成像模块,包括:反射式显示元件、棱镜装置及光吸收元件。反射式显示元件包括一反射显示面。棱镜装置包括一第一棱镜及一第二棱镜,其中第一棱镜包括一第一面、一第二面及一第三面,第二棱镜包括一第四面、一第五面及一第六面。第二面邻近于反射显示面,第三面邻近于第四面。一杂散光束入射第一棱镜内部。杂散光束穿透第三面后离开第一棱镜,接着杂散光束经第四面入射第二棱镜,接着杂散光束被第五面反射后离开第二棱镜。光吸收元件设置于离开第二棱镜的杂散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具有上述成像模块的投影装置,透过设置光吸收元件,可以有效的吸收离开棱镜装置的杂散光束,避免杂散光束造成投影装置的影像品质降低。

Projection device and its imaging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投影装置及其成像模块
本技术关于一种投影装置及其成像模块,且特别关于一种可以避免杂散光束影响投影画面的品质的投影装置及其成像模块。
技术介绍
投影装置是一种可将影像投射到投影屏幕上以呈现给使用者观看的设备。投影装置借由光机模块将照明系统提供的照明光束处理成影像光束,之后再由投影镜头将影像光束投影于屏幕上,以于屏幕上形成影像。在使用数字微型反射镜装置(DigitalMicromirrorDevice,DMD)进行成像的投影装置中,一般会采用全内反射棱镜(TotalInternalReflectionPrism,TIRPrism)来将照明光束导引至DMD,并让DMD形成的影像光束可以投射至投影镜头。然而,投影装置中常存在有并非用于成像的杂散光束(Straylight),而这些杂散光束可能会在TIR棱镜中进行反射。而在TIR棱镜中反射的杂散光束若往投影镜头的方向投射的话,就会造成投影画面的影像品质降低。在现有技术中,已有将TIR棱镜的部分表面涂黑,以吸收这些杂散光束的技术出现。然而涂黑的棱镜表面在吸收光束的效果上是有限的,并且涂黑的棱镜表面在吸收光束后会产生很多的热量。这些热量不但会影响投影装置的元件的效果,更可能造成元件的损坏。因此,而如何避免杂散光束造成投影装置的影像品质降低,实为本领域相关人员所关注的焦点。本「
技术介绍
」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在「
技术介绍
」中所公开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习知技术。此外,在「
技术介绍
」中所公开的内容并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代表在本技术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成像模块,可以有效的避免杂散光束影响投影画面的品质。本技术提供另一种投影装置,可以有效的避免杂散光束影响投影画面的品质。本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技术所公开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达到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技术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像模块,包括:反射式显示元件、棱镜装置及光吸收元件。反射式显示元件包括一反射显示面。棱镜装置包括一第一棱镜及一第二棱镜,其中第一棱镜包括一第一面、一第二面及一第三面,第二棱镜包括一第四面、一第五面及一第六面。第二面邻近于反射显示面,第三面邻近于第四面。一杂散光束入射第一棱镜内部。杂散光束穿透第三面后离开第一棱镜,接着杂散光束经第四面入射第二棱镜,接着杂散光束被第五面反射后离开第二棱镜。光吸收元件设置于离开第二棱镜的杂散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为达到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技术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投影装置,包括:照明系统、投影镜头及成像模块。成像模块包括:反射式显示元件、棱镜装置及光吸收元件。照明系统适于提供一照明光束。反射式显示元件,包括一反射显示面。棱镜装置包括一第一棱镜及一第二棱镜,其中第一棱镜包括一第一面、一第二面及一第三面,第二棱镜包括一第四面、一第五面及一第六面,第二面邻近于反射显示面,第三面邻近于第四面,入射第一棱镜内部的一杂散光束穿透第三面后离开第一棱镜,接着杂散光束经第四面入射第二棱镜,接着杂散光束被第五面反射后离开第二棱镜。光吸收元件设置于离开第二棱镜的杂散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本技术实施例的投影装置及其成像模块,透过设置光吸收元件,可以有效的吸收离开棱镜装置的杂散光束,避免杂散光束造成投影装置的影像品质降低。为让本技术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投影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投影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功能方块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投影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投影装置的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投影装置的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之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之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请参阅图1及图2,图1是本技术的投影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投影装置10的功能方块示意图。投影装置10包括照明系统200、投影镜头300、反射式显示元件120、棱镜装置110及光吸收元件130。照明系统200提供的照明光束LI可以被棱镜装置110反射至反射式显示元件120。反射式显示元件120将照明光束LI转换为影像光束LM,并将影像光束LM投射至投影镜头300。投影镜头300可以将影像光束LM投射至投影装置10外部的屏幕(未图示),以供使用者进行观看。在本实施例中,投影装置10存在有杂散光束LS1、LS2。透过对棱镜装置110的设计(例如调整图1所示的夹角A1,夹角A1例如可以为90度),让入射棱镜装置110的杂散光束LS1、LS2在反射至棱镜装置110的第六面113c时,杂散光束LS1、LS2可以穿透第六面113c而离开棱镜装置110。光吸收元件130设置于离开棱镜装置110的杂散光束LS1、LS2的传递路径上。光吸收元件130可以吸收杂散光束LS1、LS2,能有效的避免杂散光束LS1、LS2在棱镜装置110内部反射而造成投影画面的影像品质降低的问题。具体的操作细节,以下将会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杂散光束LS1、LS2仅为一举例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杂散光束只要是投影装置10中不用于成像的光束,可以穿透第三面111c离开第一棱镜111,且穿透第六面113c离开棱镜装置110,而被光吸收元件130吸收即可。杂散光束例如可以是照明系统200提供的光束中不被第一棱镜111反射至反射式显示元件120的部分光束;杂散光束或例如可以是照明系统200提供的光束中被投影装置10的机壳(未图示)及/或各种可能的元件(未图示)反射至棱镜装置110的部分光束,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此。在本实施例中,投影装置10包括成像模块100。成像模块100包括反射式显示元件120、棱镜装置110及光吸收元件130。反射式显示元件120包括反射显示面121。棱镜装置110包括第一棱镜111及第二棱镜113,其中第一棱镜111包括第一面111a、第二面111b及第三面111c。第二棱镜113包括第四面113a、第五面113b及第六面113c。第一棱镜111的第二面111b邻近于反射式显示元件120的反射显示面121。第一棱镜111的第三面111c邻近于第二棱镜113的第四面113a。杂散光束LS1、LS2入射第一棱镜111内部。杂散光束LS1、LS2穿透第三面111c后离开第一棱镜111,接着杂散光束LS1、LS2经第四面113a入射第二棱镜113。接着杂散光束LS1、LS2被第五面113b反射后离开第二棱镜113。光吸收元件130设置于离开第二棱镜113的杂散光束LS1、LS2的传递路径上。光吸收元件130可以吸收杂散光束LS1、LS2,能有效的避免杂散光束LS1、LS2造成投影画面的影像品质降低的问题。具体而言,成像模块100还包括投影镜头300。入射第一棱镜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像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式显示元件、棱镜装置以及光吸收元件,其中,所述反射式显示元件包括反射显示面;所述棱镜装置包括第一棱镜及第二棱镜,其中所述第一棱镜包括第一面、第二面及第三面,所述第二棱镜包括第四面、第五面及第六面,所述第二面邻近于所述反射显示面,所述第三面邻近于所述第四面,其中杂散光束入射所述第一棱镜内部,所述杂散光束穿透所述第三面后离开所述第一棱镜,接着所述杂散光束经所述第四面入射所述第二棱镜,接着所述杂散光束被所述第五面反射后离开所述第二棱镜;所述光吸收元件设置于离开所述第二棱镜的所述杂散光束的传递路径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像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式显示元件、棱镜装置以及光吸收元件,其中,所述反射式显示元件包括反射显示面;所述棱镜装置包括第一棱镜及第二棱镜,其中所述第一棱镜包括第一面、第二面及第三面,所述第二棱镜包括第四面、第五面及第六面,所述第二面邻近于所述反射显示面,所述第三面邻近于所述第四面,其中杂散光束入射所述第一棱镜内部,所述杂散光束穿透所述第三面后离开所述第一棱镜,接着所述杂散光束经所述第四面入射所述第二棱镜,接着所述杂散光束被所述第五面反射后离开所述第二棱镜;所述光吸收元件设置于离开所述第二棱镜的所述杂散光束的传递路径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面与所述第四面间距离一间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模块还包括投影镜头,入射所述第一棱镜内部的照明光束被所述第三面反射后入射所述反射式显示元件,所述反射显示面将所述照明光束转换为影像光束后,所述反射显示面将所述影像光束反射至所述投影镜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吸收元件邻近于所述第六面,所述杂散光束被所述第五面反射后从所述第六面离开所述第二棱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棱镜还包括第七面,所述光吸收元件邻近于所述第七面,所述杂散光束被所述第五面反射后传递至所述第六面,接着所述杂散光束被所述第六面反射后从所述第七面离开所述第二棱镜。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模块还包括反射元件,离开所述第二棱镜后的所述杂散光束被所述反射元件反射后入射所述光吸收元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装置还包括第三棱镜,所述第三棱镜包括光学面,离开所述第二棱镜后的所述杂散光束入射至所述第三棱镜的内部,接着被所述光学面反射至所述光吸收元件。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式显示元件是数字微型反射镜装置。9.一种投影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家和邱浩玮
申请(专利权)人: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