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中深层地热井取热不取水的中心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4875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地热井换热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中深层地热井取热不取水的中心管。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中心管本体,所述中心管本体的侧壁上由上至下等间距设置有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圆孔,最下端的所述中心管本体的下端为切口,所述切口的切角角度为15°~75°。这样,通过在中心管本体的侧壁上设置圆孔以及在最下端的中心管本体底端开设切口,使得循环水在流通过程中不会发生紊流的现象。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克服了循环水在中心管底部形成的紊流,降低了循环水的运动阻力,提高循环水泵效率,延长了循环泵的使用寿命。

A kind of central pipe suitable for middle and deep geothermal wel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中深层地热井取热不取水的中心管
本技术涉及地热井中换热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中深层地热井取热不取水的中心管。
技术介绍
目前,地热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分布广、成本低、易于开采、洁净及可直接利用等优点。大力推广地热能的利用,是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当前,地热能利用技术在不断地发展,成为建筑供暖和制冷的最好选择。传统的中深层地热井中心管采用直管。取热装置中的循环水在循环过程中,在中心管底端会产生紊流,从而增加循环水运动的阻力,降低循环水泵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中深层地热井取热不取水的中心管,解决中心管底端会产生紊流的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适用于中深层地热井取热不取水的中心管,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中心管本体,所述中心管本体的侧壁上由上至下等间距设置有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圆孔,最下端的所述中心管本体的下端为切口,所述切口的切角角度为15°~75°。进一步,所述圆孔的直径为1mm至50mm。进一步,所述圆孔的直径为1mm至5mm。进一步,上下相邻的两层的所述圆孔的间距为20mm至500mm。进一步,上下相邻的两层的所述圆孔的间距为200mm。进一步,每层所述圆孔设置个数为3-10个。进一步,每层所述圆孔设置个数为5个。进一步,所述切口的切角角度为45°。进一步,相邻的两个所述中心管本体通过接箍连接。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中深层地热井取热不取水的中心管,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中心管本体,所述中心管本体的侧壁上由上至下等间距设置有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圆孔,最下端的所述中心管本体的下端为切口,所述切口的切角角度为15°~75°。这样,通过在中心管本体的侧壁上设置圆孔以及在最下端的中心管本体底端开设切口,使得循环水在流通过程中不会发生紊流的现象。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克服了循环水在中心管底部形成的紊流,降低了循环水的运动阻力,提高循环水泵效率,延长了循环泵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适用于中深层地热井取热不取水的中心管本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中心管本体,2、圆孔,3、切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中心”、“内”、“外”、“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中深层地热井取热不取水的中心管,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中心管本体1,所述中心管本体1的侧壁上由上至下等间距设置有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圆孔2,最下端的所述中心管本体1的下端为切口3,所述切口3的切角角度为15°~75°。这样,通过在中心管本体1的侧壁上设置圆孔2以及在最下端的中心管本体1底端开设切口3,使得循环水在流通过程中不会发生紊流的现象。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克服了循环水在中心管底部形成的紊流,降低了循环水的运动阻力,提高循环水泵效率,延长了循环泵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适用于中深层地热井取热不取水的中心管,如图1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圆孔2的直径为1mm至50mm。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圆孔2的直径为1mm至5mm。本技术的适用于中深层地热井取热不取水的中心管,如图1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上下相邻的两层的所述圆孔2的间距为20mm至500mm。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上下相邻的两层的所述圆孔2的间距为200mm。本技术的适用于中深层地热井取热不取水的中心管,如图1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每层所述圆孔2设置个数为3-10个。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每层所述圆孔2设置个数为5个。本技术的适用于中深层地热井取热不取水的中心管,如图1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切口3的切角角度为45°。本技术的适用于中深层地热井取热不取水的中心管,如图1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相邻的两个所述中心管本体1通过接箍连接。实施例1本装置由长度6m、直径200mm、厚度10mm的5根中心管本体1加工而成。其中最下端的一根钢管底端加工成切角为45°切口3;每根中心管本体1每层加工3个、直径10mm的圆孔2,每层间距200mm,相邻层的圆孔2错位,这里所说的错位为交错布置。相邻的两个中心管本体1通过接箍连接,未切口3的一端通过接箍与上部的中心管连接。实施例2本装置由长度10m、直径300mm、厚度20mm的5根中心管本体1加工而成。其中最下端的一根钢管底端加工成切角为75°切口3;每根中心管本体1每层加工10个、直径5mm的圆孔2,每层间距400mm,相邻层的圆孔2错位,这里所说的错位为交错布置。相邻的两个中心管本体1通过接箍连接,未切口3的一端通过接箍与上部的中心管连接。实施例3本装置由长度5m、直径100mm、厚度5mm的6根中心管本体1加工而成。其中最下端的一根钢管底端加工成切角为15°切口3;每根中心管本体1每层加工5个、直径3mm的圆孔2,每层间距50mm,相邻层的圆孔2错位,这里所说的错位为交错布置。相邻的两个中心管本体1通过接箍连接,未切口3的一端通过接箍与上部的中心管连接。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中深层地热井取热不取水的中心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中心管本体(1),所述中心管本体(1)的侧壁上由上至下等间距设置有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圆孔(2),最下端的所述中心管本体(1)的下端为切口(3),所述切口(3)的切角角度为15°~7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中深层地热井取热不取水的中心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中心管本体(1),所述中心管本体(1)的侧壁上由上至下等间距设置有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圆孔(2),最下端的所述中心管本体(1)的下端为切口(3),所述切口(3)的切角角度为15°~7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中深层地热井取热不取水的中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孔(2)的直径为1mm至50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中深层地热井取热不取水的中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孔(2)的直径为1mm至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中深层地热井取热不取水的中心管,其特征在于:上下相邻的两层的所述圆孔(2)的间距为20mm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智慧方向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