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矮立边屋面系统的冷却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348642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矮立边系统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矮立边屋面系统的冷却结构,其包括设于保温层中的冷却水路;开设在保温层侧面的进水口以及出水口;以及,置于房屋所在地面上的冷水机,所述冷水机的注水端通过注水管与所述出水口相连,所述冷水机的出水端通过进水管与所述进水口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利于人们在夜晚进行休息的效果。

Cooling structure for low rise roof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矮立边屋面系统的冷却结构
本技术涉及矮立边系统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矮立边屋面系统的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矮立边屋面系统从外置内由面层板、通风降噪层、防水层、找平层、保温层、龙骨层以及混凝土层构建形成,矮立边屋面系统构建在房屋顶上。现有技术中,矮立边屋面系统的保温层在外墙结构墙体之外,称之为“外保温”,外保温的做法有明显的优势,结构墙体、梁柱被保温层覆盖,可以避免因材料温度变形引起的墙体裂缝,结构体的自然寿命相对长。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但是,当在炎热的夏季使用该矮立边屋面系统时,白天由于气温较高,室内的温度普遍较高;在保温层的作用下,使室内温度在夜晚时下降的较慢,使室内长时间处于一个温度较高的状态,不利于人们在夜晚进行休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利于人们在夜晚进行休息的用于矮立边屋面系统的冷却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矮立边屋面系统的冷却结构,包括:设于保温层中的冷却水路;开设在保温层侧面的进水口以及出水口;以及,置于房屋所在地面上的冷水机,所述冷水机的注水端通过注水管与所述出水口相连,所述冷水机的出水端通过进水管与所述进水口相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夜晚人们需要休息时,预先向冷水机中加入水,冷水机对水进行制冷处理,制冷后的水依次通过进水管以及进水口输送至冷却水路中,制冷后的水通过在冷却水路中的流动对保温层进行降温处理,使室内气温能够快速下降,制冷后的水经过冷却水路后依次通过出水口以及注水管流回冷水机中,如此反复,实现对保温层的水循环冷却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中,通过冷却水路、注水管、进水管以及冷水机的设定,达到了利于人们在夜晚进行休息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水路在所述保温层中相对地面倾斜布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利于制冷后的水在冷却水路中的流动,另一方面,当用于矮立边屋面系统的冷却结构停止作业时,避免在冷却水路中产生积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水路包括:与所述进水口相连的、以树状图的形式进行布置的进水水管;以及,与所述进水水管相连通的主水管,多条所述主水管在所述保温层中间隔设置,所述主水管远离进水水管的一端连通有出水水管,所述出水水管远离主水管的一端与出水口相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水机制冷后的水通过进水水管输送至冷却水路中,之后通过出水管从冷却水路中流出,通过注水管流回冷水机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水管呈回形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水管呈回形状的设定以增加冷却处理后的水在冷却水路中的流动时间,进而使冷却后的水的温度能够被充分利用,同时能够使保温层的温度有明显的下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水管内设置有半圆形的阻水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缓制冷后的水在主水管中的流动时间,进而提高保温层的冷却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口与地面之间的竖直距离低于所述出水口与地面之间的竖直距离。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制冷后的水从冷却水路的下方向上流动充满冷却水路,进一步减缓制冷后的水充满冷却水路的时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设置在保温层的同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便于进水管与注水管的安装;另一方面便于冷却水路的安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水机连接注水管的同侧连接有加水水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向冷水机中加水时,通过加水水管向冷水机中进行加水。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当夜晚人们需要休息时,预先向冷水机中加入水,冷水机对水进行制冷处理,制冷后的水依次通过进水管以及进水口输送至冷却水路中,制冷后的水通过在冷却水路中的流动对保温层进行降温处理,使室内气温能够快速下降,制冷后的水经过冷却水路后依次通过出水口以及注水管流回冷水机中,如此反复,实现对保温层的水循环冷却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中,通过冷却水路、注水管、进水管以及冷水机的设定,达到了利于人们在夜晚进行休息的目的;2.主水管呈回形状的设定以增加冷却处理后的水在冷却水路中的流动时间,进而使冷却后的水的温度能够被充分利用,同时能够使保温层的温度有明显的下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冷却水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冷水机;2、冷却水路;21、进水水管;22、主水管;23、出水水管;3、注水管;4、进水管;5、加水水管;6、阻水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用于矮立边屋面系统的冷却结构,包括冷水机1、冷却水路2、注水管3、进水管4以及加水水管5。冷水机1安装在房屋一侧的地面上;保温层中开设有冷却水路2;保温层的同一侧的两端间隔设置有进水口以及出水口,便于与冷水机1进行连接;注水管3的一端与出水管连接,注水管3的另一端与冷水机1的注水端相连;进水管4的一端与进水口相连,进水管4的另一端与冷水机1的出水端相连;加水水管5安装在冷水机1上安装有注水管3的一侧,加水管远离冷水机1的一端连接有水源。当在炎热的夏季时,通过加水水管5向冷水机1中加水,冷水机1通过进水管4将制冷处理后的水送入至冷却水路2中,通过水在冷却水路2中的流动对保温层进行降温,使保温层的温度降低,进而使室内的温度能够快速下降,利于人们在夜晚进行休息;当水在冷却水路2中流动完成之后,通过注水管3流回至冷水机1中,实现水的重复使用,对水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本实施例中,冷水机1设置为水冷冷水机1。冷却水路2安装在保温层中,冷却水路2相对水平面倾斜布置,利于水进行流动,避免在水路中产生积水;本实施例中,冷却水路2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设置为20度;在其他实施例中,冷却水路2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还可以设置为25度、30度、30度、35度、40度或45度。进水口与地面之间的竖直距离低于出水口与地面之间的竖直距离;使水从冷却水路2下方进入,逐渐充满冷却水路2,延长水在冷却水路2中的停留时间,使保温层能够得到较好的冷却效果。结合图2所示,冷却水路2包括:进水水管21、主水管22以及出水水管23。进水水管21安装在保温层中,进水水管21的一端与进水口相连通,主水管22与进水水管21的另一端相连通;出水水管23的一端与出水口相连通,出水水管23的另一端与主水管22靠近出水口的一侧相连通;四条主水管22在保温层中均匀间隔布置,使水经过主水管22时,保温层能够得到均匀的冷却;进水水管21以及出水水管23均以树状图的形状进行布置。本实施例中,主水管22呈回形状。以延长水在冷却水路2中的流动时间,进一步提高保温层的冷却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主水管22还可以设置为Z字形,达到与回形状设置相同的效果。结合图2和图3所示,主水管22内安装有半圆形的阻水板6,阻水板6焊接在主水管22中,当水在主水管22中流动时,进一步对水的流动进行阻挡以减缓水流速度,以延长水在冷却水路2中的流动时间,从而使保温层有一个较佳的冷却效果;阻水板6的半径设置为主水管22直径的四分之一,在对水的流动进行阻挡的同时不会干涉水的正常流动。在其他实施例中,阻水板6的半径还可以设置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矮立边屋面系统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保温层中的冷却水路(2);开设在保温层侧面的进水口以及出水口;以及,置于房屋所在地面上的冷水机(1),所述冷水机(1)的注水端通过注水管(3)与所述出水口相连,所述冷水机(1)的出水端通过进水管(4)与所述进水口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矮立边屋面系统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保温层中的冷却水路(2);开设在保温层侧面的进水口以及出水口;以及,置于房屋所在地面上的冷水机(1),所述冷水机(1)的注水端通过注水管(3)与所述出水口相连,所述冷水机(1)的出水端通过进水管(4)与所述进水口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矮立边屋面系统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路(2)在所述保温层中相对地面倾斜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矮立边屋面系统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路(2)包括:与所述进水口相连的、以树状图的形式进行布置的进水水管(21);以及,与所述进水水管(21)相连通的主水管(22),多条所述主水管(22)在所述保温层中间隔设置,所述主水管(22)远离进水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泽威宁立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亿嘉建筑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