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4646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包括:车身;车门;上铰链,包括:车身上支座、车门上支座、上连杆和弹性元件,车身上支座固定于车身,车门上支座固定于车门,上连杆的一端与车身上支座活动连接,另一端与车门上支座活动连接,弹性元件一端设有第一抵接部,另一端设有第二抵接部,第一抵接部与上连杆抵接,第二抵接部与车门上支座抵接;下铰链,包括:车身下支座、车门下支座和下连杆,车身上支座固定于车身,车门下支座固定于车门,下连杆的一端与车身下支座活动连接,另一端与车门下支座活动连接;当车门关闭时,弹性元件呈压缩状态。通过上述方式,实现车门与车身之间的开启与闭合,同时降低车门开启时需用的力度。

A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结构
,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技术不断地更新换代,汽车生产制造商也在不断的采用的新的技术方案,以推出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一些新车型。本技术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大多数汽车的车门与车身都是采用上下两个单合页铰链的形式,以实现车门绕车身上设定铰链的固定轴旋转打开,在一般传统车门开启方式上都采用该种形式,另外,这种车门开启方式也没有采用任何助力,使乘客在开门时用的力度要大一些,导致汽车的舒适性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并且在连杆与车门铰接处设置助力扭簧,降低开门时需用的力度,以方便车门开启,通过该汽车实现外摆式车门与车身之间的开启与闭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车身、车门、上铰链和下铰链。可选的,包括:车身;车门;上铰链,包括:车身上支座、车门上支座、上连杆和弹性元件,所述车身上支座固定于所述车身,所述车门上支座固定于所述车门,所述上连杆的一端与车身上支座活动连接,另一端与车门上支座活动连接,所述弹性元件一端设有第一抵接部,另一端设有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上连杆抵接,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车门上支座抵接;下铰链,包括:车身下支座、车门下支座和下连杆,所述车身上支座固定于所述车身,所述车门下支座固定于所述车门,所述下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车身下支座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门下支座活动连接;当所述车门关闭时,所述弹性元件呈压缩状态。可选的,所述上铰链还包括第一固定轴、第二固定轴、第一螺母、第二螺母、第一轴套、第二轴套、第三轴套和第四轴套;所述车身上支座一侧设有第一支板,另一侧设有第二支板,所述第一支板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支板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车门上支座一侧设有第三支板,另一侧设于第四支板,所述第三支板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四支板设有第四通孔;所述上连杆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孔,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轴套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轴套固定,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连通,所述第一固定轴套接于第一轴套、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轴套内,并且所述上连杆可相对第一固定轴转动,所述第一固定轴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连接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轴套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轴套固定,所述第二连接孔、第三轴套和第四轴套连通,所述第二固定轴套接于所第三轴套、第二连接孔和第四轴套内,并且所述上连杆可相对第二固定轴转动,所述第二固定轴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可选的,所述弹性元件为扭簧。可选的,所述扭簧套接于所述第二固定轴,并且位于第三轴套和第四轴套之间。可选的,所述车身上支座通过螺栓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所述车门上支座通过螺栓与所述车门固定连接。可选的,所述车身下支座一侧设有第五支板,另一侧设有第六支板,所述第五支板设有第五通孔,所述第六支板设有第六通孔;所述车门下支座一侧设有第七支板,另一侧设有第八支板,所述第七支板设有第七通孔,所述第八支板设有第八通孔;所述下连杆一端设有第三连接孔,另一端设有第四连接孔;所述下铰链还包括:第三固定轴、第四固定轴、第五轴套、第六轴套、第七轴套和卡圈;所述第五轴套固定于所述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五轴套与所述第三连接孔连通,所述第三固定轴套接于所述第三连接孔和第五轴套内,所述下连杆可相对于所述第三固定轴转动,所述第三固定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所述第六轴套固定于所述第七通孔,并且与所述第七通孔连通,所述第七轴套固定于所述第八通孔,并且与所述第八通孔连通,所述第四固定轴分别套接于所述第七轴套和第八轴套,并且可相对所述第七轴套和第八轴套转动;所述第四固定轴的一端设有环槽,另一端与所述下连杆固定连接;并且所述卡圈与所述环槽卡合连接。可选的,所述下连杆与所述第四固定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可选的,所述下铰链还包括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所述第一垫圈位于所述下连杆与所述第五支板之间;所述第二垫圈位于所述第三固定轴的一端与所述第六支板之间。可选的,所述车身下支座通过螺栓与车身固定连接;所述车门下支座通过螺栓与车门固定连接。可选的,所述车身设有门锁,所述车门设有门锁把手;当车门关闭时,门锁将将车身与车门锁紧,当需要开启车门时,门锁把手解除门锁对车身与车门的锁止状态。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上铰链、下铰链、车身和车门之间形成四连杆机构,上连杆与车门上支座之间通过设置的扭簧,当车门关闭时,扭簧呈压缩状态,当车门开启时,扭簧将释放弹性势能,可以降低开门时需用的力度,从而方便车门开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是本技术汽车实施例中车门运动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汽车实施例中车门与车身连接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汽车实施例中上铰链的正视图;图4是本技术汽车实施例中上铰链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汽车实施例中上铰链的A-A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汽车实施例中上铰链的B-B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汽车实施例中上铰链的E部放大图;图8是本技术汽车实施例中下铰链的正视图;图9是本技术汽车实施例中下铰链的俯视图;图10是本技术汽车实施例中下铰链的C-C剖视图;图11是本技术汽车实施例中下铰链的D-D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车门;上铰链,包括:车身上支座、车门上支座、上连杆和弹性元件,所述车身上支座固定于所述车身,所述车门上支座固定于所述车门,所述上连杆的一端与车身上支座活动连接,另一端与车门上支座活动连接,所述弹性元件一端设有第一抵接部,另一端设有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上连杆抵接,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车门上支座抵接;下铰链,包括:车身下支座、车门下支座和下连杆,所述车身上支座固定于所述车身,所述车门下支座固定于所述车门,所述下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车身下支座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门下支座活动连接;当所述车门关闭时,所述弹性元件呈压缩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车门;上铰链,包括:车身上支座、车门上支座、上连杆和弹性元件,所述车身上支座固定于所述车身,所述车门上支座固定于所述车门,所述上连杆的一端与车身上支座活动连接,另一端与车门上支座活动连接,所述弹性元件一端设有第一抵接部,另一端设有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上连杆抵接,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车门上支座抵接;下铰链,包括:车身下支座、车门下支座和下连杆,所述车身上支座固定于所述车身,所述车门下支座固定于所述车门,所述下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车身下支座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门下支座活动连接;当所述车门关闭时,所述弹性元件呈压缩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铰链还包括第一固定轴、第二固定轴、第一螺母、第二螺母、第一轴套、第二轴套、第三轴套和第四轴套;所述车身上支座一侧设有第一支板,另一侧设有第二支板,所述第一支板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支板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车门上支座一侧设有第三支板,另一侧设于第四支板,所述第三支板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四支板设有第四通孔;所述上连杆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孔,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轴套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轴套固定,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连通,所述第一固定轴套接于第一轴套、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轴套内,并且所述上连杆可相对第一固定轴转动,所述第一固定轴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连接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轴套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轴套固定,所述第二连接孔、第三轴套和第四轴套连通,所述第二固定轴套接于所第三轴套、第二连接孔和第四轴套内,并且所述上连杆可相对第二固定轴转动,所述第二固定轴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扭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套接于所述第二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林孙占军王金虎朱成彦黄礼寿
申请(专利权)人: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