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蓄水缓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45783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蓄放水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地下蓄水缓渗装置,包括镂空的双层支撑结构和设置于支撑结构上的正渗透膜,所述支撑结构的镂空为菱形镂空,所述支撑结构为球状,由第一半球和第二半球构成,所述第一、第二半球可拆卸式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够根据环境水量自发的蓄水、放水,结构稳定,承压能力好,便于维护,且维护费用低。

An underground water storage and seepage control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蓄水缓渗装置
本技术涉及蓄放水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地下蓄水缓渗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生产生活中,常需要进行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尤其是地下水,雨量多时会导致土壤、地质结构发生变化,容易引发自然灾害,因此,需要在雨量多时,进行蓄水,在干旱时放水,以达到水资源合理利用的目的。现有的地下蓄水设备,结构复杂,运行维护不变,往往投资大,效果不明显。沙量、粒径、颗粒沉淀累积与时间都会影响到装置自身抗堵塞的效果。存在容易老化破裂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地下蓄水缓渗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地下蓄水缓渗装置,包括镂空的双层支撑结构和设置于支撑结构上的蓄放水结构,所述蓄放水结构能蓄水和放水。该蓄水缓渗装置能够自发的在环境中水量多时,吸水蓄水,在环境水量少时,进行放水,达到调节环境水量的目的。优选的,所述支撑结构的镂空为菱形镂空。菱形的结构,支撑稳定,便于吸水。优选的,所述支撑结构为球状,由第一半球和第二半球构成,所述第一、第二半球可拆卸式连接。球状的结构,支撑、承压能力好,不易变形损坏。优选的,所述第一、第二半球由卡箍连接件连接。连接稳固,且方便拆卸。优选的,所述蓄放水结构为正渗透膜。优选的,所述正渗透膜附着于支撑结构上。优选的,所述正渗透膜粘接于支撑结构上。优选的,所述正渗透膜有三层,包括第一正渗透膜、第二正渗透膜和第三正渗透膜,第一正渗透膜设置于支撑结构外侧,第二正渗透膜设置于支撑结构的两层之间,第三正渗透膜设置于支撑结构内侧。三层正渗透膜使装置使用寿命更长,可以接收大水量的冲击,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本技术优点:1、结构简单,能够根据环境水量自发的蓄水、放水。2、结构稳定,承压能力好,便于维护,且维护费用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半球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卡箍连接件示意图;图中:1-支撑结构,2-菱形镂空,3-第一半球,4-第二半球,5-卡箍连接件,6-第一正渗透膜,7-第二正渗透膜,8-第三正渗透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修改或改动,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如图1-4所示一种地下蓄水缓渗装置,包括镂空的双层支撑结构1和附着于(另一种连接方式为粘接方式)支撑结构上的正渗透膜,所述正渗透膜能蓄水和放水。支撑结构1为球状双层结构,由第一半球3和第二半球4构成,所述第一半球3、第二半球4由卡箍连接件5连接。球状的结构,支撑、承压能力好,不易变形损坏。卡箍连接件5连接稳固,且方便拆卸。支撑结构1的镂空为菱形镂空2,菱形的结构,支撑稳定,便于吸水。正渗透膜有三层,包括第一正渗透膜6、第二正渗透膜7和第三正渗透膜8,第一正渗透膜6附着于支撑结构1外侧,第二正渗透膜7附着于支撑结构1的两层之间,第三正渗透膜8附着于支撑结构1内侧。三层正渗透膜使装置使用寿命更长,可以接收大水量的冲击,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使用时,先在双层支撑结构1的内侧、外侧、中间附着固定正渗透膜,并将第一半球3、第二半球4用卡箍连接件5连接,将其埋入地下,本装置能够根据环境水量自发的蓄水、放水,环境中水量多时,水分通过三层正渗透膜进入蓄水缓渗装置内,完成蓄水过程;当环境中水量少时,水分通过三层正渗透膜缓慢渗出,完成放水过程,给周围环境提供水分,缓解干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蓄水缓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镂空的双层支撑结构(1)和设置于支撑结构(1)上的蓄放水结构,所述蓄放水结构能蓄水和放水,所述蓄放水结构为正渗透膜,所述正渗透膜有三层,包括第一正渗透膜(6)、第二正渗透膜(7)和第三正渗透膜(8),第一正渗透膜(6)设置于支撑结构(1)外侧,第二正渗透膜(7)设置于支撑结构(1)的两层之间,第三正渗透膜(8)设置于支撑结构(1)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蓄水缓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镂空的双层支撑结构(1)和设置于支撑结构(1)上的蓄放水结构,所述蓄放水结构能蓄水和放水,所述蓄放水结构为正渗透膜,所述正渗透膜有三层,包括第一正渗透膜(6)、第二正渗透膜(7)和第三正渗透膜(8),第一正渗透膜(6)设置于支撑结构(1)外侧,第二正渗透膜(7)设置于支撑结构(1)的两层之间,第三正渗透膜(8)设置于支撑结构(1)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蓄水缓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1)的镂空为菱形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杨旭日纳高宁李素珉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