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4503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6: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包括壳体、培养皿主体、承载板和盖体,所述壳体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固定有吸盘,所述壳体的内部均匀设置有承载板,且承载板顶部的两端均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均固定有培养皿主体,且培养皿主体的内部均设置有培养室,所述培养皿主体的顶端均安装有盖体,且盖体靠近培养皿主体的一侧均覆盖有玻璃纸,所述承载板上方的壳体的内部均安装有紫外线杀菌灯,所述壳体的两端均设置有观察窗。该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通过安装有培养皿主体、盖体、培养室以及玻璃纸,玻璃纸与培养基贴合,培养至待菌丝长满,将盖体卸下,玻璃纸揭下,即可得到分离纯化的菌丝和分生孢子,操作简单。

Microorganism separation and cultur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
本技术涉及微生物分离培养
,具体为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微生物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微生物的研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从混杂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分离与纯化,但是现有的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大多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存在部分问题,具体如下;1、传统的微生物分离方法主要是涂布平板法或是平板划线法,从培养基上收集分离菌丝和分生孢子时,操作非常困难,很难方便快捷地将菌丝及分生孢子与培养基分离;2、现有的此类装置传统的微生物在培养时需要人工手动进行加热,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也无法严格控制温度,增加了工作难度,效率低下;3、此类装置大多是固定式的,不便于运输和携带,装置稳定性也不佳,使用时局限性较大,而且也不具备杀菌消毒的功能,易混杂别的杂菌,造成污染;4、现有的此类装置无法对不同规格大小的培养皿主体进行固定限位,而且,培养皿主体的密封性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传统的分离方法操作困难、无法严格把控培养温度、装置不便于运输携带,不具备杀菌功能、无法对不同规格大小的培养皿主体进行固定限位以及培养皿主体的密封性不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包括壳体、培养皿主体、承载板和盖体,所述壳体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固定有吸盘,所述壳体的内部均匀设置有承载板,且承载板顶部的两端均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均固定有培养皿主体,且培养皿主体的内部均设置有培养室,所述培养皿主体的顶端均安装有盖体,且盖体靠近培养皿主体的一侧均覆盖有玻璃纸,所述承载板上方的壳体的内部均安装有紫外线杀菌灯,且壳体内部的顶端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壳体一侧的两端均铰接有门体,且门体远离壳体的一侧嵌入有控制面板,所述壳体的两端均设置有观察窗。优选的,所述壳体的顶端安装有提手,且提手与壳体为焊接一体化结构,所述提手上套有防滑套。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侧壁设置有加热块,且加热块的纵截面呈“U”型结构。优选的,所述所述培养皿主体顶部的两端均设置有卡槽,所述盖体底部的两端均固定有与卡槽相匹配的卡块,且卡块与卡槽的连接处均设置有橡胶垫片,盖体与培养皿主体构成安装拆卸结构。优选的,所述承载板的两端均固定有滑块,所述壳体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与滑块相匹配的滑槽,所述承载板通过滑块与滑槽构成抽拉机构。优选的,所述放置槽的内部均匀通过复位弹簧固定有半抱箍,且半抱箍均与培养皿主体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通过安装有培养皿主体、盖体、培养室以及玻璃纸,将培养基倒入培养室内,之后将孢子液均匀涂布于培养基上,待培养基凝固后,将无菌玻璃纸覆盖在盖体一侧,盖上盖体,玻璃纸与培养基贴合,培养至待菌丝长满,将盖体卸下,玻璃纸揭下,即可得到分离纯化的菌丝和分生孢子,操作简单。(2)该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通过安装有加热块、温度传感器以及控制面板,通电后电流通过加热块内部的电阻时,电流做功而消耗电能,产生了热量,对壳体内部进行升温加热,无需人工手动加热,提高了培养效率,同时温度传感器感测温度,便于监控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利于装置的使用。(3)该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通过在壳体一侧的两端均安装有门体,门体与壳体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垫,壳体的顶端固定有提手,在壳体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吸盘,使得便于装置的运输与携带,同时通过吸盘可以将装置吸附在实验台上,避免使用的时候装置发生移位和偏离,增加了装置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安装有紫外线杀菌灯,能进行杀菌消毒,避免在培养时造成污染。(4)该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通过安装承载板,承载板上均匀设置有放置槽,放置槽的内部均固定有培养皿主体,放置槽的内部均匀通过复位弹簧固定有半抱箍,半抱箍均与培养皿主体连接,便于对培养皿主体进行固定和限位,同时通过复位弹簧的伸缩可以固定不同规格大小的培养皿主体。(5)该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通过在培养皿主体顶部的两端均设置有卡槽,在盖体底部的两端均设置有与卡槽相匹配的卡块,在盖上盖体时,卡块插入到卡槽内部,卡槽与卡块的连接处均设置有橡胶垫片,便于保证培养皿主体的密闭性,利于微生物的培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承载板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培养皿主体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门体;2、壳体;3、加热块;4、控制面板;5、紫外线杀菌灯;6、培养皿主体;7、温度传感器;8、提手;9、滑槽;10、承载板;11、滑块;12、吸盘;13、观察窗;14、复位弹簧;15、放置槽;16、半抱箍;17、卡槽;18、盖体;19、培养室;20、玻璃纸;21、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包括壳体2、培养皿主体6、承载板10和盖体18,壳体2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固定有吸盘12,壳体2的顶端安装有提手8,且提手8与壳体2为焊接一体化结构,提手8上套有防滑套,便于装置运输和携带,灵活性高,壳体2的内侧壁设置有加热块3,且加热块3的纵截面呈“U”型结构,加热升温更加均匀全面,壳体2的内部均匀设置有承载板10,承载板10的两端均固定有滑块11,壳体2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与滑块11相匹配的滑槽9,承载板10通过滑块11与滑槽9构成抽拉机构,便于承载板10的抽出和推回,便于放置培养皿主体6,且承载板10顶部的两端均设置有放置槽15,放置槽15的内部均固定有培养皿主体6,放置槽15的内部均匀通过复位弹簧14固定有半抱箍16,且半抱箍16均与培养皿主体6连接,便于对培养皿主体6进行固定和限位,同时通过复位弹簧14的伸缩可以固定不同规格大小的培养皿主体6,且培养皿主体6的内部均设置有培养室19,培养皿主体6的顶端均安装有盖体18,且盖体18靠近培养皿主体6的一侧均覆盖有玻璃纸20,培养皿主体6顶部的两端均设置有卡槽17,盖体18底部的两端均固定有与卡槽17相匹配的卡块21,且卡块21与卡槽17的连接处均设置有橡胶垫片,盖体18与培养皿主体6构成安装拆卸结构,便于保证培养皿主体6的密闭性,利于微生物的培养,承载板10上方的壳体2的内部均安装有紫外线杀菌灯5,且壳体2内部的顶端安装有温度传感器7,温度传感器7的型号可为CWDZ11,壳体2一侧的两端均铰接有门体1,且门体1远离壳体2的一侧嵌入有控制面板4,壳体2的两端均设置有观察窗13。工作原理:首先通过吸盘12吸附在实验台面上,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主体6的培养室19内,之后将孢子液均匀涂布于培养基上,待培养基凝固后,将玻璃纸20覆盖在盖体18一侧,盖上盖体18,玻璃纸20与培养基贴合,之后打开门体1将承载板10抽出,将培养皿主体6固定在承载板10的放置槽15中,放置槽15的内部均匀通过复位弹簧14固定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包括壳体(2)、培养皿主体(6)、承载板(10)和盖体(18),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固定有吸盘(12),所述壳体(2)的内部均匀设置有承载板(10),且承载板(10)顶部的两端均设置有放置槽(15),所述放置槽(15)的内部均固定有培养皿主体(6),且培养皿主体(6)的内部均设置有培养室(19),所述培养皿主体(6)的顶端均安装有盖体(18),且盖体(18)靠近培养皿主体(6)的一侧均覆盖有玻璃纸(20),所述承载板(10)上方的壳体(2)的内部均安装有紫外线杀菌灯(5),且壳体(2)内部的顶端安装有温度传感器(7),所述壳体(2)一侧的两端均铰接有门体(1),且门体(1)远离壳体(2)的一侧嵌入有控制面板(4),所述壳体(2)的两端均设置有观察窗(13)。

【技术特征摘要】
1.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包括壳体(2)、培养皿主体(6)、承载板(10)和盖体(18),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固定有吸盘(12),所述壳体(2)的内部均匀设置有承载板(10),且承载板(10)顶部的两端均设置有放置槽(15),所述放置槽(15)的内部均固定有培养皿主体(6),且培养皿主体(6)的内部均设置有培养室(19),所述培养皿主体(6)的顶端均安装有盖体(18),且盖体(18)靠近培养皿主体(6)的一侧均覆盖有玻璃纸(20),所述承载板(10)上方的壳体(2)的内部均安装有紫外线杀菌灯(5),且壳体(2)内部的顶端安装有温度传感器(7),所述壳体(2)一侧的两端均铰接有门体(1),且门体(1)远离壳体(2)的一侧嵌入有控制面板(4),所述壳体(2)的两端均设置有观察窗(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顶端安装有提手(8),且提手(8)与壳体(2)为焊接一体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燕琴
申请(专利权)人:集宁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