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隔室微生物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4499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6: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隔室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底盖、底部边缘与底盖连接的侧壁以及皿盖,所述侧壁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皿盖和底盖可拆卸连接;所述底盖、侧壁和皿盖合围形成的培养腔中设置有隔板组件,将培养腔划分呈复数个隔室;所述隔板组件包括直径小于侧壁的圆柱形中心隔室以及围绕并连接在中心隔室外周面的若干隔板;所述皿盖外表面正中向上凸起形成一透气柱,透气柱上端面连接有透气膜,透气柱通过透气盖进行密封。该装置能够在同一培养环境和条件下相互独立和隔绝的培养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菌落或群体,避免染菌而影响微生物纯度等问题。

A multi compartment microbial cultur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隔室微生物培养装置
本技术涉及微生物培养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隔室微生物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细菌、真菌等培养实验是微生物学实验的基础,也是生物医药领域常用的检测手段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微生物培养技术、培养方式逐渐多样化,由于不同的微生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差别,为了提高培养效率和培养纯度,技术人员对于微生物培养器具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通常微生物培养皿内部培养腔为一体,适用在同一种环境下培养或分离混杂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体。但是,当需要比较同一环境下的不同微生物群体的生长繁殖状况或者是需要在同一环境下培养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群体时,使用这种一体式培养腔的微生物培养皿就容易出现相互染菌的问题,影响不同微生物种群的纯度,影响后续实验效果;若采用不同的培养皿进行培养则会由于培养皿的环境不同而造成实验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多隔室微生物培养装置,能够在同一培养环境和条件下相互独立和隔绝的培养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菌落或群体,避免染菌而影响微生物纯度等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隔室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底盖、底部边缘与底盖连接的侧壁以及皿盖,所述侧壁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皿盖和底盖可拆卸连接;所述底盖、侧壁和皿盖合围形成的培养腔中设置有隔板组件,将培养腔划分呈复数个隔室;所述隔板组件包括直径小于侧壁的圆柱形中心隔室以及围绕并连接在中心隔室外周面的若干隔板;所述皿盖外表面正中向上凸起形成一透气柱,透气柱上端面连接有透气膜,透气柱通过透气盖进行密封。进一步的,所述所述底盖包括底盘以及围绕底盘边缘向上弯曲的折弯部;所述皿盖包括顶盘以及围绕顶盘边缘向下弯曲的折弯部;所述底盘和顶盘与折弯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垫圈。进一步的,所述侧壁的上端边缘与下端边缘均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底盖的折弯部和皿盖的折弯部内表面均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折弯部的内螺纹分别与侧壁上端边缘或下端边缘的外螺纹配合实现装置连接和密封。进一步的,所述底盖和皿盖的折弯部内表面间隔设置有向圆心凸出的若干锁块;所述侧壁上端外表面和下端外表面向内凹形成“L”型的锁件;所述锁块插入“L”型锁件的竖直部分旋转使得锁块卡合在“L”型锁件的水平部分,进而将底盖和皿盖分别与侧壁密封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隔板远离中心隔室的侧边缘与侧壁内表面紧密配合;所述隔板组件的高度小于侧壁的高度;所述隔板靠近顶部处设置有若干通气孔;所述中心隔室侧壁顶部也设置有若干通气孔。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与侧壁内表面贴合的竖直的侧边缘固定有用于防止隔板组件在培养腔中任意移动的止动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具有彼此连通的多隔室,同时在隔板上还设置有通气孔,能够保证装置内部气体流通,在同一培养环境下生长繁殖不同的微生物群体和菌落,同时能够保持微生物在各个隔室内的物理隔离,有效的避免染菌等影响微生物种群的纯度。2、本技术提供的微生物培养装置的底盖和皿盖与侧壁可拆卸连接形成无菌的培养环境,同时在皿盖上设置透气柱和透气膜,以允许根据实际培养需求在装置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同时能够保持无菌的内部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2中皿盖的仰视图;图4为实施例2中锁块和锁件的配合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隔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底盖;11、底盘;12、折弯部;2、侧壁;3、皿盖;31、顶盘;4、隔板组件;41、中心隔室;5、隔板;51、通气孔;52、止动条;6、透气柱;61、透气膜;62、透气盖;7、垫圈;8、锁块;9、锁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4中箭头的方向为锁块8的移动方向。实施例1参见图1和图5,一种多隔室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底盖1、底部边缘与底盖1连接的侧壁2以及皿盖3,所述侧壁2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皿盖3和底盖1可拆卸连接,所述底盖1、侧壁2和皿盖3的形状相同;所述底盖1、侧壁2和皿盖3合围形成的培养腔中设置有隔板组件4,将培养腔划分呈复数个隔室;所述隔板组件4包括直径小于侧壁2的圆柱形中心隔室41以及围绕并连接在中心隔室41外周面的若干隔板5,可通过隔板5的数量来调整培养腔中隔室的数量,同时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中心隔室41的直径和各隔板5的尺寸进而调整隔室的容积大小;所述皿盖3外表面正中向上凸起形成一透气柱6,透气柱6上端面连接有透气膜61,透气柱6通过透气盖62进行密封,需要进行气体交换时无需直接打开皿盖3,可通过打开透气盖62,让气体通过透气膜61的过滤后进入培养腔中,在进行气体交换时也能够保持无菌的培养环境。进一步的,所述底盖1包括底盘11以及围绕底盘11边缘向上弯曲的折弯部12;所述皿盖3包括顶盘31以及围绕顶盘31边缘向下弯曲的折弯部12;所述底盘11和顶盘31与折弯部12的连接处设置有垫圈7,垫圈7为可起到密封的作用橡胶材质。进一步的,所述侧壁2的上端边缘与下端边缘均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底盖1的折弯部12和皿盖3的折弯部12内表面均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折弯部12的内螺纹分别与侧壁2上端边缘或下端边缘的外螺纹配合实现装置连接和密封。进一步的,所述隔板5远离中心隔室41的侧边缘与侧壁2内表面紧密配合;所述隔板组件4的高度小于侧壁2的高度;所述隔板5靠近顶部处设置有若干通气孔51;所述中心隔室41侧壁顶部也设置有若干通气孔51;所述隔板5的高度小于中心隔室41的高度,隔板5与中心隔室41的高度差,通气孔51的设置能够使得气体在培养腔中互相流通,各个隔室内形成相同的培养环境。进一步的,所述隔板5与侧壁2内表面贴合的竖直的侧边缘固定有用于防止隔板组件4在培养腔中任意移动的止动条52,止动条52由橡胶材料制成。实施例2参见图2至图5,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底盖1和皿盖3的折弯部12内表面间隔设置有向圆心凸出的若干锁块8;所述侧壁2上端外表面和下端外表面向内凹形成“L”型的锁件9;所述锁块8插入“L”型锁件9的竖直部分旋转使得锁块8卡合在“L”型锁件9的水平部分,进而将底盖1和皿盖3分别与侧壁2密封连接,通过旋转底盖1和皿盖3可实现与侧壁2的可拆卸连接。以上对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多隔室微生物培养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对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隔室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底盖(1)、底部边缘与底盖(1)连接的侧壁(2)以及皿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2)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皿盖(3)和底盖(1)可拆卸连接;所述底盖(1)、侧壁(2)和皿盖(3)合围形成的培养腔中设置有隔板组件(4),将培养腔划分呈复数个隔室;所述隔板组件(4)包括直径小于侧壁(2)的圆柱形中心隔室(41)以及围绕并连接在中心隔室(41)外周面的若干隔板(5);所述皿盖(3)外表面正中向上凸起形成一透气柱(6),透气柱(6)上端面连接有透气膜(61),透气柱(6)通过透气盖(62)进行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隔室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底盖(1)、底部边缘与底盖(1)连接的侧壁(2)以及皿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2)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皿盖(3)和底盖(1)可拆卸连接;所述底盖(1)、侧壁(2)和皿盖(3)合围形成的培养腔中设置有隔板组件(4),将培养腔划分呈复数个隔室;所述隔板组件(4)包括直径小于侧壁(2)的圆柱形中心隔室(41)以及围绕并连接在中心隔室(41)外周面的若干隔板(5);所述皿盖(3)外表面正中向上凸起形成一透气柱(6),透气柱(6)上端面连接有透气膜(61),透气柱(6)通过透气盖(62)进行密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隔室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1)包括底盘(11)以及围绕底盘(11)边缘向上弯曲的折弯部(12);所述皿盖(3)包括顶盘(31)以及围绕顶盘(31)边缘向下弯曲的折弯部(12);所述底盘(11)和顶盘(31)与折弯部(12)的连接处设置有垫圈(7)。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隔室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2)的上端边缘与下端边缘均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底盖(1)的折弯部(12)和皿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凤屏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