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复合滤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44576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6: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净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全复合滤芯,包括滤甁、安装在滤甁一端的上端盖、安装在滤甁另一端的下端盖、安装在滤甁内的滤芯装置,所述下端盖上设置有原水进入通道、废水排出通道以及纯水排出通道,所述滤芯装置包括前置滤芯组件、滤筒、中间膜滤芯、后置滤芯组件,前置滤芯组件中包括有环形PP棉粗滤层、环形活性炭前置过滤层、环形PP棉精滤层,后置滤芯组件中包括有环形活性炭后置过滤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通过将PP棉粗滤层、环形活性炭前置过滤层、环形PP棉精滤层、中间膜滤芯、环形活性炭后置过滤层结合滤芯装置中,从而实现减小滤芯的总体积,提高便携性。

A full composite filter el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复合滤芯
本技术涉及净水
,特别涉及一种全复合滤芯。
技术介绍
滤芯是净水器内部对原水进行过滤处理的重要部件,可以除去水中的固体颗粒、滤除有害化学成分。一般净水器的过滤包括如下步骤:PP棉滤芯初滤、活性炭滤芯过滤、PP棉滤芯精滤、RO膜滤芯过滤、后置滤芯(活性炭过滤)。在净水器的过滤步骤中,因涉及到多个滤芯,从而净水器的过滤系统所占用的安装空间较大,导致净水器整体的体积较大,对净水器便携性造成较大的影响;尤其应用到便携性净水器中后对便携性的影响更为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复合滤芯,通过将多种类型的滤芯功能结合到同一滤芯装置中,实现减小滤芯的总体积,提高便携性。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全复合滤芯,包括滤甁、安装在滤甁一端的上端盖、安装在滤甁另一端的下端盖、安装在滤甁内的滤芯装置,所述下端盖上设置有原水进入通道、废水排出通道以及纯水排出通道,所述滤芯装置包括:前置滤芯组件,所述前置滤芯组件包括前置顶盖、前置底座、设置在前置顶盖和前置底座之间的环形PP棉粗滤层、设置在前置顶盖和前置底座之间且与环形PP棉粗滤层内壁相贴合的环形活性炭前置过滤层、设置在前置顶盖和前置底座之间且与环形活性炭前置过滤层内侧相贴合的环形PP棉精滤层;滤筒,所述滤筒安装在前置底座下方,所述滤筒的下方设置有第一纯水出口,所述滤筒下方的中部形成有上端延伸到滤筒内的第一废水排放管;中间膜滤芯,所述中间膜滤芯位于环形PP棉精滤层的内部且与环形PP棉精滤层相间隔设置,所述中间膜滤芯的上表面与前置顶盖相抵触,所述中间膜滤芯的下端从前置底座的中部穿过,且所述中间膜滤芯的周侧与前置底座相抵紧;所述中间膜滤芯和前置顶盖之间形成有供环形PP棉精滤层处的过滤水进入到中间膜滤芯内的第一供水空腔,所述中间膜滤芯的净水排放管凸出于中间膜滤芯的下表面,所述中间膜滤芯下表面的除去净水排放管的部分为废水排放区,所述中间膜滤芯为RO膜滤芯、纳滤膜滤芯的其中一种;后置滤芯组件,所述后置滤芯组件包括后置顶盖、后置底座、设置在后置顶盖和后置底座之间的环形活性炭后置过滤层;所述后置顶盖的下端设置有位于环形活性炭后置过滤层内且下端配合到后置底座上的第二废水排放管,所述第二废水排放管与废水排放区相通;所述第二废水排放管内设置有用于供净水排放管插接且用于将净水排放管的过滤水引流到第二废水排放管的周侧的引流管;所述后置底座上设置有与第二废水排放管相通且插接到第一废水排放管内的第三废水排放管;所述后置底座与滤筒的内壁之间形成有供环形活性炭后置过滤层内处的过滤水进入到第一纯水出口处的第二供水空腔;所述滤甁的下端设置有排水总管,所述滤芯装置的周侧与滤甁的内壁之间形成使得原水进入到环形PP棉粗滤层的第三供水空腔,所述滤甁的下端开设有与第三供水空腔相通的总进水口,所述滤甁和下端盖之间形成有连通原水进入通道和总进水口的第四供水空腔;所述下端盖内设置有供排水总管配合嵌入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底壁的中部设置有插接到第一废水排水管内且与废水排出通道相通的第四废水排放管,所述安装槽的底壁的边缘设置有与纯水排出通道相通的第二纯水出口;所述原水进入通道、废水排出通道和纯水排出通道内均设置有第一止逆阀,所述滤甁内设置有位于总进水口处的第二止逆阀,所述下端盖和第三废水排放管之间设置当下端盖拆卸后防止废水从第三废水排放管通过的止水装置。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端盖螺纹连接在滤甁上,所述第三废水排放管内壁的中部设置有环形挡圈,所述止水装置包括设置在环形挡圈上且下端的内径沿着竖直向下的方向逐渐减小的环套、设置在环套上端且具有多个通水口的安装套、伸缩设置在安装套内的阀芯、设置在阀芯上的密封圈、设置在阀芯和安装套之间且使得密封圈抵紧在环套下端内壁上的弹性件、设置在下端盖和滤甁之间且在下端盖和滤甁螺纹连接过程中向上运动以推动阀芯的顶杆机构,当所述下端盖和滤甁螺纹连接后,所述阀芯上的密封圈与环套下端的内壁相分离。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杆机构包括升降设置在第一废水排放管内的顶出杆、设置在第三废水排放管下表面和顶出杆之间且驱使顶出杆向下运动的压缩弹簧、设置在第一废水排放管之间且用于防止顶出杆脱离第一废水排放管的限位组件,所述下端盖上设置有当下端盖螺纹连接在滤甁上时驱使顶出杆向上运动以实现推动阀芯向上运动的顶出件。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废水排放管的下端并且沿着向下的方向口径逐渐增大的第一限位部、设置在顶出杆并且沿着向下的方向口径逐渐减小的上且第二限位部,当所述下端盖未螺纹连接在滤甁上时,所述顶出杆上的第二限位部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与第一限位部相配合。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件为设置在安装套和阀芯之间的弹簧。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在净化原水时,原水从下端盖的原水进入通道进入后,继而通过滤甁的总进水口进入到滤甁和滤芯装置的周侧的第三供水空腔内,继而原水通过环形PP棉粗滤层、环形活性炭前置过滤层、环形PP棉精滤层实现过滤;过滤后的水通过环形PP棉精滤层和中间膜滤芯之间的空间、中间膜滤芯和前置顶盖之间的第一供水空腔后进入到中间膜滤芯处,经过中间膜滤芯过滤后的纯水通过中间膜滤芯的净水排放管以及引流管进入到第二废水排放管的周侧,并通过环形活性炭后置过滤层过滤;继而从第二供水空腔、第一纯水出口排出到滤筒外,最终纯水通过滤甁的排水总管进入到下端盖的安装槽,并通过第二纯水出口从纯水排出通道排出;经过中间膜滤芯过滤后的废水从废水排放区、第二废水排放管、第三废水排放管、第一废水排放管、第四废水排放管后从废水排出通道排出;通过将PP棉粗滤层、环形活性炭前置过滤层、环形PP棉精滤层、中间膜滤芯、环形活性炭后置过滤层结合滤芯装置中,从而实现减小滤芯的总体积,提高便携性;2、在下端盖螺纹连接在滤甁的过程中,设置在下端盖和滤甁之间的顶杆机构向上运动以推动阀芯,从而使得阀芯上的密封圈和环套的内壁相分离,使得废水能够通过第三废水管实现排放;且在下端盖从滤甁上拧下后,顶杆机构未对阀芯施力,阀芯上的密封圈和环套的内壁抵紧,从而实现阻止废水渗漏;3、在下端盖螺纹连接在滤甁的过程中,下端盖上的顶出件向上推动顶出杆并克服压缩弹簧的弹力,继而顶出杆推动阀芯向上运动后实现废水可以排放;且在下端盖从滤甁上拧下时,顶出杆在压缩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下运动,从而实现与阀门相分离,阀芯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后,阀芯上的密封圈和环套的内壁抵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中滤芯装置的结构爆炸图;图4是本技术中滤芯装置的剖视图(对中间膜滤芯处简单示意);图5本技术中滤芯装置切出部分后的结构示意图(对中间膜滤芯处简单示意);图6是图5中位于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本技术的结构剖视图(对中间膜滤芯处简单示意);图8是图7中位于B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1、滤甁;11、排水总管;12、总进水口;2、上端盖;3、下端盖;31、原水进入通道;32、废水排出通道;33、纯水排出通道;34、安装槽;35、第四废水排放管;36、第二纯水出口;37、顶出件;4、滤芯装置;41、前置滤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复合滤芯,包括滤甁(1)、安装在滤甁(1)一端的上端盖(2)、安装在滤甁(1)另一端的下端盖(3)、安装在滤甁(1)内的滤芯装置(4),所述下端盖(3)上设置有原水进入通道(31)、废水排出通道(32)以及纯水排出通道(33),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装置(4)包括:前置滤芯组件(41),所述前置滤芯组件(41)包括前置顶盖(411)、前置底座(412)、设置在前置顶盖(411)和前置底座(412)之间的环形PP棉粗滤层(413)、设置在前置顶盖(411)和前置底座(412)之间且与环形PP棉粗滤层(413)内壁相贴合的环形活性炭前置过滤层(414)、设置在前置顶盖(411)和前置底座(412)之间且与环形活性炭前置过滤层(414)内侧相贴合的环形PP棉精滤层(415);滤筒(42),所述滤筒(42)安装在前置底座(412)下方,所述滤筒(42)的下方设置有第一纯水出口(421),所述滤筒(42)下方的中部形成有上端延伸到滤筒(42)内的第一废水排放管(422);中间膜滤芯(43),所述中间膜滤芯(43)位于环形PP棉精滤层(415)的内部且与环形PP棉精滤层(415)相间隔设置,所述中间膜滤芯(43)的上表面与前置顶盖(411)相抵触,所述中间膜滤芯(43)的下端从前置底座(412)的中部穿过,且所述中间膜滤芯(43)的周侧与前置底座(412)相抵紧;所述中间膜滤芯(43)和前置顶盖(411)之间形成有供环形PP棉精滤层(415)处的过滤水进入到中间膜滤芯(43)内的第一供水空腔(51),所述中间膜滤芯(43)的净水排放管(431)凸出于中间膜滤芯(43)的下表面,所述中间膜滤芯(43)下表面的除去净水排放管(431)的部分为废水排放区(432),所述中间膜滤芯(43)为RO膜滤芯、纳滤膜滤芯的其中一种;后置滤芯组件(44),所述后置滤芯组件(44)包括后置顶盖(441)、后置底座(442)、设置在后置顶盖(441)和后置底座(442)之间的环形活性炭后置过滤层(443);所述后置顶盖(441)的下端设置有位于环形活性炭后置过滤层(443)内且下端配合到后置底座(442)上的第二废水排放管(444),所述第二废水排放管(444)与废水排放区(432)相通;所述第二废水排放管(444)内设置有用于供净水排放管(431)插接且用于将净水排放管(431)的过滤水引流到第二废水排放管(444)的周侧的引流管(445);所述后置底座(442)上设置有与第二废水排放管(444)相通且插接到第一废水排放管(422)内的第三废水排放管(446);所述后置底座(442)与滤筒(42)的内壁之间形成有供环形活性炭后置过滤层(443)内处的过滤水进入到第一纯水出口(421)处的第二供水空腔(52);所述滤甁(1)的下端设置有排水总管(11),所述滤芯装置(4)的周侧与滤甁(1)的内壁之间形成使得原水进入到环形PP棉粗滤层(413)的第三供水空腔(53),所述滤甁(1)的下端开设有与第三供水空腔(53)相通的总进水口(12),所述滤甁(1)和下端盖(3)之间形成有连通原水进入通道(31)和总进水口(12)的第四供水空腔(54);所述下端盖(3)内设置有供排水总管(11)配合嵌入的安装槽(34),所述安装槽(34)底壁的中部设置有插接到第一废水排放管(422)插接且与废水排出通道(32)相通的第四废水排放管(35),所述安装槽(34)的底壁的边缘设置有与纯水排出通道(33)相通的第二纯水出口(36);所述原水进入通道(31)、废水排出通道(32)和纯水排出通道(33)内均设置有第一止逆阀(61),所述滤甁(1)内设置有位于总进水口(12)处的第二止逆阀(62),所述下端盖(3)和第三废水排放管(446)之间设置当下端盖(3)拆卸后防止废水从第三废水排放管(446)通过的止水装置(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复合滤芯,包括滤甁(1)、安装在滤甁(1)一端的上端盖(2)、安装在滤甁(1)另一端的下端盖(3)、安装在滤甁(1)内的滤芯装置(4),所述下端盖(3)上设置有原水进入通道(31)、废水排出通道(32)以及纯水排出通道(33),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装置(4)包括:前置滤芯组件(41),所述前置滤芯组件(41)包括前置顶盖(411)、前置底座(412)、设置在前置顶盖(411)和前置底座(412)之间的环形PP棉粗滤层(413)、设置在前置顶盖(411)和前置底座(412)之间且与环形PP棉粗滤层(413)内壁相贴合的环形活性炭前置过滤层(414)、设置在前置顶盖(411)和前置底座(412)之间且与环形活性炭前置过滤层(414)内侧相贴合的环形PP棉精滤层(415);滤筒(42),所述滤筒(42)安装在前置底座(412)下方,所述滤筒(42)的下方设置有第一纯水出口(421),所述滤筒(42)下方的中部形成有上端延伸到滤筒(42)内的第一废水排放管(422);中间膜滤芯(43),所述中间膜滤芯(43)位于环形PP棉精滤层(415)的内部且与环形PP棉精滤层(415)相间隔设置,所述中间膜滤芯(43)的上表面与前置顶盖(411)相抵触,所述中间膜滤芯(43)的下端从前置底座(412)的中部穿过,且所述中间膜滤芯(43)的周侧与前置底座(412)相抵紧;所述中间膜滤芯(43)和前置顶盖(411)之间形成有供环形PP棉精滤层(415)处的过滤水进入到中间膜滤芯(43)内的第一供水空腔(51),所述中间膜滤芯(43)的净水排放管(431)凸出于中间膜滤芯(43)的下表面,所述中间膜滤芯(43)下表面的除去净水排放管(431)的部分为废水排放区(432),所述中间膜滤芯(43)为RO膜滤芯、纳滤膜滤芯的其中一种;后置滤芯组件(44),所述后置滤芯组件(44)包括后置顶盖(441)、后置底座(442)、设置在后置顶盖(441)和后置底座(442)之间的环形活性炭后置过滤层(443);所述后置顶盖(441)的下端设置有位于环形活性炭后置过滤层(443)内且下端配合到后置底座(442)上的第二废水排放管(444),所述第二废水排放管(444)与废水排放区(432)相通;所述第二废水排放管(444)内设置有用于供净水排放管(431)插接且用于将净水排放管(431)的过滤水引流到第二废水排放管(444)的周侧的引流管(445);所述后置底座(442)上设置有与第二废水排放管(444)相通且插接到第一废水排放管(422)内的第三废水排放管(446);所述后置底座(442)与滤筒(42)的内壁之间形成有供环形活性炭后置过滤层(443)内处的过滤水进入到第一纯水出口(421)处的第二供水空腔(52);所述滤甁(1)的下端设置有排水总管(11),所述滤芯装置(4)的周侧与滤甁(1)的内壁之间形成使得原水进入到环形PP棉粗滤层(413)的第三供水空腔(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家梁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摩纳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