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养殖用水生态系统的人工潜流湿地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34453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6: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水养殖用水生态系统的人工潜流湿地,潜流湿地为强降解吸附功能区,通过铺设供水管道进海水池塘中上层海水,潜流湿依次由生物沉淀床、曝气填料床和碎石床串联形成,碎石床内种植有红树植物;底部悬挂生物滤料;曝气填料床由多个独立滤床模块并联构成;碎石床净化处理区由多个平行独立滤床模块并联构成,分别填充碎石或沸石等净化填料,碎石床底部铺设气管。其技术效果为:综合净化能力强大,水处理量高、停留时间短,养殖水质污染指标去除全面;种植红树植物均有利于改善景观环境;上部的长条形泄流口可以快速将曝气反推后漂浮在表面的污垢排出,而下部的泄流阀可以更加彻底地将所有污水排走。

Artificial subsurface flow wetland of aquaculture water eco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水养殖用水生态系统的人工潜流湿地
本技术涉及一种海水养殖用水生态系统的人工潜流湿地。
技术介绍
人工湿地是人工建设、可控制和工程化的湿地系统,具有高效低耗、适用范围广等诸多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矿山及石油开产废水等。现有类型的人工湿地对不同形态氮的去除能力不同且各有优缺点,例如表面流人工湿地复氧能力强,有利于去除耗氧的氨氮和有机污染物,但占地面积大,维护管理成本较高,常作为污水预处理系统;水平流人工湿地占地面积小、保温性能强、可承受较大水力和污染物负荷,但供氧能力不足。而垂直流人工湿地复氧能力较水平流人工湿地好,但造价较高。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目光聚焦在两种或多种类型的人工湿地组合工艺上,但较少涉及海水养殖用水的规模化处理工艺研究。新鲜海水氮、磷污染物浓度较低,但用水需求量偏大,而现有海水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净化指标单一,仅针对氮、磷等污染物指标,水力停留时间长、处理量少,无法满足海水增养殖高量换水要求,且较少涉及浮游生物和细菌微生态调控。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新的技术应当依据海水养殖用水水质的特点,立足于复合型人工湿地海水处理技术的优点,主要为现有技术的集成并复合升级,而提供高量、水力停留时间短、养殖水质污染指标去除全面的净化工艺流程,构建集生态景观和经济副产品产出的复合型人工湿地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海水养殖用水生态系统的人工潜流湿地,该潜流湿地水力停留时间短、养殖水质污染指标去除全面,且具有良好的生态景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海水养殖用水生态系统的人工潜流湿地,所述潜流湿地为强降解吸附功能区,通过铺设供水管道进海水池塘中上层海水,潜流湿依次由生物沉淀床、曝气填料床和碎石床串联形成,碎石床内种植有红树植物;生物沉淀床水面被海篷子浮床完全覆盖,底部悬挂生物滤料;曝气填料床由多个独立滤床模块并联构成,分别填充陶粒、塑料生物吸附球等基质,底部铺设气管;碎石床净化处理区由多个平行独立滤床模块并联构成,分别填充碎石或沸石等净化填料,碎石床底部铺设气管。进一步的,所述潜流湿地分处理区和集水区,所述生物沉淀床、曝气填料床和碎石床归属处理区,各道处理床之间用集水分配池分隔,海水池塘中蓄积的海水通过管道流入生物沉淀床,水流自下而上溢流出沉淀床,进入集水分配池后,再进入曝气填料床,水流水平推流经过生物填料,水体经曝气富氧,再通过挡水墙透水口进入碎石床,水流水平推流和碎石床底部铺设底增氧管网;每两个滤床模块间留有集水池;所述生物沉淀床通过多个管道连接海水池塘,管道进水端位于池塘中上层,出水端位于生物沉淀床底端,水流自下而上溢流出生物沉淀床,进入水量调节池。进一步的,所述潜流湿地末端设置有可将储水区的水反向输送到潜流湿地的泵,潜流湿地末端呈喇叭口状分布,喇叭口末端为出水口,所述泵设置于出水口处,所述潜流湿地的生物沉淀床处侧面上部带有横向分布的长条形的泄流口、下部带有多个泄流阀,泄流口可排放泵反向冲刷并配合增氧管网和曝气填料床共同开启后冲刷形成的表层污垢,所述泄流阀用于深层排放水体中的污垢。进一步的,每个滤床模块的末端与集水池分隔的隔墙上设置有一个叶轮,叶轮配置有驱动电机。本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其综合净化能力强大,水处理量高、停留时间短,养殖水质污染指标去除全面;2、生物沉淀床水面被海篷子浮床完全覆盖、碎石床种植红树植物均有利于改善景观环境;3、通过设置喇叭口状分布的出水口,并在出水口设置泵,泵反向输出后利用喇叭口状出水口利于发散的特点,快速向后反推;4、上部的长条形泄流口可以快速将曝气反推后漂浮在表面的污垢排出,而下部的泄流阀可以更加彻底地将所有污水排走;5、每个滤床模块的末端与集水池分隔的隔墙的通孔内设置有一个叶轮,叶轮配置有驱动电机,叶轮启动后可以增强正向和反向的助推水流,尤其在水流反推时形成更加强大的水流,加速污垢的排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潜流湿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潜流湿地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3为输水设施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生物沉淀床侧面的泄流口和泄漏阀的分布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A向视图。图6为海水池塘与潜流湿地管道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5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亚热带地区复合型人工湿地净化海水养殖用水生态系统的潜流湿为强降解吸附功能区,通过铺设供水管道进海水池塘中上层海水,潜流湿依次由生物沉淀床、曝气填料床7和碎石床8串联形成,碎石床8内种植有红树植物;生物沉淀床水面被海篷子浮床完全覆盖,底部悬挂生物滤料;曝气填料床7由多个独立滤床模块并联构成,分别填充陶粒、塑料生物吸附球等基质,底部铺设气管,气管连接增压和输气装置,气管24h曝气增氧;碎石床8净化处理区由五个平行独立滤床模块并联构成,分别填充碎石或沸石等净化填料,碎石床8底部铺设气管。所述潜流湿地分处理区和集水区9,所述生物沉淀床、曝气填料床7和碎石床8归属处理区,各道处理床之间用集水分配池6分隔,海水池塘中蓄积的海水通过管道流入生物沉淀床,水流自下而上溢流出沉淀床,进入集水分配池6后,再进入曝气填料床7,水流水平推流经过生物填料,水体经曝气富氧,再通过挡水墙透水口进入碎石床8,水流水平推流和碎石床8底部铺设底增氧管网,为水体富氧和反冲洗;每两个滤床模块间留有集水池,以利于水充分混合,集水池池体宽度为1米,以利于滤床模块清洗,同时强化模块间的通风效果;参照图6所示,潜流湿地前端的生物沉淀床通过多个管道连接海水池塘,管道进水端位于池塘中上层,出水端位于生物沉淀床底端,水流自下而上溢流出生物沉淀床,进入水量调节池。参照图3-5所示,所述潜流湿地末端设置有可将储水区的水反向输送到潜流湿地的泵10,潜流湿地末端呈喇叭口状分布,喇叭口末端为出水口1,所述泵10设置于出水口1处,所述潜流湿地的生物沉淀床2处侧面上部带有横向分布的长条形的泄流口3、下部带有多个泄流阀4,泄流口3可排放泵10反向冲刷并配合增氧管网和曝气填料床7共同开启后冲刷形成的表层污垢,所述泄流阀用于深层排放水体中的污垢。通过设置上述喇叭口状分布的出水口,并在出水口设置泵10,泵10反向输出后利用喇叭口状出水口利于发散的特点,快速向后反推,而潜流湿地生物沉淀床2侧面上部的长条形泄流口3可以快速将曝气反推后漂浮在表面的污垢排出,而下部的泄流阀4可以更加彻底地将所有污水排走。同时,上述结构的组合实现高效水流反推清除污垢。另外,为了增强反推或向前引流的力度,每个滤床模块的末端与集水池分隔的隔墙上设置有通孔,通孔处设置有叶轮5,叶轮5配置有驱动电机,通过启动叶轮5可以形成更强的正向或反向的水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水养殖用水生态系统的人工潜流湿地,其特征是:所述潜流湿地为强降解吸附功能区,通过铺设供水管道进海水池塘中上层海水,潜流湿依次由生物沉淀床、曝气填料床和碎石床串联形成,碎石床内种植有红树植物;生物沉淀床水面被海篷子浮床完全覆盖,底部悬挂生物滤料;曝气填料床由多个独立滤床模块并联构成,分别填充陶粒、塑料生物吸附球等基质,底部铺设气管;碎石床净化处理区由多个平行独立滤床模块并联构成,分别填充碎石或沸石等净化填料,碎石床底部铺设气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水养殖用水生态系统的人工潜流湿地,其特征是:所述潜流湿地为强降解吸附功能区,通过铺设供水管道进海水池塘中上层海水,潜流湿依次由生物沉淀床、曝气填料床和碎石床串联形成,碎石床内种植有红树植物;生物沉淀床水面被海篷子浮床完全覆盖,底部悬挂生物滤料;曝气填料床由多个独立滤床模块并联构成,分别填充陶粒、塑料生物吸附球等基质,底部铺设气管;碎石床净化处理区由多个平行独立滤床模块并联构成,分别填充碎石或沸石等净化填料,碎石床底部铺设气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养殖用水生态系统的人工潜流湿地,其特征是:所述潜流湿地分处理区和集水区,所述生物沉淀床、曝气填料床和碎石床归属处理区,各道处理床之间用集水分配池分隔,海水池塘中蓄积的海水通过管道流入生物沉淀床,水流自下而上溢流出沉淀床,进入集水分配池后,再进入曝气填料床,水流水平推流经过生物填料,水体经曝气富氧,再通过挡水墙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琛李鹏全於俊琦曾国权闫茂仓张立宁陈劲飞叶希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