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4420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6: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吊架,其包括挂杆、装载框架及与吊车可拆卸连接的微调组件,装载框架的底面和侧面上分别开设有多个呈间隔开布置的排水孔,装载框架的顶部设有左吊耳和右吊耳,左吊耳的钩口朝后布置,右吊耳的钩口朝前布置,挂杆安装于微调组件的输出端,微调组件驱使挂杆相对左吊耳和右吊耳移动及旋转而具有卡合位置和退卡位置,挂杆处于卡合位置时使挂杆的第一端滑入左吊耳的钩口及使挂杆的第二端滑入右吊耳的钩口,挂杆处于退卡位置时使挂杆的第一端退出左吊耳的钩口及使挂杆的第二端退出右吊耳的钩口。综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吊架能通过机械操作取代人工拆卸以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生产成本,且还具有结构简单和安全性高的优点。

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吊架
本技术涉及磷化处理工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磷化流程中使用的吊架。
技术介绍
在镀锌板、电解板或热浸锌板的磷化流程中,往往通过吊车将放置有工件的承载架放进水洗池内进行水洗浸泡,再通过吊车将水洗后的承载架运输到烤炉的入口处,此时,必须通过人工的方式将承载架从吊车上拆卸下来以便于后续将承载架送入烤炉内,以及通过人工的方式将刚从烤炉内送出的承载架固定到吊车上以运输至下一工位,然而由于从烤炉内送出的承载架的温度非常高,而且吊车与承载架的固定位置在承载架的上方,因此,工作人员容易在固定的过程中发生烫伤等安全事故;另外,这种通过人工的拆卸方式不仅效率较低,而且成本高,无法满足生产需要。因此,亟需一种吊架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吊架来克服上述的缺陷,其能通过机械操作取代人工拆卸以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生产成本,且还具有结构简单和安全性高的优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吊架,其包括挂杆、用于装载工件且腔口朝上的装载框架及与吊车可拆卸连接的微调组件,所述装载框架的底面和侧面上分别开设有多个呈间隔开布置的排水孔,所述装载框架的顶部设有在所述装载框架上呈一左一右布置的左吊耳和右吊耳,所述左吊耳的钩口朝后布置,所述右吊耳的钩口朝前布置,所述挂杆安装于所述微调组件的输出端,所述微调组件驱使所述挂杆相对所述左吊耳和右吊耳移动及旋转而具有卡合位置和退卡位置,所述挂杆处于所述卡合位置时使所述挂杆的第一端滑入所述左吊耳的钩口及使所述挂杆的第二端滑入所述右吊耳的钩口,所述挂杆处于所述退卡位置时使所述挂杆的第一端退出所述左吊耳的钩口及使所述挂杆的第二端退出所述右吊耳的钩口。较佳的,所述微调组件包括旋转装置、移动装置及与所述吊车可拆卸连接的连接件,所述旋转装置安装于所述连接件上,所述移动装置安装于所述旋转装置的输出端上,所述移动装置在所述旋转装置的驱动下旋转,所述挂杆安装于所述移动装置的输出端,所述挂杆在所述移动装置的驱动下上下移动。较佳的,所述左吊耳由所述装载框架的前至后的方向向内倾斜,所述右吊耳由所述装载框架的后至前的方向向内倾斜。较佳的,所述装载框架的前侧或后侧开设有投放口。较佳的,所述装载框架具有向上延伸形成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分别位于所述装载框架的左右两侧,所述左吊耳位于左侧的所述延伸部的顶部,所述右吊耳位于右侧的所述延伸部的顶部。较佳的,左右两侧的所述延伸部各为三角架结构,所述左吊耳及右吊耳位于所述三角架结构的顶角位置。较佳的,所述左吊耳向外延伸形成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由所述装载框架的前至后的方向向下倾斜。较佳的,所述右吊耳向外延伸形成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由所述装载框架的后至前的方向向下倾斜。较佳的,相邻两所述排水孔的间隔相等且对应尺寸相同。较佳的,所述装载框架的底部设有滚轮,所述滚轮分别位于所述装载框架底部的四角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吊架通过在挂杆和装载框架之间设置微调组件并在装载框架的上设置左吊耳和右吊耳,左吊耳的钩口朝后布置,右吊耳的钩口朝前布置,挂杆还安装于微调组件的输出端,微调组件驱使挂杆相对左吊耳和右吊耳移动及旋转而具有卡合位置和退卡位置,当需要将挂杆和装载框架卡合时,处于退卡位置的挂杆在微调组件的驱动下通过旋转及移动运动至卡合位置,即使得挂杆的第一端滑入左吊耳的钩口和使得挂杆的第二端滑入右吊耳的钩口,从而实现挂杆和装载框架的自动卡合,当需要将挂杆和装载框架退卡时,处于卡合位置的挂杆在微调组件的驱动下通过旋转及移动运动至退卡位置,使得挂杆的第一端退出左吊耳的钩口和使得挂杆的第二端退出右吊耳的钩口,从而实现挂杆和装载框架的的自动退卡,结构简单且达到自动化的目的;另外,由于左吊耳上的钩口和右吊耳的钩口的钩口方向相反,故挂杆的两端只需要通过一个旋转运动即可同时通过左吊耳的钩口进入左吊耳以及通过右吊耳的钩口进入右吊耳,与此同时,这样钩口方向相反的设置使得左吊耳和右吊耳能够从两个方向上对挂杆进行锁定,即使装载框架自身产生晃动,左吊耳与右吊耳也不容易对挂杆脱卡,故虽然左吊耳和右吊耳为开放性结构也依旧能够保证使用过程中卡合的稳定性,简化了传统中的锁定装置,结构简单。综上,本技术的吊架能通过机械操作取代人工拆卸以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生产成本,且还具有结构简单和安全性高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吊架且挂杆处于退卡位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吊架且挂杆处于卡合位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右吊耳与处于退卡位置时的挂杆的平面示意图。图4为图2中的右吊耳与处于卡合位置时的挂杆的平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4所示,本技术的吊架100包括挂杆2、用于装载工件且腔口朝上的装载框架1及与外部的吊车(图未示)可拆卸连接的微调组件3,装载框架1的底面和侧面上分别开设有多个呈间隔开布置的排水孔11,从而满足上一工位排水的生产需要,较优的是,相邻两排水孔11的间隔相等且对应尺寸相同,稳定的排水能够使得装载框架1在上升的过程中减少晃动;装载框架1的顶部设有在装载框架1上呈一左一右布置的左吊耳12和右吊耳13,左吊耳12的钩口121朝后布置,右吊耳13的钩口131朝前布置,挂杆2安装于微调组件3的输出端,微调组件3驱使挂杆2相对左吊耳12和右吊耳13移动及旋转而具有卡合位置和退卡位置,挂杆2处于卡合位置时使挂杆2的第一端滑入左吊耳12的钩口121及使挂杆2的第二端滑入右吊耳13的钩口131,挂杆2处于退卡位置时使挂杆2的第一端退出左吊耳12的钩口121及使挂杆2的第二端退出右吊耳13的钩口131,由于左吊耳12的钩口121和右吊耳13的钩口131方向相反,故挂杆2的两端只需要通过一个旋转运动即可同时通过左吊耳12的钩口121进入左吊耳12以及通过右吊耳13的钩口13进入右吊耳13,与此同时,这样钩口方向相反的设置使得左吊耳12和右吊耳13能够从两个方向上对挂杆2进行锁定,即使装载框架1自身产生晃动,左吊耳12与右吊耳13也不容易对挂杆2脱卡,故虽然左吊耳12和右吊耳13为开放性结构也依旧能够保证了使用过程中卡合的稳定性,简化了传统中的锁定装置,结构简单。更为具体的,如下:请参阅图1-4所示,微调组件3包括旋转装置31、移动装置32及与吊车可拆卸连接的连接件33,旋转装置31安装于连接件33上,移动装置32安装于旋转装置31的输出端上,移动装置32在旋转装置31的驱动下旋转,挂杆2安装于移动装置32的输出端,挂杆2在移动装置32的驱动下上下移动,旋转装置31和移动装置32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精确的控制挂杆2的旋转及升降动作,结构简单。较优的是,移动装置32为电动升降杆,旋转装置31为旋转电机,从而使得挂杆2的位置更为精确,但不限于此。请参阅图1-4所示,左吊耳12由装载框架1的前至后的方向向内倾斜,右吊耳13由装载框架1的后至前的方向向内倾斜,这样的倾斜设置能够使得呈转动的挂杆2更容易从左吊耳12的钩口121进入到左吊耳12内以及从右吊耳13的钩口131进入到右吊耳13内,从而提高卡合的便利性。与此同时,左吊耳12向外延伸形成导向部16,左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吊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挂杆、用于装载工件且腔口朝上的装载框架及与吊车可拆卸连接的微调组件,所述装载框架的底面和侧面上分别开设有多个呈间隔开布置的排水孔,所述装载框架的顶部设有在所述装载框架上呈一左一右布置的左吊耳和右吊耳,所述左吊耳的钩口朝后布置,所述右吊耳的钩口朝前布置,所述挂杆安装于所述微调组件的输出端,所述微调组件驱使所述挂杆相对所述左吊耳和右吊耳移动及旋转而具有卡合位置和退卡位置,所述挂杆处于所述卡合位置时使所述挂杆的第一端滑入所述左吊耳的钩口及使所述挂杆的第二端滑入所述右吊耳的钩口,所述挂杆处于所述退卡位置时使所述挂杆的第一端退出所述左吊耳的钩口及使所述挂杆的第二端退出所述右吊耳的钩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挂杆、用于装载工件且腔口朝上的装载框架及与吊车可拆卸连接的微调组件,所述装载框架的底面和侧面上分别开设有多个呈间隔开布置的排水孔,所述装载框架的顶部设有在所述装载框架上呈一左一右布置的左吊耳和右吊耳,所述左吊耳的钩口朝后布置,所述右吊耳的钩口朝前布置,所述挂杆安装于所述微调组件的输出端,所述微调组件驱使所述挂杆相对所述左吊耳和右吊耳移动及旋转而具有卡合位置和退卡位置,所述挂杆处于所述卡合位置时使所述挂杆的第一端滑入所述左吊耳的钩口及使所述挂杆的第二端滑入所述右吊耳的钩口,所述挂杆处于所述退卡位置时使所述挂杆的第一端退出所述左吊耳的钩口及使所述挂杆的第二端退出所述右吊耳的钩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调组件包括旋转装置、移动装置及与所述吊车可拆卸连接的连接件,所述旋转装置安装于所述连接件上,所述移动装置安装于所述旋转装置的输出端上,所述移动装置在所述旋转装置的驱动下旋转,所述挂杆安装于所述移动装置的输出端,所述挂杆在所述移动装置的驱动下上下移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远见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