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携带的无人机降落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4291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携带的无人机降落平台,包括:箱体、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四个呈矩形分布的移动轮,所述箱体由第一半框和第二半框组成,所述第一半框的一侧和第二半框的一侧铰接,两个所述第一承载板的两侧分别通过活动杆与两个第二承载板的两侧铰接,本方案,取出销扣,打开第一半框和第二半框,通过手提把手对第二承载板施加力,将两个第二承载板提起展开,两个第一承载板抬起,组成无人机降落平台,组装步骤简单,使用方便;同理,对无人机降落平台的收纳步骤简单,使用方便;通过抽拉把手对箱体施加力,在移动轮的作用下便于移动无人机降落平台,使无人机降落平台便于携带。

A portable landing platform for UA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携带的无人机降落平台
本申请属于无人机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便于携带的无人机降落平台。
技术介绍
无人机最早出现在军事领域,主要用作靶机、巡航、空中打击等。但是随着无人机的不断发展,在民用领域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警用、城市管理、农业、地质、气象、电力、抢险救灾、视频拍摄等行业中也被广泛应用。由于无人机的广泛应用,和无人机工作环境的复杂情况,导致无人机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无法找到一个安全降落的地点,而传统的无人机降落平台,都是安装在固定的位置,无法移动,无法适应无人机的机动性,导致无人机容易在降落时与地面物体发生碰撞,导致无人机容易在降落时产生损伤,甚至导致无人机损坏,严重影响无人机的使用。故,为进一步提高无人机降落的安全性,需要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无人机降落平台。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是常规技术中无人机降落平台安装在固定的位置,无法移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携带的无人机降落平台,相比于常规技术,可以起到便于携带、组装和收纳的作用,保护无人机降落安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携带的无人机降落平台,包括:箱体、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四个呈矩形分布的移动轮,所述箱体由第一半框和第二半框组成,所述第一半框的一侧和第二半框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一半框的另一侧和第二半框的另一侧的连接处设有销扣,所述第一半框内壁的两侧和第二半框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两个对称的滑槽,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半框内壁两侧的四个滑槽和设置在第二半框内壁两侧的四个滑槽分别与两个第一承载板设有的四个凸块一一对应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承载板的两侧分别通过活动杆与两个第二承载板的两侧铰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第二承载板顶部的一侧均设有手提把手。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第一承载板的一侧均开设有两个卡槽,所述第二承载板的一侧均设有与两个卡槽一一对应的卡块。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半框与对应两个卡块连接处的顶部和第二半框与对应两个卡块连接处的顶部均开设有固定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的一侧设有抽拉把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1)本申请中的便于携带的无人机降落平台,取出销扣,打开第一半框和第二半框,通过手提把手对第二承载板施加力,将两个第二承载板提起展开,两个第二承载板展开后通过两个活动杆与固定槽卡合,翘起第一承载板,两个第一承载板完全抬起,卡块与卡槽卡合,限制两个第一承载板的位置,两个第一承载板和两个第二承载板完全契合,组成无人机降落平台,组装步骤简单,使用方便。2)本申请中的便于携带的无人机降落平台,同上理,通过手提把手将两个第一承载板和两个第二承载板分别收纳进第一半框和第二半框,关闭第一半框和第二半框,通过销扣卡合固定第一半框和第二半框,对无人机降落平台进行收纳,收纳步骤简单,使用方便。3)本申请中的便于携带的无人机降落平台,通过抽拉把手对箱体施加力,在移动轮的作用下便于移动无人机降落平台,使无人机降落平台便于携带。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便于携带的无人机降落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便于携带的无人机降落平台的侧面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便于携带的无人机降落平台的侧面结构示意图之二;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便于携带的无人机降落平台第一承载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便于携带的无人机降落平台的俯视图;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便于携带的无人机降落平台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箱体;2、抽拉把手;3、固定槽;4、销扣;5、移动轮;6、第一承载板;7、第二承载板;8、活动杆;9、滑槽;10、手提把手;11、卡块;12、第一半框;13、第二半框;14、卡槽;15、凸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如图1-6所示,本技术一种便于携带的无人机降落平台,包括:箱体1、第一承载板6和第二承载板7,箱体1的底部设有四个呈矩形分布的移动轮5,箱体1由第一半框12和第二半框13组成,第一半框12的一侧和第二半框13的一侧铰接,第一半框12的另一侧和第二半框13的另一侧的连接处设有销扣4,第一半框12内壁的两侧和第二半框13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两个对称的滑槽9,且设置在第一半框12内壁两侧的四个滑槽9和设置在第二半框13内壁两侧的四个滑槽9分别与两个第一承载板6设有的四个凸块15一一对应滑动连接,两个第一承载板6的两侧分别通过活动杆8与两个第二承载板7的两侧铰接。优选的,两个第二承载板7顶部的一侧均设有手提把手10,通过手提把手10对两个第二承载板7施加力,将两个第二承载板7展开。优选的,两个第一承载板6的一侧均开设有两个卡槽14,两个第二承载板7的一侧均设有与两个卡槽14一一对应的卡块11,两个第二承载板7均通过卡槽14与卡块11卡和,防止两个第二承载板7脱离第一半框12和第二半框13。优选的,第一半框12与对应两个卡块11连接处的顶部和第二半框13与对应两个卡块11连接处的顶部均开设有固定槽3,卡合固定活动杆8。优选的,箱体1的一侧设有抽拉把手2,通过对抽拉把手2施加力,便于移动箱体1。具体工作时,本申请中的便于携带的无人机降落平台,取出销扣4,打开第一半框12和第二半框13,通过手提把手10对第二承载板7施加力,将两个第二承载板7提起展开,两个第二承载板7展开后通过两个活动杆8与固定槽3卡合,翘起第一承载板6,两个第一承载板6沿着滑槽9完全抬起,卡块11与卡槽14卡合,限制两个第一承载板6的位置,两个第一承载板6和两个第二承载板7完全契合,组成无人机降落平台,同上理,通过手提把手10将两个第一承载板6和两个第二承载板7分别收纳进第一半框12和第二半框13,关闭第一半框12和第二半框13,通过销扣4卡合固定第一半框12和第二半框13,对无人机降落平台进行收纳,通过抽拉把手2对箱体施加力,在移动轮5的作用下便于移动无人机降落平台,使无人机降落平台便于携带。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携带的无人机降落平台,包括箱体(1)、第一承载板(6)和第二承载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底部设有四个呈矩形分布的移动轮(5),所述箱体(1)由第一半框(12)和第二半框(13)组成,所述第一半框(12)的一侧和第二半框(13)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一半框(12)的另一侧和第二半框(13)的另一侧的连接处设有销扣(4),所述第一半框(12)内壁的两侧和第二半框(13)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两个对称的滑槽(9),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半框(12)内壁两侧的四个滑槽(9)和设置在第二半框(13)内壁两侧的四个滑槽(9)分别与两个第一承载板(6)设有的四个凸块(15)一一对应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承载板(6)的两侧分别通过活动杆(8)与两个第二承载板(7)的两侧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携带的无人机降落平台,包括箱体(1)、第一承载板(6)和第二承载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底部设有四个呈矩形分布的移动轮(5),所述箱体(1)由第一半框(12)和第二半框(13)组成,所述第一半框(12)的一侧和第二半框(13)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一半框(12)的另一侧和第二半框(13)的另一侧的连接处设有销扣(4),所述第一半框(12)内壁的两侧和第二半框(13)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两个对称的滑槽(9),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半框(12)内壁两侧的四个滑槽(9)和设置在第二半框(13)内壁两侧的四个滑槽(9)分别与两个第一承载板(6)设有的四个凸块(15)一一对应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承载板(6)的两侧分别通过活动杆(8)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倩孙素军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