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体结构、可挂载大跨距发射载荷的挂载装置及飞行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42850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体结构、可挂载大跨距发射载荷的挂载装置及飞行器,包括机臂结构及可实现挂载大跨距发射载荷的挂载装置;挂载装置包括发射载荷、挂载结构及所述的机体结构,机臂结构包括四个机臂,四个机臂旋转排列设置在机体筋板外壁上,每一机臂端部均设有螺旋桨,每一机臂上均设有起落架,每一机臂均通过机臂碳安装底座与机体筋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机体结构、可挂载大跨距发射载荷的挂载装置及飞行器,解决了传统飞行器未实现大跨距发射载荷的挂载问题,且进一步解决了发射载荷姿态调整范围有限,姿态调整过大会与飞行器结构发生干涉,故不能实现多角度的打击的技术问题。

Airframe structure, mounting device and aircraft capable of mounting long-span launch lo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体结构、可挂载大跨距发射载荷的挂载装置及飞行器
本技术属于飞行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机体结构、可挂载大跨距发射载荷的挂载装置及飞行器。
技术介绍
多旋翼飞行器具有可垂直起降、机械结构简单、定点悬停、安全性高等特点,可搭载可见光、摄像机、红外热像仪等传感器,广泛的应用在测绘、电力、消防、反恐等领域。在反恐领域,可用于侦察、打击任务中,设计一种可挂载发射载荷的飞行器,可采用特殊挂载形式将发射载荷挂载在飞行器上,为反恐提供一种便于携带、运输的空中火力支援飞行器。目前,多旋翼飞行器的结构形式和载荷的挂载形式大同小异,多旋翼飞行器的结构形式主要分为整体式和拼接式,载荷的挂载形式主要分为刚性挂载和减振挂载。现有技术方案中,飞行器挂载的多为云台、吊舱等小跨距载荷,未实现大跨距发射载荷的挂载,且发射载荷姿态调整范围有限,姿态调整过大会与飞行器结构发生干涉,故不能实现多角度的打击。现有技术方案中,存在一下缺点:1)现有技术方案中,多旋翼挂载的多为云台、吊舱等小跨距载荷,未挂载过大跨距的发射载荷,且发射载荷姿态调整受多旋翼结构限制,仅能进行小范围姿态调整,姿态调整过大会与多旋翼结构发生碰撞。2)现有技术方案中,多旋翼结构与挂载的载荷采用分离式的,通过刚性或减振方式连接,载荷一般设置在多旋翼结构下方,飞行器和载荷的重心在桨平面下方,重心偏离桨平面过多,会影响飞行器的机动性。3)现有技术方案中,为减小多旋翼飞行器的整体尺寸,多旋翼飞行器的桨间距一般设计较小,在此方案下,挂载发射载荷以俯角或仰角发射载荷时,发射物或后抛扩散物会从两桨间穿过,会冲击桨叶,致使飞机失去平衡。专利技术内容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机体结构、可挂载大跨距发射载荷的挂载装置及飞行器,解决了以下问题:1)现有技术方案中,多旋翼飞行器的结构限制了载荷的挂载类型,限制了大跨距发射载荷的姿态调整,故所设计的多旋翼飞行器在机体结构强度、刚度满足设计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化结构设计,设置有发射载荷姿态调整空间。2)现有技术方案中,载荷一般挂载在多旋翼飞行器结构下方,挂载大跨距发射载荷会导致重心偏离桨平面过多,故所设计的多旋翼飞行器应合理设计发射载荷挂载形式,确保飞行器重心略低于桨平面。3)现有技术方案中,桨间距设计较小,发射载荷发射时发射物和后抛扩散物可能会冲击桨叶,故所设计的多旋翼飞行器应合理设计桨间距,确保发射物和后抛扩散物安全穿过桨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机体结构,包括上机板、下机板及机体筋板;所述上机板设置在所述机体筋板上端面,所述下机板设置在所述机体筋板下端面,所述上机板及下机板之间通过多个金属柱固接。进一步的,上机板、下机板及机体筋板均为U形结构,所述上机板、下机板及机体筋板开口朝向一致。进一步的,所述机体筋板为多个筋板组成的U形筋板结构,所述机体筋板左侧设有三个筋板空间,所述机体筋板右侧设有三个筋板空间,所述机体筋板中部底端设有一个筋板空间,所述上机板、下机板均为平板U形结构。一种可实现挂载大跨距发射载荷的挂载装置,包括发射载荷、挂载结构及所述的机体结构;所述挂载结构设置在所述上机板上端面的U形槽口位置,所述发射载荷与所述挂载结构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挂载结构包括旋变端支臂、电机端支臂及支臂连接板,所述旋变端支臂一端端部通过所述支臂连接板连接所述电机端支臂一端端部,所述旋变端支臂、电机端支臂及支臂连接板组成U形槽结构设置在所述上机板上端面的U形槽口位置,所述旋变端支臂及电机端支臂上均设有可安装发射载荷的圆形通孔。进一步的,所述旋变端支臂包括第一长方体结构及第一半圆形结构,所述第一半圆形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长方体结构上端面中部,所述第一半圆形结构圆心位置设置所述圆形通孔,所述第一长方体结构上设有多个减重槽,所述第一长方体结构一端侧端面通过侧面螺纹孔与所述支臂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长方体结构另一端侧端面设有侧面凸台,所述第一长方体结构通过两个支臂筋板与所述上机板固接。进一步的,所述电机端支臂包括第二长方体结构及第二半圆形结构,所述第二半圆形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长方体结构上端面,所述第二长方体结构上排列设有多个减重槽,所述第二半圆形结构圆心位置设置所述圆形通孔,所述第二长方体结构一端侧端面通过第二侧面螺纹孔与所述支臂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长方体结构另一端侧端面设有第二侧面凸台,所述第二长方体结构通过两个支臂筋板与所述上机板固接。进一步的,所述支臂连接板为长方体,所述支臂连接板上设有多个减重槽,所述支臂连接板一端通过第一凹台与所述侧面螺纹孔固接,所述支臂连接板另一端通过第二凹台与所述第二侧面螺纹孔固接,所述支臂连接板通过两个连接板筋板与所述上机板固接。一种机体结构、可挂载大跨距发射载荷的挂载装置及飞行器,包括机臂结构及所述的可实现挂载大跨距发射载荷的挂载装置;所述机臂结构包括四个机臂,四个所述机臂旋转排列设置在所述机体筋板外壁上,每一所述机臂端部均设有螺旋桨,每一所述机臂上均设有起落架。进一步的,每一所述机臂均通过机臂碳安装底座与所述机体筋板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机体结构、可挂载大跨距发射载荷的挂载装置及飞行器具有以下优势:1)可挂载大跨距发射载荷,且满足发射载荷进行姿态调整。本方案中,多旋翼飞行器机体采用上层、下层碳板拼接的方式,中间层外部分布环形机体筋板,中间层内部分布机体筋板、十字件、单边件、金属柱,可确保机体结构的强度、刚度满足设计需求,上层、下层碳板采用开槽型的结构设计形式,可确保发射载荷姿态调整时不与机体发生碰撞。2)挂载支架设计在机体结构上方,可确保飞行器重心接近桨平面。本方案中,挂载支架与机体结构采用分离式的连接形式,便于安装和拆卸,挂载支架设置在机体结构上方,通过合理布局其他载荷,可确保飞行器重心略低于桨平面。挂载支架的两支臂、连接板采用板型结构设计,可作为发射载荷的主要承力部件,侧面分布支臂筋板,对挂载支架起加强作用,同时能加固飞行器与挂载支架的连接。3)桨间距根据大跨距发射载荷进行合理化设计。本方案中,飞行器的桨间距可根据大跨距发射载荷的特性进行合理化设计,可确保发射载荷发射瞬间,发射物安全穿过桨叶。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机体结构、可挂载大跨距发射载荷的挂载装置及飞行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机体结构、可挂载大跨距发射载荷的挂载装置及飞行器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机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机体筋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挂载结构与上机板安装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挂载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电机端支臂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旋变端支臂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支臂连接板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支臂筋板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连接板筋板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单边件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机板(31)、下机板(32)及机体筋板;所述上机板(31)设置在所述机体筋板上端面,所述下机板(32)设置在所述机体筋板下端面,所述上机板(31)及下机板(32)之间通过多个金属柱固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机板(31)、下机板(32)及机体筋板;所述上机板(31)设置在所述机体筋板上端面,所述下机板(32)设置在所述机体筋板下端面,所述上机板(31)及下机板(32)之间通过多个金属柱固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机板(31)、下机板(32)及机体筋板均为U形结构,所述上机板(31)、下机板(32)及机体筋板开口朝向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筋板为多个筋板组成的U形筋板结构,所述机体筋板左侧设有三个筋板空间,所述机体筋板右侧设有三个筋板空间,所述机体筋板中部底端设有一个筋板空间,所述上机板(31)、下机板(32)均为平板U形结构。4.一种可实现挂载大跨距发射载荷的挂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载荷(9)、挂载结构及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机体结构;所述挂载结构设置在所述上机板(31)上端面的U形槽口位置,所述发射载荷(9)与所述挂载结构转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实现挂载大跨距发射载荷的挂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载结构包括旋变端支臂(21)、电机端支臂(22)及支臂连接板(23),所述旋变端支臂(21)一端端部通过所述支臂连接板(23)连接所述电机端支臂(22)一端端部,所述旋变端支臂(21)、电机端支臂(22)及支臂连接板(23)组成U形槽结构设置在所述上机板(31)上端面的U形槽口位置,所述旋变端支臂(21)及电机端支臂(22)上均设有可安装发射载荷(9)的圆形通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实现挂载大跨距发射载荷的挂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变端支臂(21)包括第一长方体结构(217)及第一半圆形结构(213),所述第一半圆形结构(213)设置在所述第一长方体结构(217)上端面中部,所述第一半圆形结构(213)圆心位置设置所述圆形通孔,所述第一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凯薛赛男徐雷雷王霖张国荣樊昊张楠贾意弦王慧李兆晨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航天中为数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