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前底部导流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4268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用前底部导流板,包括导流板本体、左风道和滑动板,所述导流板本体的中部两侧固定有加强杆,且导流板本体的右侧设置有右风道,所述导流板本体的下方设置有下安装孔,且导流板本体的两侧安装有弧形凸起板,所述左风道设置于导流板本体的左侧,且左风道的左上方设置有上安装孔,所述导流板本体的背面中部设置有滑槽,且滑槽的内部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动板固定于滑块的后方,且滑动板的两侧安装有侧板,所述侧板与滑动板之间为合页安装,且侧板的内部设置有通风口,所述导流板本体的两端下方固定有紧压板,且紧压板的中部安装有压簧。该汽车用前底部导流板设置有加强杆能够加强导流板本体的整体强度和刚性。

A front bottom deflector for automob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用前底部导流板
本技术涉及导流板
,具体为一种汽车用前底部导流板。
技术介绍
导流板是一种用于减低车底气压的连接板,一般与车身前裙板联成一体,安装于在轿车前端的保险杠下,呈向下倾斜状安装,且中间开有合适的进风口加大气流度。随着汽车使用量的进一步增大,汽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出行代步的重要工具,为了减少轿车在高速行驶时所产生的升力,减低车底气压,汽车安装导流板是十分必要的。现有的车用前底部导流板强度不足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弯曲形变影响导流效果,且容易受到风力的影响产生振动,以及导流效率较低,无法改善气流流动和散热,导流板本体无法进行伸缩调节,不能适应不同车速下的风阻大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汽车用前底部导流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前底部导流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车用前底部导流板强度不足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弯曲形变影响导流效果,且容易受到风力的影响产生振动,以及导流效率较低,无法改善气流流动和散热,导流板本体无法进行伸缩调节,不能适应不同车速下的风阻大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用前底部导流板,包括导流板本体、左风道和滑动板,所述导流板本体的中部两侧固定有加强杆,且导流板本体的右侧设置有右风道,所述导流板本体的下方设置有下安装孔,且导流板本体的两侧安装有弧形凸起板,所述左风道设置于导流板本体的左侧,且左风道的左上方设置有上安装孔,所述导流板本体的背面中部设置有滑槽,且滑槽的内部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动板固定于滑块的后方,且滑动板的两侧安装有侧板,所述侧板与滑动板之间为合页安装,且侧板的内部设置有通风口,所述导流板本体的两端下方固定有紧压板,且紧压板的中部安装有压簧,所述滑动板的后方固定有伸缩杆,且伸缩杆与滑动板之间为焊接,所述伸缩杆的末端安装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中部设置有折叠轴,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固定有固定杆,且固定杆与侧板之间为螺钉连接。优选的,所述右风道与左风道之间关于导流板本体的竖直中心线相对称,且右风道与左风道均呈矩形状结构。优选的,所述滑动板通过滑块与滑槽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滑动板两侧的侧板呈弧形状结构。优选的,所述侧板之间关于滑动板的中轴线相对称,且侧板的内部等距分布有通风口。优选的,所述紧压板的对称中心与导流板本体的对称中心重合,且紧压板通过压簧构成弹性减震结构。优选的,所述连接杆通过折叠轴构成可折叠结构,且连接杆与固定杆之间呈垂直状结构。优选的,所述固定杆通过螺钉与侧板之间构成可拆卸结构,且侧板通过合页与滑动板之间构成活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汽车用前底部导流板设置有加强杆能够加强导流板本体的整体强度和刚性,使得导流板本体能够承受行车过程中的风阻,避免导流板本体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形变,弧形凸起板可以起到抗弯作用,且具有较好的导流效果,使得导流板本体两侧的左风道和右风道能够对风进行均匀的导流,提高导流效率,减轻车底气压,下安装孔和上安装孔便于通过螺钉将导流板本体与汽车前底部安装固定起来;紧压板能够在压簧的作用下与后方车体部件通过压簧相贴合减少振动提高稳定性,滑块和滑槽之间的相互配合便于滑动板的位置移动,从而能够在不使用时将滑动板连同侧板向上滑动收回,减少占地面积,侧板与滑动板之间为合页连接使得两者之间的开合角度可调,侧板内部均匀分布的通风口便于风的导流从而对汽车底部的后方结构起到散热的作用;折叠轴便于连接杆的向内折叠,伸缩杆的长度可以调整,从而便于连接杆通过折叠轴形成的折叠角度调节,连接杆能够通过折叠轴向内侧折叠带动固定杆的联动使得侧板向后方收缩从而调整侧板的弧形角度,进而改变风阻,侧板呈弧形状结构能够展开使得风沿着侧板的弧形边向两侧流动,降低空气阻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滑动板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导流板本体;2、加强杆;3、右风道;4、下安装孔;5、弧形凸起板;6、上安装孔;7、左风道;8、滑槽;9、滑块;10、滑动板;11、侧板;12、通风口;13、紧压板;14、压簧;15、伸缩杆;16、折叠轴;17、连接杆;18、固定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用前底部导流板,包括导流板本体1、加强杆2、右风道3、下安装孔4、弧形凸起板5、上安装孔6、左风道7、滑槽8、滑块9、滑动板10、侧板11、通风口12、紧压板13、压簧14、伸缩杆15、折叠轴16、连接杆17和固定杆18,导流板本体1的中部两侧固定有加强杆2,且导流板本体1的右侧设置有右风道3,右风道3与左风道7之间关于导流板本体1的竖直中心线相对称,且右风道3与左风道7均呈矩形状结构,右风道3与左风道7之间关于导流板本体1的竖直中心线相对称使得导流板本体1两侧的左风道7和右风道3能够对风进行均匀的导流,提高导流效率,减轻车底气压;导流板本体1的下方设置有下安装孔4,且导流板本体1的两侧安装有弧形凸起板5,左风道7设置于导流板本体1的左侧,且左风道7的左上方设置有上安装孔6,导流板本体1的背面中部设置有滑槽8,且滑槽8的内部安装有滑块9,滑动板10固定于滑块9的后方,且滑动板10的两侧安装有侧板11,滑动板10通过滑块9与滑槽8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滑动板10两侧的侧板11呈弧形状结构,滑动板10通过滑块9与滑槽8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便于通过滑块9与滑槽8之间的相互配合移动滑动板10的位置从而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导流板本体1的总体高度来改变风阻,滑动板10两侧的侧板11呈弧形状结构能够展开使得风沿着侧板11的弧形边向两侧流动,降低空气阻力,侧板11之间关于滑动板10的中轴线相对称,且侧板11的内部等距分布有通风口12,侧板11之间关于滑动板10的中轴线相对称使得两组侧板11能够起到均匀的降阻作用,具有较好的导流效果,侧板11的内部等距分布有通风口12简化了侧板11的结构,且可以使得风沿着均匀分布的通风口12流动对汽车的后方结构起到散热的作用;侧板11与滑动板10之间为合页安装,且侧板11的内部设置有通风口12,导流板本体1的两端下方固定有紧压板13,且紧压板13的中部安装有压簧14,紧压板13的对称中心与导流板本体1的对称中心重合,且紧压板13通过压簧14构成弹性减震结构,紧压板13的对称中心与导流板本体1的对称中心重合能够使得导流板本体1两端下方的紧压板13分布均匀,紧压板13通过压簧14构成弹性减震结构使得紧压板13在压簧14的作用下与后方车体部件通过压簧14相贴合减少振动提高稳定性;滑动板10的后方固定有伸缩杆15,且伸缩杆15与滑动板10之间为焊接,伸缩杆15的末端安装有连接杆17,且连接杆17的中部设置有折叠轴16,连接杆17通过折叠轴16构成可折叠结构,且连接杆17与固定杆18之间呈垂直状结构,连接杆17通过折叠轴16构成可折叠结构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用前底部导流板,包括导流板本体(1)、左风道(7)和滑动板(1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本体(1)的中部两侧固定有加强杆(2),且导流板本体(1)的右侧设置有右风道(3),所述导流板本体(1)的下方设置有下安装孔(4),且导流板本体(1)的两侧安装有弧形凸起板(5),所述左风道(7)设置于导流板本体(1)的左侧,且左风道(7)的左上方设置有上安装孔(6),所述导流板本体(1)的背面中部设置有滑槽(8),且滑槽(8)的内部安装有滑块(9),所述滑动板(10)固定于滑块(9)的后方,且滑动板(10)的两侧安装有侧板(11),所述侧板(11)与滑动板(10)之间为合页安装,且侧板(11)的内部设置有通风口(12),所述导流板本体(1)的两端下方固定有紧压板(13),且紧压板(13)的中部安装有压簧(14),所述滑动板(10)的后方固定有伸缩杆(15),且伸缩杆(15)与滑动板(10)之间为焊接,所述伸缩杆(15)的末端安装有连接杆(17),且连接杆(17)的中部设置有折叠轴(16),所述连接杆(17)的两端固定有固定杆(18),且固定杆(18)与侧板(11)之间为螺钉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用前底部导流板,包括导流板本体(1)、左风道(7)和滑动板(1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本体(1)的中部两侧固定有加强杆(2),且导流板本体(1)的右侧设置有右风道(3),所述导流板本体(1)的下方设置有下安装孔(4),且导流板本体(1)的两侧安装有弧形凸起板(5),所述左风道(7)设置于导流板本体(1)的左侧,且左风道(7)的左上方设置有上安装孔(6),所述导流板本体(1)的背面中部设置有滑槽(8),且滑槽(8)的内部安装有滑块(9),所述滑动板(10)固定于滑块(9)的后方,且滑动板(10)的两侧安装有侧板(11),所述侧板(11)与滑动板(10)之间为合页安装,且侧板(11)的内部设置有通风口(12),所述导流板本体(1)的两端下方固定有紧压板(13),且紧压板(13)的中部安装有压簧(14),所述滑动板(10)的后方固定有伸缩杆(15),且伸缩杆(15)与滑动板(10)之间为焊接,所述伸缩杆(15)的末端安装有连接杆(17),且连接杆(17)的中部设置有折叠轴(16),所述连接杆(17)的两端固定有固定杆(18),且固定杆(18)与侧板(11)之间为螺钉连接。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爱飞包位海吴勤雷吕兵方涛胡天增王忠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曼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