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水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3845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化工冷却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冷却水循环装置。该冷却水循环装置包括反应罐和冷却水循环组件;冷却水循环组件包括水箱、冷凝器、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三水泵、进水管、多根冷凝水管、多根弯管、布水装置、冷凝室和出水管;多根冷凝水管贴设于反应罐的外壁并与弯管一一对应地连接并连通;弯管与布水装置连接并连通;布水装置套设并贴设于冷凝水管;布水装置与冷凝室连接;第二侧壁开设有与出水管连接的出水口;出水管与第一水泵连通,第一水泵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与第二水泵连通,第二水泵与进水管连通;水箱与第三水泵连通,第三水泵与进水管连通。该冷却水循环装置具有优异的冷凝效果,以及资源可循环利用等优点。

A cooling water circula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水循环装置
本技术属于化工冷却设备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冷却水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化工反应常需要在反应罐中进行,大部分的化工反应在反应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如不能即使消减,可能会影响反应的质量,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反应罐爆炸。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尝尝需要对于反应罐进行降温。现有技术中常采用夹套充冷却水的方式进行反应罐的降温,然而存在着降温速度慢、效果差,冷却水得不到及时更换,水浪费量大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水循环装置,该冷却水循环装置具有优异的冷凝效果,以及资源可循环利用等优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优选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冷却水循环装置,包括反应罐和冷却水循环组件;冷却水循环组件包括水箱、冷凝器、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三水泵、进水管、多根冷凝水管、多根弯管、布水装置、冷凝室和出水管;多根冷凝水管贴设于反应罐的外壁;冷凝水管的一端靠近反应罐的底端并与进水管连通,另一端朝向反应罐的顶端延伸,并与弯管一一对应地连接并连通;弯管的另一端与布水装置连接;布水装置具有储水空间,弯管与储水空间连通;布水装置套设并贴设于冷凝水管;布水装置与冷凝室连接;冷凝室包括套设并贴设于冷凝水管的第一侧壁,以及围设于第一侧壁的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形成间隙;储水空间与间隙连通;第二侧壁开设有与出水管连接的出水口;出水管与第一水泵连通,第一水泵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与第二水泵连通,第二水泵与进水管连通;水箱与第三水泵连通,第三水泵与进水管连通。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沿顶端朝向底端的方向设置为预设方向;多根冷凝水管平行且间隔设置,冷凝水管的轴心线平行于预设方向设置。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布水装置包括顶壁、底壁、内侧壁和外侧壁;储水空间由顶壁、底壁、内侧壁和外侧壁围合而成;外侧壁套设于内侧壁,沿垂直于预设方向,内侧壁和外侧壁的截面呈圆环形;弯管与顶壁连接,冷凝室与底壁连接。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底壁开设有多个等距间隔的用于储水空间与间隙连通的出水孔,多个出水孔沿底壁的周向延伸。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顶壁开设有多个一一与弯管连通的进水孔;进水孔的孔径大于出水孔的孔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冷却水循环装置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冷却水循环装置,包括反应罐和冷却水循环组件。根据上述冷却水组件的结构设计,以及冷却水循环组件与反应罐的设置方式,设计得到的冷却水循环装置,不仅能够循环利用冷却水,节约资源,尤其是多根冷凝水管、布水装置和冷凝室各自的结构以及相互之间的设置方式,能够快速对反应罐内的物料进行降温,降温效果十分优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却水循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布水装置和弯管连接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布水装置的仰视图。附图标记:100-冷却水循环装置,110-反应罐,120-冷却水循环组件,130-水箱,140-冷凝器,150-第一水泵,160-第二水泵,170-第三水泵,121-进水管,122-冷凝水管,123-弯管,124-布水装置,125-冷凝室,126-出水管,111-顶端,112-底端,113-外壁,1241-顶壁,1242-底壁,1243-内侧壁,1244-外侧壁,1245-储水空间,1246-进水孔,1247-出水孔,1251-第一侧壁,1252-第二侧壁,1253-间隙,1254-出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水循环装置100,包括:反应罐110和冷却水循环组件120。反应罐110中用于放置待冷却的物料。冷却水循环组件120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冷却水循环组件120包括水箱130、冷凝器140、第一水泵150、第二水泵160、第三水泵170、进水管121、多根冷凝水管122、多根弯管123、布水装置124、冷凝室125和出水管12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将沿反应罐110的顶端111朝向反应罐110的底端112的方向设置为预设方向,以便于方便各零部件位置关系的描述。请参阅图1,其中,多根冷凝水管122贴设于反应罐110的外壁113。具体地,多根冷凝水管122平行且间隔设置,冷凝水管122的轴心线平行于预设方向设置。上述冷凝水管122的设置方式有利于反应罐110内热交换能够更加均匀。请参阅图1和2,在本实施例中,冷凝水管122的一端靠近反应罐110的底端112并与进水管121连通,另一端朝向反应罐110的顶端111延伸,并与弯管123一一对应地连接并连通。弯管123的另一端与布水装置124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弯管123起到连通冷凝水管122和布水装置124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布水装置124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进一步地,布水装置124包括顶壁1241、底壁1242、内侧壁1243和外侧壁1244。由顶壁1241、底壁1242、内侧壁1243和外侧壁1244围合而成储水空间1245。外侧壁1244套设于内侧壁1243,沿垂直于预设方向,内侧壁1243和外侧壁1244的截面呈圆环形。在本实施例中,弯管123与储水空间1245连通,进一步地,弯管123与顶壁1241连接,顶壁1241开设有多个一一与弯管123连通的进水孔1246。在本实施例中,布水装置124套设并贴设于冷凝水管122,进一步地,内侧壁1243粘结于冷凝水管122。在本实施例中,布水装置124与冷凝室125连接,进一步地,冷凝室125与底壁1242连接。冷凝室125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进一步地,冷凝室125包括套设并粘结于冷凝水管122的第一侧壁1251,以及围设于第一侧壁1251的第二侧壁1252,第一侧壁1251与第二侧壁1252之间形成间隙1253,储水空间1245与间隙1253连通。请参阅图3,具体地,布水装置124的底壁1242开设有多个等距间隔的用于储水空间1245与间隙1253连通的出水孔1247,多个出水孔1247沿底壁1242的周向延伸。上述设置方式有利于冷凝室125内均匀出水,反应罐110内的物料的热交换更加均匀。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进水孔1246的孔径大于出水孔1247的孔径。上述设置方式能够使得布水装置124起到暂存冷却水,有利于冷凝室125对反应罐110进行热交换缓慢均匀。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侧壁1252开设有与出水管126连接的出水口1254。出水管126与第一水泵150连通,第一水泵150与冷凝器140连通,冷凝器140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罐和冷却水循环组件;所述冷却水循环组件包括水箱、冷凝器、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三水泵、进水管、多根冷凝水管、多根弯管、布水装置、冷凝室和出水管;多根所述冷凝水管贴设于所述反应罐的外壁;所述冷凝水管的一端靠近所述反应罐的底端并与所述进水管连通,另一端朝向所述反应罐的顶端延伸,并与所述弯管一一对应地连接并连通;所述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布水装置连接;所述布水装置具有储水空间,所述弯管与所述储水空间连通;所述布水装置套设并贴设于所述冷凝水管;所述布水装置与所述冷凝室连接;所述冷凝室包括套设并贴设于所述冷凝水管的第一侧壁,以及围设于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储水空间与所述间隙连通;所述第二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出水管连接的出水口;所述出水管与所述第一水泵连通,所述第一水泵与所述冷凝器连通,所述冷凝器与所述第二水泵连通,所述第二水泵与所述进水管连通;所述水箱与所述第三水泵连通,所述第三水泵与所述进水管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罐和冷却水循环组件;所述冷却水循环组件包括水箱、冷凝器、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三水泵、进水管、多根冷凝水管、多根弯管、布水装置、冷凝室和出水管;多根所述冷凝水管贴设于所述反应罐的外壁;所述冷凝水管的一端靠近所述反应罐的底端并与所述进水管连通,另一端朝向所述反应罐的顶端延伸,并与所述弯管一一对应地连接并连通;所述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布水装置连接;所述布水装置具有储水空间,所述弯管与所述储水空间连通;所述布水装置套设并贴设于所述冷凝水管;所述布水装置与所述冷凝室连接;所述冷凝室包括套设并贴设于所述冷凝水管的第一侧壁,以及围设于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储水空间与所述间隙连通;所述第二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出水管连接的出水口;所述出水管与所述第一水泵连通,所述第一水泵与所述冷凝器连通,所述冷凝器与所述第二水泵连通,所述第二水泵与所述进水管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凤翔袁波王海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鸿鹏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