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国涛专利>正文

一种冠状动脉内给药溶栓碎栓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3729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3:58
一种冠状动脉内给溶栓碎栓导管。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它解决了目前没有冠状动脉内药物溶栓法专用器械的问题。该冠状动脉内给药溶栓碎栓导管包括细导管和注射器连接组件,细导管的末端与注射器连接组件连接,细导管的前端设有封闭的斜面,细导管前端的管壁内设有导丝引导通道,细导管前端的侧壁上开有若干个交错设置的第一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单方便,能够快速有效的将药剂送入冠状动脉的血栓处。

A catheter for thrombolysis and thrombolysis by intracoronary administ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冠状动脉内给药溶栓碎栓导管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介入手术用导管。
技术介绍
目前,医学上对于急性心梗高血栓负荷病变的治疗通常采用微创介入技术,即血栓抽吸法和药物溶栓法。血栓抽吸法采用抽吸导管、5in6导管等,将导管自病人上肢血管引入到冠状动脉的血栓处,利用导管末端负压将血栓吸出,有时血栓粘稠不易吸出,反复推送导管至血栓脱落发生远端再栓塞或无复流风险。而冠状动脉内药物溶栓法目前没有专用的器械,医生通常利用现有器械或自制器械,如使用微导管或刺破球囊等方法,刺破球囊方法较常用,方法是将球囊手工扎出几个小孔,再将球囊经导丝送入到血栓处进行给药。该自制的给药器存在很多不足,首先由于球囊很小,医疗人员在球囊上手工刺孔非常不便,费时费力,是非标准化操作。同时,手工刺孔易导致球囊皮脱落或球囊尖端杆部断裂而发生不可控意外事件,造成意外的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没有冠状动脉内药物溶栓法专用器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冠状动脉内给药溶栓碎栓导管。该冠状动脉内给药溶栓碎栓导管包括细导管和注射器连接组件,细导管的末端与注射器连接组件连接,细导管的前端设有封闭的斜面,细导管前端的管壁内设有导丝引导通道,细导管前端的侧壁上开有若干个交错设置的第一通孔。进一步的,斜面上开有第二通孔。进一步的,注射器连接组件包括接头套管和两个压紧单元,接头套管的一端与细导管的末端连接成一体,两个所述压紧单元对称安装在接头套管的外壁上。进一步的,注射器连接组件还包括密封圈,密封圈设置在接头套管靠近细导管末端的一端的内壁上。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压紧单元包括压紧橡胶垫、导柱、弹簧和弹簧管套,弹簧管套竖直设置在接头套管的外壁上,且弹簧管套的轴线与接头套管的外壁垂直,导柱插装在弹簧管套内,导柱的一端穿过接头套管的外壁与设置在接头套管内的压紧橡胶垫的外侧面固定连接,弹簧套装在导柱上,弹簧的一端与接头套管的外壁接触,弹簧的另一端与弹簧管套另一端内壁的环形凸台接触。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冠状动脉内给药溶栓碎栓导管在使用时,首先将导丝引入到病人血管内,导丝通过血栓处到达冠脉远端,然后将细导管通过导丝引导通道穿到导丝上,然后将注射器连接组件与装有药剂的注射器相连接,推动注射器活塞,将细导管内空气排空,再将细导管沿导丝插入血管内,直至细导管的前端到达血栓处,最后推动注射器活塞注入药剂即可。本技术在细导管前端的侧壁上开有若干个交错设置的第一通孔,该结构可以将药剂从多个方向射出到血管壁上,由血栓内向外对血栓进行给药,增强了给药效果。同时,由于第一通孔的孔径很小,所以药剂射出时的压强较大,能够让起到机械碎栓的效果,使血栓更快溶解和脱落,实现化学溶栓和物理碎栓的双重效果。细导管前端的斜面上开有第二通孔,该结构可以使药剂从前方射出,从而清除细导管前方的血栓。所述的注射器连接组件可以有效保证在注入药剂时,注射器连接组件与注射器牢固连接,防止由于通道内部压力过大而使两者崩开分离,造成意外事故。本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人工制作给药器非常不便,费时费力的问题,同时可以避免不可控的意外伤害。本技术操作简单方便,能够快速有效的将药剂送入冠状动脉的血栓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细导管前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注射器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冠状动脉内给药溶栓碎栓导管包括细导管1和注射器连接组件2,细导管1的末端与注射器连接组件2连接,注射器连接组件2与注射器接头之间可以是现有的插接结构,也可以螺纹连接或者是其它常用连接结构,细导管1的前端设有封闭的斜面1-1,细导管1前端的管壁内设有导丝引导通道1-2,细导管1前端的侧壁上开有若干个交错设置的第一通孔1-3,采用上述结构,第一通孔1-3可以将药剂从多个方向射出,使被射血栓碎裂崩解,对整个血管内壁进行给药,增强了给药效果。同时,由于第一通孔1-3的孔径很小,孔径可以为0.3mm~0.45mm,所以药剂射出时的压强较大,能够让血栓更快溶解和碎解,实现化学溶栓和物理溶栓的双重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冠状动脉内给药溶栓碎栓导管的斜面1-1上开有第二通孔1-4。采用上述结构,第二通孔1-4可以使药剂从前方射出,从而清除细导管前方的血栓。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冠状动脉内给药溶栓碎栓导管的斜面1-1与细导管1的管壁之间的夹角A为30°~60°。采用上述结构,该结构便于细导管1在血管内穿行,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破栓作用。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冠状动脉内给药溶栓碎栓导管的注射器连接组件2包括接头套管2-1和两个压紧单元,接头套管2-1的一端与细导管1的末端连接成一体,两个所述压紧单元对称安装在接头套管2-1的外壁上。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冠状动脉内给药溶栓碎栓导管的注射器连接组件2还包括密封圈2-2,密封圈2-2设置在接头套管2-1靠近细导管1末端的一端的内壁上。采用上述结构,能有效提高给药的密封性,避免出现漏药现象。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冠状动脉内给药溶栓碎栓导管的每个所述压紧单元包括压紧橡胶垫2-3、导柱2-4、弹簧2-5和弹簧管套2-6,弹簧管套2-6竖直设置在接头套管2-1的外壁上,且弹簧管套2-6的轴线与接头套管2-1的外壁垂直,导柱2-4插装在弹簧管套2-6内,导柱2-4的一端穿过接头套管2-1的外壁与设置在接头套管2-1内的压紧橡胶垫2-3的外侧面固定连接,弹簧2-5套装在导柱2-4上,弹簧2-5的一端与接头套管2-1的外壁接触,弹簧2-5的另一端与弹簧管套2-6另一端内壁的环形凸台2-6-1接触。如此设置,压紧橡胶垫2-3在弹簧2-5的弹力作用下,将注射器的注射头紧紧压住,避免其从接头套管2-1内滑脱。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冠状动脉内给药溶栓碎栓导管,它包括细导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冠状动脉内给药溶栓碎栓导管还包括注射器连接组件(2),细导管(1)的末端与注射器连接组件(2)连接,细导管(1)的前端设有封闭的斜面(1‑1),细导管(1)前端的管壁内设有导丝引导通道(1‑2),细导管(1)前端的侧壁上开有若干个交错设置的第一通孔(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冠状动脉内给药溶栓碎栓导管,它包括细导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冠状动脉内给药溶栓碎栓导管还包括注射器连接组件(2),细导管(1)的末端与注射器连接组件(2)连接,细导管(1)的前端设有封闭的斜面(1-1),细导管(1)前端的管壁内设有导丝引导通道(1-2),细导管(1)前端的侧壁上开有若干个交错设置的第一通孔(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冠状动脉内给药溶栓碎栓导管,其特征在于:斜面(1-1)上开有第二通孔(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冠状动脉内给药溶栓碎栓导管,其特征在于:斜面(1-1)与细导管(1)的管壁之间的夹角(A)为30°~6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冠状动脉内给药溶栓碎栓导管,其特征在于:注射器连接组件(2)包括接头套管(2-1)和两个压紧单元,接头套管(2-1)的一端与细导管(1)的末端连接成一体,两个所述压紧单元对称安装在接头套管(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涛
申请(专利权)人:王国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