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桂石专利>正文

一种骨科肢体创伤急救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3681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骨科固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科肢体创伤急救固定装置,包括一组弧形板,弧形板内侧壁共同形成于圆面;弧形板的两端固定有楔形凸起,分别形成左夹体和右夹体,左夹体的楔形凸起的前侧面向后开设有条形槽口,楔形凸起的前侧面均匀开设有与条形槽口相通的插槽,右夹体的楔形凸起相对外端固定有松紧带,松紧带的外端固定有与插槽配合插杆;前后平行设置的右夹体之间或活动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与平行设置的一组左夹体、右夹体之间形成柱状夹持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的损伤肢体的固定方式操作十分不便,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同时易出现二次损伤的问题。

An emergency fixation device for orthopedic limb traum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科肢体创伤急救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骨科固定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骨科肢体创伤急救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在对四肢骨折的病人急救的过程中,需要对病人的骨折部位进行固定;目前医院急救时,对肢体创伤病人的抢救一般是用两块夹板固定伤肢后用绷带捆绑固定的方式。由于伤者大多处于恶劣环境下,又多为复杂伤,在行夹板固定时,操作不但不方便,还容易给病人造成过多的痛苦,而且,针对关节处损伤,现有技术固定方式更不便于进行固定,易出现二次损伤。因此,亟需一种可以对损伤处的肢体和肢体关节实现快速方便的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骨科肢体创伤急救固定装置,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的损伤肢体的固定方式操作十分不便,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同时易出现二次损伤的问题。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骨科肢体创伤急救固定装置,包括一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内侧壁共同形成于圆面;所述弧形板的两端固定有楔形凸起,分别形成左夹体和右夹体,所述左夹体的楔形凸起的前侧面向后开设有条形槽口,楔形凸起的前侧面均匀开设有与所述条形槽口相通的插槽,所述右夹体的楔形凸起相对外端固定有松紧带,所述松紧带的外端固定有与插槽配合插杆;前后平行设置的右夹体之间或活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与平行设置的一组左夹体、右夹体之间形成柱状夹持区。更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板的内侧面上包覆有软质层。更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主要由滑动连接的矩形杆和矩形管组成,且所述矩形杆和矩形管的相对外端部均开设有卡槽。更进一步地,所述右夹体的楔形凸起边沿处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通过扭簧铰接有卡板,所述卡板的前端底部固定有卡齿。更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的端部分别配合压接在凹槽内,卡齿配合卡接在所述卡槽内。更进一步地,所述插槽的开口处向外开设有圆角,所述插杆的端部向内切有倒角。更进一步地,所述右夹体的楔形凸起的顶面上固定有织物带。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由左夹体和右夹体形成的夹持体,通过右夹体拉出的松紧带配合端部的插杆,插接在左夹体的插槽中,实现将左夹体和右夹体连接在一起,用于夹紧固定损伤的肢体,防止外力产生的损伤的肢体的偏移发生的剧痛;整体结构操作方便,连接简单,降低了固定连接时产生的疼痛。2、本技术通过平行设置的两组左夹体和右夹体和伸缩杆的使用,将两组夹持分别固定在受伤关节两侧的肢体上,配合伸缩杆实现对肢体及关节处的伸直固定,防止受伤关节处的司仪转动带来的疼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连接透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分解透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受伤肢体夹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受伤关节夹持示意图;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弧形板;2-楔形凸起;3-左夹体;4-右夹体;5-松紧带;6-插杆;7-伸缩杆;8-软质层;9-卡板;10-织物带;301-条形槽口;302-插槽;401-凹槽;701-矩形杆;702-矩形管;703-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一种骨科肢体创伤急救固定装置,参照图1-2:包括一组弧形板1,弧形板1内侧壁共同形成于圆面;其中弧形板1的内侧面上包覆有软质层8,软质层8有利于亲和皮肤。弧形板1的两端固定有楔形凸起2,分别形成左夹体3和右夹体4,左夹体3的楔形凸起2的前侧面向后开设有条形槽口301,楔形凸起2的前侧面均匀开设有与条形槽口301相通的插槽302,右夹体4的楔形凸起2相对外端固定有松紧带5,松紧带5的外端固定有与插槽302配合插杆6,插槽302的开口处向外开设有圆角,插杆6的端部向内切有倒角;前后平行设置的右夹体4之间或活动连接有伸缩杆7,伸缩杆7与平行设置的一组左夹体3、右夹体4之间形成柱状夹持区。其中伸缩杆7主要由滑动连接的矩形杆701和矩形管702组成,且矩形杆701和矩形管702的相对外端部均开设有卡槽703。右夹体4的楔形凸起2边沿处开设有凹槽401,凹槽401内通过扭簧铰接有卡板9,卡板9的前端底部固定有卡齿;伸缩杆7的端部分别配合压接在凹槽401内,卡齿配合卡接在卡槽703内,方便实现伸缩杆7的在两组右夹体4之间的拆装。(实际使用,由于关节处的两侧肢体粗细不一致,使得伸缩杆7呈倾斜状态,但是采用扭簧配合卡板9弹性压接,以及卡齿与卡槽703的配合。依然可以实现稳定连接)右夹体4的楔形凸起2的顶面上固定有织物带10,织物带10将受伤肢体进行悬挂吊高,以利于血液循环、水肿的消退和减轻肿胀。使用时,针对于肢体损伤,参照图3:首先将左夹体3和右夹体4形成贴合在受伤部位的两侧,而后通过右夹体4拉出的松紧带5配合端部的插杆6,插接在左夹体3的相应的插槽302中,即可实现将左夹体3和右夹体4夹紧固定损伤的肢体。针对于受伤部位的关节,参照图4:首先让患者肢体伸直,而后将两组夹持分别固定在受伤关节两侧的肢体上,最后将伸缩杆7分别插接右夹体4的凹槽401,通过卡板9压紧,即可实现对肢体及关节处的伸直固定。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科肢体创伤急救固定装置,包括一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内侧壁共同形成于圆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的两端固定有楔形凸起,分别形成左夹体和右夹体,所述左夹体的楔形凸起的前侧面向后开设有条形槽口,楔形凸起的前侧面均匀开设有与所述条形槽口相通的插槽,所述右夹体的楔形凸起相对外端固定有松紧带,所述松紧带的外端固定有与插槽配合插杆;前后平行设置的右夹体之间或活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与平行设置的一组左夹体、右夹体之间形成柱状夹持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科肢体创伤急救固定装置,包括一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内侧壁共同形成于圆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的两端固定有楔形凸起,分别形成左夹体和右夹体,所述左夹体的楔形凸起的前侧面向后开设有条形槽口,楔形凸起的前侧面均匀开设有与所述条形槽口相通的插槽,所述右夹体的楔形凸起相对外端固定有松紧带,所述松紧带的外端固定有与插槽配合插杆;前后平行设置的右夹体之间或活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与平行设置的一组左夹体、右夹体之间形成柱状夹持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科肢体创伤急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的内侧面上包覆有软质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科肢体创伤急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桂石
申请(专利权)人:李桂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