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及其插入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3647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插入管。插入管包括第一内管、支撑物及第一包覆管。第一内管通体采用金属材质制成,第一内管具有可弯折并保持弯折后状态的第一硬度。支撑物包覆在第一内管上。第一包覆管套设在支撑物之外表面。

Endoscope and its insertion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窥镜及其插入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窥镜及其插入管,且特别涉及一种可以任意角度弯折的金属材质的第一内管,且第一内管内更可穿设有不同长度不同硬度的第二内管及/或第三内管以使第一内管可依需求弯折成所需角度的内窥镜及其插入管。
技术介绍
内窥镜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由设置在操作部前端的插入部、弯曲部和前端部组成,其中插入部、弯曲部和前端部合称为插入管。由插入管、手柄及线材相连接以组成内窥镜。插入管经人体的天然孔道,或者是经手术做的小切口进入人体内;使用时将内窥镜的插入管导入预检查的器官,可直接窥视有关部位的变化。现行内窥镜在人体手术或检测需要时,通常使用者则藉由操作手柄上的部件,例如控制杆以控制弯曲部弯曲成各种角度,以对人体内部进行检测或拍摄录像,藉以对疾病进行精密的检查、治疗或者判断。因此用户欲使弯曲部弯曲成更各角度时,则需操作手柄上的控制杆藉以带动弯曲部加以弯曲。然而,藉由手柄上的控制杆控制弯曲部弯曲的过程中,当放开手柄上的控制杆后则弯曲部即回复原位,倘若在调好弯曲部以观察某处影像时,却因手必需持续操控控制杆以维持弯曲部不回复原位,则于长时间下,容易造成使用者手部之疲劳现像,更甚至需一再重复调整控制杆或弯曲部弹性疲乏,除有对位渐渐不精准的现象产生外,控制杆操作弯曲部也不一定可弯曲成所需要的角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内窥镜及其插入管,藉由内窥镜的插入管采用可弯折并保持弯折后状态的第一硬度的金属材质制成,且更甚至更可以依据需求或需弯折的角度于第一内管内再插入或穿设其他不同长度且不同硬度的内管即第二内管及/或第三内管,藉以作为支撑,同时第一内管之第一部分则可弯曲为所需角度,而第一内管之第二部分又因为有第二内管及/或第三内管的支撑而不会轻易弯曲,使插入管之第一内管可依需求而弯曲为所需角度或在所需要的长度或位置进行弯曲,以提升内窥镜整体的利用率。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插入管。插入管包括一第一内管、一支撑物及一第一包覆管。第一内管通体采用金属材质制成,第一内管具有可弯折并保持弯折后状态的一第一硬度。支撑物包覆在第一内管上。第一包覆管套设在支撑物之外表面。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内窥镜。内窥镜包括一尖端部、如前述之插入管及一手柄。尖端部之一端与插入管之一端相连接。手柄之一端与插入管之另一端相连接。插入管包括一第一内管、一支撑物及一第一包覆管。第一内管通体采用金属材质制成,第一内管具有可弯折并保持弯折后状态的一第一硬度。支撑物包覆在第一内管上。第一包覆管套设在支撑物之外表面。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内窥镜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部分插入管、尖端部及摄像模块的局部放大爆炸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内窥镜的插入管内设有第一内管的横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内窥镜的插入管内设有第一内管的緃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另一技术的内窥镜的插入管的第一内管之第二部分设有第二内管的横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内窥镜的插入管的第一内管之第二部分设有第二内管的緃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再一技术的内窥镜的插入管的第一内管之第二部分设有相连接的第二内管及第三内管的横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内窥镜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部分插入管、尖端部及摄像模块的局部放大爆炸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内窥镜的插入管内设有第一内管的横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内窥镜的插入管内设有第一内管的緃剖面结构示意图。请再参照图1至图4所示,内窥镜100包括一插入管110、一手柄120、一尖端部130、一摄像模块140及一主机150。其中,尖端部130之一端与插入管110之一端相连接,手柄120之一端连接插入管110之另一端,手柄120之另一端连接主机150,摄像模块140设置在尖端部130之另一端。本实施例之内窥镜100可应于可重复使用亦可以是抛弃式或一次性使用的内窥镜100,而插入管110则可以是软管或硬管,使用者可依据需求而选择重复性或一次性的内窥镜100,更可以依需求选择插入管110为软管或硬管,但本新型并不加以限制。请再参照图3及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插入管110包括一第一内管111、多个导线112、一支撑物113及一第一包覆管114。其中,多个导线112设置在第一内管111之外表面。支撑物113包覆在所有导线112及第一内管111上,第一包覆管114套设在支撑物113之外表面。请再参照图3及图4所示,第一内管111之两端分别对应至插入管110之两端,意即,第一内管111之一端对应插入管110之一端,第一内管111之另一端对应插入管110之另一端,且第一内管111包括一第一通孔111o,意即第一通孔111o形成于第一内管111内,且第一通孔111o更定义为一第一通道。第一内管111通体采用金属材质制成,更可以是防水材质,例如铜或不锈钢材质,在此以第一内管111之材质为不锈钢材质为例。于一实施例,插入管110包括一弯曲部110a及一延伸部110b,换言之,插入管110可藉由相连接的弯曲部110a及延伸部110b所构成,而第一内管111包括相连接的一第一部分111a及一第二部分111b,且第一部分111a为邻近第一内管111之一端的部分,第二部分111b为邻近第一内管111之另一端的部分,进一步言,第一内管111之相连接的第一部分111a及第二部分111b更对应插入管110之相连接的弯曲部110a及延伸部110b,第一内管111之第一部分111a更对应插入管110之弯曲部110a,第一内管111之第二部分111b对应插入管110之延伸部110b。且第一部分111a之长度小于第二部分111b之长度。实施例之第一内管111具有可弯折并保持弯折后状态的一第一硬度,且第一内管111的第一硬度为可以提供第一内管111弯曲为任意角度。进一步言,第一内管111的第一部分111a能够以任意角度弯折且能够保持一弯折状态的一弯折管状结构。于另一实施例,使用者更可以手动地将第一内管111弯曲为所需角度。因此,第一内管111的第一硬度为可使第一部分111a能够以任意角度弯折且保持弯折状态。于实施例,第一内管111的第一通孔111o更可供器械穿过使用,于实施例,于内窥镜手术时,可将需使用的器械(图未示)通过第一通孔111o即第一通道以对病患进行手术。图5是另一技术的内窥镜的插入管的第一内管之第二部分设有第二内管的横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内窥镜的插入管的第一内管之第二部分设有第二内管的緃剖面结构示意图。于一实施例,插入管110包括一第二内管115,第二内管115之另一端连接第一内管111之另一端,第二内管115穿设于第一内管111之第二部分111b,进一步言,第二内管115更穿设第一内管111之第一通孔111o,且第二内管115之一端更对应第一内管111之第二部分111b的一端,第二内管115之另一端对应第一内管111之第二部分111b的另一端。于实施例,第二内管115具有一第二硬度,而第一内管111之第一硬度小于第二内管115之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入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内管,通体采用金属材质制成,所述第一内管具有可弯折并保持弯折后状态的一第一硬度;一支撑物,包覆在所述第一内管上;以及一第一包覆管,套设在所述支撑物之外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入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内管,通体采用金属材质制成,所述第一内管具有可弯折并保持弯折后状态的一第一硬度;一支撑物,包覆在所述第一内管上;以及一第一包覆管,套设在所述支撑物之外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管包括相连接的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之长度小于所述第二部分之长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管包括相连接的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所述插入管更包括一第二内管,所述第二内管穿设于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二内管之一端更对应所述第一内管之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所述第二内管之另一端对应所述第一内管之所述第二部分的另一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管具有一第二硬度,所述第一硬度小于所述第二硬度。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管包括相连接的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所述插入管更包括一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治宇
申请(专利权)人:敦朴光电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