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万思专利>正文

一种摩托车避雨入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3556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3:26
一种摩托车避雨入鞋装置,包括收紧装置、连接件、挡水条和弹性件;连接件包括防水层和透气层;防水层设置在连接件的外表面,透气层设置在连接件的内表面,透气层与防水层粘接连接;防水层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连接件上形成若干个向内弯折的折压痕;收紧装置设置在连接件的顶部;收紧装置为带状;收紧装置为弹性带;挡水条设置在连接件的底部;挡水条的外表面覆盖有防水层,挡水条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粘接层;弹性件设置在连接件的底部;弹性件与第二粘接层粘接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具有防水功能的连接件和挡水条,使的落下的雨水不会打湿鞋面,而收紧装置形成的开口大小可调适用性更强,同时装置能折叠便于收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避雨入鞋装置
本技术涉及防水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摩托车避雨入鞋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骑摩托车的人群来说,下雨天虽然有雨衣等避雨工具,可能由于雨衣流下来的雨水、也可能由于脚蹬地时露出了雨衣,鞋子总免不了会湿;有些人会选择穿雨鞋来防止脚部被淋湿,但是雨鞋一般体积较大,无论是放在车上还是提在手上都不够方便,且雨鞋的保暖性较差,对于气温较低的地区来说,适用性较差,因此雨鞋往往不会成为人们的选择;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摩托车避雨入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雨鞋一般体积较大,无论是放在车上还是提在手上都不够方便,且雨鞋的保暖性较差,对于气温较低的地区来说,适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摩托车避雨入鞋装置,通过具有防水功能的连接件和挡水条,使的落下的雨水不会打湿鞋面,而收紧装置形成的开口大小可调适用性更强,同时装置能折叠便于收纳。(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托车避雨入鞋装置,包括收紧装置、连接件、挡水条和弹性件;连接件包括防水层和透气层;防水层设置在连接件的外表面,透气层设置在连接件的内表面,透气层与防水层粘接连接;防水层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连接件上形成若干个向内弯折的折压痕;连接件呈扇形,连接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粘接层,连接件的另一侧设置有与第一粘接层配合连接的粘贴面;收紧装置设置在连接件的顶部;收紧装置为带状;收紧装置为弹性带;挡水条设置在连接件的底部;挡水条的外表面覆盖有防水层,挡水条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粘接层;弹性件设置在连接件的底部,弹性件与挡水条之间形成15-45度的夹角;弹性件与第二粘接层粘接连接。优选的,收紧装置上设置有魔术贴;魔术贴包括毛面和勾面;勾面设置在收紧装置的外表面,毛面设置在收紧装置的内表面;或者,勾面设置在收紧装置的内表面,毛面设置在收紧装置的外表面。优选的,收紧装置上设置有子母扣;子母扣包括扣板和扣钉;扣板设置在收紧装置的外表面,扣钉设置在收紧装置的内表面;或者,扣板设置在收紧装置的内表面,扣钉设置在收紧装置的外表面。优选的,防水层为PG布或者透明塑料。优选的,透气层为高分子PTEE膜。优选的,弹性件为松紧带。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收紧装置、连接件、挡水条和弹性件相互配合,可以弯曲形成喇叭状;使用时脚部从收紧装置处伸入装置内部;将挡水条与弹性件分开,并将弹性件拉伸,使的弹性件环绕在鞋底的外周面上;保持挡水条与弹性件之间的夹角为15-45度;在调节收紧装置的位置使其固定在脚踝处;雨衣上滑落下的雨水不会将鞋子打湿,使用较为方便;连接件包括防水层和透气层;防水层设置在连接件的外表面,透气层设置在连接件的内表面,透气层与防水层粘接连接;防水层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防水层为PG布或者透明塑料;PG布或者透明塑料具有一定的柔韧性,穿戴使用时保持良好的防水效果,同时不容易被挤压损坏;透气层为高分子PTEE膜;通过透气孔能够与外部空气交换,透气性较好;使用完毕后可以将装置拆开并沿着折压痕进行折叠,可以轻松收纳进口袋或者摩托车的后备箱中,除了骑摩托车的用户可以使用,行人使用也较为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摩托车避雨入鞋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摩托车避雨入鞋装置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摩托车避雨入鞋装置中连接件、挡水条、弹性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摩托车避雨入鞋装置中收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摩托车避雨入鞋装置中收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摩托车避雨入鞋装置中收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图7为本技术提出的摩托车避雨入鞋装置中收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四。附图标记:1、收紧装置;101、勾面;102、毛面;103、扣板;104、扣钉;2、连接件;201、防水层;202、透气层;3、挡水条;4、弹性件;5、透气孔;6、折压痕;7、第一粘接层;8、第二粘接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摩托车避雨入鞋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摩托车避雨入鞋装置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摩托车避雨入鞋装置中连接件、挡水条、弹性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摩托车避雨入鞋装置,包括收紧装置1、连接件2、挡水条3和弹性件4;连接件2包括防水层201和透气层202;防水层201设置在连接件2的外表面,透气层202设置在连接件2的内表面,透气层202与防水层201粘接连接;防水层201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5,连接件2上形成若干个向内弯折的折压痕6;连接件2呈扇形,连接件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粘接层7,连接件2的另一侧设置有与第一粘接层7配合连接的粘贴面;收紧装置1设置在连接件2的顶部;收紧装置1为带状;收紧装置1为弹性带;挡水条3设置在连接件2的底部;挡水条3的外表面覆盖有防水层201,挡水条3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粘接层8;弹性件4设置在连接件2的底部,弹性件4与挡水条3之间形成15-45度的夹角;弹性件4与第二粘接层8粘接连接。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弹性件4为松紧带。本技术中,收紧装置1、连接件2、挡水条3和弹性件4相互配合,可以弯曲形成喇叭状;使用时脚部从收紧装置1处伸入装置内部;将挡水条3与弹性件4分开,并将弹性件4拉伸,使的弹性件4环绕在鞋底的外周面上;保持挡水条3与弹性件4之间的夹角为15-45度;再调节收紧装置1的位置使其固定在脚踝处;雨衣上滑落下的雨水不会将鞋子打湿,使用较为方便;连接件2包括防水层201和透气层202;防水层201设置在连接件2的外表面,透气层202设置在连接件2的内表面,透气层202与防水层201粘接连接;防水层201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5;防水层为PG布或者透明塑料;PG布或者透明塑料具有一定的柔韧性,穿戴使用时保持良好的防水效果,同时不容易被挤压损坏;透气层202为高分子PTEE膜;通过透气孔5能够与外部空气交换,透气性较好;使用完毕后可以将装置拆开并沿着折压痕6进行折叠,可以轻松收纳进口袋或者摩托车的后备箱中,除了骑摩托车的用户可以使用,行人使用也较为方便。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摩托车避雨入鞋装置中收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摩托车避雨入鞋装置中收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如图4所示,收紧装置1上设置有魔术贴;魔术贴包括毛面102和勾面101;勾面101设置在收紧装置1的外表面,毛面102设置在收紧装置1的内表面;如图5所示,勾面101设置在收紧装置1的内表面,毛面102设置在收紧装置1的外表面。需要说明的是,魔术贴粘接或者取下都较为方便,通过魔术贴粘贴的位置还可以改变收紧装置1绕卷形成开口的大小,调节较为方便适用性更强。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摩托车避雨入鞋装置中收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图7为本技术提出的摩托车避雨入鞋装置中收紧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托车避雨入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紧装置(1)、连接件(2)、挡水条(3)和弹性件(4);连接件(2)包括防水层(201)和透气层(202);防水层(201)设置在连接件(2)的外表面,透气层(202)设置在连接件(2)的内表面,透气层(202)与防水层(201)粘接连接;防水层(201)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5),连接件(2)上形成若干个向内弯折的折压痕(6);连接件(2)呈扇形,连接件(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粘接层(7),连接件(2)的另一侧设置有与第一粘接层(7)配合连接的粘贴面;收紧装置(1)设置在连接件(2)的顶部;收紧装置(1)为带状;收紧装置(1)为弹性带;挡水条(3)设置在连接件(2)的底部;挡水条(3)的外表面覆盖有防水层(201),挡水条(3)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粘接层(8);弹性件(4)设置在连接件(2)的底部,弹性件(4)与挡水条(3)之间形成15‑45度的夹角;弹性件(4)与第二粘接层(8)粘接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避雨入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紧装置(1)、连接件(2)、挡水条(3)和弹性件(4);连接件(2)包括防水层(201)和透气层(202);防水层(201)设置在连接件(2)的外表面,透气层(202)设置在连接件(2)的内表面,透气层(202)与防水层(201)粘接连接;防水层(201)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5),连接件(2)上形成若干个向内弯折的折压痕(6);连接件(2)呈扇形,连接件(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粘接层(7),连接件(2)的另一侧设置有与第一粘接层(7)配合连接的粘贴面;收紧装置(1)设置在连接件(2)的顶部;收紧装置(1)为带状;收紧装置(1)为弹性带;挡水条(3)设置在连接件(2)的底部;挡水条(3)的外表面覆盖有防水层(201),挡水条(3)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粘接层(8);弹性件(4)设置在连接件(2)的底部,弹性件(4)与挡水条(3)之间形成15-45度的夹角;弹性件(4)与第二粘接层(8)粘接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思万赛迪钟焱祝雅雯李擎阳李心怡张汶豆豆李晶晶吴文昕
申请(专利权)人:万思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