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3546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送线装置,包括:用于将线团的毛线送线至生产设备,包括:设有进线口和出线口的中空箱体,设于所述中空箱体上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从上至下间隔设置有用于放置线团的固定组件,用于梳理毛线的梳理组件,以及用于将梳理后的毛线传送至所述进线口内的传输组件;所述中空箱体内设有用于将毛线从进线口传送至出线口的导向组件,所述出线口内设有用于分隔不同线团的毛线的限位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送线装置不仅能对送至生产设备的毛线进行梳理,防止毛线缠绕打结,还可在毛线送入生产设备前,将不同毛线进行分隔,进一步防止毛线之间发生干涉,提高服装的生产质量和效率,避免了成本浪费。

Feeder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送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服装生产领域,特别是涉及送线装置。
技术介绍
针织服装质地柔软、吸湿透气性能好、具有优良的弹性与延伸性,穿着针织服装能满足人体各部位的弯曲、伸展,穿着者会感觉到非常舒适、贴身合体、无束缚感、并且能充分体现人体曲线,针织服装具有大量的优点,在市场上具有巨大的效益。在传统的针织服装生产中毛线容易缠绕不易解开,造成生产质量不佳、成本的浪费,同时也会降低生产速率。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针织服装生产中毛线容易缠绕不易解开,造成生产质量不佳、成本的浪费,同时也会降低生产速率的问题,提供一种送线装置。一种送线装置,包括:用于将线团的毛线送线至生产设备,包括:设有进线口和出线口的中空箱体,设于所述中空箱体上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从上至下间隔设置有用于放置线团的固定组件,用于梳理毛线的梳理组件,以及用于将梳理后的毛线传送至所述进线口内的传输组件;所述中空箱体内设有用于将毛线从进线口传送至出线口的导向组件,所述出线口内设有用于分隔不同线团的毛线的限位杆。本技术方案的送线装置不仅能对送至生产设备的毛线进行梳理,防止毛线缠绕打结,还可在毛线送入生产设备前,将不同毛线进行分隔,进一步防止毛线之间发生干涉,提高服装的生产质量和效率,且避免了成本浪费。具体地,在装置运行之前,将线团置于固定组件上,且手动将线头依次缠绕在梳理组件、传输组件及导向组件上,完成运行初始的绕线工作,且线头最终与生产设备连接;当装置与生产设备同时开启后,生产设备作为对线头的牵引力牵引毛线向生产设备运动,且梳理组件运行,对毛线进行梳理,将梳理后的毛线传递至传输组件,并通过进线口进入中空箱体的导向组件,最终毛线经由出线口送出,由于出线口中设置有限位杆,将不同线团的毛线分隔后再送达生产设备,防止不同线团的毛线在送入生产设备时缠绕或互相干涉。进一步地,所述中空箱体包括具有容纳腔和开口的箱座,以及与所述箱座的开口可开闭配合的箱盖;所述导向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进一步地,所述箱座与所述箱盖通过转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与所述箱盖连接,所述箱座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插接配合的限位孔。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箱盖和所述箱座的固定件。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所述中空箱体底部的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底部设有带有脚刹的万向轮。进一步地,所述进线口设于所述中空箱体的顶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平行且对称设于所述进线口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中空箱体内还设有用于清除毛线潮气的防潮件。进一步地,所述梳理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转动连接的转动杆,以及设于所述转动杆上的梳板。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分别与中空箱体的内壁转动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的送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的送线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图1中中空箱体的俯视图;图4为图1中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中空箱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10、线团;11、毛线;20、中空箱体;21、进线口;22、出线口;221、限位杆;23、箱座;231、限位孔;24、箱盖;241、把手;25、转轴;26、固定件;31、第一支架;311、插接槽;32、第二支架;40、固定组件;41、固定杆;42、限位块;421、紧固螺栓;50、梳理组件;51、转动杆;52、梳板;53、驱动组件;531、固定架;532、电机;54、轴承;55、连接块;60、传输组件;70、导向组件;71、第一导向杆;72、第二导向杆;80、防潮件;90、支撑脚;100、置物板;110、电源箱。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的一种送线装置,包括:用于将线团10的毛线11送线至生产设备,包括:设有进线口21和出线口22的中空箱体20,设于所述中空箱体20上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所述第一支架31和所述第二支架32之间从上至下间隔设置有用于放置线团10的固定组件40,用于梳理毛线11的梳理组件50,以及用于将梳理后的毛线11传送至所述进线口21内的传输组件60;所述中空箱体20内设有用于将毛线11从进线口21传送至出线口22的导向组件70,所述出线口22内设有用于分隔不同线团10的毛线11的限位杆221。本实施方式的送线装置不仅能对送至生产设备的毛线11进行梳理,防止毛线11缠绕打结,还可在毛线11送入生产设备前,将不同毛线11进行分隔,进一步防止毛线11之间发生干涉,提高服装的生产质量和效率,且避免了成本浪费。具体地,在装置运行之前,将线团10置于固定组件40上,且手动将线头依次缠绕在梳理组件50、传输组件60及导向组件70上,完成运行初始的绕线工作,且线头最终与生产设备连接;当装置与生产设备同时开启后,生产设备作为对线头的牵引力牵引毛线向生产设备运动,且梳理组件50运行,对毛线11进行梳理,将梳理后的毛线11传递至传输组件60,并通过进线口21进入中空箱体20的导向组件70,最终毛线11经由出线口22送出,由于出线口22中设置有限位杆221,将不同线团10的毛线11分隔后再送达生产设备,防止不同线团10的毛线11在送入生产设备时缠绕或互相干涉。本实施方式所述限位杆2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杆221沿所述出线口22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平行设置。相邻两限位杆221之间的间隙即可使毛线11通过。为了方便本装置的维修,所述中空箱体20设为可开闭结构,具体地,所述中空箱体20包括具有容纳腔和开口的箱座21,以及与所述箱座23的开口可开闭配合的箱盖24;所述导向组件70以及所述防潮件80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箱座23与所述箱盖24通过转轴25连接实现可开闭配合。具体地,所述箱盖24为L型,且与箱座23配合形成中空箱体20,所述L型箱盖24的一端设有转轴25,通过转轴25与箱盖24的顶部边缘连接,从而提拉箱盖24时,转轴25转动,使得箱盖24上远离转轴25的一端开启,方便对容纳腔内的导向组件70和防潮件80进行维护。本实施方式将出线口22设于箱盖24和箱座23的开闭配合处,且所述限位杆221的一端与所述箱盖24上远离转轴25的一端连接,所述箱座23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杆221的另一端插接配合的限位孔231。当提拉箱盖24时,转轴25转动,限位杆221与限位孔231脱离,箱盖24开启;当闭合箱盖24时,限位杆221插入所述限位孔231内。出线口22设于所述箱盖24和箱座23的开闭配合处,方便处理毛线11干涉打结的情况,开启箱盖24即可将毛线11进行打理,直至理清后送出出线口22再闭合箱盖24。为了方便提拉箱盖24,本实施方式在所述箱盖24的顶部设有把手241。且所述把手241外壁设有防滑层,避免操作人员手滑。本实施方式所述防滑层为套设于所述把手241上的防滑套,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在把手241的外壁设置防滑纹。考虑到中空箱体20的稳定性以及操作人员的生产安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送线装置,用于将线团的毛线送线至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进线口和出线口的中空箱体,设于所述中空箱体上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从上至下间隔设置有用于放置线团的固定组件,用于梳理毛线的梳理组件,以及用于将梳理后的毛线传送至所述进线口内的传输组件;所述中空箱体内设有用于将毛线从进线口传送至出线口的导向组件,所述出线口内设有用于分隔毛线的限位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送线装置,用于将线团的毛线送线至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进线口和出线口的中空箱体,设于所述中空箱体上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从上至下间隔设置有用于放置线团的固定组件,用于梳理毛线的梳理组件,以及用于将梳理后的毛线传送至所述进线口内的传输组件;所述中空箱体内设有用于将毛线从进线口传送至出线口的导向组件,所述出线口内设有用于分隔毛线的限位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箱体包括具有容纳腔和开口的箱座,以及与所述箱座的开口可开闭配合的箱盖;所述导向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座与所述箱盖通过转轴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与所述箱盖连接,所述箱座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插接配合的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旭刘凡嘉范颖晖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白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