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用于机动车中的舒适驱动器的电动马达以及传动机构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3452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尤其用于机动车中的舒适驱动器的电动马达(10),所述电动马达带有用于容纳电枢(12)的极罐壳体(16),其中,电枢(12)具有电枢绕组(24)和以能转动的方式支承在径向轴承(34)内的电枢轴(14),其中,径向轴承(34)在其外周上具有沿径向环绕的第一支承区域(38),该第一支承区域与极罐壳体(16)的内壁(40)配合作用,其中,径向轴承(34)在轴承钻孔(46)中具有沿径向环绕的第二支承区域(48),该第二支承区域与电枢轴(14)配合作用,其中,两个支承区域(38、48)分别仅在径向轴承(38、48)的轴向长度的部分区域上延伸,其中,两个支承区域(38、48)参照纵轴线(28)以轴向间距(A)彼此间隔开地布置,以及其中,第二支承区域(48)布置在面朝电枢(12)的侧面上。

Electric motor and driving device of driving mechanism, especially for comfortable driver in motor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尤其用于机动车中的舒适驱动器的电动马达以及传动机构驱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尤其用于机动车中的舒适驱动器的电动马达以及一种带有按本专利技术的电动马达的传动机构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用于机动车的舒适驱动器、例如车窗升降器驱动器、座椅调整驱动器、滑动天窗驱动器等通常由直流电动马达构成,该直流电动马达法兰连接在传动机构壳体上。电动马达用其电枢轴在电动马达的马达壳体的区域中、即所谓的极罐壳体中,在背对传动机构壳体的侧面上径向支承在电枢轴的端部区域中并且用延长的电枢轴区段伸入到传动机构壳体中,在那里,电枢轴的蜗杆齿部与传动齿轮的相应的对接齿部啮合。电枢轴的一个或多个另外的径向的支承发生在传动机构壳体的区域中。通常由钢在拉深工艺中制造的极罐壳体在其内周上承载条带形的磁体元件,该磁体元件在轴向延伸直至极罐底部的区域中。用于电枢轴的径向轴承在极罐壳体中布置在下述区段中并且在那里通过夹紧配合或压紧配合来定位,该区段以直径缩小的方式构造在极罐壳体的背对传动机构壳体的侧面上。为了在构造夹紧配合或压紧配合(其导致了到轴承装置的外径上的径向力)时,不会发生径向轴承的钻孔的内径的缩小,否则这会导致在径向轴承的径向在内的轴承部位和电枢轴之间的更高的摩擦,已知的是,为这种径向轴承装备两个沿径向环绕的、布置在外周上或轴承容纳钻孔的区域中的支承区域,所述支承区域沿轴向彼此间隔开。在所述的支承区域外的区域中,径向轴承具有缩小的外径或变大的钻孔直径。在现有技术中,径向轴承的布置方案是这样的,即,在径向轴承的外周上的支承区域布置在面朝传动机构壳体或电枢的侧面上,所述径向轴承被马达壳体的或极罐壳体的相应的区段包围。由此可能的是,径向轴承完全布置在极罐壳体中的具有缩小的直径的区段内。这又具有这样的优点,即,电枢或电枢绕组可以被导引直至接近极罐底部。
技术实现思路
带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尤其用于机动车中的舒适驱动器的按本专利技术的电动马达,具有这样的优点,即,该电动马达尤其在以所谓的串联极技术或四极技术用与之连接的可能的电枢绕组的缠绕样式构造电动马达时具有特别紧凑的结构和发出特别小的噪声。此外,电动马达也具有特别小的重量和更好的或简化的可制造性。这基本上按照本专利技术由此达到,即,径向轴承的与电枢轴以有效连接的方式进行布置的支承区域布置在面朝电枢或电枢绕组的侧面上。换句话说,这意味着,径向轴承相比迄今为止的布置方案在上述现有技术中转动了180°地布置。径向轴承的这种布置方案促使在电枢轴的轴承部位之间的、这就是说在极罐壳体的区域中的轴承部位与在传动机构壳体的区域中的面朝该轴承部位的轴承部位之间的轴向间距缩短。这又导致,电枢的自然谐振提高。尤其可以由此将自然谐振移动到电动马达的工作区域外,由此能改善噪声或降低噪声。同时通过使径向轴承沿轴向不必再那么深地插入极罐壳体的或马达壳体的具有更小直径的区段的区域中,而促使相应的区段在其轴向长度上可能缩短,这一方面实现了在拉深工艺中的简化的可制造性并且另一方面减小了马达壳体的轴向结构长度。在从属权利要求中举出按本专利技术的电动马达的有利的扩展设计方案。以如下方式能够额外缩短极罐壳体的轴向结构长度:所述极罐壳体具有极罐底部,该极罐底部垂直于纵轴线布置,用于径向轴承的容纳区域在背对电枢的侧面上连接到极罐底部上,并且径向轴承用其面朝电枢的端面朝着电枢的方向沿轴向超出极罐底部。此外,这种构造方案还具有特殊的优点,即,在安装磁体元件时使用的、在还没有硬化的状态下必要时能沿着极罐底部流动的粘接剂,不能或仅在特定情况下才能进入到径向轴承的区域中,因而提高了粘接磁体元件时制造过程的牢固性。为了减少在串联极技术情况下在缠绕头的区域中通过杂散磁场更明显(与在双极技术情况下相比)的磁通损失,此外还有利的是,在电枢绕组和极罐底部之间构造了尽可能大的轴向间隙。可以通过使在极罐壳体中用来容纳径向轴承的区段具有缩小的轴向结构长度,这个轴向间隙必然按照趋势地通过扩大在极罐底部与电枢绕组之间的间距、在马达壳体的轴向总长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变大。此外,这种较大的轴向间隙具有这样的优点,即,必要时可以取代磁体与极罐壳体的粘接地更为方便地集成磁性保持弹簧。为了使马达壳体的或极罐壳体的轴向结构长度最小化,此外还有利的是,电枢绕组在面朝径向轴承的侧面上构造缠绕头,该缠绕头在面朝径向轴承的侧面上在径向的覆盖区域中与径向轴承构造了凹部或自由空间,径向轴承插入到该凹部或自由空间中。本专利技术也包括一种尤其用于机动车的舒适驱动器的传动机构驱动装置,带有就此所说明的按本专利技术的电动马达。舒适驱动器尤其用作车窗升降器马达或座椅调整马达,在那里,在发出很小的噪声下特别良好地达到了特别紧凑的结构的优点。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的优点、特征和细节由接下来对优选实施例的说明并且借助附图得出。附图中:图1在纵剖面中示出了法兰连接到传动机构壳体上的电动马达;以及图2在局部纵剖面中以放大图示出了在电枢轴的径向支承的区域中图1的细节。相同的元件或有相同的功能的元件在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标注。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中局部示出了用于机动车的舒适驱动器的传动机构驱动装置100。舒适驱动器在本专利技术的框架内尤其指的是车窗升降器驱动器或座椅调整驱动器。但本专利技术应当也能用于其它的舒适驱动器,如滑动天窗驱动器或类似物。传动机构驱动装置100具有仅部分示出的传动机构壳体1,电动马达10能借助固定螺钉2法兰连接到传动机构壳体上。电动马达10以所谓的串联极技术或也以四极技术构建并且具有带电枢轴14的电枢12。电枢12布置在电动马达10的构造成极罐壳体16的马达壳体18中。所述极罐壳体16优选由钢或铁磁的材料构成并且在拉深工艺中制造。在基本上构造成罐形或柱形的极罐壳体16中,多个条带形的磁体元件20例如通过未示出的粘接连接布置并且固定在极罐壳体16的内周上。电枢12此外如本身公知的那样具有由多个片构成的片组22,该片组用于布置或容纳电枢绕组24。电枢绕组24又与没有详细示出的电刷承载装置26连接。电枢轴14用面朝传动机构壳体1的端部区段伸入到传动机构壳体1的开口中,并且在那里借助蜗杆齿部与未示出的传动齿轮以有效连接的方式进行布置,所述传动齿轮又至少间接地用于调整元件(例如座椅、车窗升降器或类似物)。电动马达10的和传动机构驱动装置100的就此所说明的基本的结构本身由现有技术公知。极罐壳体16在背对传动机构壳体1的侧面上具有垂直于电枢12的纵轴线28布置的极罐底部30,该极罐底部转化为具有相比其余的极罐壳体16而言缩小的直径的容纳区域32,该容纳区域大致构造成罐形。容纳区域32用于局部地容纳径向轴承34,该径向轴承用于径向地支承电枢轴14。此外,电枢轴14尤其在传动机构壳体1的区域中借助至少另一个轴承装置径向地支承(未示出)。仅在图1中还可以看到,在背对传动机构壳体1的侧面上在容纳区域32中布置轴向止挡元件36,该轴向止挡元件限制了电枢12朝容纳区域32的方向的运动。基本上构造成套筒形的径向轴承34,在其外周上具有沿径向环绕的第一支承区域38。在通过夹紧连接或压紧连接与极罐壳体16的容纳区域32的内壁40以有效连接的方式进行布置的第一支承区域38的区域中,径向轴承34具有其最大的外径。如尤其借助图2可以看到的那样,径向轴承34在面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电动马达(10),尤其用于机动车中的舒适驱动器,所述电动马达带有用于容纳电枢(12)的极罐壳体(16),其中,所述电枢(12)具有电枢绕组(24)和能转动地支承在径向轴承(34)中的电枢轴(14),其中,所述径向轴承(34)在其外周上具有沿径向环绕的第一支承区域(38),该第一支承区域与所述极罐壳体(16)的内壁(40)配合作用,其中,所述径向轴承(34)在轴承钻孔(46)中具有沿径向环绕的第二支承区域(48),该第二支承区域与所述电枢轴(14)配合作用,其中,这两个支承区域(38、48)分别仅在所述径向轴承(38、48)的轴向长度的部分区域上延伸,其中,所述两个支承区域(38、48)参照纵轴线(28)以轴向间距(A)彼此间隔开地布置,以及其中,所述第二支承区域(48)布置在面朝所述电枢(12)的侧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3.09 DE 102017203907.81.电动马达(10),尤其用于机动车中的舒适驱动器,所述电动马达带有用于容纳电枢(12)的极罐壳体(16),其中,所述电枢(12)具有电枢绕组(24)和能转动地支承在径向轴承(34)中的电枢轴(14),其中,所述径向轴承(34)在其外周上具有沿径向环绕的第一支承区域(38),该第一支承区域与所述极罐壳体(16)的内壁(40)配合作用,其中,所述径向轴承(34)在轴承钻孔(46)中具有沿径向环绕的第二支承区域(48),该第二支承区域与所述电枢轴(14)配合作用,其中,这两个支承区域(38、48)分别仅在所述径向轴承(38、48)的轴向长度的部分区域上延伸,其中,所述两个支承区域(38、48)参照纵轴线(28)以轴向间距(A)彼此间隔开地布置,以及其中,所述第二支承区域(48)布置在面朝所述电枢(12)的侧面上。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轴承(34)沿所述纵轴线(28)的方向观察在所述第一支承区域(38)外具有至少一个带缩小的外径的区段(42、44),并且在所述第二支承区域(48)外在所述轴承钻孔(46)的区域中具有至少一个带变大的钻孔直径的区段(50、52)。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罐壳体(16)具有极罐底部(30),该极罐底部垂直于所述纵轴线(38)布置,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凯勒
申请(专利权)人: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