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电池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334508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3:06
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单电池(1)的制造方法中,单电池(1)由相互接合起来的分隔件(4)、正极(6)、分隔件(8)以及负极(10)构成。分隔件(4、8)在与正极(6)相对的面具有陶瓷层(22、23)。于正极(6)的下表面(6a)和上表面(6b),在沿着与单电池输送方向(D)正交的宽度方向(W)排列成一直线上的多个点分别涂敷粘接剂(46、48)。在将沿着宽度方向(W)排列的粘接剂(46、48)的涂敷点的个数与各粘接剂的涂敷径之积设为涂敷长度时,设定上述涂敷点的个数和上述涂敷径,以使基于吸附输送时的分隔件(4)等的重量和加速度而施加于陶瓷层(22、23)的力除以上述涂敷长度而得到的值比陶瓷层(22、23)的每单位长度的剥离所需强度小。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ingle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单电池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正极和负极分别与具备陶瓷层的分隔件的两面接合而成的单电池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锂二次电池所使用的电极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在该制造方法中,为了使锂二次电池的生产率提高,通过层叠多个基本层叠体,形成了成为发电元件的电极层叠体,该基本层叠体包括:袋装电极,其是在夹着作为电极的片状的正极的状态下将一对片状的分隔件彼此接合而成的;和作为电极的片状的负极,其与袋装电极接合起来。正极与分隔件之间以及负极与袋装电极(即分隔件)之间的接合通过向正极和负极分别呈点状涂敷粘接剂、并进行加压而进行。另一方面,作为分隔件,公知有具有作为耐热绝缘层的陶瓷层的分隔件。若如上述那样利用呈点状涂敷的粘接剂接合这样的分隔件和电极,则陶瓷层有可能剥离。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做成的,其提供一种抑制在吸附输送单电池时陶瓷层的剥离的单电池制造方法。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6035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本专利技术的单电池制造方法中,通过将片状的正极以及片状的负极分别与在至少一个面设有耐热层的分隔件的两面接合,从而形成单电池。在将同单电池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粘接剂的涂敷点的个数与各粘接剂的涂敷径之积设为涂敷长度时,设定上述涂敷点的个数和上述涂敷径,以使基于吸附输送时的重量和加速度而施加于耐热层的力除以上述涂敷长度而得到的值比耐热层的每单位长度的剥离所需强度小。根据本专利技术,即使在吸附输送时由于振动而对分隔件的耐热层施加了力,也能够抑制耐热层的剥离,而能够保持电极与分隔件之间的接合。附图说明图1是一实施例的电极层叠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单电池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单电池的分解剖视图。图4是表示由吸附输送机输送着的单电池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涂敷到正极的粘接剂的配置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图1概略地示出了用于连续地制造作为基本层叠体的单电池1的电极层叠装置2,图2和图3概略地示出了由电极层叠装置2制造成的单电池1。在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容易理解,对于单电池1和电极层叠装置2,以图1~图3的姿势为基准而称为“上下”。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单电池1而言,从上起按照片状的分隔件4、作为电极的片状的正极6、片状的分隔件8以及作为电极的片状的负极10的顺序层叠,并相互接合,从而作为4层构造形成为一体。对于正极6而言,通过在由例如铝构成的集电体的两面粘结活性物质层,形成为片状。正极6具有沿着长边的一对侧部12、13和沿着短边的一对端部14、15,在端部14的靠侧部12的位置具有正极极耳16。对于负极10而言,通过在由例如铜构成的集电体的两面粘结活性物质层,形成为片状。如图3所示,负极10的尺寸比正极6的尺寸稍大。负极10具有沿着长边的一对侧部17、18和沿着短边的一对端部19、20,以不与正极极耳16重叠的方式,在靠处于正极极耳16所位于的一侧的相反侧的侧部18的位置具有负极极耳21。分隔件4、8以使正极6和负极10之间电隔离、并且在正极6与负极10之间保持电解液的方式发挥功能。分隔件4、8是同样的结构,由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合成树脂形成为矩形形状。分隔件4、8的尺寸比负极10的不将负极极耳21算在内的情况下的尺寸大。如图3所示,各分隔件4、8在与正极6相对的面即分隔件4的下表面4a和分隔件8的上表面8a分别具有熔融温度相对较高而成为耐热层的陶瓷层22、23。陶瓷层22、23是例如通过将陶瓷向分隔件4、8(也就是说,树脂层)涂敷并使陶瓷干燥而形成的。陶瓷层22、23由利用二氧化硅、氧化铝、锆氧化物、钛氧化物等陶瓷粒子与粘合剂之间的结合而形成的多孔质材料构成。通过层叠多个如此形成的单电池1,形成电极层叠体即发电元件。电极层叠体与电解液一起被收容于由层压膜构成的封装体内而形成覆膜电池。如图1所示,用于连续地制造单电池1的电极层叠装置2具有以隔着沿着装置2的长度方向呈带状连续的分隔件8相对的方式设置的吸附滚筒28和夹持辊30。在该吸附滚筒28的上游侧配置有以与吸附滚筒28相对的方式配置的负极用分配器32。负极用分配器32具有沿着分隔件8的宽度方向等间隔地配置的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是3个)喷嘴32a。该负极用分配器32将粘接剂34呈点状向负极10的上表面10a涂敷(参照图2),该负极10被预先裁断成预定的尺寸并被向装置2输送。吸附滚筒28吸附输送已涂敷有粘接剂34的负极10,将负极10以负极极耳21朝向装置2的侧方的姿势向分隔件8的下表面8b依次层叠。夹持辊30将相互层叠起来的负极10和分隔件8向吸附滚筒28按压,由此,负极10与分隔件8接合。在夹持辊30的下游侧配置有:吸附滚筒38;夹持辊40,其隔着分隔件8设置于吸附滚筒38的下方;正极用第1分配器42,其以与吸附滚筒38相对的方式设置;以及正极用第2分配器44,其设置于吸附滚筒38的下游侧。分配器42、44分别具有沿着分隔件8的宽度方向等间隔地配置的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是3个)喷嘴42a、44a。正极用第1分配器42将粘接剂46呈点状向正极6的下表面6a涂敷(参照图2),该正极6被预先裁断成预定的尺寸并被向装置2输送。吸附滚筒38吸附输送已涂敷有粘接剂46的正极6,以对应于与分隔件8接合起来的负极10的位置的方式将正极6以正极极耳16朝向装置2的侧方的姿势向分隔件8的上表面8a依次层叠。夹持辊40将相互层叠起来的负极10、分隔件8以及正极6向吸附滚筒38按压,由此,正极6与具备陶瓷层23的分隔件8的上表面8a接合。正极用第2分配器44将粘接剂48呈点状向与分隔件8接合起来的正极6的上表面6b涂敷。在夹持辊40的下游侧设置有输送辊52和夹持辊54,呈带状连续的分隔件4借助夹持辊54向正极6的上表面6b供给。由此,成为负极10、分隔件8、正极6、分隔件4这四者被层叠起来的状态。分隔件4的设有陶瓷层22的下表面4a与正极6接合。在夹持辊54的下游侧设置有切割器56。切割器56在相邻的负极10与负极10之间同时切断分隔件8、4。由此,形成具有预定的尺寸的单电池1。图4示出了在电极层叠装置2的下游侧输送如上述那样逐个形成的单电池1的吸附输送机60。吸附输送机60具有一对带轮62和卷挂于一对带轮62的环形状的传送带64。吸附输送机60吸附位于利用未图示的翻转装置翻转了180°的单电池1的最上部的负极10,沿着图4所示的单电池输送方向D输送单电池1。如此吸附输送单电池1,因此,若粘接剂的涂敷面积较小,则在输送中有可能由于施加于作为耐热层的陶瓷层22、23的载荷而使陶瓷层22、23与分隔件4、8的母材剥离。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将粘接剂的涂敷面积和涂敷点的个数设为恰当的数值,从而抑制陶瓷层22、23的剥离。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涂敷于负极10的上表面10a的粘接剂34、以及分别涂敷于正极6的下表面6a和上表面6b的粘接剂46、48被分别涂敷成例如3×3的9点。图5示出了涂敷于正极6的下表面6a的粘接剂46a的配置来作为一个例子。如图示那样,沿着与单电池输送方向D正交的宽度方向W排列的3个粘接剂46a在单电池输送方向D上位于相同的位置。也就是说,粘接剂46a排列于一直线上。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电池的制造方法,在该单电池的制造方法中,将在沿着与单电池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分开的多个点处涂敷有粘接剂的片状的正极以及片状的负极分别与分隔件的两面接合,该分隔件在至少一个面设有耐热层,其中,在将上述宽度方向上的粘接剂的涂敷点的个数与各粘接剂的涂敷径之积设为涂敷长度时,设定了上述涂敷点的个数和上述涂敷径,以使在吸附输送时基于重量和加速度而施加于耐热层的力除以上述涂敷长度而得到的值比耐热层的每单位长度的剥离所需强度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单电池的制造方法,在该单电池的制造方法中,将在沿着与单电池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分开的多个点处涂敷有粘接剂的片状的正极以及片状的负极分别与分隔件的两面接合,该分隔件在至少一个面设有耐热层,其中,在将上述宽度方向上的粘接剂的涂敷点的个数与各粘接剂的涂敷径之积设为涂敷长度时,设定了上述涂敷点的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下刚史佐藤隆宪白井贤一长岛富雄增田有沙
申请(专利权)人:远景AESC日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