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34324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3:04
一种变矩器,在锁紧时的转矩传递路径中介入设置有第一减振器和第二减振器,在这些减振器之间,在转矩传递路径中附设有动力减振器,其中,动力减振器(49)具备:惯性旋转体(41),其是将重量部件(62)安装于惯性板(61)的外周部而形成的,所述惯性板(61)被夹在一对保持板(50、51)之间;和弹性部件(58),其被设置在惯性板与保持板之间,在相对于惯性板配置在与离合器构成部件(43)相反的一侧的一个保持板(50)上设置有爪部(68),所述爪部(68)在与离合器构成部件之间夹着第一减振弹簧(55),在惯性板上形成有供爪部贯穿插入且在该惯性板的周向上较长地延伸的长孔(69)。由此,能够确保充分的惯性质量而低价地制造动力减振器,并且能够实现轴向上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变矩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矩器,其中,在锁止离合器的连接状态下与泵轮一同旋转而在构成所述锁止离合器的一部分的离合器构成部件与输出轴之间传递转矩的转矩传递路径中设置有第一减振器和第二减振器,所述第一减振器具有被保持于所述离合器构成部件的第一减振弹簧,所述第二减振器具有被保持于一对保持板的第二减振弹簧,所述一对保持板构成所述转矩传递路径的一部分并在所述输出轴的轴线方向上空开间隔地配置,在所述第一减振器与所述第二减振器之间在所述转矩传递路径附设有动力减振器。
技术介绍
根据专利文献1可知一种变矩器,其中,在锁止离合器的离合器活塞与输出轴之间的转矩传递路径中设置有两个减振器,在所述减振器之间在转矩传递路径附设有动力减振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436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变矩器中,由将一对保持板的一方的外周向半径方向外方延长而形成的风挡和动力减振弹簧构成,在所述动力减振弹簧与从两侧夹住该风挡的外周部的一对惯性环之间,所述动力减振弹簧被容纳在凹部中,所述凹部分别形成在所述惯性环的彼此对置的面上,有可能无法充分地确保惯性环的惯性质量,动力减振器的衰减性能恐怕会不足,并且惯性环的形状变得复杂,有可能招致制造成本增大。此外,在所述风挡形成有与一个惯性环嵌合的圆筒部,用来进行惯性环的定位,为了确保该嵌合部的轴向长度,有时难以实现变矩器的轴向上的小型化。本专利技术正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确保充分的惯性质量而低价地制造动力减振器并能够实现轴向上的小型化的变矩器。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变矩器,所述变矩器在转矩传递路径中介入设置有第一减振器和第二减振器,并且在所述第一减振器与所述第二减振器之间,在所述转矩传递路径中附设有动力减振器,所述转矩传递路径在离合器构成部件与输出轴之间传递转矩,所述离合器构成部件在锁止离合器的连接状态下与泵轮一同旋转并且构成所述锁止离合器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减振器具有被保持于所述离合器构成部件的第一减振弹簧,所述第二减振器具有第二减振弹簧,所述第二减振弹簧被一对保持板保持,所述一对保持板构成所述转矩传递路径的一部分并在所述输出轴的轴线方向上空开间隔地配置,其中,所述动力减振器具备:惯性旋转体,其是将重量部件安装于惯性板的外周部而形成的,所述惯性板形成为与所述输出轴同轴的环板状并且被夹在一对所述保持板之间;和弹性部件,其被设置在所述惯性板与一对所述保持板之间,在一对所述保持板中的相对于所述惯性板配置在与所述离合器构成部件相反的一侧的一个保持板上设置有爪部,所述爪部以在与所述离合器构成部件之间夹着所述第一减振弹簧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减振弹簧卡合,在所述惯性板上形成有供所述爪部贯穿插入且在该惯性板的周向上较长地延伸的长孔。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在于,在第一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长孔的外周缘与所述爪部被配置成在所述惯性板的半径方向上彼此接近或抵接,以便协同实现所述惯性板相对于一对所述保持板的沿着半径方向的定位。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特征在于,在第一特征或第二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第二减振器具有的所述第二减振弹簧被介入设置在从动板与一对所述保持板之间,所述从动板以与所述输出轴一同旋转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惯性板的半径方向内方,所述惯性板和所述从动板由同一材料形成为具有相同的板厚。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特征在于,在第三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从动板的外周与所述惯性板的内周之间的环状间隙被设定成所述惯性板和所述从动板的板厚的0.8倍以上。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第五特征在于,在第一特征至第四特征的结构中的任一结构的基础上,沿着所述惯性板的周向的所述长孔的长度被设定成,随着一对所述保持板与所述惯性板的相对旋转角度成为规定值,所述爪部与所述长孔的长度方向端部抵接。本专利技术的第六特征在于,在第一特征至第五特征的结构中的任一结构的基础上,一对所述保持板之间在周向上空开间隔的多处被连结单元连结成不能相对旋转,在所述惯性板的内周部,向所述惯性板的内周开放地形成有多个连结单元容纳凹部,所述多个连结单元容纳凹部允许所述惯性板与一对所述保持板的相对旋转并容纳所述连结单元。本专利技术的第七特征在于,在第六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惯性板的内周部,向所述惯性板的内周开放地形成有多个弹性部件容纳凹部,所述多个弹性部件容纳凹部分别容纳在该惯性板的周向上空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所述弹性部件。本专利技术的第八特征在于,在第七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连结单元容纳凹部和所述弹性部件容纳凹部以使外周缘沿着以所述输出轴的轴线为中心的同一假想圆的方式形成为圆弧状。本专利技术的第九特征在于,在第六特征至第八特征的结构中的任一结构的基础上,在沿着所述惯性板的周向的所述连结单元容纳凹部的两端部形成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与所述连结单元抵接而限制所述惯性板与所述保持板的相对旋转限。本专利技术的第十特征在于,在第六特征至第九特征的结构中的任一结构的基础上,所述连结单元容纳凹部的外周缘和所述连结单元被配置成在所述惯性板的半径方向上彼此接近或抵接,以便协同实现所述惯性板相对于一对所述保持板的沿着半径方向的定位。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一特征在于,在第一特征至第十特征的结构中的任一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离合器构成部件与一对所述保持板之间介入设置有所述第一减振器,在一对所述保持板和与所述输出轴一同旋转的从动板之间介入设置有所述第二减振器。另外,实施方式的离合器活塞43与本专利技术的离合器构成部件对应,实施方式的动力减振弹簧58与本专利技术的弹性部件对应,实施方式的第一长孔69与本专利技术的长孔对应。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由于动力减振器的惯性旋转体是将重量部件安装于惯性板的外周部而形成的,所述惯性板被夹在一对保持板之间,因而能够确保充分的惯性质量,由于形状也简单,因而能够低价地制造。此外,设置在一对保持板中的相对于惯性板处于与离合器构成部件相反的一侧的一个保持板上的爪部被贯穿插入在形成于惯性板的长孔中并与第一减振弹簧卡合,因此,能够将离合器构成部件与所述一个保持板之间在轴向上缩短,并能够实现变矩器的轴向上的小型化。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通过长孔的外周缘与爪部的协同作用,惯性板相对于一对保持板的沿着半径方向的位置被确定,因此,不会招致轴向上的大型化或招致部件数量的增大,能够确定保持板与惯性板的沿着半径方向的相对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特征,由于惯性板与处于惯性板的半径方向内方的从动板为同一材料且具有相同的板厚,因此,能够利用同一材料同时获得惯性板和从动板,材料成品率提高,能够降低成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特征,由于在从动板与惯性板之间形成有惯性板和从动板的板厚的0.8倍以上的环状间隙,因此,在利用同一材料同时获得惯性板和从动板时,可采用通常的冲压方法。此外,无需对从动板的内周进行切削加工,能够进一步降低成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特征,能够防止一对保持板与惯性板的相对旋转角度过大,并能够防止过大的负荷作用于被介入设置在一对保持板与惯性板之间的弹性部件,可提高弹性部件的寿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特征,形成于惯性板的内周部的连结单元容纳凹部以容纳将一对保持板连结起来的连结单元的方式向惯性板的内周开放,因此,能够容纳连结单元并将惯性板的内径设定得较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矩器,所述变矩器在转矩传递路径(46)中介入设置有第一减振器(47)和第二减振器(48),并且在所述第一减振器(47)与所述第二减振器(48)之间,在所述转矩传递路径(46)中附设有动力减振器(49),所述转矩传递路径(46)在离合器构成部件(43)与输出轴(27)之间传递转矩,所述离合器构成部件(43)在锁止离合器(40)的连接状态下与泵轮(11)一同旋转并且构成所述锁止离合器(40)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减振器(47)具有被保持于所述离合器构成部件(43)的第一减振弹簧(55),所述第二减振器(48)具有第二减振弹簧(70),所述第二减振弹簧(70)被一对保持板(50、51)保持,所述一对保持板(50、51)构成所述转矩传递路径(46)的一部分并在所述输出轴(27)的轴线方向上空开间隔地配置,所述变矩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减振器(49)具备:惯性旋转体(41),其是将重量部件(62)安装于惯性板(61)的外周部而形成的,所述惯性板(61)形成为与所述输出轴(27)同轴的环板状并且被夹在一对所述保持板(50、51)之间;和弹性部件(58),其被设置在所述惯性板(61)与一对所述保持板(50、51)之间,在一对所述保持板(50、51)中的相对于所述惯性板(61)配置在与所述离合器构成部件(43)相反的一侧的一个保持板(50)上设置有爪部(68),所述爪部(68)以在与所述离合器构成部件(43)之间夹着所述第一减振弹簧(55)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减振弹簧(55)卡合,在所述惯性板(61)上形成有供所述爪部(68)贯穿插入且在该惯性板(61)的周向上较长地延伸的长孔(69)。...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2.27 JP 2017-035156;2017.02.27 JP 2017-035151.一种变矩器,所述变矩器在转矩传递路径(46)中介入设置有第一减振器(47)和第二减振器(48),并且在所述第一减振器(47)与所述第二减振器(48)之间,在所述转矩传递路径(46)中附设有动力减振器(49),所述转矩传递路径(46)在离合器构成部件(43)与输出轴(27)之间传递转矩,所述离合器构成部件(43)在锁止离合器(40)的连接状态下与泵轮(11)一同旋转并且构成所述锁止离合器(40)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减振器(47)具有被保持于所述离合器构成部件(43)的第一减振弹簧(55),所述第二减振器(48)具有第二减振弹簧(70),所述第二减振弹簧(70)被一对保持板(50、51)保持,所述一对保持板(50、51)构成所述转矩传递路径(46)的一部分并在所述输出轴(27)的轴线方向上空开间隔地配置,所述变矩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减振器(49)具备:惯性旋转体(41),其是将重量部件(62)安装于惯性板(61)的外周部而形成的,所述惯性板(61)形成为与所述输出轴(27)同轴的环板状并且被夹在一对所述保持板(50、51)之间;和弹性部件(58),其被设置在所述惯性板(61)与一对所述保持板(50、51)之间,在一对所述保持板(50、51)中的相对于所述惯性板(61)配置在与所述离合器构成部件(43)相反的一侧的一个保持板(50)上设置有爪部(68),所述爪部(68)以在与所述离合器构成部件(43)之间夹着所述第一减振弹簧(55)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减振弹簧(55)卡合,在所述惯性板(61)上形成有供所述爪部(68)贯穿插入且在该惯性板(61)的周向上较长地延伸的长孔(6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孔(69)的外周缘与所述爪部(68)被配置成在所述惯性板(61)的半径方向上彼此接近或抵接,以便协同实现所述惯性板(61)相对于一对所述保持板(50、51)的沿着半径方向的定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振器(48)具有的所述第二减振弹簧(70)被介入设置在从动板(52)与一对所述保持板(50、51)之间,所述从动板(52)以与所述输出轴(27)一同旋转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惯性板(61)的半径方向内方,所述惯性板(61)和所述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健太郎柴崎彩子永石雄士小森淳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丰技研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