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明炼专利>正文

一种开关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3300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开关电路,包括电阻、二极管、电容、晶闸管和三极管,二极管上外接电,晶闸管包括第一晶闸管和第二晶闸管,电容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三极管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电阻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和第九电阻,第一电阻和第五电阻设置在第一晶闸管的阳极和第二晶闸管的阳极之间,第二电阻设置在第一晶闸管的控制极和第二晶闸管的阴极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电阻、电容、晶闸管、二极管和三极管的结合,实现了低成本工作,降低了使用成本,使用范围广泛;工作电流低,保证了工作过程中的安全。

A switch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关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学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开关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及,尤其是使用单片机进行控制的小系统电子设备,例如智能儿童手表、学习机等应用更为广泛。在小系统电子设备中,电源开关设计的传统做法是直接利用开关管或者机械开关控制电池与处理器的供电回路,达到开关机作用,现有的电源开关机设计,直接利用开关管或者机械开关切断电源,电源切断迅速,这就造成系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备份或者复位,在下次开机时需要更长时间的自检,并且电源切断过快,处理器和内存等经过突发断电的冲击影响,可靠性和寿命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得电子设备的相关电子器件寿命缩短。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开关电路在使用时,电子元器件使用成本较高,工作过程电流大,容易造成不安全因素的产生;因此,一种性能优良的开关电路成为整个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开关电路,包括电阻、二极管、电容、晶闸管和三极管,所述二极管上外接电,所述晶闸管包括第一晶闸管和第二晶闸管,所述电容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所述三极管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所述电阻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和第九电阻,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五电阻设置在第一晶闸管的阳极和第二晶闸管的阳极之间,所述第二电阻设置在第一晶闸管的控制极和第二晶闸管的阴极之间,所述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并联在第二电阻的两端,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与第二晶闸管的控制极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设有电机,所述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第二电容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电筒和第四电容之间连接有第三电阻和第十电阻,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九电阻、第八电阻和第五电容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左侧设有稳压电路,所述稳压电路包括第六电容、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和可控稳压源,所述第十四电阻和第十五电阻之间设有第四三极管和第五三极管。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五电阻之间通过并联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四电容、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九电阻的底部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晶闸管的阴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电阻和第十电阻之间并联。进一步地,所述第八电阻和第五电容之间串联,所述第五电容在远离第八电阻的一端与第二晶闸管的阳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三极管采用的型号为8050。进一步地,所述二极管采用的型号为D80-004。进一步地,所述可控稳压源采用的型号为TL431。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一种开关电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性能优良,实用性强等优点;本专利技术采用电阻、电容、晶闸管、二极管和三极管的结合,实现了低成本工作,降低了使用成本,使用范围广泛;工作电流低,保证了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本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子突发断电等现象的发生,适宜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开关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R8、第八电阻,R9、第九电阻,R10、第十电阻,R11、第十一电阻,R12、第十二电阻、R13、第十三电阻、R14、第十四电阻,R15、第十五电阻,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C4、第四电容、V1、第一三极管,V2、第二三极管,V3、第三三极管,V4、第四三极管,V5、第五三极管,SCR1、第一进闸管,SCR2、第二晶闸管,D1、第一二极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介绍。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时提供了一种开关电路,包括电阻、二极管、电容、晶闸管和三极管,所述二极管上外接电,所述晶闸管包括第一晶闸管和第二晶闸管,所述电容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所述三极管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所述电阻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和第九电阻,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五电阻设置在第一晶闸管的阳极和第二晶闸管的阳极之间,所述第二电阻设置在第一晶闸管的控制极和第二晶闸管的阴极之间,所述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并联在第二电阻的两端,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与第二晶闸管的控制极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设有电机,所述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第二电容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电筒和第四电容之间连接有第三电阻和第十电阻,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九电阻、第八电阻和第五电容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左侧设有稳压电路,所述稳压电路包括第六电容、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和可控稳压源,所述第十四电阻和第十五电阻之间设有第四三极管和第五三极管。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五电阻之间通过并联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四电容、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九电阻的底部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晶闸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和第十电阻之间并联。所述第八电阻和第五电容之间串联,所述第五电容在远离第八电阻的一端与第二晶闸管的阳极连接。所述三极管采用的型号为8050。所述二极管采用的型号为D80-004。所述可控稳压源采用的型号为TL431。本专利技术一种开关电路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稳压电路采用稳压控制源进行稳压,第五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十四电阻的一端与第四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在第十三电阻和可控稳压源之间;当第一晶闸管导通的时候,小容量电容通过第一电阻,第五电阻、第八电阻和第九电阻、第十一电阻进行放电,延熄结束后,通过交流电源对小容量电容进行快速充电;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的连接结构,使触发电流极小,因此,第三电阻和第十电阻的阻值大,对于第四电容较小,第四电容放出的电流也会相应的减小;第五电容为耐压的小容量电容,因此;采用电阻、电容、晶闸管、二极管和三极管的结合,实现了低成本工作,降低了使用成本,使用范围广泛;工作电流低,保证了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本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子突发断电等现象的发生,适宜推广使用。以上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阻、二极管、电容、晶闸管和三极管,所述二极管上外接电,所述晶闸管包括第一晶闸管和第二晶闸管,所述电容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所述三极管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所述电阻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和第九电阻,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五电阻设置在第一晶闸管的阳极和第二晶闸管的阳极之间,所述第二电阻设置在第一晶闸管的控制极和第二晶闸管的阴极之间,所述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并联在第二电阻的两端,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与第二晶闸管的控制极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设有电机,所述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第二电容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电筒和第四电容之间连接有第三电阻和第十电阻,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九电阻、第八电阻和第五电容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左侧设有稳压电路,所述稳压电路包括第六电容、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五电阻和可控稳压源,所述第十四电阻和第十五电阻之间设有第四三极管和第五三极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阻、二极管、电容、晶闸管和三极管,所述二极管上外接电,所述晶闸管包括第一晶闸管和第二晶闸管,所述电容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所述三极管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所述电阻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和第九电阻,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五电阻设置在第一晶闸管的阳极和第二晶闸管的阳极之间,所述第二电阻设置在第一晶闸管的控制极和第二晶闸管的阴极之间,所述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并联在第二电阻的两端,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与第二晶闸管的控制极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设有电机,所述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第二电容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电筒和第四电容之间连接有第三电阻和第十电阻,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九电阻、第八电阻和第五电容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左侧设有稳压电路,所述稳压电路包括第六电容、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五电阻和可控稳压源,所述第十四电阻和第十五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明炼
申请(专利权)人:何明炼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