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柔性直流输电交流侧故障穿越能力的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33270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升柔性直流输电交流侧故障穿越能力的控制方法,该方法为:以电容值可变的等效电容对模块化多电平换流站上下桥臂进行数学建模获得数学模型,根据该数学模型,分析得出MMC换流站交直流侧实时功率值与MMC换流站直流侧电压值之间的解析关系,根据该解析关系推导出交流侧发生故障时换流站交直流侧功率之间的不平衡程度与直流侧电压跌落量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该关系,确定换流站功率调整实时目标值。本发明专利技术明显降低换流站交直流侧的功率不平衡程度,从而减轻已有的外环功率控制和内环电流控制的功率调节压力,间接提升了已有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能够很好的提高直流电压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升柔性直流输电交流侧故障穿越能力的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基于MMC换流器的两端或者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提升柔性直流输电交流侧故障穿越能力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的能源分布和负荷分布不匹配,能源富余区域与重负荷区域距离较远,为了实现能源的高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必须发展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技术,同时直流异步互联还有避免大面积连锁故障发生、消除低频振荡问题、不会加重交流电网短路电流水等作用。模块化多电平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无换相失败问题、结构多变、方便扩展等诸多优良特性,因此在直流电能传输及区域交流电网互联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我国在上海、南澳、舟山以及厦门等地已开展和建设了一批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美国建设的跨湾工程(TransBayCableProject,TBC)以及法国—西班牙的电网互联工程(INELFE)也采用了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在于直流电压的稳定性,目前针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已经提出了诸多成熟的控制方法和策略,对于两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一般采用定电压站和定功率站相配合的控制方法,对于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常采用主从控制、下垂控制等方法。这些控制方法在进行功率调整时都有一个可控裕度,当交流侧发生严重故障时,由于故障瞬间换流站交直流侧交换功率产生很大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的程度会超过已有控制方法的功率调整可控裕度,出现调节能力不足,导致直流侧电压失稳,换流站退出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升柔性直流输电交流侧故障穿越能力的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提升柔性直流输电交流侧故障穿越能力的控制方法,该方法为:以电容值可变的等效电容对模块化多电平换流站上下桥臂进行数学建模获得数学模型,根据该数学模型,分析得出MMC换流站交直流侧实时功率值与MMC换流站直流侧电压值之间的解析关系,根据该解析关系推导出交流侧发生故障时换流站交直流侧功率之间的不平衡程度与直流侧电压跌落量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该关系,确定换流站功率调整实时目标值。一种提升柔性直流输电交流侧故障穿越能力的控制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将上桥臂与下桥臂分别用一个电容值可变的电容来进行等效,设a相的上桥臂等效电容a相下桥臂的等效电容为得到如下关系式:式中N为上下桥臂投入的子模块数量之和,C为单个子模块的电容值,ω为系统角频率、t为时间;将换流站上桥臂和下桥臂流过电流一个完整的变化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结合式(1),得到换流站直流电压ΔUdc的变化解析表达式,如下:式中I为流过上桥臂和下桥臂的交流基波分量的幅值,i为流经上下桥臂的直流分量大小的三分之一,为电压电流相角差;根据式(2)可知,直流侧电压的波动主要是由直流侧和交流侧的注入电流即注入功率的不平衡程度决定的,基于此,在原有MMC换流站控制框架之前添加一个控制环节,该控制环节用于对原来输入换流站控制环节的功率控制目标值进行优化处理,从而减少换流器交直流侧的功率传输不平衡程度,抑制直流电压波动;设桥臂子模块电容值C,投入子模块数为N,直流电压初始值为U0,直流电压最大允许增加量为ΔUmax,考虑到子模块电容的电压均衡控制,近似认为投入子模块电压均匀分配,在时间t内桥臂电容存储能量的增量为:为了保证直流电压变化量不超过ΔUmax,故障过程中的功率不平衡程度满足:ΔEC≤ΔECmax(4)设两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换流站1为定电压控制站,换流站2为功率调节站,当换流站1发生交流侧故障时,换流站2的输入功率Pin大幅下降,换流站2的输出功率Pout也跟着下降,Pout与Pin之间出现功率不平衡,导致换流站2直流侧电压跌落,设跌落量为ΔUdc,直流电压初始值为U0,根据式(3),换流站2的电容能量减少量为:根据能量守恒有:将式(6)两边同时求导得:当换流站1发生故障时,换流站1侧的功率支撑能力不足,所以换流站2的功率控制参考值应该跟着换流站1侧注入功率同步递减,从而减小换流站2的功率,这样才能保证直流侧电压不会因为功率无法平衡而出现失稳,直到电压恢复稳定后,直流侧电压变化率趋近于零,换流站2的功率控制指令值刚好与此时换流站1交流侧的注入功率相等,根据上述分析,当功率注入端出现交流侧故障时,换流站2的功率控制指令值为:式中δ为电压稳定控制系数,保证故障情况下,功率调整过程中,换流站2侧控制功率指令值小于换流站1侧的功率支撑能力,这样电压才能稳定在设定指令值上。当柔性直流系统发生交流侧故障时,进入功率控制目标值处理环节,将稳定运行状态下的功率控制目标值Pref修改为故障状态下的功率控制目标值P′ref。本专利技术首先用电容等效的方法对典型柔直换流站桥臂进行数学建模,进而分析直流侧电压与不同工况及故障情况下交直流侧功率不平衡情况之间的关系,然后提出了一种可以根据换流站实际运行工况自动调整功率控制指令值,降低交直流侧功率不平衡度的动态功率控制方法,该方法的应用可以在交流侧发生故障时,根据实际交换功率的不平衡程度,实时修正功率控制站的功率控制目标值,使得故障时换流站的功率调整量始终不超过所采用控制方法的可调裕度,这样就避免了故障时直流侧电压大幅跌落,出现失稳,使得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在交流侧故障时仍然能够保持一定的电能输送,当交流侧故障消失时,自动回复正常运行状态。该调整策略不需要站间通信,不改变原有换流站功率控制系统的内环和外环结构,只是在原有换流站控制系统之外附加一个功率控制环节,可以与现有的不同换流站功率控制策略配合使用,所以在两端和多端柔直系统中均可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过自动降低交流侧故障时换流站交直流侧的功率调整量,保证该调整量处于控制系统的功率可调裕度之内,从而保证发生交直流侧故障时,不出现直流电压失稳。附图说明图1为MMC典型拓扑结构图;图2为基于MMC换流站的两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为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功率定功率控制站交直流侧传输功率关系示意图;图4典型的柔性直流输电有功功率控制系统流程示意图;图5为在本专利技术所采用控制策略下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有功功率控制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介绍。实施例1:如图1-5所示,一种提升柔性直流输电交流侧故障穿越能力的控制方法,该方法为:以电容值可变的等效电容对模块化多电平换流站上下桥臂进行数学建模获得数学模型,根据该数学模型,分析得出MMC换流站交直流侧实时功率值与MMC换流站直流侧电压值之间的解析关系,根据该解析关系推导出交流侧发生故障时换流站交直流侧功率之间的不平衡程度与直流侧电压跌落量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该关系,确定换流站功率调整实时目标值。构建MMC的基本控制框架,对于外环功率控制环节,如果是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可以采用下垂控制或者主从控制,对于两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则可采用定功率控制,根据不同换流站的运行特性选取PI参数;而对于内环电流控制可以采用当下比较典型的带内部环流抑制的控制框架。本专利技术将在MMC基本控制框架之外附加一个控制环节,该环节主要处理MMC外环功率控制的输入量:功率控制目标值。该环节需要采集换流站当前运行功率、换流站子模块数、换流站子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升柔性直流输电交流侧故障穿越能力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以电容值可变的等效电容对模块化多电平换流站上下桥臂进行数学建模获得数学模型,根据该数学模型,分析得出MMC换流站交直流侧实时功率值与MMC换流站直流侧电压值之间的解析关系,根据该解析关系推导出交流侧发生故障时换流站交直流侧功率之间的不平衡程度与直流侧电压跌落量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该关系,确定换流站功率调整实时目标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柔性直流输电交流侧故障穿越能力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以电容值可变的等效电容对模块化多电平换流站上下桥臂进行数学建模获得数学模型,根据该数学模型,分析得出MMC换流站交直流侧实时功率值与MMC换流站直流侧电压值之间的解析关系,根据该解析关系推导出交流侧发生故障时换流站交直流侧功率之间的不平衡程度与直流侧电压跌落量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该关系,确定换流站功率调整实时目标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柔性直流输电交流侧故障穿越能力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将上桥臂与下桥臂分别用一个电容值可变的电容来进行等效,设a相的上桥臂等效电容a相下桥臂的等效电容为得到如下式:式中N为上下桥臂投入的子模块数量之和,C为单个子模块的电容值,ω为系统角频率、t为时间;将换流站上桥臂和下桥臂流过电流一个完整的变化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结合式(1),得到换流站直流电压ΔUdc的变化解析表达式,如下:式中I为流过上桥臂和下桥臂的交流基波分量的幅值,i为流经上下桥臂的直流分量大小的三分之一,为电压电流相角差;在原有MMC换流站控制框架之前添加一个控制环节,该控制环节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敦辉林晨辉高吉普王冕代奇迹刘斌王宇张厉范强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