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互连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332488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2:43
一种电互连系统,其包括周边侧、系统侧及若干连接所述周边侧和系统侧的线缆,所述周边侧包括第一电路板,若干安装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的外壳,若干设置于外壳内以收容若干模组的收容腔及若干分别位于所述收容腔的后端的线端插座连接器,所述系统侧包括第二电路板,安装在所述第二电路板上的IC芯片及若干安装在所述第二电路板上的板端插座连接器,所述线缆连接线端插座连接器与板端插座连接器,所述板端插座连接器排布成上排和下排,并安装在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上表面和与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互连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互连系统,尤其涉及通过线缆代替电路板以传输高速信号的插座连接器。
技术介绍
传统设计的插座连接器和CPU通过安装CPU插座的电路板上的导电路径,插座连接器位于外壳后端以与QSFP或其它类型的模组耦合。无论如何,电路板上的导电路径对于高速高频限号传输具有其自身的限制。因此,需要一种新设计,使QSFP或其它类型不通过电路板上的导电路径,而是通过导线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线缆与插座连接器连接以增强传输速率的电互连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互连系统,其包括周边侧、系统侧及若干连接所述周边侧和系统侧的线缆,所述周边侧包括第一电路板,若干安装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的外壳,若干设置于外壳内以收容若干模组的收容腔及若干分别位于所述收容腔的后端的线端插座连接器,所述系统侧包括第二电路板,安装在所述第二电路板上的IC芯片及若干安装在所述第二电路板上的板端插座连接器,所述线缆连接线端插座连接器与板端插座连接器,所述板端插座连接器排布成上排和下排,并安装在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上表面和与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线缆与插座连接器连接以提高电互连系统的传输速率。【附图说明】图1是符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组件或电互连系统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互连系统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的电互连系统的又一视角的立体图。图4是图1所示的电互连系统的再一视角的立体图。图5是图1所示的电互连系统的仰视图。图6是图1所示的电互连系统的俯视图。图7是图1所示的电互连系统的正视图。图8是图1所示的电互连系统的侧视图。图9是图1所示的电互连系统的分解图。图10是图9所示的电互连系统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图11是图2所示的电互连系统的周边侧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图12是图4所示的电互连系统的系统侧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图13是图1所示的电互连系统的系统侧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图14是图1所示的电互连系统的周边侧的分解图。图15是图14所示的电互连系统的周边侧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图16是图1所示的电互连系统的周边侧的剖视图。图17是图1所示的电互连系统的系统侧的剖视图,所述系统侧在主板的上表面的周围。图18是图1所示的电互连系统的系统侧的剖视图,所述系统侧在主板的下表面的周围。图19是图1所示的电互连系统的线端插座连接器与相应的SFP模组的对接舌板的立体图。图20是图1所示的电互连系统的线端插座连接器与相应的SFP模组的对接舌板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21是图19所示的电互连系统的线端插座连接器以分离的形式与相应的SFP模组的对接舌板的立体图。图22是图1所示的电互连系统的线端插座连接器(端子为VCC,未图示)设有线缆的分解图。图23是图22所示的电互连系统的线端插座连接器设有线缆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图24是图22所示的电互连系统的线端插座连接器设有属于VCC的端子的又一视角的分解图。图25是图22所示的电互连系统的线端插座连接器设有线缆的进一步的分解图。图26是图25所示的电互连系统的线端插座连接器设有线缆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图27是图25所示的电互连系统的线端插座连接器设有线缆的进一步的分解图。图28是图27所示的电互连系统的线端插座连接器设有线缆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图29是图21所示的电互连系统的线端插座连接器和相应的SFP模组的对接舌板的仰视图。图30是图29所示的电互连系统的线端插座连接器和相应的SFP模组的对接舌板的俯视图。图31是图29所示的电互连系统的线端插座连接器和相应的SFP模组的对接舌板的剖视图,其中,所述对接舌板插入至线端连接器的对接槽中。图32是图29所示的电互连系统的线端插座连接器和相应的SFP模组的对接舌板的另一位置的剖视图,其中,所述对接舌板插入至线端连接器的对接槽中。图33是图1所示的电互连系统的板端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图34是图33所示的电互连系统的板端插座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35是图33所示的电互连系统的板端插座连接器的分解图。图36是图35所示的电互连系统的板端插座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图37是图1所示的电互连系统的板端插座连接器的端子模组的分解图。图38是图33所示的电互连系统的板端插座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图39是图33所示的电互连系统的板端插座连接器的剖视图。图40是图33所示的板端插座连接器的端子模组子组件的仰视图。图41是图34所示的板端插座连接器的端子模组子组件的俯视图。图42是图1所示的电互连系统的板端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的相应的对接舌板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18所示,电连接器500包括周边侧502及与所述周边侧502相连接的系统侧702。所述周边侧502包括电路板510,所述电路板510设有第一表面512及在竖直方向上与所述第一表面512相对的第二表面514。第一金属外壳520通过安装脚(未图示)安装在第一表面512上,第二金属外壳522通过安装脚(未图示)安装在第二表面514上。每个所述第一金属外壳520和第二金属外壳522均包括主体部524,底盖526及若干组装在一起形成若干收容腔532以收容相应的SFP模组(未图示)的间隔件528。所述底盖526包括与插入的SFP模组(未全示,仅显示其中的对接舌板)配合的可偏转的锁扣片。第一金属外壳520和第二金属外壳522围绕收容腔532相应的前开口,金属垫圈521围绕每个第一金属外壳520和第二金属外壳522。如图19-32所示,线端插座连接器600位于每个所述收容腔532的后端,其包括设有对接槽604和收容空间606的绝缘本体602。所述对接槽604位于绝缘本体602的前端以收容插入的SFP模组(未全示,仅显示其中的对接舌板)的对接部,所述收容空间606位于绝缘本体602的后端以收容端子模组610。若干底层通道612和顶层通道614设置在绝缘本体602内。若干底层端子固持于相应的底层通道612内。每个所述底层端子616设有延伸进对接槽604的前连接部613及安装到电路板510上的后连接部615。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端子模组610包括若干一体成型于绝缘体620内并延伸进相应顶层通道614内的顶层端子618。每个顶层端子618包括延伸进对接槽604的前连接部617及后连接部619。所述顶层端子618设置于两个高速组,每个高速组具有四根端子618,其中中间两根端子618的后连接部619机械和电性连接到差分对芯线650,而外侧的两根端子618与接地片G一体成型,差分对芯线650的地线652和/或编织箔654连接在接地片G上。值得注意的是,所述中间两根端子在两个高速组之间,属于VCC。本体630安装在绝缘体620上以保护差分对芯线650与设有接地片G的顶层端子618的后连接部619的连接。如图33-42所示,若干板端插座连接器170安装在主板710上。每个板端插座连接器170包括设有收容空间174的绝缘壳体172以收容端子模组176。所述端子模组176包括上端子单元178,下端子单元180及夹在上端子单元178和下端子单元180之间的中间接地单元182。其中,上端子单元178包括若干一体成型于上绝缘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互连系统,其包括周边侧、系统侧及若干连接所述周边侧和系统侧的线缆,所述周边侧包括第一电路板,若干安装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的外壳,若干设置于外壳内以收容若干模组的收容腔及若干分别位于所述收容腔的后端的线端插座连接器,所述系统侧包括第二电路板,安装在所述第二电路板上的IC芯片及若干安装在所述第二电路板上的板端插座连接器,所述线缆连接线端插座连接器与板端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端插座连接器排布成上排和下排,并安装在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上表面和与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4.04 US 62/6523321.一种电互连系统,其包括周边侧、系统侧及若干连接所述周边侧和系统侧的线缆,所述周边侧包括第一电路板,若干安装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的外壳,若干设置于外壳内以收容若干模组的收容腔及若干分别位于所述收容腔的后端的线端插座连接器,所述系统侧包括第二电路板,安装在所述第二电路板上的IC芯片及若干安装在所述第二电路板上的板端插座连接器,所述线缆连接线端插座连接器与板端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端插座连接器排布成上排和下排,并安装在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上表面和与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互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和线端插座连接器排布在上排和下排,并安装在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上表面和与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互连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线缆的一端与相应的一个板端插座连接器连接,另一端与上排的至少两个线端插座连接器连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互连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线缆的一端与相应的一个板端插座连接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特伦斯·F·李托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