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政铭专利>正文

一种任意个明码暗码组构成的码群防伪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31106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任意个明码暗码组构成的码群防伪技术,具体防伪技术步骤如下:步骤一:建立一个基于互联网的防伪信息系统,主要包括防伪码生成模块、防伪码查询模块,同一件产品使用多个码组进行防伪,多个码组构成码群,防伪码群的全部码,均基于主要参数相同的规则通过非对称加密算法产生,但每个码均有唯一且不同的码序,以此确保每个码是不同的;步骤二:码组由一个(或多个)明码与一个(或多个)暗码构成,每个码组的各码之间可以由一体化的连接带连接。本技术倾向于一物多码防伪解决方案,同时,二维码制作成本低廉,这使其在产品防伪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结合互联网技术,二维码防伪可以达到成本低廉而效果优良的结果。

A code group anti-counterfeiting technology composed of any clear code and dark code gro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任意个明码暗码组构成的码群防伪技术
本专利技术属于互联网
,具体涉及一种任意个明码暗码组构成的码群防伪技术。
技术介绍
基于互联网的二维码防伪技术具有防伪性能不完善及用户应用上不便利等问题,不能确保产品在交易过程中能被正确识别生产者,从而能更大程度的提升制假成本和风险,不能减少消费者购买到假冒产品概率;在产品交易后,不具有确定该产品生产者的重要证据,更容易产生纠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任意个明码暗码组构成的码群防伪技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基于互联网的二维码防伪技术具有防伪性能不完善及用户应用上不便利等问题,不能确保产品在交易过程中能被正确识别生产者,从而能更大程度的提升制假成本和风险,不能减少消费者购买到假冒产品概率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任意个明码暗码组构成的码群防伪技术,具体防伪技术步骤如下:具体防伪技术步骤如下:步骤一:建立一个基于互联网的防伪信息系统,主要包括防伪码生成模块、防伪码查询模块,同一件产品使用多个码组进行防伪,多个码组构成码群,防伪码群的全部码,均基于主要参数相同的规则通过非对称加密算法产生,但每个码均有唯一且不同的码序,以此确保每个码是不同的;步骤二:码组由一个(或多个)明码与一个(或多个)暗码构成,每个码组的各码之间可以由一体化的连接带连接,连接带可以带孔;步骤三:各码除印有二维码外,在周边还可印制群号、码序等信息,同时,有必要可印制更多的标识文字、图案等,在扫码时,扫码结果可比对这些文字、图案;步骤四:码群的各码组粘贴在产品的包装上或产品的表面,带连接带的码组,一些码粘贴在产品包装或产品表面的开口、粘合处一端,另一些码粘贴在产品包装或表面的开口、粘合处的另一端;步骤五:同一个产品的防伪码群的每个二维码,均采用主要参数相同的规则通过非对称加密算法产生;步骤六:防伪码生成模块将在防伪信息系统中记录G,K,H,M信息,当发生查询时,将在防伪信息系统中记录查询信息,主要有查询的设备物理特征码、所查询码序、查询时间、查询类型等。进一步的,在一个产品上,采用码群防伪,各码组可从各个方向粘贴,提高防伪效果,这些多个防伪码组,每个码彼此均不相同但均基于主要参数相同的规则通过非对称加密算法产生。进一步的,在同一个产品上,可将部分二维码粘贴至易损易失部位,还可将一定数量的码组散放在该产品的包装内或吊挂在该产品上,造成易损易失效果。进一步的,同一个产品上的防伪码群的各个码基于主要参数相同的规则生成。进一步的,码群可以由任意个码组构成,码组可由任意个明码、暗码构成。进一步的,不管产品是否被售出,任何明码或暗码均可被无限制的扫描,系统都会报告产品的信息,包括是否已售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利用二维码可编码空间几乎无限的特点,完全可保证一物一码,必要时,甚至可以一物多码;同时,二维码制作成本低廉,这使其在产品防伪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结合互联网技术,二维码防伪可以达到成本低廉而效果优良的结果。2、在用二维码防伪实践中,特别关注了其中两个要点,一个是一套防伪码群的首次制作成本低廉,而二次制作则有较高难度,以防止冒牌者低成本复制;另一个是防伪鉴定让消费者易于理解和识别,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学习成本。3、本方案属于一物多码防伪解决方案,方案中的码组由任意个明码和暗码构成,每个码组均有一个码序,一个防伪码群的码序按预定规则编排,码序一般需要印刷在码的明显位置,码组内的多个码通过一体化的连接带连在一起,特殊场合下也可不连接。4、码组的各个码之间的连接带,被设计成可易于实现各个码粘贴在产品使用中需要打开的包装的相对侧,或开口的相对侧,以确保产品的首次使用即可导致连接带断裂,或者某些码的易损易失。5、当防伪码群中码之间的连接带断裂,或者码存在残缺、丢失,或者暗码被刮开等,均是提示消费者拒绝购买的直接简单的信息。6、防伪码群首次生成后,因不对称加密算法的私钥d被丢弃,二次生成该码群几乎不可能。冒牌者只能搜寻已有产品上的防伪码群进行复制,但由于一个码群内码的数量较多,且有些码被刻意粘贴或放置在易失易损位置,冒牌者要搜集齐全会有较大困难,由此增加其冒牌成本,迫使其放弃冒牌。7、防伪码群使用基于椭圆曲线的非对称加密算法生成。一个码群的主要参数相同,但因码群内每个码的码序不同,保证了每个码都不相同,每个码一般由G,K,H,M,S等信息构成,码序信息包含于M中。8、可通过使用“销售人员锁定”功能,使某产品标记为被特定“销售人员”售出,注册的销售人员可通过扫描防伪码群内的任意码,明码或暗码,实现产品的“销售人员锁定”。9、同样,可通过使用“消费者锁定”功能,使某产品标记为已被特定“消费人员”购买;本方案规定,消费者只能扫描防伪码群内的暗码实现产品的“消费者锁定”。码群内的任何一个暗码,均可实现“消费者锁定”。10、被成功“锁定”的防伪码,在其后被扫码时,不管扫描明码或暗码,系统均提示该产品已被出售。“锁定”功能是导致码群防伪属性失效的一种主动性操作,目的是通过销售端和(或)消费端的简单主动性操作,直接确保该码群不可再使用在其他待售产品上,通过“锁定”功能,进一步降低码群被冒牌者复用的概率。12、在发生纠纷时,通过码群可提供使消费者和(或)生产者自证的证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任意个明码暗码组构成的码群防伪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任意个明码暗码组构成的码群防伪技术,具体防伪技术步骤如下:具体防伪技术步骤如下:步骤一:建立一个基于互联网的防伪信息系统,主要包括防伪码生成模块、防伪码查询模块,同一件产品使用多个码组进行防伪,多个码组构成码群,防伪码群的全部码,均基于主要参数相同的规则通过非对称加密算法产生,但每个码均有唯一且不同的码序,以此确保每个码是不同的;步骤二:码组由一个(或多个)明码与一个(或多个)暗码构成,每个码组的各码之间可以由一体化的连接带连接,连接带可以带孔;步骤三:各码除印有二维码外,在周边还可印制群号、码序等信息,同时,有必要可印制更多的标识文字、图案等,在扫码时,扫码结果可比对这些文字、图案;步骤四:码群的各码组粘贴在产品的包装上或产品的表面,带连接带的码组,一些码粘贴在产品包装或产品表面的开口、粘合处一端,另一些码粘贴在产品包装或表面的开口、粘合处的另一端;步骤五:同一个产品的防伪码群的每个二维码,均采用主要参数相同的规则通过非对称加密算法产生;步骤六:防伪码生成模块将在防伪信息系统中记录G,K,H,M信息,当发生查询时,将在防伪信息系统中记录查询信息,主要有查询的设备物理特征码、所查询码序、查询时间、查询类型等。其中,在一个产品上,采用码群防伪,各码组可从各个方向粘贴,提高防伪效果,这些多个防伪码组,每个码彼此均不相同但均基于主要参数相同的规则通过非对称加密算法产生。其中,在同一个产品上,可将部分二维码粘贴至易损易失部位,还可将一定数量的码组散放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任意个明码暗码组构成的码群防伪技术,其特征在于,具体防伪技术步骤如下:步骤一:建立一个基于互联网的防伪信息系统,主要包括防伪码生成模块、防伪码查询模块,同一件产品使用多个码组进行防伪,多个码组构成码群,防伪码群的全部码,均基于主要参数相同的规则通过非对称加密算法产生,但每个码均有唯一且不同的码序,以此确保每个码是不同的;步骤二:码组由一个(或多个)明码与一个(或多个)暗码构成,每个码组的各码之间可以由一体化的连接带连接,连接带可以带孔;步骤三:各码除印有二维码外,在周边还可印制群号、码序等信息,同时,有必要可印制更多的标识文字、图案等,在扫码时,扫码结果可比对这些文字、图案;步骤四:码群的各码组粘贴在产品的包装上或产品的表面,带连接带的码组,一些码粘贴在产品包装或产品表面的开口、粘合处一端,另一些码粘贴在产品包装或表面的开口、粘合处的另一端;步骤五:同一个产品的防伪码群的每个二维码,均采用主要参数相同的规则通过非对称加密算法产生;步骤六:防伪码生成模块将在防伪信息系统中记录G,K,H,M信息,当发生查询时,将在防伪信息系统中记录查询信息,主要有查询的设备物理特征码、所查询码序、查询时间、查询类型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任意个明码暗码组构成的码群防伪技术,其特征在于,具体防伪技术步骤如下:步骤一:建立一个基于互联网的防伪信息系统,主要包括防伪码生成模块、防伪码查询模块,同一件产品使用多个码组进行防伪,多个码组构成码群,防伪码群的全部码,均基于主要参数相同的规则通过非对称加密算法产生,但每个码均有唯一且不同的码序,以此确保每个码是不同的;步骤二:码组由一个(或多个)明码与一个(或多个)暗码构成,每个码组的各码之间可以由一体化的连接带连接,连接带可以带孔;步骤三:各码除印有二维码外,在周边还可印制群号、码序等信息,同时,有必要可印制更多的标识文字、图案等,在扫码时,扫码结果可比对这些文字、图案;步骤四:码群的各码组粘贴在产品的包装上或产品的表面,带连接带的码组,一些码粘贴在产品包装或产品表面的开口、粘合处一端,另一些码粘贴在产品包装或表面的开口、粘合处的另一端;步骤五:同一个产品的防伪码群的每个二维码,均采用主要参数相同的规则通过非对称加密算法产生;步骤六:防伪码生成模块将在防伪信息系统中记录G,K,H,M信息,当发生查询时,将在防伪信息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政铭
申请(专利权)人:王政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