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佳信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BIM技术建设隧道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330463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建设隧道的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隧道设计时,可以真实、直观的反应现场地形地貌,避免选线失误,充分反应浅埋及偏压状况,避免洞口段支护措施设计缺陷,同时还可以进行隧道预埋件与衬砌钢筋及工字钢碰撞检测,优化设计方案,避免大范围结构破坏;可视化管理,确保现场技术人员、工人快速、准确领悟设计及变更意图;数据化管理,现场数据录入与模型对比分析,确保实体工程结构尺寸与设计一致;关键工序上传影像资料与施工模拟对照分析,所有管理人员均可远程查阅、检验;动态设计及时高效,四方代表可进行远程分析、讨论、变更,避免工程处于停工等待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技术建设隧道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建设方法技术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建设隧道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建立起三维的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八大特点。现有的隧道建设首先需要进行图纸设计,然后根据图纸设计进行隧道的修建,由于隧道建设设计师在设计时,依靠的是理论基础和经验值,因此,不能完全把实际修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全部考虑进去,因此,容易导致修建的隧道存在缺陷,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此外施工人员参照图纸进行施工时,无法直观的了解到施工的要求,会出现隧道的实际建设过程中与图纸设计的规格要求出现差异,严重影响隧道建设的效率和建设质量,同时不同山体的结构不一样,存在的问题也不一样,在施工进行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突发问题,这些突发问题需要进行快速的解决,而施工方法需要对现场的突发问题进行层层上报,从而导致对这些突发问题的解决花费较长的时间,降低了隧道建设的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BIM技术建设隧道的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建设隧道的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技术建设隧道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收集山体的地理信息特征,根据山体的地理信息特征设计对隧道的建设方案进行设计,并建立隧道的BIM模型;S2、对S1中得到的隧道BIM模型进行检测,对存在的缺陷进行修复,获得修复后的BIM模型;S3、对S2中得到的BIM模型进行模拟施工,并确定各环节的工艺措施;S4、建立轻量化搭载平台,并对隧道的BIM模型进行轻量化处理,实现手机客户端远程控制;S5、编制施工方案,设置各单位、各层级管理人员的名单、权限以及职责;S6、建立基于三维模型的项目管理平台。优选地,所述S2中的检测包括对隧道设计中存在的缺陷检测和对隧道的BIM模型建模过程中的失误检测。优选地,所述S2中的检测还包括将隧道的BIM模型通过Revit软件倒入Navisworks中进行单专业模型碰撞检测,分别为土建模型碰撞检测和隧道内部管道碰撞检测。优选地,所述S4中的轻量化搭载平台为EBIM平台,并对各单位、各层级管理人员的名单、权限以及职责进行编辑。优选地,所述EBIM平台采用的模式为专业性直达平台。优选地,所述S6中还需要创建隧道施工质量、安全、进度管控平台和动态设计服务平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该施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隧道设计时,可以真实、直观的反应现场地形地貌,避免选线失误,充分反应浅埋及偏压状况,避免洞口段支护措施设计缺陷,同时还可以进行隧道预埋件与衬砌钢筋及工字钢碰撞检测,优化设计方案,避免大范围结构破坏;2、可视化管理,确保现场技术人员、工人快速、准确领悟设计及变更意图;3、数据化管理,现场数据录入与模型对比分析,确保实体工程结构尺寸与设计一致;4、关键工序上传影像资料与施工模拟对照分析,所有管理人员均可远程查阅、检验;5、基于BIM模型进行信息传递,确保信息的完整性,时效性;6、动态设计及时高效,四方代表可进行远程分析、讨论、变更,避免工程处于停工等待状态;7、指令快速传达,各级指令通过模型相应部位标识直接传达到施工一线;8、可以快速针对施工现场遇到的突发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便于减少解决突发问题耗费的时间,提高对隧道建设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BIM技术建设隧道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解说,目的仅在于更好的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参照图1,一种基于BIM技术建设隧道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收集山体的地理信息特征,根据山体的地理信息特征设计对隧道的建设方案进行设计,并建立隧道的BIM模型;S2、对S1中得到的隧道BIM模型进行检测,对存在的缺陷进行修复,获得修复后的BIM模型;S3、对S2中得到的BIM模型进行模拟施工,并确定各环节的工艺措施;S4、建立轻量化搭载平台,并对隧道的BIM模型进行轻量化处理,实现手机客户端远程控制;S5、编制施工方案,设置各单位、各层级管理人员的名单、权限以及职责,各单位、各层级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接收到上级发送的指令,便于一些位于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及时的接收到上级的指令,对施工现场做出施工整改或者施工方案的修改;S6、建立基于三维模型的项目管理平台,有利于可视化管理,确保现场技术人员、工人快速、准确领悟设计及变更意图;数据化管理,现场数据录入与模型对比分析,确保实体工程结构尺寸与设计一致;关键工序上传影像资料与施工模拟对照分析,所有管理人员均可远程查阅、检验;基于BIM模型进行信息传递,确保信息的完整性,时效性;动态设计及时高效,四方代表可进行远程分析、讨论、变更,避免工程处于停工等待状态;指令快速传达,各级指令通过模型相应部位标识直接传达到施工一线,避免减少施工过程中减少突发问题耗费的时间,提高对隧道的建设效率。其中,S2中的检测包括对隧道设计中存在的缺陷检测和对隧道的BIM模型建模过程中的失误检测,隧道设计时,可以真实、直观的反应现场地形地貌,避免选线失误,充分反应浅埋及偏压状况,避免洞口段支护措施设计缺陷,同时还可以进行隧道预埋件与衬砌钢筋及工字钢碰撞检测,优化设计方案,避免大范围结构破坏。其中,S2中的检测还包括将隧道的BIM模型通过Revit软件倒入Navisworks中进行单专业模型碰撞检测,分别为土建模型碰撞检测和隧道内部管道碰撞检测。其中,S4中的轻量化搭载平台为EBIM平台,并对各单位、各层级管理人员的名单、权限以及职责进行编辑,搭载轻量化EBIM平台有利于在监管需求时,管理人员通过EBIM平台直接发布指令,技术员、监理员、检测员根据收到的指令执行命令,同时根据数据共享和权限划分,相关管理人员可直接调动各部位监控实时查看现场状况;当现场出现设计变更需求时,技术员通过模型加载现场施工状况,EBIM平台自动加载设计参数、地质报告、类似状况处理参考意见等资料传递至每个决策者,各单位决策层可依托模型进行商讨,形成初步处理意见,如简单或一般性变更可不用到施工现场进行踏勘便可出具动态设计意见。其中,EBIM平台采用的模式为专业性直达平台,专业性直达平台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用于强化业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管控,具有机构精简,命令快速传达与反馈的优势,依托三维模型建立一事一议机制,针对性解决现场遇到的施工问题,可按分项划分监管隧道施工中的特点环节,可以快速的解决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突发问题,有效的提高对隧道建设的效率。其中,S6中还需要创建隧道施工质量、安全、进度管控平台和动态设计服务平台,隧道施工质量、安全、进度管控平台基于参数化模型数据,结合远程监控系统,实现隧道施工过程中全方位实时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IM技术建设隧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收集山体的地理信息特征,根据山体的地理信息特征设计对隧道的建设方案进行设计,并建立隧道的BIM模型;S2、对S1中得到的隧道BIM模型进行检测,对存在的缺陷进行修复,获得修复后的BIM模型;S3、对S2中得到的BIM模型进行模拟施工,并确定各环节的工艺措施;S4、建立轻量化搭载平台,并对隧道的BIM模型进行轻量化处理,实现手机客户端远程控制;S5、编制施工方案,设置各单位、各层级管理人员的名单、权限以及职责;S6、建立基于三维模型的项目管理平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技术建设隧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收集山体的地理信息特征,根据山体的地理信息特征设计对隧道的建设方案进行设计,并建立隧道的BIM模型;S2、对S1中得到的隧道BIM模型进行检测,对存在的缺陷进行修复,获得修复后的BIM模型;S3、对S2中得到的BIM模型进行模拟施工,并确定各环节的工艺措施;S4、建立轻量化搭载平台,并对隧道的BIM模型进行轻量化处理,实现手机客户端远程控制;S5、编制施工方案,设置各单位、各层级管理人员的名单、权限以及职责;S6、建立基于三维模型的项目管理平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建设隧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的检测包括对隧道设计中存在的缺陷检测和对隧道的BIM模型建模过程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佳信王岑丹
申请(专利权)人:徐佳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