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触觉反馈的形变单元、显示面板、及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2967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2:1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触觉反馈的形变单元、显示面板、及驱动电路。该用于触觉反馈的形变单元,包括基板、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形变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形变件位于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之间,平行于基板,形变件与基板之间为空气夹层;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形成的电场的作用下,形变件发生形变,形变件采用压电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触觉反馈的形变单元、显示面板、及驱动电路
本公开一般涉及触觉反馈
,尤其涉及用于触觉反馈的形变单元、显示面板及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现在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致力于触觉反馈技术的研究,研发了多种针对二维屏幕的反馈技术,主要包括如形变、静电力、振动、电刺激、压电等。触觉反馈装置根据用户手指位置为用户提供对应显示物体的有效触觉激励;渲染与生成算法通过提取显示交互界面的图像纹理,与手的交互模型进行映射得到驱动信号,并发送给触觉反馈装置生成激励完成触觉信息渲染;在实现了触觉反馈技术的基础上,再过优化触觉反馈过程完成对交互真实感提升。各种触觉反馈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技术特点,但同时又存在一些技术上的不足,主要问题集中在无法与屏幕融合、算法复杂、硬件要求高且不易实现,这些技术缺陷影响了用户对触觉反馈技术的认可,限制触觉反馈技术在屏幕中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的触觉反馈的形变单元、显示面板及驱动电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触觉反馈的形变单元,单元包括基板、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形变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形变件位于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之间,平行于基板,形变件与基板之间为空气夹层;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形成的电场的作用下,形变件发生形变,形变件采用压电材料。进一步,第一电极设置于第一支撑件靠近形变件的一侧;第二电极设置于第二支撑件靠近形变件的一侧。进一步,第一电极设置于形变件远离基板的一侧;第二电极设置于基板靠近形变件的一侧。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基底、背板、以及形成在背板上的若干个像素单元,还包括若干个权利要求1-3任一的用于触觉反馈的形变单元;形变单元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像素单元上。进一步,像素单元至少包括一个致电发光器件,致电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致电发光器件的第二电极作为形变单元的基板;形变单元的第二电极与电致发光器件的第二电极连接;形变单元的第一电极与背板连接电致发光器件的第二电极为阴极。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应用于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包括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驱动单元和保持单元,驱动单元连接形变单元所在的任一电致发光器件的像素驱动电路,并与保持单元连接,当电致发光器件有效时,驱动单元将电能输入至保持单元;保持单元,接收驱动单元发送的电能,并驱动形变单元发生形变。进一步,驱动单元包括形变驱动晶体管,形变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电致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第一电极连接第一电源电压,第二电极连接保持单元。进一步,保持单元包括第一存储电容,第一存储电容的第一电极连接形变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电极和形变单元的第一电极,第三电源电压和形变单元的第二电极。进一步,像素驱动电路包括发光驱动晶体管、电致发光器件和第二存储电容,发光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接收显示数据,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源电压连接,第二电极与电致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连接;电致发光器件的第二电极接地;第二存储电容的第一电极与发光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二电极与电致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连接;电致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与发光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应用于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包括驱动单元、保持单元,驱动单元接收行扫描数据和形变数据,并与保持单元连接,当行扫描信号有效时,将形变数据输入至保持单元;保持单元,接收驱动单元的电能,并驱动形变单元发生形变。进一步,驱动单元包括形变驱动晶体管,形变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行扫描信号,第一电极连接形变信号,第二电极连接保持单元。进一步,保持单元包括第一存储电容,第一存储电容的第一电极连接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电极和形变单元的第一电极,其第二电极连接第三电源电压和形变单元的第二电极。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两端固定于支撑件的形变件,该形变件与基板具有空气夹层的形变单元,提供一种压电材料作为形变件的一种触觉反馈形变单元。进一步的,根据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通过将触觉反馈形变单元设置于每个像素单元,提供一种与显示面板融合的结构,能解决传统触觉反馈系统的电能消耗大的问题,获得节能的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触觉反馈的形变单元的示例性结构框图;图2示出了图1中形变件14的示例性结构框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用于触觉反馈的形变单元的示例性结构框图;图4示出了图3中形变件14的示例性结构框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例性结构框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例性结构框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于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的示例性结构框图;图8示出了图7的驱动电路的示例性示意图;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应用于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的示例性结果框图;图10示出了图9的驱动电路的示例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用于触觉反馈的形变单元,包括基板11、第一支撑件12、第二支撑件13、形变件14、第一电极15和第二电极16,形变件14位于第一支撑件12与第二支撑件16之间,平行于基板11,形变件14与基板11之间为空气夹层17;在第一电极15与第二电极16形成的电场的作用下,形变件14发生形变,形变件14采用压电材料。本申请的基于压电材料的形变件施加电压时发生机械形变的逆压电效应的特性(如虚线部分),应用于触觉反馈领域。此处的逆压电效应是指电介质的极化方向施加电场,电介质就在一定方向上产生机械变形或机械压力,外加电场撤去时,这些变形或应力也随之消失。这里所施加的电场为交变电场。当第一电极15与第二电极16施加不同电压形成的电场,使得形变件产生振动。通过改变电场能够调整振动频率和振动的振幅。第一电极15与第二电极16所施加的电压为频率相同的脉冲电压。需要说明的是,空气夹层17的厚度应使得形变件的振动不接触到基板11。空气夹层17的厚度具体取值,根据实际情况设定,这里不做限定。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设置位置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可以采用水平于基板的设置,还可以采用垂直于基板的设置。如下结合图1至图4进行说明。进一步,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触觉反馈的形变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包括基板、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形变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形变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平行于所述基板,所述形变件与所述基板之间为空气夹层;在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形成的电场的作用下,所述形变件发生形变,所述形变件采用压电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触觉反馈的形变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包括基板、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形变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形变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平行于所述基板,所述形变件与所述基板之间为空气夹层;在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形成的电场的作用下,所述形变件发生形变,所述形变件采用压电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触觉反馈的形变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靠近所述形变件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件靠近所述形变件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触觉反馈的形变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设置于所述形变件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基板靠近所述形变件的一侧。4.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基底、背板、以及形成在所述背板上的若干个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用于触觉反馈的形变单元;所述形变单元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像素单元上。5.根据权利要求4的所述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单元至少包括一个致电发光器件,所述致电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电致发光器件的第二电极作为所述形变单元的基板;所述形变单元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电致发光器件的第二电极连接;所述形变单元的第一电极与所述背板连接所述电致发光器件的第二电极为阴极。6.一种应用于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像素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单元和保持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连接所述形变单元所在的任一电致发光器件的像素驱动电路,并与所述保持单元连接,当所述电致发光器件有效时,所述驱动单元将电能输入至保持单元;所述保持单元,接收驱动单元发送的电能,并驱动形变单元发生形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佳斌丁小梁李扬冰曹学友张平李亚鹏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