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2930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使用的背光模块。背光模块包含有准直光源及导光板。导光板具有相对的底面及顶面,并具有分别连接于底面及顶面端部的入光面以接收来自准直光源的准直光。底面自与入光面连接的端部往顶面倾斜。底面上布设有多条并排且沿入光面延伸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具有第一受光面,其具有朝向顶面并同时远离入光面斜向延伸的第一端。相较于较接近入光面的第一受光面,较远离入光面的第一受光面的第一端在入光面垂直投影位置更接近于顶面。

Display device and its backlight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本专利技术系关于一种背光模块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系关于一种可提供准直背光的背光模块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平面及曲面显示装置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式的电子装置之中,例如移动电话、个人穿戴装置、电视、交通工具用主机、个人电脑、数码相机、掌上型电玩等。然而随着解析度、窄边框、薄型化等规格要求的不断提高,显示装置内的光学设计也随之受到考验。以液晶显示装置为例,其光学表现通常与设置于显示面板后方的背光模块息息相关。在某些设计中,需要使用较为准直的背光源来配合前方的显示面板,以达成预计的光学效果。传统中准直背光的设计均采用直下式的背光模块设计,在于光源上方设置光学膜片以调整出光的准直度。然而此一方式往往会增加模块厚度,或需设计较多数量的光源来达成,因此均有需要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具有准直或近似准直的背光。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可以较少的光源数量产生准直或近似准直的背光。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以侧入光的设计产生准直的背光。显示装置包含背光模块及显示面板,其中显示面板设置于背光模块输出背光的一侧。背光模块包含有准直光源及导光板。准直光源提供准直光。导光板具有相对的底面及顶面,并具有分别连接于底面及顶面端部的入光面。入光面朝向准直光源设置,以接收来自准直光源的准直光。底面相对于顶面倾斜,且自与入光面连接的端部往顶面倾斜。底面上布设有多条第一凹槽,这些第一凹槽系相互并排设置,且分别沿着入光面的长方向延伸。第一凹槽具有较靠近入光面的第一受光面。第一受光面于朝向顶面延伸且向远离入光面的方向倾斜,且第一受光面具有朝向该顶面的第一端。相较于较接近入光面的第一受光面的第一端,较远离入光面的第一受光面的第一端在入光面垂直投影位置更接近于顶面。当准直光自入光面进入导光板后,即可由不同的第一受光面靠近第一端的位置加以反射经过顶面离开导光板而形成准直背光。附图说明图1为背光模块的实施例元件爆炸图;图2为导光板的实施例剖视图;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另一导光板的实施例剖视图;图6为另一导光板的实施例剖视图;图7为另一导光板的实施例剖视图;图8为在顶面加设凹槽的另一导光板的实施例剖视图;图9为在顶面加设凹槽的另一导光板的实施例剖视图;图10为准直光源的实施例剖视图;图11为另一准直光源的实施例示意图;图12为显示装置的实施例剖视图。其中,附图标记:10背光模块30显示面板50量子点彩色膜层100准直光源110光源111发光面130准直透镜150隔板300导光板301底面303顶面305入光面3051长方向310第一凹槽311、3111、3113第一受光面313第一壁面320第二凹槽321第二受光面323第二壁面330第三凹槽331第三受光面333第三壁面350连接面400反射材料510、511、513第一端520第二端600壳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图式以说明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连接组件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效果。然而,以下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在不悖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精神的原则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以其他不同实施例实现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放大了层、膜、面板、区域等的厚度。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应当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的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连接到”另一元件时,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与另一元件连接,或者中间元件可以也存在。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时,不存在中间元件。如本文所使用的,“连接”可以指物理及/或电性连接。再者,“电性连接”或“耦合”系可为二元件间存在其它元件。应当理解,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在本文中可以用于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域、层及/或部分,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及/或部分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因此,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而不脱离本文的教导。此外,诸如“下”或“底部”和“上”或“顶部”的相对术语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如图所示。应当理解,相对术语旨在包括除了图中所示的方位之外的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一个附图中的装置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的“下”侧的元件将被定向在其他元件的“上”侧。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括“下”和“上”的取向,取决于附图的特定取向。类似地,如果一个附图中的装置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下方”或“下方”的元件将被定向为在其它元件“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面”或“下面”可以包括上方和下方的取向。本文使用的“约”、“近似”、或“实质上”包括所述值和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确定的特定值的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考虑到所讨论的测量和与测量相关的误差的特定数量(即,测量系统的限制)。例如,“约”可以表示在所述值的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或±30%、±20%、±10%、±5%内。再者,本文使用的“约”、“近似”或“实质上”可依光学性质、蚀刻性质或其它性质,来选择较可接受的偏差范围或标准偏差,而可不用一个标准偏差适用全部性质。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较佳可应用于显示装置上。本专利技术亦提供使用上述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较佳包含液晶显示面板或电泳显示面板等非自发性显示面板;且较佳可应用于电脑显示器、电视、监视器、车用主机上。此外,显示装置亦可运用于其他电子装置上,例如作为手机、数码相机、掌上型游乐器等的显示屏幕。图1所示为背光模块的一实施例立体爆炸图。如图1所示,背光模块10包含有准直光源100及导光板300。准直光源100提供准直光,并入射至导光板300之内。较佳而言,准直光的光线行进方向实质上为平行或近似平行,其光线可由发光二极管或其他光源产生,再经透镜或其他装置调校以使其准直化。导光板300具有相对的底面301及顶面303,并具有分别连接于底面301及顶面303端部的入光面305。入光面305面朝向准直光源100输出光线的一侧,以接收来自准直光源100的准直光进入导光板300内。准直光自入光面305进入导光板300后,至少部分因底面301的反射而自顶面303出射以离开导光板300。在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也可包含有壳体600,而导光板300则设置于壳体600内,其中壳体600例如为吸光材质,以吸收方向偏斜的杂散光线,增加光线的准直度。图2所示为图1所示背光模块实施例的导光板300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顶面303例如为一平面且实质上垂直入光面305。此外,底面301相对于顶面303倾斜,且自与入光面305连接的端部往顶面303倾斜;换言之,底面301较远离入光面305的部分会与顶面303较为靠近。底面301与顶面303的延伸方向夹有第一角度θ1,于一实施例中,第一角度θ1不大于5度,例如可以介于1度及2度之间。上述底面301的延伸方向较佳可以底面301两端连线的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准直光源,产生一准直光;以及一导光板,具有相对的一底面及一顶面,并具有一入光面分别连接该底面的端部及该顶面的端部,该入光面朝向该准直光源设置以接收该准直光;其中,该底面自与该入光面连接的端部往该顶面倾斜,该底面的延伸方向与该顶面的延伸方向夹有一第一角度;该底面上具有并排设置且分别沿该入光面的一长方向延伸的多条第一凹槽,每一该第一凹槽具有较靠近该入光面的一第一受光面;每一该第一受光面于朝向该顶面延伸且向远离该入光面的方向倾斜,每一该第一受光面具有朝向该顶面的一第一端;其中,较远离该入光面的该第一受光面的该第一端于该入光面上的垂直投影,相较于较靠近该入光面的该第一受光面的该第一端于该入光面上的垂直投影,系较接近该顶面。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2.11 TW 108104489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准直光源,产生一准直光;以及一导光板,具有相对的一底面及一顶面,并具有一入光面分别连接该底面的端部及该顶面的端部,该入光面朝向该准直光源设置以接收该准直光;其中,该底面自与该入光面连接的端部往该顶面倾斜,该底面的延伸方向与该顶面的延伸方向夹有一第一角度;该底面上具有并排设置且分别沿该入光面的一长方向延伸的多条第一凹槽,每一该第一凹槽具有较靠近该入光面的一第一受光面;每一该第一受光面于朝向该顶面延伸且向远离该入光面的方向倾斜,每一该第一受光面具有朝向该顶面的一第一端;其中,较远离该入光面的该第一受光面的该第一端于该入光面上的垂直投影,相较于较靠近该入光面的该第一受光面的该第一端于该入光面上的垂直投影,系较接近该顶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第一凹槽具有一第一壁面与该第一受光面相连接,该第一受光面的该第一端与该第一壁面的端部连接以夹成一V形剖面沟槽的谷底位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第一凹槽的该第一受光面具有一第二端与该第一端相对,至少部分该些第二端与相邻的另一该第一凹槽的该第一壁面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二该第一凹槽间夹设有一连接面。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第一凹槽的该第一壁面系实质上垂直该入光面,每一该第一凹槽的该第一壁面的一端与该第一端连接,至少部分该些第一壁面的另一端则与相邻的另一该第一凹槽的该第一受光面的相对于该第一端的一第二端连接。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第一凹槽的该第一受光面的延伸方向与该入光面的延伸方向夹有一第一锐角,该第一锐角等于45度,该顶面为一平面且实质上垂直该入光面。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第一凹槽的该第一受光面的延伸方向与该入光面的延伸方向夹有一第一锐角,该第一锐角大于45度,该顶面上具有并排设置且分别沿该入光面的该长方向延伸的多条第二凹槽,每一该第二凹槽具有较接近该入光面的一第二受光面;每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世福陈嘉鸿施凯腾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