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反刍兽疫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2902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小反刍兽疫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检测试剂盒包括一个或多个固体载体,以及独立地连接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固体载体上的特定多肽或特定多肽组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反刍兽疫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兽用诊断试剂盒及诊断方法。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检测对象生物来源的生物样本中是否存在抗小反刍兽疫病毒的抗体的试剂盒。
技术介绍
小反刍兽疫(pestedespetitsruminants,PPR)俗称羊瘟,又名小反刍兽假性牛瘟(pseudorinderpest)、肺肠炎(pneumoenteritis)、口炎肺肠炎复合症(stomatitis-pneumoenteritiscomplex),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1942年本病首次在象牙海岸发生,其后,非洲的塞内加尔、加纳、多哥、贝宁等有本病报道,尼日利亚的绵羊和山羊中也发生了本病,并造成了重大损失。亚洲的一些国家也报道了本病,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1993年《世界动物卫生》报道,孟加拉国的山羊有本病发生,印度德拉邦和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部分地区绵羊中发生了类似牛瘟的疾病,最后确诊为小反刍兽疫,此后,泰米尔拉德邦也有受到感染报道。1993年,以色列第一次报道有小反刍兽疫发生,传染来源不明,为防止本病传播,以色列对其北部地区的绵羊和山羊接种了牛瘟疫苗。1992年,约旦的绵羊和山羊中发现了本病特异性抗体,1993年,有11个农场出现临诊病例,100多只绵羊和山羊死亡。1993年,沙特阿拉伯首次发现133个病例。2007年7月,该疫病首次传入我国西藏地区。小反刍兽疫病毒属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与牛瘟病毒有相似的物理化学及免疫学特性。病毒呈多形性,通常为粗糙的球形。病毒颗粒较牛瘟病毒大,核衣壳为螺旋中空杆状并有特征性的亚单位,有囊膜。病毒可在胎绵羊肾、胎羊及新生羊的睾丸细胞、Vero细胞上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CPE),形成合胞体。本病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美国白尾鹿等小反刍动物,流行于非洲西部、中部和亚洲的部分地区。在疫区,本病为零星发生,当易感动物增加时,即可发生流行。本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染,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是传染源,处于亚临诊型的病羊尤为危险。小反刍兽疫潜伏期为4-5天,最长21天。自然发病仅见于山羊和绵羊。山羊发病严重,绵羊也偶有严重病例发生。一些康复山羊的唇部形成口疮样病变。感染动物临诊症状与牛瘟病牛相似。急性型体温可上升至41℃,并持续3~5天。感染动物烦躁不安,背毛无光,口鼻干燥,食欲减退。流黏液脓性鼻漏,呼出恶臭气体。在发热的前4天,口腔黏膜充血,颊黏膜进行性广泛性损害、导致多涎,随后出现坏死性病灶,开始口腔黏膜出现小的粗糙的红色浅表坏死病灶,以后变成粉红色,感染部位包括下唇、下齿龈等处。严重病例可见坏死病灶波及齿垫、腭、颊部及其乳头、舌头等处。后期出现带血水样腹泻,严重脱水,消瘦,随之体温下降。出现咳嗽、呼吸异常。发病率高达100%,在严重暴发时,死亡率为100%,在轻度发生时,死亡率不超过50%。幼年动物发病严重发病率和死亡都很高,为我国划定的一类疾病。因本病毒对胃肠道淋巴细胞及上皮细胞具有特殊的亲和力,故能引起特征性病变。一般在感染细胞中出现嗜酸性胞浆包涵体及多核巨细胞。在淋巴组织中,小反刍兽疫病毒可引起淋巴细胞坏死。脾脏、扁桃体、淋巴结细胞被破坏。含嗜酸性胞浆包涵体的多核巨细胞出现,极少有核内包涵体。在消化系统,病毒引起马尔基氏层深部的上皮细胞发生坏死,感染细胞产生核固缩和核破裂,在表皮生发层形成含有嗜酸性胞浆包涵体的多核巨细胞。目前,尚无有效方法治疗小反刍兽疫,只能采取疫苗接种、疫情发生后扑杀及定期血清监测的方法来进行控制。因此,该病的血清学诊断及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估与监测显得尤为重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推荐采用的小反刍兽疫病毒抗体检测方法主要有病毒中和试验(VNT)和酶联免疫测定(ELISA)。其中,病毒中和试验方法的检测结果准确,是检测小反刍兽疫病毒的金标准,但该方法检测时间长且不适于检测大量样本。与此相对,酶联免疫测定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检测时间比病毒中和试验短且适合检测大量样品,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小反刍兽疫病毒抗体的检测。用于小反刍兽疫病毒抗体检测的酶联免疫测定方法主要包括竞争酶联免疫测定(c-ELISA)、阻断酶联免疫测定(b-ELISA)和间接酶联免疫测定(间接ELISA)。c-ELISA和b-ELISA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比较高,是被临床普遍接受的小反刍兽疫病毒抗体检测方法,例如国际上通用的法国BIRAD实验室的小反刍兽疫诊断试剂盒就采用了c-ELISA方法。但是,c-ELISA和b-ELISA均需使用单克隆抗体,这造成检测成本大幅提高;而且,c-ELISA和b-ELISA的操作繁琐、检测时间长(虽然相对于VNT已经有所缩短)、判据复杂。另一方面,传统的间接ELISA使用源自小反刍兽疫病毒的完整蛋白(例如H蛋白、N蛋白、F蛋白等)或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来检测血清中的抗体,其成本低于c-ELISA和b-ELISA;但是,由于该方法使用完整蛋白作为抗原,容易发生抗体的错误识别和非特异性识别,因此,其特异性和敏感性都不及c-ELISA和b-ELISA。因此,需要开发出检测成本低、检测时间短、操作简便、特异性和敏感性高的小反刍兽疫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成本低、检测时间短、操作简便、特异性和敏感性高的小反刍兽疫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以及能够用于制备该试剂盒的多肽或多肽组合。基于抗原表位多肽的间接ELISA方法由于使用抗原表位多肽(20个氨基酸左右的单条多肽通常只包含一个抗原表位)作为包被抗原。专利技术人发现:该方法的敏感性往往偏低,单条多肽的敏感性一般不会超过50%;而灵敏性高的多肽,假阳性率也高,即特异性低。如果能够找到敏感性和特异性都高的抗原表位多肽,就可以克服传统的间接ELISA的缺点,开发出特异性和敏感性均可媲美c-ELISA和b-ELISA、甚至更高的小反刍兽疫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专利技术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了SEQIDNO:1所示的多肽,用该多肽单独检测小反刍兽疫病毒抗体的敏感性为70.2%、特异性为99.4%。特别是,当用SEQIDNO:1所示的多肽与SEQIDNO:2所示的多肽组合检测小反刍兽疫病毒抗体时,敏感性为88.7%、特异性为94.9%;而当用SEQIDNO:1所示的多肽与SEQIDNO:3所示的多肽组合检测小反刍兽疫病毒抗体时,敏感性为87.2%、特异性为91.3%;完全可以与c-ELISA方法和b-ELISA方法媲美。专利技术人还发现,当用SEQIDNO:1所示的多肽与SEQIDNO:4所示的多肽组合检测小反刍兽疫病毒抗体时,敏感性为86.5%、特异性为95.2%;而当用SEQIDNO:1所示的多肽与SEQIDNO:5所示的多肽组合检测小反刍兽疫病毒抗体时,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94.4%;完全可以与c-ELISA方法和b-ELISA方法媲美。专利技术人还发现,当用SEQIDNO:1所示的多肽与SEQIDNO:6所示的多肽组合检测小反刍兽疫病毒抗体时,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92.7%。更好的效果是,当用SEQIDNO:1所示的多肽、SEQIDNO:6所示的多肽和SEQIDNO:7所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SEQ ID NO:1所示的多肽。

【技术特征摘要】
1.SEQIDNO:1所示的多肽。2.SEQIDNO:1所示的多肽在制备用于检测对象生物来源的生物样本中是否存在抗小反刍兽疫病毒的抗体(IgG)的试剂盒中的用途。3.一种小反刍兽疫病毒抗体(IgG)检测试剂盒,其包括一个或多个固体载体,以及独立地连接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固体载体上的下述多肽组合1;多肽组合1SEQIDNO:1所示的多肽,以及SEQIDNO:2所示的多肽。4.一种小反刍兽疫病毒抗体(IgG)检测试剂盒,其包括一个或多个固体载体,以及独立地连接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固体载体上的下述多肽组合2;多肽组合2SEQIDNO:1所示的多肽,以及SEQIDNO:3所示的多肽。5.下述多肽组合1在制备用于检测对象生物来源的生物样本中是否存在抗小反刍兽疫病毒的抗体(IgG)的试剂盒中的用途;多肽组合1SEQ...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彬章为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工业园区强东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