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压线结构及门窗压线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327218 阅读:4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门窗压线结构及门窗压线方法,涉及门窗压线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门窗压线结构包括:边框架、内扣架和压线框架,内扣架与边框架连接,压线框架配置为一体结构,且压线框架连接内扣架,通过具有一体结构的压线框架连接内扣架,从而无需逐一单根装配压线件,且可以避免因相邻的压线件相互挤压导致压线框架表面凹凸不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门窗压线结构及门窗压线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门窗压线
,尤其是涉及一种门窗压线结构及门窗压线方法。
技术介绍
门窗压线装配中,通常采用将多根压线件逐一连接边框架的装配方式。由于在后安装的压线件对在先安装的压线件产生挤压,导致相邻的压线件因相互挤压形成凹凸不平的压线表面,且相邻的压线件之间的接缝间隙不均,影响门窗压线表面的平整性。此外,由于相邻的压线件相互挤压,导致压线件弯曲变形或相互搭接,进而存在压线件与边框架间隙过大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窗压线结构及门窗压线方法,以缓解现有技术中门窗压线表面平整性差的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门窗压线结构,包括:边框架、内扣架和压线框架;所述内扣架与所述边框架连接;所述压线框架配置为一体结构,且所述压线框架连接所述内扣架。结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压线框架包括第一压线件和第二压线件,所述第一压线件和所述第二压线件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且所述第一压线件和所述第二压线件均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背离所述内扣架的一侧;所述第一压线件背离所述内扣架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压线件背离所述内扣架的端面平齐。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压线框架还包括第三压线件和第四压线件,所述第一压线件、第二压线件、第三压线件和第四压线件首尾顺次连接,并围设形成内框区。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压线件与所述第二压线件具有夹角;所述第一压线件与所述第二压线件之间具有第一压线缝;所述第一压线缝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压线件的延伸方向夹角为35度~55度,所述第一压线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压线件的延伸方向夹角为35度~55度。结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边框架包括多个侧框;所述内扣架包括多个内扣件,每个所述侧框均连接有所述内扣件;多个所述内扣件分别连接所述压线框架,以使多个所述侧框首尾顺次抵接并形成具有一体结构的所述边框架。结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内扣架与所述边框架之间具有沿第一方向的第一预紧力;所述压线框架与所述内扣架之间具有沿第二方向的第二预紧力;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结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内扣架与所述边框架之间具有接缝,所述压线框架设有搭接部,且所述搭接部遮盖所述接缝。结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内扣架与所述边框架卡扣连接,且所述边框架与所述内扣架之间设有弹性填充件。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门窗压线方法包括:通过拼接形成具有一体结构的压线框架;将内扣架安装于边框架;将所述压线框架与所述内扣架连接。结合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所述门窗压线方法中:将多个内扣件分别与多个侧框一一对应地连接;使用多个所述侧框首尾顺次抵接以形成所述边框架;将多个内扣件分别连接于所述压线框架以使所述边框架形成一体结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采用内扣架与边框架连接,压线框架配置为一体结构,并连接内扣架的方式,通过具有一体结构的压线框架连接内扣架,从而无需逐一单根装配压线件,且可以避免因相邻的压线件相互挤压导致压线框架表面凹凸不平的技术问题。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门窗压线结构的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门窗压线结构的压线框架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门窗压线结构的压线框架的、固定条和卡扣件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门窗压线结构的第一压线件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门窗压线结构的固定条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门窗压线结构的卡扣件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门窗压线结构的边框架和内扣架的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门窗压线结构的边框架和内扣架的示意图;图9为图7中A位置的放大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门窗压线结构的内扣架的示意图。图标:100-边框架;101-安装部;1011-第三限位凸起;1012-第四限位凸起;102-弹性填充件;110-第一侧框;120-第二侧框;130-第三侧框;140-第四侧框;150-第一拼接缝;160-第二拼接缝;170-第三拼接缝;180-第四拼接缝;200-内扣架;201-第五卡位;2011-第五限位凸起;2012-第六限位凸起;202-第六卡位;203-空腔;204-第二卡槽;2041-第三卡位;2042-第四卡位;210-第一内扣件;220-第二内扣件;230-第三内扣件;240-第四内扣件;300-压线框架;301-内框区;302-第一压线缝;303-第二压线缝;304-第三压线缝;305-第四压线缝;310-第一压线件;311-搭接部;312-侧边部;313-第一卡槽;314-第一限位凸起;315-第二限位凸起;320-第二压线件;330-第三压线件;340-第四压线件;350-第一连接件;360-第二连接件;370-第三连接件;380-第四连接件;400-固定条;401-衬条本体;402-第一侧凸部;403-第二侧凸部;404-第一凹槽;410-第一衬条;420-第二衬条;430-第三衬条;440-第四衬条;500-卡扣件;510-卡扣本体;520-第一卡接部;521-第一卡位;522-第二卡位;530-第二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公式中的物理量,如无单独标注,应理解为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基本量,或者,由基本量通过乘、除、微分或积分等数学运算导出的导出量。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门窗压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边框架(100)、内扣架(200)和压线框架(300);所述内扣架(200)与所述边框架(100)连接;所述压线框架(300)配置为一体结构,且所述压线框架(300)连接所述内扣架(20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窗压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边框架(100)、内扣架(200)和压线框架(300);所述内扣架(200)与所述边框架(100)连接;所述压线框架(300)配置为一体结构,且所述压线框架(300)连接所述内扣架(2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压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框架(300)包括第一压线件(310)和第二压线件(320),所述第一压线件(310)和所述第二压线件(320)通过第一连接件(350)连接,且所述第一压线件(310)和所述第二压线件(320)均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50)背离所述内扣架(200)的一侧;所述第一压线件(310)背离所述内扣架(200)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压线件(320)背离所述内扣架(200)的端面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窗压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框架(300)还包括第三压线件(330)和第四压线件(340),所述第一压线件(310)、第二压线件(320)、第三压线件(330)和第四压线件(340)首尾顺次连接,并围设形成内框区(30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窗压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线件(310)与所述第二压线件(320)具有夹角;所述第一压线件(310)与所述第二压线件(320)之间具有第一压线缝(302);所述第一压线缝(30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压线件(310)的延伸方向夹角为35度~55度,所述第一压线缝(30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压线件(320)的延伸方向夹角为35度~55度。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小龙苏晓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雷拓家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