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柱牵引治疗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2144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脊柱牵引治疗设备,包括床体,床体包括前板、后板以及活动连接前板和后板的中间板;前板、后板分别设置在前支撑、后支撑上;前支撑、后支撑中任一或者都设置三维旋转机构。三维旋转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前支撑或者后支撑或者前支撑和后支撑上的第一转动环,第一转动环内转动设置第二转动环,第二转动环内转动设置前板或后板;第一转动环、第二转动环、前板或后板分别由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第三驱动机构带动往复转动而且转动轴线互相垂直。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全方位带动脊柱进行旋转拉伸,实现不同的牵引效果,适应不同病人的需要,达到更好的拉伸治疗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脊柱牵引治疗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脊柱脊椎治疗牵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脊柱牵引治疗设备。
技术介绍
脊柱和脊椎的相关疾病对人体身体健康影响很大,发病率高,而且发病年龄年青化。脊柱和脊椎相关的疾病种类可达100多种,比如脊柱侧弯、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等。临床上治疗脊柱相关的疾病有使用牵引的方法,但是现有的脊柱牵引设备大多功能单一,只能实现直线的牵引或者单方向的转动,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脊柱侧弯又叫脊柱侧凸,脊柱侧弯的早期表现包括双肩高低不平,脊柱偏离中线,肩胛骨一高一低,前弯时双侧背部不对称。脊柱侧弯时常见病和多发病,对患者产生生理和心理的影响。现有的治疗脊柱侧弯的设备有矫正衣、矫正器等,需要随身穿戴,实际效果并不明显。椎间盘突出也是常见的脊柱方面的病症,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受伤治疗或者简单的牵引治疗,也缺乏有效的牵引治疗方法。因此需要一种可以多方向、多角度对脊柱进行牵引的设备实现对脊柱和脊椎相关疾病的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多个方向角度牵引的脊柱牵引治疗设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脊柱牵引治疗设备,包括床体,床体包括前板、后板以及活动连接前板和后板的中间板;前板、后板分别设置在前支撑、后支撑上;前支撑、后支撑中任一或者都设置三维旋转机构。三维旋转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前支撑或者后支撑或者前支撑和后支撑上的第一转动环,第一转动环内转动设置第二转动环,第二转动环内转动设置前板或后板;第一转动环、第二转动环、前板或后板分别由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第三驱动机构带动往复转动而且转动轴线互相垂直。第一驱动机构为涡轮蜗杆机构,设置在前支撑或后支撑上的减速电机带动蜗杆转动,第一转动环外圈上设置有与蜗杆啮合的齿。第二驱动机构固定设置在第一转动环上的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转动环。第三驱动机构为铰接在第二转动环和前板或后板之间的电动推杆。中间板包括连接前板和后板的软轴;软轴上串联设置至少二块单元板块。软轴为弹簧。软轴一端固定在设置在前板上,另一端与滑动设置在后板;或者软轴一端滑动设置在前板上、另一端固定在后板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第三驱动机构在三个互相垂直的方向的摆动带动前板或者后板运动,前板或后板可以转动到不同的角度,从而使软轴弯曲,从而全方位带动脊柱进行旋转拉伸,实现不同的牵引效果,适应不同病人的需要,达到更好的拉伸治疗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脊柱牵引治疗设备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是图1三维旋转机构转动一定角度后的示意图。图3是显示软轴的结构示意图(隐藏人体和部分单元板块)。图4是涡轮蜗杆机构原理示意图。其中,1是前板、2是后板、3是中间板、30是软轴、31是单元板块、4是前支撑、5是后支撑、6是三维旋转机构、61是第一转动环、62是第二转动环、63是第一驱动机构、64是第二驱动机构、65是第三驱动机构、66是避让槽。具体实施方式一种脊柱牵引治疗设备,包括床体,床体包括前板1、后板2以及活动连接前板1和后板2的中间板3。前板1、后板2分别设置在前支撑4、后支撑5上;前支撑4、后支撑5中任一或者都设置三维旋转机构6。三维旋转机构6旋转,带动前板或后板任一或两个都旋转到需要的角度,从而拉伸脊柱。中间板和前板后板之间的活动连接方式可以参考现有的技术。三维旋转机构6包括转动设置在前支撑4或者后支撑5或者前支撑4和后支撑5上的第一转动环61,第一转动环61内转动设置第二转动环62,第二转动环62内转动设置前板1或后板2。第一转动环61、第二转动环62、前板1或后板2分别由第一驱动机构63、第二驱动机构64、第三驱动机构65带动往复转动而且转动轴线互相垂直。前板1或后板2可以转动到不同的角度,从而使软轴30弯曲,全方位进行旋转拉伸,实现不同的牵引效果。第一驱动机构63为涡轮蜗杆机构,设置在前支撑4或后支撑5上的减速电机带动蜗杆转动,第一转动环61外圈上设置有与蜗杆啮合的齿。第一转动环61外圈上可以设置与蜗杆配合的涡轮,第一转动环本身也可以直接设置齿作为与蜗杆配合的涡轮使用。因为脊柱的拉伸角度有最大限度,第一转动环61只需要来回转动一定角度即可,只需要在第一转动环61外圈设置半圈或者更少的齿即可满足需要。前支撑4或者后支撑5或者前支撑4和后支撑5在与第一转动环61上齿对应的区域设置避让槽66,在涡轮与转动环上的齿啮合的区域也设置避让槽66。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传动机构带动第一转动环61绕着平行于床体长度的轴线转动。前支撑4或后支撑5上可以设置环形的支撑面,第一转动环61外周与支撑面转动配合。第二驱动机构64可以是固定设置在第一转动环61上的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转动环62。伺服电机主体可以设置在第一转动环61的外侧,其输出轴穿过第一转动环61与第二转动环62固定连接。第二转动环62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第一转动环61内,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同心。第三驱动机构65可以为铰接在第二转动环62和前板1或后板2之间的电动推杆。电动推杆固定端和伸缩端分别铰接第二转动环62和前板1或后板2。前板1或者后板2通过转动轴转动设置在第二转动环62内,电动推杆伸缩使前板1或后板2绕着转动轴转动。中间板3包括两端分别与前板和后板相连的软轴30,软轴30上串联设置至少二块单元板块31。软轴30可以弯曲、扭转一定角度,并有一定程度的延伸度。软轴30可以是平行设置的两根或者多根,提高承载能力的同时仍然有挠度可以弯曲。单元板块31上设置使软轴30穿过的通孔,单元板块31固定设置在软轴30上,三维旋转机构6带动软轴30运动,从而带动单元板块31之间相对移动或者转动,从而牵引脊柱。单元板块31的宽度、数量可以与脊椎的宽度、数量等对应。软轴30可以为弹簧。或者常用的弹簧棒、钢丝软轴、以及其他常用的具有一定支撑效果,又可以弯曲以及扭转的轴。软轴30一端固定在设置在前板1上,另一端与滑动设置在后板2;或者软轴30一端滑动设置在前板1上、另一端固定在后板2上。这样软轴30会有更大的变形空间。对于弹簧作为软轴的实施例,也可以采用两端固定的方式。在前板1、后板2上还设置有绑带等可以固定人体肩部或者腰腿部的机构。另外,脊柱牵引治疗设备还包括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机构63、第二驱动机构64、第三驱动机构65从而控制第一转动环61、第二转动环62、前板1或后板2转动或者摆动的速度和角度。这些都是控制器的常规应用,属于现有技术,不再详细描述。具体实施时,人躺卧在床体上,用绑带或者其他固定机构将肩颈部和腰部固定,根据病情设定第一驱动机构63、第二驱动机构64、第三驱动机构65的参数,从而控制第一转动环61、第二转动环62、前板1或后板2转动或者摆动的速度和角度。前板1或者后板2运动带动软轴30变形,从而拉伸人体脊柱。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脊柱牵引治疗设备,包括床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包括前板、后板以及活动连接前板和后板的中间板;前板、后板分别设置在前支撑、后支撑上;前支撑、后支撑中任一或者都设置三维旋转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柱牵引治疗设备,包括床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包括前板、后板以及活动连接前板和后板的中间板;前板、后板分别设置在前支撑、后支撑上;前支撑、后支撑中任一或者都设置三维旋转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脊柱牵引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旋转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前支撑或者后支撑或者前支撑和后支撑上的第一转动环,第一转动环内转动设置第二转动环,第二转动环内转动设置前板或后板;第一转动环、第二转动环、前板或后板分别由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第三驱动机构带动往复转动而且转动轴线互相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脊柱牵引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涡轮蜗杆机构,设置在前支撑或后支撑上的减速电机带动蜗杆转动,第一转动环外圈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民申彦魁李洪涛李豫任权威张雯鑫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飞龙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