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种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320500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种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治方法,属于作物病害防治技术领域,所述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玉米播种之前: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所述包衣的制剂包括赤·吲乙·芸苔、吡唑醚菌酯、噻虫胺和宝丽膜;2)玉米小喇叭口期:喷施第一制剂;所述第一制剂包括可溶性硅肥、赤·吲乙·芸苔和叶面肥;所述叶面肥包括氨基酸和微量元素;3)玉米大喇叭口期:喷施第二制剂;所述第二制剂包括赤·吲乙·芸苔和吡唑醚菌酯;4)玉米籽粒形成期:喷施第三制剂;所述第三制剂包括可溶性硅肥、苯甲·嘧菌酯和阿维·氯虫苯甲酸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治方法对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效可达62.5%,增产35.7%,效果显著,药剂对种子和玉米安全,可推广使用。

A control method of corn stalk r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种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作物病害防治
,尤其涉及一种制种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治方法。
技术介绍
玉米茎基腐病又称玉米青枯病,常常造成植株早枯,籽粒瘪瘦不饱满的问题。该病发病率一般达10%~25%,严重时达48.6%,给农户们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玉米茎基腐病在全世界的严重危害引起了广大学者的高度关注,而且制种玉米区发病尤为严重。目前大田玉米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就是选用抗病品种,而制种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治多集中在化学药剂包衣或喷雾,一方面药剂防治和单独喷施杀菌剂防效一般,不能完全控制病害;另一方面杀菌剂的大量使用导致植株产生抗药性,还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种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治方法,该方法能够充分发挥玉米自身抗病和抗逆能力,能够达到良好的防治玉米茎基腐病的效果。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种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玉米播种之前: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所述包衣的制剂包括赤·吲乙·芸苔、吡唑醚菌酯、噻虫胺和宝丽膜;2)玉米小喇叭口期:喷施第一制剂;所述第一制剂包括可溶性硅肥、赤·吲乙·芸苔和叶面肥;所述叶面肥包括氨基酸和微量元素;3)玉米大喇叭口期:喷施第二制剂;所述第二制剂包括赤·吲乙·芸苔和吡唑醚菌酯;4)玉米籽粒形成期:喷施第三制剂;所述第三制剂包括可溶性硅肥、苯甲·嘧菌酯和阿维·氯虫苯甲酸胺。优选的,步骤1)所述包衣过程中,赤·吲乙·芸苔、吡唑醚菌酯、噻虫胺、宝丽膜和玉米种子的比例为10~14g:180~220mL:280~320mL:400~500g:95~105kg。优选的,所述可溶性硅肥中硅的含量为65~75g/L。优选的,所述赤·吲乙·芸苔为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所述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中赤·吲乙·芸苔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36%;所述赤·吲乙·芸苔喷施时稀释6000~8000倍后使用。优选的,所述吡唑醚菌酯为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所述吡唑醚菌酯悬浮剂中吡唑醚菌酯的含量为18%;步骤3)中所述吡唑醚菌酯喷施时稀释800~1200倍后使用。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苯甲·嘧菌酯为32.5%苯甲·嘧菌酯;所述32.5%苯甲·嘧菌酯喷施时稀释1000~2000倍后使用。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阿维·氯虫苯甲酸胺为6%阿维·氯虫苯甲酸胺;所述6%阿维·氯虫苯甲酸胺喷施时稀释500~1000倍后使用。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可溶性硅肥、赤·吲乙·芸苔和叶面肥的比例为8~16:1~1.3:8~10;步骤2)中所述第一制剂中可溶性硅肥的施用量为30~60mL/667m2;所述赤·吲乙·芸苔的施用量为3.75~5g/667m2;所述叶面肥的施用量为30~37.6mL/667m2。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赤·吲乙·芸苔和吡唑醚菌酯的比例为3~4:20~30;步骤3)中所述第二制剂中赤·吲乙·芸苔的施用量为3~4g/667m2;所述吡唑醚菌酯的施用量为20~30mL/667m2。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可溶性硅肥、苯甲·嘧菌酯和阿维·氯虫苯甲酸胺的比例为2~4:1~2:2~4;步骤4)中所述第三制剂中可溶性硅肥的施用量为30~60mL/667m2;所述苯甲·嘧菌酯的施用量为15~30mL/667m2;所述阿维·氯虫苯甲酸胺的施用量为30~60mL/667m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种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玉米播种之前: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所述包衣的制剂包括赤·吲乙·芸苔、吡唑醚菌酯、噻虫胺和宝丽膜;2)玉米小喇叭口期:喷施第一制剂;所述第一制剂包括可溶性硅肥、赤·吲乙·芸苔和叶面肥;所述叶面肥包括氨基酸和微量元素;3)玉米大喇叭口期:喷施第二制剂;所述第二制剂包括赤·吲乙·芸苔和吡唑醚菌酯;4)玉米籽粒形成期:喷施第三制剂;所述第三制剂包括可溶性硅肥、苯甲·嘧菌酯和阿维·氯虫苯甲酸胺。本专利技术的防治方法以绿色发展为宗旨,以保护生态平衡为目的,充分发挥玉米自身抗病和抗逆能力,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本专利技术的防治方法对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效可达62.5%,增产35.7%,效果显著,药剂对种子和玉米安全,可推广使用。并且本专利技术使制种玉米全生育期农药使用量减少可减轻环境污染,防效较传统防治方法平均提高15.1%。附图说明图1表示喷施可溶性硅肥和杀菌剂后对玉米茎基腐病的影响(其中:T1:500倍液的硅;T2:1000倍液的硅;T3:1500倍液的硅;T4:2000倍液的硅;T5:18%吡唑醚菌酯;T6:500倍液的硅+18%吡唑醚菌酯;T7:1000倍液的硅+18%吡唑醚菌酯;T8:1500倍液的硅+18%吡唑醚菌酯;T9:2000倍液的硅+18%吡唑醚菌酯)。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种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玉米播种之前: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所述包衣的制剂包括赤·吲乙·芸苔、吡唑醚菌酯、噻虫胺和宝丽膜;2)玉米小喇叭口期:喷施第一制剂;所述第一制剂包括可溶性硅肥、赤·吲乙·芸苔和叶面肥;所述叶面肥包括氨基酸和微量元素;3)玉米大喇叭口期:喷施第二制剂;所述第二制剂包括赤·吲乙·芸苔和吡唑醚菌酯;4)玉米籽粒形成期:喷施第三制剂;所述第三制剂包括可溶性硅肥、苯甲·嘧菌酯和阿维·氯虫苯甲酸胺。本专利技术首先在玉米播种之前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所述包衣的制剂包括赤·吲乙·芸苔、吡唑醚菌酯、噻虫胺和宝丽膜;包衣可用机械包衣和人工包衣,一般种子公司可用包衣机包衣后将种子出售给农民,人工可进行少量玉米种子的包衣,首先将种子包衣助剂宝丽膜、水、赤·吲乙·芸苔、吡唑醚菌酯、噻虫胺按优选比例加入烧杯中充分搅拌均匀后备用;将定量种子置于带盖的塑料盒中,按比例将配好的包衣制剂喷洒到种子上,立即盖盖充分混摇,确保包衣均匀,防止药害发生(注意不能用金属器具搅拌和高温条件下作业)。包衣过程中,赤·吲乙·芸苔、吡唑醚菌酯、噻虫胺、宝丽膜和玉米种子的比例优选为10~14g:180~220mL:280~320mL:400~500g:95~105kg;更优选为12g:200mL:300mL:450g:100kg。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包衣处理的作用是除虫防病,提高玉米苗期抗性和出苗率,壮根壮苗,促进玉米早期生长。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赤·吲乙·芸苔优选为0.136%赤·吲乙·芸苔(WP可湿性粉剂,质量比);所述0.136%赤·吲乙·芸苔优选的购自于北京成禾佳信农资贸易有限公司;所述赤·吲乙·芸苔的作用是播种之前,用赤·吲乙·芸苔包衣可提高玉米种子的抗逆性,可预防冻害和盐碱害等,提高种子出苗率,省工和省种,可减少生产投入;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吡唑醚菌酯为18%吡唑醚菌酯(质量比,悬浮剂SC);所述18%吡唑醚菌酯优选的购自于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吡唑醚菌酯的作用是可以有效抑制种子或土壤中玉米茎基腐病菌对种子或种苗的侵染。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噻虫胺优选的购自于苏州富美实植物保护有限公司;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噻虫胺的作用是保护玉米种子,预防地下害虫对玉米种子的危害。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宝丽膜为种子包衣助剂;所述种子包衣助剂优选的购自于上海稼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宝丽膜的作用是增强药剂和种子的黏附力和亮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种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玉米播种之前: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所述包衣的制剂包括赤·吲乙·芸苔、吡唑醚菌酯、噻虫胺和宝丽膜;2)玉米小喇叭口期:喷施第一制剂;所述第一制剂包括可溶性硅肥、赤·吲乙·芸苔和叶面肥;所述叶面肥包括氨基酸和微量元素;3)玉米大喇叭口期:喷施第二制剂;所述第二制剂包括赤·吲乙·芸苔和吡唑醚菌酯;4)玉米籽粒形成期:喷施第三制剂;所述第三制剂包括可溶性硅肥、苯甲·嘧菌酯和阿维·氯虫苯甲酸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种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玉米播种之前: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所述包衣的制剂包括赤·吲乙·芸苔、吡唑醚菌酯、噻虫胺和宝丽膜;2)玉米小喇叭口期:喷施第一制剂;所述第一制剂包括可溶性硅肥、赤·吲乙·芸苔和叶面肥;所述叶面肥包括氨基酸和微量元素;3)玉米大喇叭口期:喷施第二制剂;所述第二制剂包括赤·吲乙·芸苔和吡唑醚菌酯;4)玉米籽粒形成期:喷施第三制剂;所述第三制剂包括可溶性硅肥、苯甲·嘧菌酯和阿维·氯虫苯甲酸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包衣过程中,赤·吲乙·芸苔、吡唑醚菌酯、噻虫胺、宝丽膜和玉米种子的比例为10~14g:180~220mL:280~320mL:400~500g:95~105kg。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性硅肥中硅的含量为65~75g/L。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赤·吲乙·芸苔为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所述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中赤·吲乙·芸苔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36%;所述赤·吲乙·芸苔喷施时稀释6000~8000倍后使用。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吡唑醚菌酯为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所述吡唑醚菌酯悬浮剂中吡唑醚菌酯的含量为18%;步骤3)中所述吡唑醚菌酯喷施时稀释800~1200倍后使用。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克泽任宝仓马金慧吴之涛陈志国高正睿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