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黄栀子扦插育苗成活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32046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黄栀子扦插育苗成活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苗床的选择与准备;(2)苗床的处理;(3)扦插时间;(4)母树的选择、接穗采集;(5)接穗处理;(6)扦插;(7)扦插后的管理;(8)病虫害防治;(9)出圃。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黄栀子的扦插成活率、出圃率及苗木质量产量显著提高,取得了明显的实用效果。其中,黄栀子苗木扦插成活率提高到95%以上,跟目前国内扦插成活率最高的90%相比,提高了5%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黄栀子扦插育苗成活率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种植培育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提高汾关1号黄栀子扦插育苗成活率的方法。
技术介绍
黄栀子又称栀子,茜草科常绿灌木。栀果含有大量色素,主要为黄色素和栀子兰色素,它们是提取食用色素的天然优质原料,其色素色泽鲜艳,无副作用,且营养物质含量高。日本每年需从中国进口20余吨栀子色素,国外使用栀子色素需求量不断扩大。我国中南部有12个省份传统种植,国内作为中药使用。为适应国内外市场对黄栀子天然色素质和量的需求,江西、福建、广西等省把发展黄栀子生产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一个新兴产业来发展。到2018年,全国已种植黄栀子面积达70多万亩,种植黄栀子不仅绿化、美化了荒山,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而且为农民开辟了一条“短、平、快”的农业致富项目。但是,黄栀子长期以来沿用实生种植,经过长时间的选择,各地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农家种,多数用实生繁殖,但后代性状分离,不同植株之间丰产性差异大。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栽培技术的提高,繁殖方法的改进,人们采用扦插进行无性繁殖,扦插繁殖保证了种性稳定,但常规扦插繁殖时成活率偏低,扦穗利用率低,生产出的苗木满足不了生产之需。近年来福建省东部及浙江省主要种植的汾关1号黄栀子2012年通过福建省林木品种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花多、耐旱、坐果率高,盛产期株花朵量1500-2000朵,株产鲜果4-8公斤,果实含丰富的黄色素和栀子兰色素等物质。因此,如何提高黄栀子,尤其是汾关1号品种的扦插育苗成活率就成了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了。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将黄栀子,尤其是汾关1号黄栀子品种的扦插育苗成活率提高到95%以上的方法。具体方案如下:一种提高黄栀子扦插育苗成活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苗床的选择与准备:选择设有灌水系统、土质肥沃疏松的塑料大棚,整苗床前一个月用50%可湿性粉剂甲托布津200倍液喷土壤两次,每次均加少量生石灰进行土壤消毒,将土壤深翻,两次间隔时间为一周;扦插前半个月按每亩施500公斤有机肥的量进行施肥,使肥料均匀分布在土层中;(2)苗床的处理:苗床宽为0.8-1.2m,在苗床上按园土与泥炭土比为8:2的比例施泥炭土,并混合均匀,做成高为30-40cm的平整苗床,上面再施1cm厚的泥炭土;(3)扦插时间:春季气温为20-25℃时;(4)母树的选择、接穗采集:选择生长、开花、结果健壮的黄栀子树,取树体中部半木质化的一年生枝条,粗为0.5cm左右;(5)接穗处理:将步骤(4)所取的枝条剪成长15cm的扦插枝,所述扦插枝有3-5个腋芽,扦插枝顶剪成平口,该剪口距腋芽约1cm,扦插枝上不留成熟叶片;扦插口斜剪成45度,剪口光滑平整,将扦插口朝下放进配制好的500mg/L的吲哚丁酸中浸泡25分钟后,取出晾干;(6)扦插:将步骤(5)处理好的扦插枝按照株行距10cm×15cm的规格进行扦插,每个苗床扦插6行,并搭建拱棚进行遮阳;(7)扦插后的管理:扦插后需保证土壤湿润;当扦插枝生根、抽生新叶后一周,拆除拱棚;当新叶长出2-3片后,每周喷1次0.2%-0.3%的磷酸二氢钾,以促进根系健康生长;当新叶长出5片后,施1次0.5%的腐熟人粪尿;当新叶长出7片后,施1次1%-5%的腐熟人粪;当扦插苗大量生长时,再追肥2-3次,每周施0.1%-0.2%的复合肥;当扦插苗进入生长缓慢期时,浇施稀肥液2次;(8)病虫害防治:炭疽病用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喷雾;蚜虫用1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隔两三周喷药1次;(9)出圃:起苗前3天,苗床需浇透水;起苗时,取出苗木于阴凉处包装。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的苗床宽为1m,在苗床上按园土与泥炭土体积比为8:2的比例施泥炭土,并混合均匀,做成高为35cm的平整苗床,上面再施1cm厚的泥炭土。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的扦插时间是3月中旬,气温为20-25℃时。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在扦插前,先用竹签在苗床上打孔,再放入扦插枝,扦插深度为所述扦插枝长度的1/2-2/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在扦插后需踩实,并浇透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的拱棚高为50-70cm。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的拱棚高为50cm。进一步的,所述步骤(7)所述的稀肥液为花生饼肥用水浸泡腐熟后的稀肥液。进一步的,所述步骤(9)出圃的时间为2月或3月上旬。进一步的,所述黄栀子的品种是汾关1号黄栀子。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1)中苗床可以选在传统种蔬菜的塑料大棚里;整苗床前一个月用50%可湿性粉剂甲托布津200倍液喷土壤两次,对扦插基质进行杀虫灭菌消毒;扦插前半个月按每亩施500公斤有机肥的量进行施肥,使土壤足够肥沃,以供扦插苗生产所需肥料。步骤(2)中苗床的最佳选择是宽度为1m,在苗床上按园土与泥炭土体积比为8:2的比例施泥炭土,并混合均匀,做成高为35cm的平整苗床,上面再施1cm厚的泥炭土,有利于增加扦插基质透水透气性,同时泥炭土质轻,营养丰富。步骤(3)扦插时间选择在春季,最佳的时间为3月中旬,气温为20-25℃时。扦插苗经过近一年的培育,翌年2月至3月上旬即可种植。这个时间的气候条件最适合苗木的成长。步骤(5)对扦插枝进行处理时,需将扦插口朝下放进配制好的300mg/L的吲哚丁酸(IBA)中浸泡25分钟后,取出晾干,目的在于促进细胞分裂,诱导根原体形成,促进细胞分化和分裂,有利于新根生成和维管束系统的分化,促进插条不定根的形成。步骤(6)扦插完后,需用脚踩实,让扦插枝与土壤充分结合紧密;并用浇花草的喷壶浇水,且第一次要浇透水;为了避免强光影响,前期还要搭建拱棚来遮阳。步骤(7)扦插后需要保证土壤湿润,判断标准是:用手捏土壤,手握紧成团,手放开即散即可。如果土壤过干时,需用水雾粒小的喷壶浇水。一般50-60天可长出新根系。本专利技术育苗过程中是利用塑料大棚的保温作用促进扦插苗的根系生长,并促进苗木生长粗壮。因此,在扦插苗繁殖期苗床要处于湿润状态,及时喷浇,前2个月确保扦插枝生根发芽;生根发芽后,继续施肥,以保证苗木正常生长发育。步骤(9)选在2月或3月上旬起苗,在起苗前3天,苗床地要浇透水,让苗床土壤温润疏松,保证苗木根系完整不受损害。起苗时用锄头小心挖,挖出后尽量不让根系上的泥土抖掉,将苗木放在荫凉的处包装。原则上现取现种,以保证育苗的成活率。本专利技术适用于所有黄栀子品牌的扦插培育,尤其适用于汾关1号黄栀子品种,这是因为,汾关1号黄栀子品种花多、耐旱、坐果率高,盛产期株花朵量1500-2000朵,株产鲜果4-8公斤,果实含丰富的黄色素和栀子兰色素等物质。有益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黄栀子的扦插成活率、出圃率及苗木质量产量显著提高,取得了明显的实用效果。其中,黄栀子苗木扦插成活率提高到95%以上,跟目前国内扦插成活率最高的90%相比,提高了5%以上。本专利技术首次将黄栀子扦插成活率提高到95%以上,是黄栀子无性繁殖育苗关键技术的创新,为黄栀子无性繁殖提供一种实用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处理技术简单,成苗率高,育苗管理方便,并保证苗木种性优良性状,适用范围广泛,所有黄栀子品种的种植地区均可使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举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所述实施例的示例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黄栀子扦插育苗成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苗床的选择与准备:选择设有灌水系统、土质肥沃疏松的塑料大棚,整苗床前一个月用50%可湿性粉剂甲托布津200倍液喷土壤两次,每次均加少量生石灰进行土壤消毒,将土壤深翻,两次间隔时间为一周;扦插前半个月按每亩施500公斤有机肥的量进行施肥,使肥料均匀分布在土层中;(2)苗床的处理:苗床宽为0.8‑1.2m,在苗床上按园土与泥炭土比为8:2的比例施泥炭土,并混合均匀,做成高为30‑40cm的平整苗床,上面再施1cm厚的泥炭土;(3)扦插时间:春季气温为20‑25℃时。(4)母树的选择、接穗采集:选择生长、开花、结果健壮的黄栀子树,取树体中部半木质化的一年生枝条,粗为0.5cm左右;(5)接穗处理:将步骤(4)所取的枝条剪成长15cm的扦插枝,所述扦插枝有3‑5个腋芽,扦插枝顶剪成平口,该剪口距腋芽约1cm,扦插枝上不留成熟叶片;扦插口斜剪成45度,剪口光滑平整,将扦插口朝下放进配制好的500mg/L的吲哚丁酸中浸泡25分钟后,取出晾干;(6)扦插:将步骤(5)处理好的扦插枝按照株行距10cm×15cm的规格进行扦插,每个苗床扦插6行,并搭建拱棚进行遮阳;(7)扦插后的管理:扦插后需保证土壤湿润;当扦插枝生根、抽生新叶后一周,拆除拱棚;当新叶长出2‑3片后,每周喷1次0.2%‑0.3%的磷酸二氢钾,以促进根系健康生长;当新叶长出5片后,施1次0.5%的腐熟人粪尿;当新叶长出7片后,施1次1%‑5%的腐熟人粪;当扦插苗大量生长时,再追肥2‑3次,每周施0.1%‑0.2%的复合肥;当扦插苗进入生长缓慢期时,浇施稀肥液2次;(8)病虫害防治:炭疽病用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喷雾;蚜虫用1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隔两三周喷药1次;(9)出圃:起苗前3天,苗床需浇透水;起苗时,取出苗木于阴凉处包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黄栀子扦插育苗成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苗床的选择与准备:选择设有灌水系统、土质肥沃疏松的塑料大棚,整苗床前一个月用50%可湿性粉剂甲托布津200倍液喷土壤两次,每次均加少量生石灰进行土壤消毒,将土壤深翻,两次间隔时间为一周;扦插前半个月按每亩施500公斤有机肥的量进行施肥,使肥料均匀分布在土层中;(2)苗床的处理:苗床宽为0.8-1.2m,在苗床上按园土与泥炭土比为8:2的比例施泥炭土,并混合均匀,做成高为30-40cm的平整苗床,上面再施1cm厚的泥炭土;(3)扦插时间:春季气温为20-25℃时。(4)母树的选择、接穗采集:选择生长、开花、结果健壮的黄栀子树,取树体中部半木质化的一年生枝条,粗为0.5cm左右;(5)接穗处理:将步骤(4)所取的枝条剪成长15cm的扦插枝,所述扦插枝有3-5个腋芽,扦插枝顶剪成平口,该剪口距腋芽约1cm,扦插枝上不留成熟叶片;扦插口斜剪成45度,剪口光滑平整,将扦插口朝下放进配制好的500mg/L的吲哚丁酸中浸泡25分钟后,取出晾干;(6)扦插:将步骤(5)处理好的扦插枝按照株行距10cm×15cm的规格进行扦插,每个苗床扦插6行,并搭建拱棚进行遮阳;(7)扦插后的管理:扦插后需保证土壤湿润;当扦插枝生根、抽生新叶后一周,拆除拱棚;当新叶长出2-3片后,每周喷1次0.2%-0.3%的磷酸二氢钾,以促进根系健康生长;当新叶长出5片后,施1次0.5%的腐熟人粪尿;当新叶长出7片后,施1次1%-5%的腐熟人粪;当扦插苗大量生长时,再追肥2-3次,每周施0.1%-0.2%的复合肥;当扦插苗进入生长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月明黄雄峰刘友接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