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压接触式呼吸机面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1303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6 1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压接触式呼吸机面罩,包括呼吸组件和减压组件,所述呼吸组件包括衔接件、氧气管、连接部、眉顶和面罩本体,所述氧气管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部,所述面罩本体与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所述眉顶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并位于所述连接部的外表面;通过多个所述外膜与患者脸部的接触,对所述面罩本体所产生的压力进行分散,并且,通过所述内腔和所述外腔可以使所述外膜具有一定柔软度的与脸部相接触,并且,所述内腔内部的填充液体还可以进一步的对脸部所受到的压力进行卸载,进而避免了脸部承受压力过大而造成的皮肤损坏问题,使患者能够顺利的进行长时间的佩戴,并且使患者能够顺利的进行治疗。

A pressure reducing contact respirator mas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压接触式呼吸机面罩
本技术属于呼吸机面罩
,尤其涉及一种减压接触式呼吸机面罩。
技术介绍
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呼吸机作为一项能人工替代自主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已普遍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大手术期间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和急救复苏中,在现代医学领域内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呼吸机是一种能够起到预防和治疗呼吸衰竭,减少并发症,挽救及延长病人生命的至关重要的医疗设备。当氧气呼吸面罩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长时间佩戴在画着的脸部,进而使面罩长时间的对患者的脸部施压,进而造成对患者脸部皮肤的损伤,并可能感染其它并发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减压接触式呼吸机面罩,旨在解决长时间佩戴在画着的脸部,进而使面罩长时间的对患者的脸部施压,进而造成对患者脸部皮肤的损伤,并可能感染其它并发症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减压接触式呼吸机面罩,包括呼吸组件和减压组件,所述呼吸组件包括衔接件、氧气管、连接部、眉顶和面罩本体,所述氧气管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部,所述面罩本体与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所述眉顶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并位于所述连接部的外表面,所述衔接件固定连接于所述面罩本体,并位于所述面罩本体的下表面,所述减压组件包括外膜、外腔、内腔和内膜,所述外膜和内膜均固定连接于所述衔接件,并位于所述衔接件的下表面,且所述外膜套设于所述内膜的外部,所述外腔开设于所述外膜和所述内膜之间,所述内腔开设于所述内膜内部。优选的,所述外膜和所述衔接件的形状相同,均与人脸部相适配。优选的,所述外膜的数量为六个,六个所述外膜相互平行排列于所述衔接件上。优选的,所述外腔的内部填充氧气,所述内腔的内部填充有水凝液。优选的,所述氧气管和所述面罩本体的均为内部中空设置,且两者内部相互连通。优选的,所述外膜和所述内膜的剖面形状相同,均呈圆弧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减压接触式呼吸机面罩,通过设置所述外膜、所述外腔、所述内膜和所述内腔,通过多个所述外膜与患者脸部的接触,对所述面罩本体所产生的压力进行分散,并且,通过所述内腔和所述外腔可以使所述外膜具有一定柔软度的与脸部相接触,并且,所述内腔内部的填充液体还可以进一步的对脸部所受到的压力进行卸载,进而避免了脸部承受压力过大而造成的皮肤损坏问题,使患者能够顺利的进行长时间的佩戴,并且使患者能够顺利的进行治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膜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外膜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呼吸组件、11-衔接件、12-氧气管、13-连接部、14-眉顶、15-面罩本体、2-减压组件、21-外膜、22-外腔、23-内腔、24-内膜。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减压接触式呼吸机面罩,包括呼吸组件1和减压组件2,呼吸组件1包括衔接件11、氧气管12、连接部13、眉顶14和面罩本体15,氧气管12固定连接于连接部13,面罩本体15与连接部13一体成型,眉顶14固定连接于连接部13,并位于连接部13的外表面,衔接件11固定连接于面罩本体15,并位于面罩本体15的下表面,减压组件2包括外膜21、外腔22、内腔23和内膜24,外膜21和内膜24均固定连接于衔接件11,并位于衔接件11的下表面,且外膜21套设于内膜24的外部,外腔22开设于外膜21和内膜24之间,内腔23开设于内膜24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外腔22的内部填充有氧气,该氧气的填充可以加大外膜21的可塑性,在使用时,外膜21与脸部皮肤相接触,在压力的影响下,外膜21会挤压外腔22的内部空间,进而使外膜21出现内凹的情况,进而加大与患者脸部的接触面积,使压力进行分散,减少了局部脸部皮肤所受到的压力;并且内腔23内部填充有水凝液,水凝液的温度低于常温,通过内膜24的温度传递,可以降低外腔22内的温度,进而降低与脸部皮肤所接触的温度,避免患者脸部出现烧伤的现象。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外膜21和外腔22可以降低患者脸部所承受的压力,在使用的过程中,首先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脸型,将面罩本体15完整的放于患者的脸部,当面罩本体15佩戴在患者脸部时,外膜21与患者的脸部皮肤相接触,由于面罩本体15和衔接件11和连接部13均具有一定的重量,在佩戴上后,会对患者的脸部进行施压,由于外腔22的氧气填充,在压力和与脸部接触的作用下,外膜21会出现内凹的现象,外膜21的内凹用以适配患者的脸部,进而加大了与患者脸部的接触面积,使压力能够得到分解,进而减少了压力对患者脸部的损伤,并且在内腔23内部水凝液的支持下,可以防止患者脸部出现烧伤的现象,随后,当面罩本体15佩戴过后,将外部呼吸机上的输气管通入氧气管12中,进而对患者进行观察和治疗。进一步的,外膜21和衔接件11的形状相同,均与人脸部相适配;外膜21和内膜24的剖面形状相同,均呈圆弧状。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外膜21和衔接件11与患者脸部的相匹配,使外膜21能够完整的与患者的脸部相接触,并且更加稳定的放于患者的脸部,进而使面罩本体15能够顺利的进行使用。进一步的,外膜21的数量为六个,六个外膜21相互平行排列于衔接件11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六个外膜21可以对面罩本体15所施加的压力进行等分处理,进而减小患者脸部皮肤所受到的压力,使患者能够长时间的进行面罩本体的佩戴,并顺利的进行治疗。进一步的,腔22的内部填充氧气,内腔23的内部填充有水凝液。在本实施方式中,外腔22的内部填充有氧气,该氧气的填充可以加大外膜21的可塑性,在使用时,外膜21与脸部皮肤相接触,在压力的影响下,外膜21会挤压外腔22的内部空间,进而使外膜21出现内凹的情况,进而加大与患者脸部的接触面积,使压力进行分散,减少了局部脸部皮肤所受到的压力;并且内腔23内部填充有水凝液,水凝液的温度低于常温,通过内膜24的温度传递,可以降低外腔22内的温度,进而降低与脸部皮肤所接触的温度,避免患者脸部出现烧伤的现象。进一步的,氧气管12和面罩本体15的均为内部中空设置,且两者内部相互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氧气管12与面罩本体15内部的相连通,使呼吸机所抽取的氧气能够顺利的输送到面罩本体15内部,进而使患者能够顺利的进行呼吸,并成功的进行治疗。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安装好过后,首先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脸型,将面罩本体15完整的放于患者的脸部,当面罩本体15佩戴在患者脸部时,外膜21与患者的脸部皮肤相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压接触式呼吸机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呼吸组件(1)和减压组件(2),所述呼吸组件(1)包括衔接件(11)、氧气管(12)、连接部(13)、眉顶(14)和面罩本体(15),所述氧气管(12)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部(13),所述面罩本体(15)与所述连接部(13)一体成型,所述眉顶(14)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部(13),并位于所述连接部(13)的外表面,所述衔接件(11)固定连接于所述面罩本体(15),并位于所述面罩本体(15)的下表面,所述减压组件(2)包括外膜(21)、外腔(22)、内腔(23)和内膜(24),所述外膜(21)和内膜(24)均固定连接于所述衔接件(11),并位于所述衔接件(11)的下表面,且所述外膜(21)套设于所述内膜(24)的外部,所述外腔(22)开设于所述外膜(21)和所述内膜(24)之间,所述内腔(23)开设于所述内膜(24)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压接触式呼吸机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呼吸组件(1)和减压组件(2),所述呼吸组件(1)包括衔接件(11)、氧气管(12)、连接部(13)、眉顶(14)和面罩本体(15),所述氧气管(12)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部(13),所述面罩本体(15)与所述连接部(13)一体成型,所述眉顶(14)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部(13),并位于所述连接部(13)的外表面,所述衔接件(11)固定连接于所述面罩本体(15),并位于所述面罩本体(15)的下表面,所述减压组件(2)包括外膜(21)、外腔(22)、内腔(23)和内膜(24),所述外膜(21)和内膜(24)均固定连接于所述衔接件(11),并位于所述衔接件(11)的下表面,且所述外膜(21)套设于所述内膜(24)的外部,所述外腔(22)开设于所述外膜(21)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艳曾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