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机出风格栅以及室外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0679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6 06: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室外机出风格栅以及室外机,该室外机出风格栅,包括内框、外框,以及同心设置于所述内框和外框之间的若干环形筋条,所述内框和外框之连接径向筋条,所述径向筋条的导风面为环形筋条隔开的多段扭转面,每段所述扭转面的进风角为β1,且进风角β1由内框向外框先增大后减小,所述每段扭转面的出风角为β2,其中,0°≤β2≤20°。该室外机包括上述室外机出风格栅。该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室外机预留安装空间小,高温高湿环境中,能够减少气流冲击损失,提高整机的出风静压和送风距离。

Style grid of outdoor unit and outdoor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室外机出风格栅以及室外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调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外机出风格栅以及室外机。
技术介绍
随着中央空调在家装市场应用越来越广泛,家装市场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节省空间、或者为装修美观,给空调室外机预留安装空间变得非常小,甚至有的还设计了挡雨格栅。狭小的安装空间及挡雨格栅,使得空调室外机通风阻力增大,导致风量衰减,甚至出现回风短路,进而影响空调室外机的性能,随着空调运行时间的增长,换热器脏堵,导致系统阻力增大,降低整机的风量,进而降低空调性能。现有技术中的出风格栅一般采用平面的格栅结构,其进风角度为定值,不随半径变化,如图3所示。目前已有专利对出风格栅的形状进行改进,中国专利CN201410321470.8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及其出风格栅,对环形筋条的形状进行了改进,减小了室外机出风量的损失,增强了换热效果,而且减少了噪音。中国专利CN201710862792.7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出风格栅及空调室外机,对径向筋条的形状及径向筋条进风角进行了改进,降低了旋转动能的损失,提升了风机做功能力,增加了轴流风机效率。虽然上述专利对出风格栅的形状进行改进,但上述专利均未涉及如何针对风机中风扇的不同出风角度,减少气流冲击损失,抑制送风角度,提高送风压力和送风距离。如何优化风扇和出风格栅的结构形状,减小送风角度,提高送风距离,提高整机的送风压力,提高用户体验,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是摆在空调领域中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室外机出风格栅以及室外机,通过优化出风格栅的结构,提高了整机的送风压力和送风距离,能适应狭小的安装环境及换热器脏堵现象,减少整机能力衰减,提高用户舒适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室外机出风格栅,包括内框、外框,以及设置于所述内框和外框之间的若干环形筋条,所述内框和外框之间设置有径向筋条,所述径向筋条具有导风面,所述导风面为环形筋条隔开的多段扭转曲面,每段所述扭转面的进风角为β1,且进风角β1由内框向外框先增大后减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扭转面进风角的最大值为β1max,所述扭转面在内框处的进风角为β10,其中β1max–β10=0~40°,所述扭转面在外框处的进风角为β11,其中β1max–β11=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每段所述扭转面的出风角为β2,其中,0°≤β2≤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扭转面的最大进风角β1位于半径Rmax处,所述出风格栅半径为R,其中,Rmax/R=0.5~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扭转面的径向高度为H,其中,10mm≤H≤35m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相邻两个所述扭转面之间的距离为D,其中,8mm≤H≤20mm。一种室外机,包括壳体、风扇和出风格栅,所述出风格栅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出风格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风扇的尾缘处的出风角为β3,其中β1=β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风扇的转动方向与径向筋条由内框到外框的倾斜方向相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外框的周向通过多个均匀分布的卡扣固定在壳体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出风格栅的外框的顶部通过螺栓与壳体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的室外机出风格栅适用于室外机预留安装空间小,高温高湿环境中。2.本专利技术的室外机,根据风扇不同半径处尾缘的出风角度β3设计格栅导风面的进风角,减少气流冲击损失,提高整机的出风静压和送风距离。3.本专利技术的室外机出风格栅扭转面的出风角度β2和格栅的扭转面的高度的合理设计,能够抑制送风发散角度,提高送风距离;合理设置两相邻扭转面之间的距离,减少了气流阻力,同时保证满足试指试验要求。4.本专利技术的室外机出风格栅与整机通过卡扣连接,提高组装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室外机出风格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出风格栅的A部放大图;图3为不同出风格栅半径R与进风角β1的关系曲线;图4为本专利技术室外机出风格栅的进风角β1和β2的示意图;图5为风扇尾缘处出风角β3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室外机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不同出风格栅机构的整机的静压与风量的关系图;图8为现行平面出风格栅结构的整机送风距离特性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室外机出风格栅的整机送风距离特性示意图。以上各图中:1、外框;2、径向筋条;21、扭转面;3、环形筋条;4、内框;5、卡扣;6、螺栓;7、壳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室外机出风格栅,包括内框4、外框1,以及设置于所述内框4和外框1之间的若干环形筋条3,所述内框4和外框1之间连接有径向筋条2,所述径向筋条2的导风面为环形筋条3隔开的多段扭转面21,每段所述扭转面21的进风角为β1,且进风角β1由内框4向外框1先增大后减小,出风格栅扭转面21的叶型出风口中弧线与格栅轴线的夹角为出风角β2,如图2所示,所述扭转面21的出风角0°≤β2≤20°,可以抑制整机发散角度。由于,当出风格栅的扭转面21的进风角β1和风扇不同尾缘处的出风角β3相等时,气流冲击损失最小,由测试及CFD仿真(计算流体力学)分析可知,不同风扇半径处气流方向不同,如图5所示,风扇中间区域出风角β3较大;而靠近轮毂及风扇边缘处,风扇中间区域出风角β3较小。即,出风格栅径向筋条2的进风角β1随着半径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由此将径向筋条2由环向筋条3分隔成多段扭转面21,每段扭转面21根据对应半径处的风扇半径出风方向β3,来设定该段扭转面21的进风角β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扭转面21的进风角β1呈抛物线型变化,最大值位于风扇半径中间区域,向两侧衰减,如图3所示。扭转面的最大进风角β1位于半径Rmax处,出风格栅的半径为R,其中,Rmax/R=0.5~0.8,优选Rmax/R=0.6时,进风角β1最大。同时,扭转面21的进风角β1的最大值为β1max,所述径向筋条2在内框4处的进风角为β10,其中,β1max–β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室外机出风格栅,包括内框、外框,以及设置于所述内框和外框之间的若干环形筋条,所述内框和外框之连接径向筋条,所述径向筋条具有导风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面为环形筋条隔开的多段扭转面,每段所述扭转面的进风角为β1,且进风角β1由内框向外框先增大后减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外机出风格栅,包括内框、外框,以及设置于所述内框和外框之间的若干环形筋条,所述内框和外框之连接径向筋条,所述径向筋条具有导风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面为环形筋条隔开的多段扭转面,每段所述扭转面的进风角为β1,且进风角β1由内框向外框先增大后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出风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面的进风角的最大值为β1max,所述扭转面在内框处的进风角为β10,其中,β1max–β10=0~40°,所述扭转面在外框处的进风角为β11,其中,β1max–β11=0~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出风格栅,其特征在于:每段所述扭转面的出风角为β2,其中,0°≤β2≤2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出风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面的最大进风角β1位于半径Rmax处,所述出风格栅半径为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震刘敏颜鲁华赵鹏飞张强智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