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流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的系统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30428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6 0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主流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的系统和方法,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污水经过化学絮凝沉淀,捕捉颗粒有机物、胶体有机物和磷;接下来进行缺氧水解酸化,废水中有机物分解为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氮。下一阶段为多循环SBR池,通过多步进水、多步A/O反应,强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及时去除亚硝酸氮,形成硝化菌(NOB)底物缺乏,辅以溶解氧在线控制和短污泥龄淘汰NOB细菌,实现稳定的主流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脱氮。多循环SBR池短程硝化率在80%以上,COD、氨氮、TN去除率分别为87%、98%和88%。该方法控制策略简单、自动化强,具有耗能低、温室气体排放少、出水水质好、污泥产量低等优点。

A system and method of main stream shortcut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 anaerobic ammonia oxid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流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的系统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污染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主流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的系统和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的急剧增长带来了较多的环境问题。其中,人们日常生活产生大量废水,经城市地下管网集中收集后,输送至各大污水处理厂。在废水输送过程中,水中的有机固体废物经过自然水解,大部分以悬浮颗粒或溶解状态进入水厂。这类水可生化性相对较强,所以城市生活污水基本通过生化方法处理。传统城市生活废水处理厂存在主要问题是耗能高和剩余污泥处置费用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能量自给自足”甚至“能量盈余”成了废水处理厂的新目标和新理念。20世纪60年代,美国提出“21世纪水厂”的概念。在本世纪初,新加坡开发了“NEWater”工艺,通过传统生物处理法和超滤-反渗透法,实现了污水到饮用水的深度回用。2013年9月,“建设面向未来的中国废水处理概念厂”这一命题正式提出,并以水质永续,能量自给,资源回收,社区、环境友好作为建设目标。污水处理“新概念”在技术层面上主要是基于有机质捕捉及其资源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脱氮、生物或化学强化除磷以及磷资源和水资源回收等。在初沉池中,废水中的有机物可以通过化学絮凝或生物吸附法沉淀,然后转移至污泥厌氧发酵罐生产清洁能源--沼气,可以直接用作燃料或热电联产;污泥(包括二沉池污泥)厌氧发酵释放的磷元素可以以鸟粪石的形式从污泥消化液中提取、回收;有机物转移至厌氧发酵系统,降低生化池除碳所需曝气量和剩余污泥产量。虽然有机物被转移至厌氧发酵系统提高能源回收率、降低曝气能耗和污泥处置费用,但废水COD/N(化学需氧量/氮)大大降低,氮素去除需要采用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工艺。这一组合工艺具有可持续性和环保友好性,能够大大节省生化池的曝气能耗,减少反硝化过程中碳源需求量,甚至厌氧氨氧化反应不需碳源。因此,主流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技术是废水处理厂能源回收最大化,实现废水处理厂能量自给自足、甚至盈余的基础和保障。污水中有机质捕捉方法主要有化学絮凝法、高效生物吸附(HRAS)等技术。化学絮凝法技术主要用来沉淀水中的颗粒状和胶体状有机物,因此具有较好的碳捕捉和除磷效果,但溶解态有机质截留效果较差。生物吸附能够同时去除颗粒状、胶体状和溶解态有机质,其中溶解态有机物主要转移至微生物相,而固体有机质需要与足量污泥聚集沉淀。目前生物吸附主要通过控制高溶解氧、短HRT(水力停留时间)、短SRT(污泥停留时间)实现,其主要难题是回流污泥量不足。过多剩余污泥排放,导致新生污泥与少量回流污泥在量上无法满足絮凝要求。水解酸化技术能够在好氧和缺氧条件下进行,将水中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长链有机物转化为短链有机物。污染物降解的同时,可生化性大大提高,有利于下级生化单元反硝化反应快速完成,节省池容和反应时间,且水解酸化产物挥发性脂肪酸(VFA)对厌氧氨氧化菌无抑制作用。同时,缺氧水解酸化单元污泥产量低、污泥产量也相对较少。虽然部分碳源以CO2形式释放,转移至厌氧发酵系统碳源较低,但损失的碳源足以抵消去除这部分碳源消耗的能源(曝气耗能)。经过化学絮凝法和水解酸化组合,可以大大降低废水中COD(化学需氧量)含量。同时,可以大大降低废水COD/N的比例,有利于生化池内反硝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共生,协同脱氮。虽然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技术成功应用于城市侧流污泥消化液处理,但在主流废水处理中尚未获得突破,技术难点之一是低氨氮废水处理系统中硝化菌(NOB)的淘汰。目前,NOB主要抑制方法包括:低溶解氧(DO)、缺氧/好氧(A/O)环境快速转换、短污泥龄(SRT)等。近年来,随着智能化仪器、仪表的配套研究,出现了完全依赖在线监测的控制方法,如AVN,即在线监测水中氨氮和硝酸氮/亚硝酸氮比例。但是,真正实现主流短程硝化的应用实例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主流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的系统和方法,解决污水处理厂高能耗和碳源不足的问题。根据不同水质,合理设置自动化控制程序,能够实现高效脱氮、除碳、强化除磷、碳捕捉等,有助于污水处理厂节能、降耗和提高出水水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主流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的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化学絮凝池1、一沉池2、水解酸化池3、二沉池4、多循环SBR池5;所述化学絮凝池1设有进水口,所述多循环SBR池5设有出水口;所述一沉池2、二沉池4和多循环SBR池5底部分别设有污泥收集管路,并且所述一沉池2、二沉池4和多循环SBR池5底部的污泥收集管路出口连接到同一管道排出;所述多循环SBR池(5)内填充生物附着填料,所述多循环SBR池(5)内设有进水控制系统、曝气装置、搅拌装置、排泥装置、pH在线监测系统及溶解氧在线控制系统。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水解酸化池3内填充PVA(聚乙烯醇)生物填料,所述水解酸化池3内设有搅拌装置和分离装置。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水解酸化池3内PVA生物填料为球型PVA凝胶微球,所述球型PVA凝胶微球直径为3-5mm,所述PVA生物填料的填充比为15%-50%。所述水解酸化池3内无厌氧死区,其中PVA生物填料挂膜后其密度略大于水。所述二沉池4除了具有沉淀作用,还可以作为缓冲池,因为少量沉降性好的水解污泥流入多循环SBR池5,可以增强后者污泥沉降性。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多循环SBR池5内填充的生物附着填料为球型组合厌氧生物填料,所述多循环SBR池5运行通过PLC控制运行。所述球型组合厌氧生物填料挂膜后其密度略大于水,所述球型组合厌氧生物填料富集厌氧氨氧化菌,不受系统污泥龄(SRT)限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主流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向化学絮凝池1内注入污水后,添加絮凝剂,通过搅拌使污水与絮凝剂充分混合;2)步骤1)得到的混合液进入一沉池2,固液分离后,沉淀的污泥进入污泥收集管路,上清液进入水解酸化池3;3)上清液在水解酸化池3中快速搅拌,转速为150-250转/分,池内溶解氧浓度<0.3mg/L,水力停留时间2-4小时;4)步骤3)得到的水解液流入二沉池4,固液分离后,沉淀的污泥进入污泥收集管路,上清液分多次进入多循环SBR池5;5)步骤4)所得的上清液进入多循环SBR池5中进行SBR大循环,所述每个SBR大循环包括2-6个子循环、1个排泥段、1个沉淀段、1个出水段和1个闲置段,所述每个子循环依次包括1个进水段、1个缺氧段、1个好氧段。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4)中上清液分2-6次进入多循环SBR池(5),每次进水量为多循环SBR池有效体积的1/4-1/12。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5)每个子循环中好氧段长度为15-40分钟,溶解氧浓度为1.0-2.0mg/L,所述步骤5)每个子循环中的缺氧段长度为20-60分钟,所述步骤5)中每个大循环的水力停留时间为6-10小时,所述每个大循环的污泥停留时间为5-12天。具体的,化学絮凝-水解酸化组合技术捕捉有机碳:污水经过化学絮凝后,截留大部分颗粒有机碳和胶体有机碳;絮凝池后连接初沉池,进行固液分离。化学絮凝池上清液进入缺氧水解酸化池。水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流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化学絮凝池(1)、一沉池(2)、水解酸化池(3)、二沉池(4)、多循环SBR池(5);所述化学絮凝池(1)设有进水口,所述多循环SBR池(5)设有出水口;所述一沉池(2)、二沉池(4)和多循环SBR池(5)底部分别设有污泥收集管路,并且所述一沉池(2)、二沉池(4)和多循环SBR池(5)底部的污泥收集管路出口连接到同一管道排出;所述多循环SBR池(5)内填充生物附着填料,所述多循环SBR池(5)内设有进水控制系统、曝气装置、搅拌装置、排泥装置、pH在线监测系统及溶解氧在线控制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流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化学絮凝池(1)、一沉池(2)、水解酸化池(3)、二沉池(4)、多循环SBR池(5);所述化学絮凝池(1)设有进水口,所述多循环SBR池(5)设有出水口;所述一沉池(2)、二沉池(4)和多循环SBR池(5)底部分别设有污泥收集管路,并且所述一沉池(2)、二沉池(4)和多循环SBR池(5)底部的污泥收集管路出口连接到同一管道排出;所述多循环SBR池(5)内填充生物附着填料,所述多循环SBR池(5)内设有进水控制系统、曝气装置、搅拌装置、排泥装置、pH在线监测系统及溶解氧在线控制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酸化池(3)内填充PVA生物填料,所述水解酸化池(3)内设有搅拌装置和分离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VA生物填料为球型PVA凝胶微球,所述球型PVA凝胶微球直径为3-5mm,所述PVA生物填料的填充比15%-5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循环SBR池(5)内填充的生物附着填料为球型组合厌氧生物填料,所述多循环SBR池(5)通过PLC控制运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进行主流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光景刘潘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