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移位除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0181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6 0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移位除尘器,其结构包括射流口、进气口、壳体、水平位移千斤顶、垂直位移千斤顶、支腿、排灰口、除尘单元、导流板、排气口、排风通道、射流通道、循环射流风阀、外部射流风阀、排气风阀,射流口、进气口设于壳体一水平侧,导流板、排气口、外部射流风阀、排气风阀设于壳体另一水平侧,射流通道设于壳体内,排风通道设于射流通道内,除尘单元设于排风通道内,排风通道与进气口、排气口相接,射流通道与射流口、导流板相接,进气口设于射流口内,水平位移千斤顶、垂直位移千斤顶设于壳体外,排灰口、支腿设于除尘单元下方。本设计尤其适用于处理定向通风空间内含尘气流,具有移位调整方便、粉尘捕集能力强、除尘效率高等优点。

A kind of self shifting dust rem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移位除尘器
本专利技术一种除尘装置,属于通风除尘
,具体是指一种自移位除尘器。
技术介绍
在通风除尘
中,除尘机组一般为固定式,并通过固定吸尘管道引至尘源点进行除尘操作,此种除尘工艺及设备适合于固定尘源点及粉尘有组织排放场合。对于有定向风流的场合,如隧道、矿井巷道、皮带走廊等,含尘气流一般具有作用范围大、粉尘难捕集等特点,如果仍采用上述除尘工艺及设备,为了获得更好的除尘效果,则需要设置更多的吸尘管道及吸尘口,或增加吸尘口面积,需要大幅度增加风量,从而增加能耗,而降尘效果仍然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一种自移位除尘器,尤其适用于处理定向通风空间内含尘气流,具有移位调整方便、粉尘捕集能力强、除尘效率高等优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移位除尘器,其结构包括射流口、进气口、壳体、水平位移千斤顶、垂直位移千斤顶、支腿、排灰口、除尘单元、导流板、排气口、排风通道、射流通道、循环射流风阀、外部射流风阀、排气风阀,所述的射流口、进气口设置于所述的壳体一水平侧,所述的导流板、排气口、外部射流风阀、排气风阀设置于所述的壳体的另一水平侧,所述的射流通道设置于所述的壳体内部,所述的排风通道设置于所述的射流通道内部,所述的除尘单元设置于所述的排风通道内部,所述的排风通道两端分别与所述的进气口、排气口相接,所述的射流通道两端分别与所述的所述的射流口、导流板相接,所述的进气口设置于所述的射流口内侧,所述的排气口设置于所述的导流板内侧,水平位移千斤顶、垂直位移千斤顶设置于所述的壳体外部并与壳体相接,所述的排灰口设置于所述的除尘单元下方,所述的支腿设置于所述的壳体下部并与壳体相接。作为改进,所述的射流口、进气口均为圆管或矩形管。作为改进,所述的排风通道上靠近排气口一侧设有循环射流风阀。作为改进,所述的导流板位于射流通道与排气口之间,并分别与射流通道、排气口相接,其上设有外部射流风阀。作为改进,所述的排气口设置于排风通道一端头内侧,其上设有排气风阀。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置中,具有移位调整方便、粉尘捕集能力强、除尘效率高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自移位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自移位除尘器的的左视图。如图所示:1、射流口,2、进气口,3、壳体,4、水平位移千斤顶,5、垂直位移千斤顶,6、支腿,7、排灰口,8、除尘单元,9、导流板,10、排气口,11、排风通道,12、射流通道,13、循环射流风阀,14、外部射流风阀,15、排气风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自移位除尘器,其结构包括其结构包括射流口1、进气口2、壳体3、水平位移千斤顶4、垂直位移千斤顶5、支腿6、排灰口7、除尘单元8、导流板9、排气口10、排风通道11、射流通道12、循环射流风阀13、外部射流风阀14、排气风阀15,所述的射流口1、进气口2设置于所述的壳体3一水平侧,所述的导流板9、排气口10、外部射流风阀14、排气风阀15设置于所述的壳体3的另一水平侧,所述的射流通道12设置于所述的壳体3内部,所述的排风通道11设置于所述的射流通道12内部,所述的除尘单元8设置于所述的排风通道11内部,所述的排风通道11两端分别与所述的进气口2、排气口10相接,所述的射流通道12两端分别与所述的所述的射流口1、导流板9相接,所述的进气口2设置于所述的射流口1内侧,所述的排气口10设置于所述的导流板9内侧,水平位移千斤顶4、垂直位移千斤顶5设置于所述的壳体3外部并与壳体3相接,所述的排灰口7设置于所述的除尘单元8下方,所述的支腿6设置于所述的壳体3下部并与壳体3相接。进一步地,所述的射流口1、进气口2均为圆管或矩形管。进一步地,所述的排风通道11上靠近排气口10一侧设有循环射流风阀11。进一步地,所述的导流板9位于射流通道12与排气口10之间,并分别与射流通道12、排气口10相接,其上设有外部射流风阀14。进一步地,所述的排气口10设置于排风通道11一端头内侧,其上设有排气风阀15。优选地,所述的支腿6可做成轮式结构,方便除尘器移动。优选地,水平位移千斤顶4、垂直位移千斤顶5可设置于壳体3的恰当位置,以便更好的实现除尘器的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优选地,排灰口7可连接排灰装置及收集装置,实现定期排灰及收集,避免二次污染。本专利技术的工作机理是:将一种自移位除尘器布设在产尘点下风流附近,含尘气流经进气口吸入后,进入除尘单元处理后的洁净空气经由排风通道后由排气口排出,被除尘单元分离后的粉尘进入排灰口;当循环射流风阀打开时,部分经除尘单元处理后的洁净空气经由排风通道进入射流风道,并经由射流风道后由射流口排出,从而在进气口四周形成射流风屏,改变含尘气流流向,将含尘气流拦截后强行使之进入进气口,从而实现更大范围的捕集粉尘;进入射流风道的气流也可以由外部射流风阀提供,如将引风机与外部射流风阀对接,此时关闭循环射流风阀,打开外部射流风阀,也可实现上述目的;通过调节排气风阀的开度可实现排气口气流的流速控制;通过水平位移千斤顶的伸缩可实现除尘器本体的水平方向移位及固定,通过垂直位移千斤顶的伸缩可实现除尘器本体的垂直方向移位及固定。以上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移位除尘器,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射流口(1)、进气口(2)、壳体(3)、水平位移千斤顶(4)、垂直位移千斤顶(5)、支腿(6)、排灰口(7)、除尘单元(8)、导流板(9)、排气口(10)、排风通道(11)、射流通道(12)、循环射流风阀(13)、外部射流风阀(14)、排气风阀(15),所述的射流口(1)、进气口(2)设置于所述的壳体(3)一水平侧,所述的导流板(9)、排气口(10)、外部射流风阀(14)、排气风阀(15)设置于所述的壳体(3)的另一水平侧,所述的射流通道(12)设置于所述的壳体(3)内部,所述的排风通道(11)设置于所述的射流通道(12)内部,所述的除尘单元(8)设置于所述的排风通道(11)内部,所述的排风通道(11)两端分别与所述的进气口(2)、排气口(10)相接,所述的射流通道(12)两端分别与所述的所述的射流口(1)、导流板(9)相接,所述的进气口(2)设置于所述的射流口(1)内侧,所述的排气口(10)设置于所述的导流板(9)内侧,水平位移千斤顶(4)、垂直位移千斤顶(5)设置于所述的壳体(3)外部并与壳体(3)相接,所述的排灰口(7)设置于所述的除尘单元(8)下方,所述的支腿(6)设置于所述的壳体(3)下部并与壳体(3)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移位除尘器,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射流口(1)、进气口(2)、壳体(3)、水平位移千斤顶(4)、垂直位移千斤顶(5)、支腿(6)、排灰口(7)、除尘单元(8)、导流板(9)、排气口(10)、排风通道(11)、射流通道(12)、循环射流风阀(13)、外部射流风阀(14)、排气风阀(15),所述的射流口(1)、进气口(2)设置于所述的壳体(3)一水平侧,所述的导流板(9)、排气口(10)、外部射流风阀(14)、排气风阀(15)设置于所述的壳体(3)的另一水平侧,所述的射流通道(12)设置于所述的壳体(3)内部,所述的排风通道(11)设置于所述的射流通道(12)内部,所述的除尘单元(8)设置于所述的排风通道(11)内部,所述的排风通道(11)两端分别与所述的进气口(2)、排气口(10)相接,所述的射流通道(12)两端分别与所述的所述的射流口(1)、导流板(9)相接,所述的进气口(2)设置于所述的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岁喜李春亮卢艳峰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博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