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硕坚专利>正文

基于智能手环、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儿童保护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29673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5 05: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智能手环、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儿童保护方法和系统,用于预防和及时发现儿童遭拐带或伤害案件,并在拐带或伤害案件发生时协助寻找和救助受害儿童,提高破案率和破案速度。被保护的儿童佩戴可定位、测量心率、通话、连接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手表/手环,监护人携带智能手机;儿童和监护人的个人头像、声音识别特征、身份资料等上传至管理中心。管理中心全天通过手环监控儿童的心率和定位,通过心率异常、位置异常、异常关机等迹象及时发现疑似拐带/伤害儿童案件。发生疑似案件时立即与监护人或儿童本人核实情况。管理中心同时把相关信息发送给在案发地点附近的其他系统用户(家长),请用户协同寻找失联儿童。

Child Protection Method and System Based on Intelligent Bracelet, Big Data and Intern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智能手环、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儿童保护方法和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智能手表/手环、手机、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用于预防和及时发现儿童遭拐带或伤害案件,并在拐带或伤害案件发生时协助寻找和救助受害儿童,提高破案率和破案速度的系统和方法。
技术介绍
拐卖儿童是社会危害极大的犯罪行为。对未成年人的暴力侵害和霸凌,也是严重的社会公害。预防和打击拐卖儿童、伤害未成年人,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目前,已有家长通过让儿童佩戴带有定位和追踪功能的智能手表/手环,防止儿童走失或被拐卖。但是,很多犯罪分子也意识到儿童佩戴的手表/手环可能被跟踪,在拐卖或侵害儿童时,犯罪分子极有可能第一时间取下儿童佩戴的手表/手环并扔掉,使得儿童的监护人不但不能追踪被拐儿童,甚至不能及时发现儿童被拐。本专利技术除了利用智能手表/手环的定位功能实时追踪儿童的位置以外,更利用了手表/手环的心率测量功能,实时监控儿童心率。一旦手表/手环被犯罪嫌疑人从儿童手上摘下来,心率信号就会消失或发生显著变化,凭此可及时发现疑似拐带或伤害案件并立即进行核实。核实时,为防止犯罪嫌疑人冒充监护人或儿童,需先对监护人或儿童进行身份识别。在身份识别和情况核实的过程中,本专利技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大大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案发后,除立即向警方报案外,本专利技术还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发动案发地点附近的会员协同寻找。因为注册会员均为家长,大家都担心自己子女被拐卖或遭侵害,大部分人对人贩子都有同仇敌忾之心,得知附近有儿童被拐,很多人都愿意帮忙寻找。案发后立即把受害儿童的照片、特征、案发位置广泛传播予附近的会员,让众多会员一起参与寻找,可大大增加破案的几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拐卖儿童、暴力伤害儿童的犯罪活动,以及儿童遭受意外伤害事件,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手表/手环和互联网,对儿童安全全天监控,对疑似案件即时核实、及时报警,以及利用会员群众协助寻找被拐儿童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设立管理中心。管理中心通过互联网,利用专用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以下简称App),可与手机和个人可穿戴电子设备(智能手表/手环等)通讯。管理中心并与警察局、急救中心等机构建立沟通热线。步骤2:被保护的儿童佩戴具有以下功能的智能手表/手环:定位、心率测量、拍照、通话、连接wifi和移动互联网、可下载安装并运行App。当儿童离家时,应全时佩戴该手表/手环并保持有电及开机状态。该手表/手环通过互联网和专用App与步骤1所述的管理中心、步骤3所述的监护人手机通讯。步骤3:步骤2中所述的被保护儿童,需有一名或多名指定的监护人。每名监护人须携带一台具有以下功能的手机:定位、拍照、录音、通话、连接wifi和移动互联网、可下载安装并运行App。当被保护儿童离家时,监护人应随身携带该手机并保持有电及开机状态。该手机通过互联网和专用App与步骤1所述的管理中心、步骤2所述的儿童手表/手环通讯。初次使用时,监护人用该手机下载App,并通过该App完成被保护儿童和所有监护人的信息注册。注册时,把被保护儿童和每名监护人的以下信息上传到步骤1所述的管理中心:a)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证件信息、家庭和学校地址;b)用手机摄像头拍摄的个人头像照片;c)用手机的麦克风录下的,朗读一段指定文字的声音,作为个人声音识别特征。步骤4:被保护儿童离家时,其佩戴的如步骤2所述的手表/手环通过wifi或移动互联网把以下信息实时上传至步骤1所述的管理中心:定位、心率、电池电量。管理中心把以上信息回传至步骤3所述的每名监护人的手机。监护人并可设定:一旦儿童离开监护人超过若干米,手机立即用声音、震动等方式提请监护人注意。步骤5:管理中心利用步骤3、4中上传的历史数据,建立“异常状况模型”。该模型通过与实时数据比对,可甄别出疑似拐带或伤害事件。发生此类疑似事件时,立即用步骤2所述的手表/手环和步骤3所述的手机,通过App或电话,与当事儿童及其监护人联系,识别监护人身份或儿童身份,并核实儿童的安全状况。步骤6:若经步骤5确认儿童失联,或是怀疑儿童失联且无法联系监护人,或是监护人身份识别不通过,或是其他迹象显示该儿童疑似遭拐带或伤害,步骤1所述的管理中心立即报警,并把该儿童的照片、个人信息、案发位置、以及其他有用信息发送给警方。同时,以事发地点为圆心,通知一定半径范围内所有系统用户(仅成年人),把失联儿童的照片、个人特征、案发位置、以及其他有用信息发给他们,请他们协助寻找。步骤7:若经步骤5确认儿童遭严重伤害,监护人不在身边,且旁边没有可救助的人员,步骤1所述的管理中心立即通知警方或救护中心,并把当事儿童的照片、个人信息、事发位置发送给警方或救护中心请其前往救助。所述方法步骤5中所建立的“异常状况模型”,包括下述的“心率异常”模型。该模型通过阅读手表/手环传来的心率信息,识别以下异常状况,此等异常状况为儿童疑似遭拐带或伤害的迹象:a)心率突然变为0,且儿童所处的位置并非家中,其佩戴的手表/手环信号未中断。这意味着儿童可能心脏停跳,或所佩戴的手表/手环被摘下等。b)心率突然发生变化,且此后的心率曲线形态与该儿童过往心率曲线形态之间的差异超过一定阀值。这意味着该儿童佩戴的手表/手环可能被摘下并佩戴到他人手上。所述方法步骤5中所建立的“异常状况模型”,还包括下述的“异常活动范围”模型。该模型通过记录儿童佩戴的手表/手环每天的实时定位信息,获取该儿童在上学日/假日等不同日子、不同时段的活动区域和活动路线,建立该儿童的“正常活动范围”档案。一旦实时位置偏离“正常活动范围”超过一定阀值,即作为儿童疑似遭拐带的迹象之一。所述方法步骤5中“识别监护人身份”时,与监护人用手机App进行视频通话,电脑自动比对监护人视频通话时的头像和注册时预留的照片(见权利要求1之步骤3),当两者的误差超过一定阀值时,该监护人的身份识别不通过。本方法可防止有人非法取得监护人的手机并冒充监护人。所述方法步骤5中“识别监护人身份”时,与监护人用手机App进行视频通话,或进行语音电话通话。电脑自动比对监护人在通话中的声音和注册时预留的个人声音识别特征(见权利要求1之步骤3),当两者的误差超过一定阀值时,该监护人的身份识别不通过。本方法可防止有人非法取得监护人的手机并冒充监护人。所述方法步骤5中,需识别监护人身份并核实儿童的安全状况时,管理中心为节省人力资源,用人工智能取代部分真人客服,其流程如下:管理中心的电脑通过手机App呼叫当事儿童的监护人进行视频通话,并在手机屏幕上打出以下内容:您好,孩子手环信号中断,请根据您所了解的情况,念出以下句子中最符合孩子目前状况的一句话:“孩子安全,没发生意外”“孩子失联,请立即报警”“孩子受伤,但不严重,我自己处理”“孩子受伤,请帮忙叫救护车”“孩子被打,请帮忙报警”“孩子被打受伤,请帮忙报警并叫救护车”“其他情况”监护人念出以上句子时,管理中心的电脑即完成监护人身份识别(如权利要求4、5所述)和儿童安全状况初步核实的工作。所述方法步骤5中,需识别儿童身份时,通过儿童佩戴的智能手表/手环与儿童进行视频或音频通话。通过比对通话时的头像、声音与注册时留下的照片、声音特征是否相符,对儿童身份进行识别。本方法可防止有人非法取得儿童的手表/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智能手环、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儿童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设立管理中心:管理中心通过互联网,利用专用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以下简称App),可与手机和个人可穿戴电子设备(智能手表/手环等)通讯,管理中心并与警察局、急救中心等机构建立沟通热线;步骤2:被保护的儿童佩戴具有以下功能的智能手表/手环:定位、心率测量、拍照、通话、连接wifi和移动互联网、可下载安装并运行App;当儿童离家时,应全时佩戴该手表/手环并保持有电及开机状态,该手表/手环通过互联网和专用App与所述管理中心、监护人手机通讯;步骤3:步骤2中所述的被保护的儿童,需有一名或多名指定的监护人,每名监护人须携带一台具有以下功能的手机:定位、拍照、录音、通话、连接wifi和移动互联网、可下载安装并运行App;当被保护儿童离家时,监护人应随身携带该手机并保持有电及开机状态,该手机通过互联网和专用App与管理中心、儿童手表/手环通讯;初次使用时,监护人用该手机下载App,并通过该App完成被保护儿童和所有监护人的信息注册,注册时,把被保护儿童和每名监护人的以下信息上传到管理中心:a)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证件信息、家庭和学校地址;b)用手机摄像头拍摄的个人头像照片;c)用手机的麦克风录下的,朗读一段指定文字的声音,作为个人声音识别特征;步骤4:被保护儿童离家时,其佩戴的如步骤2所述的手表/手环通过wifi或移动互联网把以下信息实时上传至管理中心:定位、心率、电池电量;管理中心把以上信息回传至步骤3所述的每名监护人的手机,监护人并可设定:一旦儿童离开监护人超过若干米,手机立即用声音、震动等方式提请监护人注意;步骤5:管理中心利用步骤3、4中上传的历史数据,建立“异常状况模型”;该模型通过与实时数据比对,可甄别出疑似拐带或伤害事件;发生此类疑似事件时,立即用步骤2所述的手表/手环和步骤3所述的手机,通过App或电话,与当事儿童及其监护人联系,识别监护人身份或儿童身份,并核实儿童的安全状况;步骤6:若经步骤5确认儿童失联,或是怀疑儿童失联且无法联系监护人,或是监护人身份识别不通过,或是其他迹象显示该儿童疑似遭拐带或伤害,步骤1所述的管理中心立即报警,并把该儿童的照片、个人信息、案发位置、以及其他有用信息发送给警方;同时,以事发地点为圆心,通知一定半径范围内所有系统用户(仅成年人),把失联儿童的照片、个人特征、案发位置、以及其他有用信息发给他们,请他们协助寻找;步骤7:若经步骤5确认儿童遭严重伤害,监护人不在身边,且旁边没有可救助的人员,步骤1所述的管理中心立即通知警方或救护中心,并把当事儿童的照片、个人信息、事发位置发送给警方或救护中心请其前往救助。...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智能手环、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儿童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设立管理中心:管理中心通过互联网,利用专用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以下简称App),可与手机和个人可穿戴电子设备(智能手表/手环等)通讯,管理中心并与警察局、急救中心等机构建立沟通热线;步骤2:被保护的儿童佩戴具有以下功能的智能手表/手环:定位、心率测量、拍照、通话、连接wifi和移动互联网、可下载安装并运行App;当儿童离家时,应全时佩戴该手表/手环并保持有电及开机状态,该手表/手环通过互联网和专用App与所述管理中心、监护人手机通讯;步骤3:步骤2中所述的被保护的儿童,需有一名或多名指定的监护人,每名监护人须携带一台具有以下功能的手机:定位、拍照、录音、通话、连接wifi和移动互联网、可下载安装并运行App;当被保护儿童离家时,监护人应随身携带该手机并保持有电及开机状态,该手机通过互联网和专用App与管理中心、儿童手表/手环通讯;初次使用时,监护人用该手机下载App,并通过该App完成被保护儿童和所有监护人的信息注册,注册时,把被保护儿童和每名监护人的以下信息上传到管理中心:a)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证件信息、家庭和学校地址;b)用手机摄像头拍摄的个人头像照片;c)用手机的麦克风录下的,朗读一段指定文字的声音,作为个人声音识别特征;步骤4:被保护儿童离家时,其佩戴的如步骤2所述的手表/手环通过wifi或移动互联网把以下信息实时上传至管理中心:定位、心率、电池电量;管理中心把以上信息回传至步骤3所述的每名监护人的手机,监护人并可设定:一旦儿童离开监护人超过若干米,手机立即用声音、震动等方式提请监护人注意;步骤5:管理中心利用步骤3、4中上传的历史数据,建立“异常状况模型”;该模型通过与实时数据比对,可甄别出疑似拐带或伤害事件;发生此类疑似事件时,立即用步骤2所述的手表/手环和步骤3所述的手机,通过App或电话,与当事儿童及其监护人联系,识别监护人身份或儿童身份,并核实儿童的安全状况;步骤6:若经步骤5确认儿童失联,或是怀疑儿童失联且无法联系监护人,或是监护人身份识别不通过,或是其他迹象显示该儿童疑似遭拐带或伤害,步骤1所述的管理中心立即报警,并把该儿童的照片、个人信息、案发位置、以及其他有用信息发送给警方;同时,以事发地点为圆心,通知一定半径范围内所有系统用户(仅成年人),把失联儿童的照片、个人特征、案发位置、以及其他有用信息发给他们,请他们协助寻找;步骤7:若经步骤5确认儿童遭严重伤害,监护人不在身边,且旁边没有可救助的人员,步骤1所述的管理中心立即通知警方或救护中心,并把当事儿童的照片、个人信息、事发位置发送给警方或救护中心请其前往救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手环、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儿童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建立的“异常状况模型”,包括下述的“心率异常”模型,该模型通过阅读手表/手环传来的心率信息,识别以下异常状况,此等异常状况为儿童疑似遭拐带或伤害的迹象:a)心率突然变为0,且儿童所处的位置并非家中,其佩戴的手表/手环信号未中断,这意味着儿童可能心脏停跳,或所佩戴的手表/手环被摘下等;b)心率突然发生变化,且此后的心率曲线形态与该儿童过往心率曲线形态之间的差异超过一定阀值,这意味着该儿童佩戴的手表/手环可能被摘下并佩戴到他人手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手环、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儿童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建立的“异常状况模型”,包括下述的“异常活动范围”模型;该模型通过记录儿童佩戴的手表/手环每天的实时定位信息,获取该儿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硕坚
申请(专利权)人:陈硕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