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窗通风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9272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5 0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门窗通风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上腔、中腔和下腔,所述第一内腔靠近室外的一侧设有第一进风口,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依次设有粗滤网和第一细滤网;所述第二内腔设有风机和第二细滤网,所述第二内腔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三进风口,所述第三内腔靠近室内的一侧设有出风口,所述第三内腔设有上下相对设置的温度调节装置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和所述出风口之间设有吸音棉,所述吸音棉接触进入风的一面为内凹弧面,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和所述吸音棉之间设有干燥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不打开窗户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室内外的通风,把空气中的灰尘和有害气体过滤掉,不管是晴天/雨天/冬天/夏天均可以使用,增加体感舒适度。

A Door and Window Ventil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门窗通风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通风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门窗通风器。
技术介绍
一般情况下,建筑如需要通风换气,就需要开启建筑的门窗,开启建筑对外门窗带来室外噪音、灰尘、安全防盗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市面上开始流通门窗通风器,这些门窗通风器一般安装在门窗的上、下边缘,用于连接门窗框体和门窗本体。但是,现有的门窗通风器通过自然风室内外空气循环或者通过管道方式室内外空气循环,都不能解决空气尘粒污染的问题,而且进入室内的空气温度受室外温度的影响,在炎热或者寒冷的季节,即使开着通风器通风,体验感也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门窗通风器,能够调节室内外通风时的流通空气的温度,增加住户的体验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门窗通风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上腔、中腔和下腔,所述上腔、中腔和下腔分别隔断设置,所述上腔通过耐候胶与玻璃连接,用于放置玻璃,所述下腔用于与门窗框体滑动连接,所述中腔包括第一内腔、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其中,所述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设置在室外,所述第三内腔设置在室内;所述第一内腔靠近室外的一侧设有第一进风口,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依次设有粗滤网和第一细滤网;所述第二内腔设有风机和第二细滤网,所述风机通过固定在所述第二内腔中的风机支撑架设置在所述第二内腔中,所述第二内腔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三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和第三进风口分别设有第一活动挡板、第二活动挡板和第三活动挡板;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二进风口和第三进风口靠近室外的一端,所述第二细滤网设置在所述第二进风口和第三进风口靠近室内的一端,所述风机的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一侧,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二细滤网的一侧;所述第三内腔靠近室内的一侧设有出风口,所述第三内腔设有上下相对设置的与通风器等长的温度调节装置,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之间形成能够通风的窄缝,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和所述出风口之间设有吸音棉,所述吸音棉接触进入风的一面为内凹弧面,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和所述吸音棉之间设有干燥装置。本技术方案中,第一进风口用于雾霾天气时候开启使用,第二进风口用于晴天或阴天时候开启使用,第三进风口用于雨天时候开启使用。当雾霾天气时,打开第一进风口,关闭第二进风口和第三进风口,风机开动,从第一进风口抽取空气,空气进过粗滤网、第一细滤网、第二细滤网进入到第三内腔中;当晴天时,打开第二进风口,关闭第一进风口和第三进风口,自然风通过第二进风口进入,通过第二细滤网进入到第三内腔中;当雨天时,打开第三进风口,关闭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自然风通过第三进风口进入,通过第二细滤网进入到第三内腔中;经过温度调节装置调节流通空气的温度,干燥装置将流通空气的水分吸收,避免吸音棉受潮,由于温度调节装置形成窄缝,当声音经过窄缝时会受到遮挡和挤压,当达到宽阔区域时,可以损耗大量声音的能量,剩余的声音就可以被吸音棉吸收,达到静音的效果。当不需要通风时,关闭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和第三进风口的活动挡板即可。作为优化,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包括平行于门窗滑动方向设置的水管和与所述水管匹配的凹槽,所述水管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且不接触,所述水管相互靠近一侧位于所述凹槽相互靠近一侧的外端。这样,滑动门窗不会对水管造成影响,通过控制水管的温度控制经过水管的空气的温度,达到调节流通空气温度的目的。作为优化,所述干燥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凹槽外侧的干燥腔,所述干燥腔表面有孔洞,所述干燥腔内设有干燥剂包。这样,可以将经过温度控制装置的流通空气进行干燥,达到干燥静音棉附近的空气的目的,避免静音棉受潮。作为优化,所述第一进风口4呈“L”型,所述第一进风口4的开口朝下。这样,可以防止雾霾雨天的雨水进入通风器。作为优化,所述第一细滤网由两个网孔交错设置的第三细滤网组成,两个所述第三细滤网与第一内腔的上下内侧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网状的第一活性炭包。这样,通过空隙交错的位置关系,可以抵挡更多的尘粒,第一活性炭包也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和尘粒。作为优化,所述第三细滤网为不锈钢过滤网。这样,可以增加过滤网的使用寿命,不会因为受潮生锈而损坏。作为优化,所述第二细滤网由两个网孔交错设置的第四细滤网组成,两个所述第四细滤网与第二内腔的上下内侧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设有网状的第二活性炭包。这样,通过空隙交错的位置关系,可以抵挡更多的尘粒,第一活性炭包也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和尘粒。作为优化,所述第四细滤网为不锈钢过滤网。这样,可以增加过滤网的使用寿命,不会因为受潮生锈而损坏。作为优化,所述第一活动挡板通过支撑装置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接,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口一侧沿门窗滑动方向的两端的支撑座、贯穿两个支撑座的支撑轴,所述支撑轴通过其中一个支撑座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活动挡板与所述支撑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挡板和第三活动挡板分别朝室外方向滑动设置在第二内腔上下外侧,其中,相对所述第二活动挡板朝室外的一面的外壳上水平设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动端与所述第二活动挡板朝室外的一侧连接;相对所述第三活动挡板朝室外的一面的外壳上水平设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动端与所述第三活动挡板朝室外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挡板的尺寸不小于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尺寸,所述第二活动挡板的尺寸不小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尺寸,所述第三活动挡板的尺寸不小于所述第三进风口的尺寸。这样,方便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和第三进风口的开/合。作为优化,所述粗滤网为不锈钢过滤网。这样,可以增加过滤网的使用寿命,不会因为受潮生锈而损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不打开窗户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室内外的通风,把空气中的灰尘和有害气体过滤掉,不管是晴天/雨天/冬天/夏天均可以使用,通过温度调节装置可以调节进入到室内的空气温度,增加体感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门窗通风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细滤网的具体结构图;图3为第一活性炭包的正面图;图4为第二细滤网的具体结构图;图5为第二活性炭包的正面图;图6为图1中A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门窗通风器,包括外壳1,外壳1内设置有上腔、中腔和下腔,上腔、中腔和下腔分别隔断设置,上腔通过耐候胶14与玻璃15连接,用于放置玻璃,耐候胶对玻璃和上腔进行密封。外壳为采用隔热断桥铝合金的门窗扇。下腔用于与门窗框体滑动连接,中腔包括第一内腔、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其中,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设置在室外,第三内腔设置在室内;第一内腔靠近室外的一侧设有第一进风口4,靠近第一进风口4依次设有粗滤网5和第一细滤网6;第二内腔设有风机13和第二细滤网8,风机13通过固定在第二内腔中的风机支撑架7设置在第二内腔中,第二内腔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二进风口2和第三进风口3,第二进风口和第三进风口上下相对设置。第一进风口4、第二进风口2和第三进风口3分别设有第一活动挡板41、第二活动挡板21和第三活动挡板31;风机13设置在第二进风口2和第三进风口3靠近室外的一端,第二细滤网8设置在第二进风口2和第三进风口3靠近室内的一端,风机13的进风口位于第一进风口4的一侧,风机13的出风口位于第二细滤网8的一侧;第三内腔靠近室内的一侧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门窗通风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上腔、中腔和下腔,所述上腔、中腔和下腔分别隔断设置,所述上腔通过耐候胶(14)与玻璃(15)连接,用于放置玻璃,所述下腔用于与门窗框体滑动连接,所述中腔包括第一内腔、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其中,所述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设置在室外,所述第三内腔设置在室内;所述第一内腔靠近室外的一侧设有第一进风口(4),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4)依次设有粗滤网(5)和第一细滤网(6);所述第二内腔设有风机(13)和第二细滤网(8),所述风机(13)通过固定在所述第二内腔中的风机支撑架(7)设置在所述第二内腔中,所述第二内腔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二进风口(2)和第三进风口(3),所述第一进风口(4)、第二进风口(2)和第三进风口(3)分别设有第一活动挡板(41)、第二活动挡板(21)和第三活动挡板(31);所述风机(13)设置在所述第二进风口(2)和第三进风口(3)靠近室外的一端,所述第二细滤网(8)设置在所述第二进风口(2)和第三进风口(3)靠近室内的一端,所述风机(13)的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4)的一侧,所述风机(13)的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二细滤网(8)的一侧;所述第三内腔靠近室内的一侧设有出风口(12),所述第三内腔设有上下相对设置的与通风器等长的温度调节装置,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之间形成能够通风的窄缝,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和所述出风口之间设有吸音棉,所述吸音棉接触进入风的一面为内凹弧面,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和所述吸音棉之间设有干燥装置(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窗通风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上腔、中腔和下腔,所述上腔、中腔和下腔分别隔断设置,所述上腔通过耐候胶(14)与玻璃(15)连接,用于放置玻璃,所述下腔用于与门窗框体滑动连接,所述中腔包括第一内腔、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其中,所述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设置在室外,所述第三内腔设置在室内;所述第一内腔靠近室外的一侧设有第一进风口(4),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4)依次设有粗滤网(5)和第一细滤网(6);所述第二内腔设有风机(13)和第二细滤网(8),所述风机(13)通过固定在所述第二内腔中的风机支撑架(7)设置在所述第二内腔中,所述第二内腔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二进风口(2)和第三进风口(3),所述第一进风口(4)、第二进风口(2)和第三进风口(3)分别设有第一活动挡板(41)、第二活动挡板(21)和第三活动挡板(31);所述风机(13)设置在所述第二进风口(2)和第三进风口(3)靠近室外的一端,所述第二细滤网(8)设置在所述第二进风口(2)和第三进风口(3)靠近室内的一端,所述风机(13)的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4)的一侧,所述风机(13)的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二细滤网(8)的一侧;所述第三内腔靠近室内的一侧设有出风口(12),所述第三内腔设有上下相对设置的与通风器等长的温度调节装置,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之间形成能够通风的窄缝,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和所述出风口之间设有吸音棉,所述吸音棉接触进入风的一面为内凹弧面,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和所述吸音棉之间设有干燥装置(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窗通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包括平行于门窗滑动方向设置的水管和与所述水管匹配的凹槽,所述水管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且不接触,所述水管相互靠近一侧位于所述凹槽相互靠近一侧的外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门窗通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凹槽外侧的干燥腔,所述干燥腔表面有孔洞,所述干燥腔内设有干燥剂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窗通风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洪姚旭云林丹刘中兴易光荣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瑞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