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线标签的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8994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4 2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线标签的制备工艺,包括:S1、通过三起半轮转在带胶基材的正面上一次性印刷多种颜色的油墨形成与每一种电线标签一一对应的不同颜色的图文以及多个定位点;S2、以所述定位点为准打设定位孔;S3、通过定位孔定位所述带胶基材;S4、在每一种电线标签的拉手处斩掉待裱覆保护膜的该拉手处的离型底纸;S5、在所述带胶基材的背面的拉手处裱覆多条透明龙;S6、将背面的透明龙的多余部分斩掉,使恰好在拉手处留有透明龙。该电线标签的制备工艺提高了电线标签的生产效率,同时提升了其生产良率,降低了其生产成本。

Preparation of a Wire Lab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线标签的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印刷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线标签的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电线标签模式已不能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传统的电线标签制作工艺如图8所示。该工艺的缺点是:印刷速度太慢,且作业节点太多,难以按期完成客户要求;张式材料多次UV烘干后起卷收缩,容易发生套印不准的现象,良率偏低;手工作业杀胶时由于杀胶材料太薄容易出现变形,产生不良品,且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线标签的制备工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的电线标签制作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良率低等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线标签的制备工艺,包括:S1、通过三起半轮转在带胶基材的正面上一次性印刷多种颜色的油墨形成与每一种电线标签一一对应的不同颜色的图文以及多个定位点;S2、以所述定位点为准打设定位孔;S3、通过定位孔定位所述带胶基材;S4、在每一种电线标签的拉手处斩掉待裱覆保护膜的该拉手处的离型底纸;S5、在所述带胶基材的背面的拉手处裱覆多条透明龙;S6、将背面的透明龙的多余部分斩掉,使恰好在拉手处留有透明龙。在本专利技术的制备工艺中,在步骤S6之后还包括:S7、将所述电线标签斩成所需的形状,且保留离型纸。在本专利技术的制备工艺中,在步骤S1中:通过三起半轮转在带胶基材的正面上一次性印刷黑色油墨、蓝色油墨、红色油墨、紫色油墨、棕色油墨、橙色油墨、绿色油墨和天蓝色油墨,通过黑色油墨、蓝色油墨、红色油墨、紫色油墨、棕色油墨、橙色油墨、绿色油墨和天蓝色油墨分别对应形成黑色图文、蓝色图文、红色图文、紫色图文、棕色图文、橙色图文、绿色图文和天蓝色图文。在本专利技术的制备工艺中,黑色油墨和橙色油墨的色序是先黑色后橙色。在本专利技术的制备工艺中,在步骤S1中,通过三起半轮转在带胶基材的正面上与黑色图文、蓝色图文、红色图文、紫色图文、棕色图文、橙色图文、绿色图文和天蓝色图文同步一次性印刷灰色图文,且通过黑色油墨利用网点设计印刷形成灰色图文。在本专利技术的制备工艺中,在步骤S1中,所述定位点通过黑色油墨网点印刷形成。在本专利技术的制备工艺中,所述定位点设置在距离所述带胶基材的侧边的1/4~2/5处。在本专利技术的制备工艺中,所述透明龙的厚度为40-60μm。在本专利技术的制备工艺中,所述透明龙的厚度为48-55μm。在本专利技术的制备工艺中,所述带胶基材为铜版纸。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电线标签的制备工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电线标签的制备工艺提高了电线标签的生产效率,同时提升了其生产良率,降低了其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电线标签的制备工艺中的步骤A的操作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电线标签的制备工艺中的步骤C的操作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电线标签的制备工艺中的步骤E的操作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电线标签的制备工艺中的步骤F的操作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电线标签的制备工艺中的步骤G的操作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的电线标签的制备工艺中的步骤H和I的操作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的电线标签的制备工艺制得的成品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传统的电线标签制作工艺的工艺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电线标签的制备工艺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线标签的制备工艺,包括:A、如图1所示,通过三起半轮转在带胶基材1的正面上一次性印刷多种颜色的油墨形成与每一种电线标签一一对应的不同颜色的图文以及多个定位点2;其中,在带胶基材1的正面上一次性印刷的油墨颜色包括黑色油墨、蓝色油墨、红色油墨、紫色油墨、棕色油墨、橙色油墨、绿色油墨和天蓝色油墨,通过黑色油墨、蓝色油墨、红色油墨、紫色油墨、棕色油墨、橙色油墨、绿色油墨和天蓝色油墨分别对应形成黑色图文11、蓝色图文12、红色图文13、紫色图文14、棕色图文15、橙色图文16、绿色图文17和天蓝色图文18;其中,同时还包括由黑色油墨通过网点印刷形成的灰色图文19;需要说明的是,黑色油墨和橙色油墨的色序是先黑色后橙色;其中,带胶基材1为铜版纸,也可以为PC、PMMA等材料制成的基材;其中,定位点2为灰色,也是通过黑色油墨网点印刷形成;定位点2设置在距离所带胶基材1的侧边的1/4~2/5处,优选地,定位点2设置在距离所带胶基材1的侧边的1/3处;B、利用商标机裁张,将卷式半成品裁成张式半成品;C、如图2所示,通过打靶机以定位点2为准打设定位孔3;D、通过定位孔3定位带胶基材1;E、在每一种电线标签的拉手处斩掉待裱覆保护膜的该拉手处的离型底纸,也就是说以定位孔定位,如图3所示,通过冲压机在离型纸斩型线4的位置反斩离型底纸,排废;F、如图4所示,在带胶基材1的背面的拉手处裱覆多条透明龙5,其裱覆的表面必须平整、无气泡;其中,透明龙5的数量根据需要而定,在本实施例中裱四条透明龙5,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裱两条、三条、五条等等;透明龙5的的厚度为40-60μm,优选地,透明龙5的厚度为48-55μm,更优选地,透明龙5的厚度为50μm;多条透明龙5同时裱使得速度由20PCS/h提升到450PCS/h;G、将背面的透明龙5的多余部分斩掉,使恰好在拉手处留有透明龙5,也就是说,如图5所示,通过冲压机沿着透明龙斩型线6反斩透明龙5,排废;步骤G与步骤E用的是同一把刀模;H、将电线标签斩成所需的形状,且保留离型纸,也就是说,如图6所示,通过冲压机沿内框半断斩型线7斩型使内框半断;这样以便于从离型纸上撕下标签;I、斩掉整个标签的多余部分,即如图6所示,通过冲压机沿外框全断斩型线8斩型使外框全断,最后得到如图7所示的成品9。由于带胶基材质地柔软,不同型号的电源线采用不同颜色设计,所有型号标签在同一张大标签上,这样标签包裹电线后不易反弹,且拉手处无胶,便于使用,重要的是可防止贴标时遗漏、贴错。本专利技术的电线标签的制备工艺实现了高效率、低成本、高良率的产品生产线,解决了材料过UV次数太多容易收缩,套印不准,良率低的问题。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或变换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线标签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S1、通过三起半轮转在带胶基材的正面上一次性印刷多种颜色的油墨形成与每一种电线标签一一对应的不同颜色的图文以及多个定位点;S2、以所述定位点为准打设定位孔;S3、通过定位孔定位所述带胶基材;S4、在每一种电线标签的拉手处斩掉待裱覆保护膜的该拉手处的离型底纸;S5、在所述带胶基材的背面的拉手处裱覆多条透明龙;S6、将背面的透明龙的多余部分斩掉,使恰好在拉手处留有透明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线标签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S1、通过三起半轮转在带胶基材的正面上一次性印刷多种颜色的油墨形成与每一种电线标签一一对应的不同颜色的图文以及多个定位点;S2、以所述定位点为准打设定位孔;S3、通过定位孔定位所述带胶基材;S4、在每一种电线标签的拉手处斩掉待裱覆保护膜的该拉手处的离型底纸;S5、在所述带胶基材的背面的拉手处裱覆多条透明龙;S6、将背面的透明龙的多余部分斩掉,使恰好在拉手处留有透明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之后还包括:S7、将所述电线标签斩成所需的形状,且保留离型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通过三起半轮转在带胶基材的正面上一次性印刷黑色油墨、蓝色油墨、红色油墨、紫色油墨、棕色油墨、橙色油墨、绿色油墨和天蓝色油墨,通过黑色油墨、蓝色油墨、红色油墨、紫色油墨、棕色油墨、橙色油墨、绿色油墨和天蓝色油墨分别对应形成黑色图文、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云廖志潘丹红张许松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正峰印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