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8303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4 0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水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热水器包括:包括外筒体、多个热风管、加热管、均火盘、上水阀、出水阀以及多个移动轮;所述外筒体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顶盖、中间筒体以及底部筒体;所述底部筒体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顶盖上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均火盘平放在所述底部筒体内,且位于所述进风口上方,所述均火盘上开设有多个导热孔;所述出水阀设置于所述加热管的贯穿外筒体的一端,所述上水阀通过管线与所述蓄水腔连通;多个所述移动轮分别固定在所述底部筒体的底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热水器具有在受热均匀的前提下便于移动的优点。

A Water He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水器
本技术涉及加热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热水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热水器,通常是固定式的,也就是说,热水器不管是使用状态还是闲置状态下,都是固定放置的。尤其是对于电热或者太阳能加热的热水器,更需要固定放置,以防发生意外或者影响加热效果。而对于燃烧式的换热结构的热水器,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热水器的各部位的受热均匀,通常也设计为固定放置的结构形式。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一种便于移动的燃气式热水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热水器移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水器,其具有在受热均匀的前提下便于移动的优点。一种热水器,包括外筒体、多个热风管、加热管、均火盘、上水阀、出水阀以及多个移动轮;所述外筒体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顶盖、中间筒体以及底部筒体;所述底部筒体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顶盖上开设有出风口;所述中间筒体内部形成有一蓄水腔,多个所述热风管纵向贯通所述蓄水腔并连通所述底部筒体和所述顶盖的内部腔体,所述加热管置于所述蓄水腔的上方,且所述加热管的一端贯穿所述蓄水腔的壁体与所述蓄水腔连通,另一端贯穿所述中间筒体的壁面与外界连通;所述均火盘平放在所述底部筒体内,且位于所述进风口上方,所述均火盘上开设有多个导热孔;所述出水阀设置于所述加热管的贯穿外筒体的一端,所述上水阀通过管线与所述蓄水腔连通;多个所述移动轮分别固定在所述底部筒体的底面。本技术所述的热水器,可以从进风口进入火焰,或者进风口进新鲜空气,在底部筒体内燃烧;然后热空气依次流经均火盘、中间筒体上连接的热风管,并经过加热管之间的间隙之后,从出风口流出。在上述这整个热空气流通过程中,伴随着多次的热量交换,从而将冷水加热成热水后流出。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热水器在移动,从底部筒体内产生的热空气会被均火盘均匀分散开,不会使得局部过热或者中间筒体受热不均,热量会被均火盘均匀分散到中间筒体的四周,并从多个热风管中向上流出,使得中间筒体内的各个位置的水均能够被加热。进水时,打开上水阀,冷水从上水阀进入蓄水腔内,并在蓄水腔内蓄积,被加热的水向上流动,并从加热管中流出,再经过出水阀之后流出。这样,水流过程是下进上出,热水源源不断地流出。进一步地,所述中间筒体包括管状的外壳、圆形的顶板和圆形的底板,所述顶板与所述外壳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底板扣合在所述外壳的底端,所述顶板、所述外壳以及所述底板围成所述蓄水腔,多个所述热风管分别纵向贯通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所述加热管横放在所述顶板上方且置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加热管的一端贯穿所述顶板与所述蓄水腔连通,另一端贯穿所述外壳。蓄积在蓄水腔内的水在加热管处与热空气进行大量的热量交换,实现了冷水的预热,而预热的水在加热管内进一步加热,从出水阀流出大量热水。进一步地,所述均火盘上的多个导热孔,沿所述均火盘的轴线朝外斜向上开设,且所述导热孔越靠近外壳,其倾斜角度越大。导热孔的这种设置分布方式,能够更好的促进热量向四周扩散。进一步地,所述中间筒体还包括多个扰流板,多个所述扰流板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内壁,且所述扰流板斜向上设置。设置扰流板,将促进蓄水腔内的水的热量交换,促进了蓄水腔内的水的对流,增加了水的流速,增加了冷水与热风管的接触可能性。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管盘绕成多个首尾依次相连的“S”形管结构。这样的加热管结构形式,能够提高加热管与热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加热效率。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管呈多层“S”形管结构,每层的所述“S”形管结构的一端与上一层的所述“S”形管结构的一端连接;底层的所述“S”形管结构的一端贯穿所述顶板并与所述蓄水腔连通,顶层的所述“S”形管结构的一端贯穿所述外壳并与所述出水阀连接。多层结构,增强接触面积,提高热效率。进一步地,还包括中间阀,该中间阀通过管线贯穿所述外壳并与所述蓄水腔连通。中间阀可以提供多一个热水流出途径,可以提供温度低于出水阀的温水,也可以设置为旁通阀,通过管线与上水阀连通,从而实现温水的循环再加热。进一步地,所述顶盖为双层壁体的密封结构,其双层壁体之间有间隙。双层壁体的结构,两层壳体之间形成真空的腔体,从而顶盖具有更好的保温效果。进一步地,所述中间筒体为双层壁体的密封筒体结构,其双层壁体之间有间隙。双层壁体的结构,两层壳体之间形成真空腔,提高中间筒体的保温效果。进一步地,所述底部筒体的内部侧壁和底面均覆盖有保温棉层。保温棉层有很好的绝热效果,防止热水器移动时,高温对底部筒体的壁面产生局部高温,防止局部变形。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热水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热水器的半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均火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中间筒体及加热管装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如图1和图2的一种热水器,包括外筒体10、多个热风管20、加热管30、均火盘40、上水阀51、出水阀52以及多个移动轮60;通常均火盘可以是任意形状,而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均火盘为圆形,并且其外径与底部筒体的内径相当;所述外筒体10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顶盖11、中间筒体12以及底部筒体13,外筒体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是所述中间筒体12扣合在所述底部筒体13上,所述顶盖11扣合在所述中间筒体12上;所述底部筒体13上开设有进风口13,所述顶盖11上开设有出风口14;所述中间筒体12内部形成有一蓄水腔,多个所述热风管20纵向贯通所述中间筒体12的所述蓄水腔并连通所述底部筒体和所述顶盖的内部腔体,所述加热管30置于所述蓄水腔的上方,且所述加热管30的一端贯穿所述顶板与所述蓄水腔的壁体连通,另一端贯穿所述中间筒体12的壁面与外界连通;所述均火盘40平放在所述底部筒体13内,且位于所述进风口13上方,如图3,所述均火盘40上开设有多个导热孔;多个所述移动轮60分别固定在所述底部筒体13的底面;所述出水阀52设置于所述加热管30的贯穿外筒体10的一端,所述上水阀51通过管线与所述蓄水腔连通。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均火盘40的导热孔可以是长条的孔,也可以是圆孔、方柱状孔。为了更好的放置加热管30和热风管20,进一步地,所述中间筒体12包括管状的外壳、圆形的顶板和圆形的底板,所述顶板与所述外壳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底板扣合在所述外壳的底端,所述顶板、所述外壳以及所述底板围成所述蓄水腔,多个所述热风管20分别纵向贯通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所述加热管30横放在所述顶板上方且置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加热管30的一端贯穿所述顶板与所述蓄水腔连通,另一端贯穿所述外壳。为了更好的均匀扩散底部筒体13内的热量,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均火盘40上的多个导热孔,沿所述均火盘40的轴线朝外斜向上开设,且所述导热孔越靠近外壳,其倾斜角度越大。为了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体、多个热风管、加热管、均火盘、上水阀、出水阀以及多个移动轮;所述外筒体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顶盖、中间筒体以及底部筒体;所述底部筒体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顶盖上开设有出风口;所述中间筒体内部形成有一蓄水腔,多个所述热风管纵向贯通所述蓄水腔并连通所述底部筒体和所述顶盖的内部腔体,所述加热管置于所述蓄水腔的上方,且所述加热管的一端贯穿所述蓄水腔的壁体与所述蓄水腔连通,另一端贯穿所述中间筒体的壁面与外界连通;所述均火盘平放在所述底部筒体内,且位于所述进风口上方,所述均火盘上开设有多个导热孔;所述出水阀设置于所述加热管的贯穿外筒体的一端,所述上水阀通过管线与所述蓄水腔连通;多个所述移动轮分别固定在所述底部筒体的底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体、多个热风管、加热管、均火盘、上水阀、出水阀以及多个移动轮;所述外筒体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顶盖、中间筒体以及底部筒体;所述底部筒体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顶盖上开设有出风口;所述中间筒体内部形成有一蓄水腔,多个所述热风管纵向贯通所述蓄水腔并连通所述底部筒体和所述顶盖的内部腔体,所述加热管置于所述蓄水腔的上方,且所述加热管的一端贯穿所述蓄水腔的壁体与所述蓄水腔连通,另一端贯穿所述中间筒体的壁面与外界连通;所述均火盘平放在所述底部筒体内,且位于所述进风口上方,所述均火盘上开设有多个导热孔;所述出水阀设置于所述加热管的贯穿外筒体的一端,所述上水阀通过管线与所述蓄水腔连通;多个所述移动轮分别固定在所述底部筒体的底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筒体包括管状的外壳、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与所述外壳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底板扣合在所述外壳的底端,所述顶板、所述外壳以及所述底板围成所述蓄水腔,多个所述热风管分别纵向贯通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所述加热管横放在所述顶板上方且置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加热管的一端贯穿所述顶板与所述蓄水腔连通,另一端贯穿所述外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郁宁
申请(专利权)人:韶关市浈江区林鸿醇基燃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